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军事战争类”成语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6098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传》“军事战争类”成语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左传》“军事战争类”成语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左传》“军事战争类”成语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左传》“军事战争类”成语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左传》“军事战争类”成语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左传“军事战争类”成语研究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被奉为“十三经”之一,,是一部优秀的散文典范。它叙事详瞻,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左传的语言生动传神,引人入胜,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范宁称左传“艳而富”;韩愈称“左氏浮夸”;刘知几则赞左传“文典而美”,“言简而要”。不论他们的评语是褒是贬,左传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语言资料,这是不争的事实。左传在短短的篇幅中就包容着蔚为壮观的成语,,据统计中国成语大辞典中收录有来自左传的成语有260条,,这些被收录的成语,大多数都被当作典故经久不衰地传承在文

2、学和民间,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深入到人们的骨子里。左传中的成语,有着成语都具有的精炼的艺术性,具有作为一部史书的见解精炼具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生动形象也有作为一部外交辞令的论辩有力,得体自然还具有作为一部战争史的紧张搏杀,扑朔迷离。使得左传文辞内容简洁,而内涵意义十分丰富的简洁与博大的和谐统一。这里先来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成语”,对于这个问题辞源解释如下“谓古语也。凡流行于社会,可证引以表示己意者皆是。”旧版辞源解释如下“古语常为今人所引用者曰成语。或出自经传,或来从谣谚,大抵为社会间口习耳闻,为众所熟知者。”汉语词典解释如下“谓社会上习用之古语。”“三书解释成语的共同点就是成语就是古语

3、,并且是“社会上习用”之古语。”而有些人把复字词中凡词义不是就字面所能解释的都当作成语,方绳辉针对这一倾向,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以为复字词根本不是成语。我国国语文法以词为单位,词只等于英文的字。复字词也是词,所以复字词里面不该有成语。成语应当以短语为限。句子可以作短语用,所以句子也2可能成为成语。成语应当是语或句”这实际上是提出了词与语的划界问题。接着,方氏进一步指出语句所以能成为成语,必有它的原因,如十三经全部约十万个句子,后代采作成语的只是其中的极少部分。这少部分的语句,因为经后代普遍的引溺,变成了社会上流行的话,那就是成语,所有的成语都是这样。所以成语必定是社会上流行的语句。“市语、古语、

4、常言、缩脚、鄙语、隐语、方言、惯语、格言、外来语、典故、简缩前人的文句、割裂前人的文句、引用前人说的话、重言叠用、比喻、转义、伸引、将复字词拆开,插入限制或修饰的词、语句有特殊的语风,非字面所能解释的等。方绳辉的分类从其分别开词和语这两种单位的角度看,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所分出的类却格外复杂,有些没有科学道理,如把非成语的谚语、缩脚语以及词的重叠式都归作成语,这反映了方氏本人对成语的性质特点还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综合一上几点,史式在汉语成语研究一书中指出“凡在语言中长期沿用,约定俗成,一般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与组成成分,有其特定含义,不能望文生义,在句子中的功能相对于一个词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5、,谓之成语。”二、主题部分成语极其丰富乃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学者们从多角度对成语进行了深入探讨,力图弄清楚成语所具有的汉语词汇的共性和特性,从而建构科学的汉语词汇史和成语史。回顾20世纪汉语成语研究的历程,不论是从总结汉语成语研究史的角度,还是对推动2L世纪的汉语成语研究,无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20世纪前期的汉语成语研究20世纪前期的汉语成语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成语与俗语的关系、成语的运用、成语的划界等方面。“这一阶段的成语词典的编纂出版也处于初创时期。共出版成语词典15种。从收词数量看,除一种收词万余条,两种收词6000余条外,其他收词均在二三千条左右

6、。从选词标准看,选词有很大的随意性,。虽称为成语词典,收入的非成语比例却高者达80左右。从编制方式看,这些词典或依康熙字典3部首编排,或循类书分类列目的旧例,或改原有的按门类分为按性质分,未能冲破旧辞书固有的模式的束缚。从词条的诠释看,溯源、引证、释义也都比较粗疏。”二、20世纪后期汉语成语研究20世纪后期,随着汉语词汇学的建立和发展,各类熟语的研究也发展起来。学者把对各类熟语的研究看作是汉语词汇学研究的一部分,在综论汉语词汇的著作中,立专章说明。120世纪5060年代初的汉语成语研究此期发表的关于成语的论著只有马国凡的成语简论一书。此期有关成语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1成语是否是词汇的

7、单位汉语的词汇究竟包括什么固定词组是否属于词汇的范畴大多数人认为词汇是语言里全部词的总汇,少数学者认为词汇不仅是词的总汇,还应包括固定词组。这种固定词组在当时一些学者的观念中多指的是成语。王力汉语史稿把“成语”和“典故”并提,说“成语指一般的固定结构,典故则隐含着一个历史故事或传说”,把成语和典故都列为词汇单位。随着对词汇单位问题的讨论的深入,意见已基本趋予一致,词汇单位包括词和固定词组的观点也被辞海修订本所采纳。2成语与熟语、谚语的关系问题第一,成语与熟语的关系。关于成语与熟语之间的关系问题还处于争论阶段一种观点认为熟语与成语是并列的单位,有人把熟语与成语、歇后语、谚语并列起来总称为“惯用语

8、”。另一种观点认为“熟语是某种语言中现成的固定的词组或句子”。根据这种观点,熟语就包括了成语、谚语等固定词组或固定句子。这些看法显示了当时一些学者对熟语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的。60年代前期对熟语与成语的关系问题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成语只是熟语中的一类。”这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熟语的各类单位以及各类单位间的关系有着启发意义。第二,成语与谚语的关系。朱剑芒率先提出了“谚语就是成语”的说法。杨欣安从语体色彩、表达4内容、句法功能及是否能就字面解释等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成语和谚语的区别。此种分析基本道出了成语和谚语的实质性区别,为后来更进一步的研究这一问题奠定了基础。第三,成语是否具有意义的双层性。“

9、在对成语是否具有意义的双层性的问题上,这一阶段学者们的看法也不一致。有人认为成语一般是用来比拟或讽喻,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人认为更多的成语的含义均如字面,言在此,意亦在此。成语就意义而言可分两类具有比喻义、引申义的与只有字面义的。”2、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的汉语成语研究1966年开始的“文革”冲击了一切领域,汉语词汇研究也被迫中断。“文革”期间也只有个别学者在逆境中写出了较有见地的著作,如怎样使用词语一书即是显例。此书在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这些词汇性单位和谚语等非词汇性单位的分析上独具只眼,能够以理服人。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成语的研究渐呈热烈之势,研究成果数量大,研究队伍增大,对成语

10、的认识日臻成熟。此期讨论的问题主要有1关于成语性质的探讨“马国凡成语一书提出了成语具有定型性、习用性、历史性、民族性等四个特征,是较早从多角度研究成语的有分量的专著。但他没有为成语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只罗列出几个特性是远远不够的,他没有从实质上解决成语的性质问题。刘叔新在固定语及其类别一文中提出了成语的表意双层性新论点,这一见解尽管在短时间内尚未被广泛接受,但他抓住了成语的根本特点,从而把成语与他类语言单位区别开来。”2关于成语范围的探讨与成语性质特点密切相关的是成语的范围。此期对成语的范围问题有以下几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画龙点睛”之类是成语,“碰钉子”之类不是成语。但又惑于这两类词组在表意方面

11、均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特征,而不能将之完全区分开来。此说以马国凡为代表。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画龙点睛”与“碰钉子”都是成语。因为它们都有着表意的双层性。此说以刘叔新为代表。总之,不少学者在谈论成语时都涉及了成语的范围问题,但是不少人观点5上存在着错谬,有的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3同义成语的研究随着同义词语的研究的新的进展,同义成语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义成语类的工具书陆续出版了几种,如倪宝元的成语辨析、成语辨析续编、蒋葫南的同义成语例解、蒋荫南、郭熙的同义成语词典。同义成语词典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大的一部。但是,同义成语的研究在80年代尚处于初创阶段,研究还不够成熟。4成语语源的探讨80年代末

12、,成语词典的编纂开始进入成熟期,共出版了大型成语词典7种,收词均在万条以上。1985年出版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标志着成语词典编纂已趋于成熟,1987年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词典则在成语词典编纂史上树起了又一座丰碑。成语词典编纂首开以主条带副条并形成数量可观的条目群之先例。在词条诠释中开始注意推本溯源,并力求应用不同时期的书证来说明成语在不同时期的含义及词义的发展演变。390年代的汉语成语研究据不完全统计,此期出版的成语专著、专书多达30多种,成语词典、手册80多种,发表论文100余篇,数量相当可观。本阶段对成语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开始对成语的人文性重视起来“成语的来源及发展与文化休戚相关,成语的格

13、式有其人文性的特点,成语的意义演变受文化特性的制约。”从形式到内容,从产生到发展,成语无处不体现汉语词义的人文性。“有人从人文性的特点上对成语的性质作了新的阐发,提出了成语的经典性的新论”,2开始对成语的规范问题有所重视本阶段有不少文章涉及成语的规范问题。谢庆芳认为成语的形式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即“结构成分的替换”和“结构成分的移位”。聂言之将通用成语和异体成语的语素差异归纳为十种情况。薛从军等从形式的角度为异形成语分出六大类型,这避免了分类标准的多重性和形义的混淆,因而结论也较的科学。6三、总结部分综上所述,关于成语的研究,从近代以来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观20世纪的汉

14、语成语研究,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展望新的世纪,汉语的成语研究还应在一些方面进行大力开拓。通过对于左传成语的研究和科学地分类,我想可以更好地指导成语的运用与活用,改造与创造,同时在研究成语的同时,我也希望对于左传这部传世的经典儒学著作的解读与理解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提升自身的文学涵养,以进一步去延续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遗产。四、注释1、辞源,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正续编合订本。2、辞海,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再版本。3、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重印本。4、史式汉语成语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第一版第3页。5、方绳辉成语与成语的运用,国文杂志1943年

15、第2卷第3期。6、周荐汉语词汇研究史纲,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2122页7、史式汉语成语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第一版第12页8、何华连汉语成语辞书编纂出版述评,辞书研究1992年第4期。9、俞敏、黄智显语言学概论讲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10、王德春熟语的修辞作用,上海外国语学院季刊1958年第2期。11、朱剑芒成语的基本形式及其组织规律的特点,中国语文1955年第2期。12、欣向成语的特性,中国语文1958年第10期。713、周荐汉语词汇研究史纲,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140页。14、李启文从成语特点看汉语词义的人文性,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15、周荐熟语的经典性与非经典性。语文研究1994年第3期。五、参考文献1、史式汉语成语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2、马国凡成语修订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3、周荐汉语词汇研究史纲,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4、中国成语分类大词典,新世界出版社,1989年版。5、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一次印刷6、王文晖20世纪汉语成语研究述评,中国学研究,2005年第七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