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7).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60488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08 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10 第卷 (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制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据此回答 1 2题。 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革,而周朝又继承了商代的制度而稍有变革。西周 与商朝相比,政治上的不同点是 A 实行王位世袭制 B 实行分封制度 C 压迫奴隶和平民 D 实行井田制度 1、 B。本题主要考查考生 调动、运用知识 的能力。 实行王

2、位世袭制和压迫奴隶和平民是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共同点,实行井田制度是经济制度。因此,正确答案为 B。 ( 西周与商朝 的 政治制度 ,中等难度 题)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 和政治机构 创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国家疆域 B秦朝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武则天开创了武举和殿试,扩大了唐朝的社会基础 D元朝 设立 理藩院 , 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2、 B。 本题考查 考生 的分析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 元朝在中央设立 宣政院 , 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清朝设立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宣政院和理藩院,中等难度题) 3下面两幅是有关王

3、安石变法的漫画。从两幅图片中所能获取的信息有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 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图 1 图 2 A B C D 3、 C。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图片的能力,以及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注意两幅图片中各人物的言行是解题的关键。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从图片中看不出来,故排除。(王安石变法,难题) 4阅读下列有关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格内容,从表中可以获得的 信息 不正确的是 朝 代 黄河中下游 江淮地区 西南地区 两广及福建 西汉 38256 7871 4364 698 唐 28898 12137 8081 24

4、84 A西汉时,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B唐朝黄河流域人口减少,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地区人口增长很快 C西汉和唐朝,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一直最多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4、 D。 本题 考查 考生 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题干中“从表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这一限制语。 D 项从图表中不能直接反映,可 选。(古代人口分布情况、北民南迁,中等 难度题 ) 5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进步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 A中国是对传统的继承, 西欧在于科技创新 B中国科技重经验总结,西欧确立了实验科学 C中国科技

5、发展局限于农业,西欧发展工业技术 D中国科技受到社会轻视,西欧科技创新得到社会推崇 5、 B。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 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是经验的总结,而文艺复兴时期西欧诞生的近代科学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基础之上的。 (明清科技与文艺复兴时期科技比较,难题) 6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但直到秦朝,中国才实现“书同文”字。下列文字中,属于秦朝统一后使用的 官方 字体是 A隶书 B小篆 C行书 D楷书 6、 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书法发展历程。正确区别不同的书法风格是解题的关键。(中国书法发展历程, 容易题 ) 中国近现代五种经济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艰难历程。据此回答 7 9题

6、。 1840 1956 年中国五种经济形式曲线图 7上图中所示五种 经济形式按照 A、 B、 C、 D、 E 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地主 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B 地主 经济、外国资本、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C. 外国资本、洋务 经济、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 D. 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洋务经济 7、 A。本题考查考生从曲线图中提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A 在 1840年占居主导地位,以后逐步解体, 1952 年土改完成后彻底消亡,由此判断为地主经济。 B产生于 19 世纪 60 年代,结束于 19 世纪 90 年代,由此

7、可以判断为洋务经济。 因此,正确答案为 A。(中国近现代五中经济形式,中等难度题) 8 关于上图中曲线 B 与曲线 D 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近代企业,使用机器生产 B生产资金都来源于民间 C.企业性质都是资本 主义企业 D.生产都从轻工业开始起步 8、 A。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曲线 B 是洋务企业,曲线 D 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洋务企业中近代军事工业的资金最初来源于政府,企业性质主要是封建官办企业,生产从重工业开始起步。因此, B、 C、 D 表述均错误,正确答案为 A。(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难题) 9 上图中某种经济形式的结束,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

8、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的是 A曲线 B B 曲线 C C. 曲线 D D. 曲线 E 9、 C。本题考查 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等难度 题) 中国近现代出现的一些纲领、文件,见证着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程。 据此回答 10 13题 。 10.资政新篇的下列内容中,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的是 A.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 B.文化交流平等往来 C.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D.准许外国人献计献策 10、 C。本题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

9、的能力 。资政新篇体现的外交立场是“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因此太平天国坚持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资政新篇, 中等难度 题) 1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 , 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 易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 , 发达最先 , 睹其祸害于未萌 , 诚可举政治 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材料中“ 举政治 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B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C 反 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D

10、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11、 A。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政治革命”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社会革命”是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 “ 举政治 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目的是避免在在后果出现欧美社会革命后存在 贫富不均的现象。(三民主义,难题) 1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其内容不正确的是 A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B保证 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C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D改组国民政府,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12、 D。本题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改组国民政府

11、,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政协协议的内容。因此,正确答案为 D。( 双十协定,容易题) 13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相比,其显著特征是 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变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责发生了变化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一次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A B C D 13、 C。本题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和比较知识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不符合史实。 1954 年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我国国体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第一次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难题) 进步思潮的出现能够推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发展。据此回答 14 16

12、 题 。 14近代一个政治派别主张 : “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该政治派别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4、 B。本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该政治派别主张,封建伦理和政治制度是永远不可改变的,一些具体的制度可以因时变通。由此判断出该政治派别为洋务派。 (洋务派的政治主张,中等难度题) 15 下列关于资产阶级激进派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破尊孔复古逆流 B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是 整个 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C 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直指 陈腐、雕琢、艰涩的旧 文学

13、D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15、 D。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民主和科学;争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A、 B、 C均错误,正确答案为 D。 ( 新文化运动,容易题)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继承了八大的正确探索,同时又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全新的思想,其新思想主要表现在 A科学的分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6、 B。 两次重要会议都从当时的社会矛盾出发,坚持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正确的决策,社会主义初级

14、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 1987 年的十三大上确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等难度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17关于上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9 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B 19 世纪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 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相对 缓慢 C 19 世纪末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 D 19 世纪末英国经济陷于停滞状态 17、 D。 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解读信息的能力。 19 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英国缓慢发展是相对于美德而言,经济并非是 陷于停滞状态。 ( 19 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等难度题) 18上图

15、中,英国逐步丧失了 19 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A 小企业的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设备和新技术采用 B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愿意更新国内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 C大量资本投在信贷 领域而不是投在生产领域 D国内市场十分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 18、 B。本题考查考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英国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丧失了 19 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主要是英国即使在技术水平较底的情况下,也能够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资本家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愿意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英国丧失 19 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容易 题) 19.上图中反

16、映出 19 世纪晚期,美德日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经济发展却相对缓慢,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是否拥有统一的国内市场 B.是否占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C.是否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 D.是否采用大量新技术新设备 19、 D。 本题考查考生调动、以内用知识和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美德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故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这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而英法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不愿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因此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 19 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快慢原因比较,中等难度题) 资本主义经济从发展到飞跃的历程,一定程度上仰仗几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0

17、 22 题 。 20.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发 明和使用机器,但是有一项发明却是所有发明付诸实践的最关键因素,曾经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这项发明是 A.珍妮纺纱机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轮船 20、 B。考查 考生 考查考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再认、再现基本知识的能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的机器能够普遍应用的关键因素是带动机器的动力问题的解决。(工业革命 , 难题) 21.第二次科技革命后,面对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的趋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所做出的自发的调整是 A.出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C.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出现垄断 D.建立了优胜虏汰,适者生存的经

18、济秩序 21、 C。考查 考生对知识的再认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面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需要相应作调整的是生产关系,具体表现为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 容易题) 22.读 19 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下列对该表的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国 家 总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1851 年) 约 1800 48% 52% 法国( 1851 年) 约 3600 75% 25% 俄国( 1851 年) 约 5900 93% 7% 美国( 1850 年) 约 2300 87% 13% A工业革命促进了农村人口城市化 B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农村人口

19、比例越大 C英国以外的国家都未开始向工业化过渡 D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和工业化成反比 22、 A。此题为表格型材料解析题。城乡人口的比例是工业化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城市人口越多,表明该国家工业化程度越高。英国最早进行和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迅 速于其它国家。(工业革命和人口的城市化 , 难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和再现,回答 23 24 题 23.下列天文学家中,证实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正确性的一位是 A.开普勒 B.伽利略 C.布鲁诺 D. 培根 23、 B。 考查 考生的再认能力和思维辨别等方面的能力。开普勒继承和发展了日心说;伽利

20、略证实了日心说;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日心说。(文艺复兴 , 容易题) 24.在北美独立战争之后,虽然华盛顿、富兰克林等很多有名望的人参加了美国 1787年的制宪会议,但是坚持分权制衡原则、年仅 36 岁的麦迪逊却成为会议的核心人物,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 ,他主张的这一原则的理论建设者是 A.霍布斯 B.洛克 C.孟德斯鸠 D.狄德罗 24、 C。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等方面的能力。麦迪逊坚持的分权制衡原则出自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干而最早提出分权学说的思想家是洛克。(启蒙运动 , 中等难度 题 ) 25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 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

21、用空前突出 ,北美、亚太、西欧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组织 。以下阐述合理的是 欧盟是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 亚太经合组织是本地区政府间最有影响的经济论坛 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相互斗争 ,各成员国仅限于经济合作 A B C D 25、 B。本题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A 是材料的表象,不是实质。 C、 D 观点都错误, 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 19 世纪中期。( 区域 经济 组织 ,中等难度题) 第 卷 (非选择题 共 5

22、0 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6 分,第 28 题 10 分,第 29 题12 分,共 50 分) 26 ( 12 分) 观察下面 四 幅地图,回答 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四 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 四 个时期 ?( 1 分) 这 四 个时期的 地方行政制度 分别是什么 ?( 1 分) ( 2) 图一 和 图二 中的地方行政制度和中央政府的关系有何不同? ( 1 分) 各自的影响如何? (2 分 ) ( 3) 图三 中的地方行政制度后来造成了什么问题? ( 1 分) 是如何解决的?( 1 分) ( 4)图四和图

23、二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关系? ( 1 分) 简述其影响。 ( 2 分) ( 5)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 2 分) 26 【解析】 本题以中国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为命题载体,综合考查历史学科的各项考核能力。第( 1)问需要考生对图片材料的解读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 2)问考查考生分封制和郡县制两大地方行政制度的 关系比较能力和对影响的认识能力。第( 3)问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第( 4)问考查考生对元朝 行省制度 的分析、认识能力。第( 5)问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的规律性理解能力。 【参考答案】 ( 1)西周、秦朝、西

24、汉 、元朝 ;分封制、 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行省制度 。( 2 分) ( 2)不同: 图一 分封的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图二中的郡县则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1 分)作用和影响:分封制在前期使西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后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2 分) ( 3)王国问题。 ( 1 分) 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颁布限制藩王的“附益之法

25、”,诸侯王问题得到进一步解 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1分) ( 4)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 1 分) 行省制度的推行有效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元朝统治 ;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我国明清以后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 2 分) ( 5)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分封制在中国古代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郡县制和行省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影响深远。 (回答出其中 2 个要点即可得 2 分) 27 ( 16 分) 阅读下列材

26、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留学生 回国受重用,影响日本文化 入唐留学生大多为日本统治阶级中的中层官吏子弟,和朝廷关系密切,回国都受到重用。如膳大丘在唐长安国子监学经史,归国后被任命为日本大学寮助教。他向天皇奏请按照中国之例,以孔子为文宣王,获准。这是日本政府尊孔之始,对日本奈良时代儒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营原娓成入唐学医,造诣较深,回国后被任命为针博士,对日本的医学发展极有贡献。 许多日本留学生经历了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繁荣,看到了唐朝的先进制度对周边的影响。他们回国后就对日本 的部民制提出了改革要求。公元 645 年,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做国博士,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

27、度,在日本实行了大化革新。 入唐留学的僧人和留学生一样,回国后在政治、文化和佛教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大多数在唐留学回国的僧人,都在宣传佛教和传播唐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公元653 年入唐留学的道照,在中国学习法相宗,回国后在奈良右京建立禅院,在日本创立法相宗。留学僧智藏在唐朝学习三论宗,回日本后即创立三论宗。公元 743 年左右,佛教各宗派如华严宗、法相宗、天台宗、禅宗都传入了日本,与佛教有关的建 筑、雕刻、绘画工艺都在日本有了新的发展。 环球时报 天皇重用传播儒教文化 借助汉语造出日本文字 材料二 利玛窦和徐光启 材料三 在近代,伴随着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欧美近代文明也不断地传入中国,深刻

28、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材料四 1984 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 了哪些影响 。 ( 3 分) ( 2)材料二所示图片反映了怎样的文化现象? ( 1 分) 这一文化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2 分) (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及特点。 ( 5 分) ( 4) 1984 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 90 年代初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简述这一新格局的内容和意义。 ( 3 分) ( 5)综

29、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外文化交流对你的启示。 ( 2 分) 27、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文明交流为命题主题,综合考查考生的各项考核能力目标。第( 1)问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调动、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 2)问考查考生对明朝后期 “西学东渐” 的评价认识能力。第( 3)问考查考生归纳 中国近代 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认识其学习阶段特征。第( 4)问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和分析现代对外开放的意义。第( 5)问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 【参考答案】 ( 1)影响:文化上,中国的 儒学、 医学 、 建筑、雕刻、绘画工艺 等都影响了日本文化;政治上,日本

30、 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实行了大化革新 ;佛教上, 入唐留学的僧人 在日本传播了 佛教各宗派 。 ( 3 分 ) ( 2) 现象: 明朝后期 “西学东渐”( 1 分)。积 极意义:传教士把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 为中西文化交流作了突出贡献 ;( 1 分)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 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 1 分) ( 3)魏源主张“师夷长技”,近代西学东渐开始;梁启超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传播西方科技文化,西学东渐由物质层面发展到社会制度层面;孙中山主张用革命推翻清王朝和

31、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将西学东渐由君主立宪发展到民主共和;陈独秀 宣传民主与科学,西学东渐从制度到思想;李 大钊宣传十月革命,西学东渐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到学习马克思主义。 ( 5 分) ( 4)内容: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深圳、珠海、厦门等 4 个经济特区 沿海 14 个城市对外开放 建立“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环渤海四个经济开发区 内地对外开放。 ( 1 分) 意义:扩大了我国与世界的交往;解决了我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现代管理经验;拓展了国际市场;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 ( 2 分) ( 5)启示: 文明交流能够取长补短,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文明交流是

32、落后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必要手段。(不拘泥于答案表 述,言之有理即可给 2 分) 28.( 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是供全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2003 年 APEC 领导人“全家福” 材料三 2004 年国际经济环境继续向好的方面转化,国际政治局势趋于缓和,国际金融市场稳中有升,投资和消费信心明显增强,这为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但世界性通缩压力没有消除,国际突发事

33、件和“非典”疫情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国际贸易保护有所抬头,贸易磨擦将大量增加,但总体而言, 2004年世界经济发展环境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从国内环境看,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将继续增强,特别是中央十六届 三中全会决定的发布和实施,将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步伐,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04 年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王长胜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 2004 请回答: ( 1)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为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 1分) 试阐述理由。 ( 2 分) (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

34、场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 3 分) 在这个市场中英国等西方国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各处于什么位置 ? ( 2 分) ( 3)结合材料二、三回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 1 分) 中国等发 展中国家如何应对这些趋势? ( 1 分) 28、 【解析】 本题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为命题载体,综合考查考生各项能力目标。 第( 1)问考查考生对 新航路开辟及其影响的认识能力。第( 2)问考查考生 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第( 3)问考查考生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的趋势及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策略。 【参考答案】 新航路的开辟。 ( 1 分) 理由: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非

35、之间扩大了交往、与美洲之间开始了交往,使欧洲人的活动区域空前扩大。 ( 2 分) 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 19 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世界市场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最终形成。 ( 3分) 处于位置:英国等西方国家居于核心或者主导地位;中国等处于附庸或者从属地位。 ( 2分) 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 1 分) 应对策略:趋利避害,发展经济与适时调整策略相结合,与时俱进。 ( 1 分) 29 ( 12 分) 改革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不竭 动力,中外一些政治改革家大刀阔斧的经济 改革政策和措施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改革家 简述 经济措施 及其 对历史的影响 商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