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2017 学年度濉溪中学周考卷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1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辉煌 嬉戏 耸入云天 眉目传情 B 枯竭 忌讳 转瞬即失 活灵活现 C 横亘 伶俐 扭转乾坤 洗耳躬听 D 翌日 引擎 不可逾越 谈笑风声 2.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1)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 了最早具有飞天 梦想的中国人。 ( 2)飞天路上的 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 3)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 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 4) 1960 年 2 月 19 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
2、液体火箭 在了上海南汇海滩 20 米高的发射架上。 A 振动 种种 制定 竖立 B 震动 重重 制定 竖立 C 震动 种种 制订 竖立 D 震动 重重 制定 树立 3. 下列语 句中加点的词 ,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政府杀害的就是这样一批 “始终微笑 ”的可爱的青年 ,流言家诬蔑的也是这样一批青年 ,反动政府和御用文人的凶残、下劣 不可理喻 。 B 鲁迅先生希望人们不做庸人 ,而做真的猛士 ,去直面惨淡的人生 ,去正视淋漓的鲜血 ,在当时的情况下 ,这无疑具有 振聋发聩 的作用。 C 鲁迅先生把自己说成 “苟活到现在的我 ”,与 “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 ,“
3、苟活者 ”的形象便 相形见绌 。 D 在文中 ,鲁迅先生通过简单的细节描写 ,就将一个杀害徒手请愿学生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栩栩如生 地 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数据显示,我国的教育投入不但比不上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而且比不上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甚至还达不到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 B.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课题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81.7的人感觉房地产调控措 施及各地配套细则影响婚姻, 60.2的人认为,为规避政策或某些利益而离婚是对婚姻的亵渎。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
4、净。 D.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 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最后一天的活动是探险队员们最紧张、最愉快,也最有意义的一天。 B.一场春雨过后,千万朵槐花化作飞舞的精灵,如白雪般纷纷扬扬,四处飘洒。香满了白昼的天,也甜透了夜晚的梦。 C.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D.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这些挑战。未来美 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
5、。 6.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上海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用红砖墙严密封锁着的工房区域, 。 A 一条水门汀的小巷把它划分成狭长的两块 B 一条水门汀的小巷将它划分成狭长的两块 C 被一条水门汀的小巷划分成狭长的两块 D 一条水门汀的小巷使它划分成狭长的两块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 月 18 日 , 又 是 一 个 连 翘 耀 金 的 春天 , , , 。 ,汉白玉方锥形的碑身上铭刻着启功先生为范士融、刘和珍和杨德群烈士的题词 “碧血丹心 ”。 那一座汉白玉方锥纪念碑静穆地矗立在熹微晨光里 依稀看到一排祭奠的花束 行
6、至西南和西北楼的中间腹地 透过青松翠柏的环绕 A B C D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4 题。( 19 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 注 ,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 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
7、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 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
8、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 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 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9、) 注 范氏、中行氏:春秋时晋国大夫,与智伯、赵、韩、魏合称“晋国六卿”。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执 问涂厕之刑人 执:抓住 B 委 质 而臣事襄子 质:作人质 C 于是襄子乃 数 豫让曰 数:责备 D 臣闻明主不 掩 人之美 掩:掩盖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分) A 欲 以 刺襄子 具 以 沛公言报项王 B何 乃 残身苦形 项伯 乃 夜之沛公 C 名 既 成矣 既 取图奉之 D 执问涂厕之刑人, 则 豫让 今行而无信, 则 秦未可亲也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10、 A 豫让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得不到重用,而在智伯处受到尊宠。文章开篇便挑明了豫让与智伯的关系,为下文刺杀赵襄子做了铺垫。 B 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 “心动 ”“马惊 ”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代,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C 豫让两次刺杀前的准备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次甘为 “刑人 ”,第二次更是不惜毁容自残。这都说明了豫让报仇意志坚定,不惜牺牲,不考虑手段。 D 赵襄子与豫让虽为敌对双方,但更是一对知己。赵襄子明知豫让是刺客,却为其忠义所感动;豫让虽欲刺杀赵襄子,实则为了彰显为人臣的忠义,赵襄子的死并不是他的目的。 11.把文中画线
11、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译文: (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译文: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苏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 。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 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 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 ,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注释 : 这首词作于苏轼久病初愈之时。 春浅腊侵月:春浅,尤言春迟。腊侵年,因上年闰月,现年的立春日出现在上年的腊月中。 衰病少悰:衰病,病刚刚好,身体衰弱。少悰,少乐趣。
12、 12 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今年春浅腊侵年 ”句,着一 “侵 ”字,以比拟手法道尽春寒之久,起笔便呈新奇。 B “露微意、柳际花边 ”一句,既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 常,也流露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 “小桃杏、应已争先 ”一句,是词人的想象,属于虚笔,写的生动活泼,意趣盎然。 D “朝来 ”与 “楼阁 ”两句实写,景象虽不阔大,单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 13. “ 冰 雪 破 春 妍 ” 句 有 两 种 对 立 的 理 解 , 一是 ;二是 。( 2 分) 14.评析词中画线句的抒情特点。( 6 分) 八、文学类文本阅读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3、。 母 亲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 “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是的,阿南婶!”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 则没有谁阻止。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 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
14、似的散满一地。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 催,催,催,催;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神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边,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15、 “看见了没有?” “自然 看见了,阿南婶!” “象蛇一样的长吗?” “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 “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 “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里,象钉子一样。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 大的兴趣。 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
16、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世界。不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半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是的,阿南婶!” “火车跑得很快吗?”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州,现在却 在这儿跟你讲话了。” “那末比航船还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样跑的呢?” “那可说不上来。” “哦,真奇怪 ”她感叹着说:“一天跑一千
17、多里路,如果用脚走,脚胫也要走断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这样响!” “” 跟她讲话的人唯恐她噜 ,急急想走开,可是母亲又拉住问: “你想我能坐着火车去拜省城隍吗?” “自然可以的,阿南婶,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她举起木槌,紧紧地捏住一束豌豆,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 (原载文学一九 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 ( 1) .根据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 2 分) 答: ( 2) .简析 “催,催,催,催;催,催, ” 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5 分) 答: ( 3) .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
18、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5 分) 答: ( 4)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5 分) 答: ( 5) .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 6 分) 答: 二、语言表达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 补写恰当的语句。( 6 分) 电商搞促销的目的无外乎两个,其一,增加销量;其二, ,进而促进良性循环。陈静表示,从一些官方统计数据来看,很少有能做到第二点,即通过促销带来更多新增顾客的。有的商家因为没有做好促销规划预案,往往是过了促销期之后,产生高库存, ,不得已而延长促销期。这样一来,就 ,对于整个店铺的长期发展而言,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要求: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19、不超过 7 个字。 答: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20 分) 最近,网络流传 “最伤父母心的冷暴力口语 ”,其中 4 句颇能反映当今某些中学生的心态。请从中任选一句。再从( 1)( 2)题中任选一题,写一段话,不少于 150 字。 我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 有事吗?没事,我挂电话了。 说了你也不懂。 叫你别收拾我房间,东西都找不到了。 ( 1)描述一幅说这句话 时的生活画面。 ( 2)对说这句话的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我的选择: 答案解析 1.A 2.B【解析】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 复运动。震动,颤动,使颤动;(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如“消息震动全国
20、”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很多。突出程度重。种种:突出种类多。制订:创制拟订制定: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竖立: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 3. B【解析】 A 项 “不可理喻 ”,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 ,形容蛮横或固执 ,不通情理。不能修饰 “凶残、下劣 ”。 C 项 “相形见绌 ”,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与 “通过对比 ”重复。 D项使用对象错误。 “栩栩如生 ”,形容非常逼真 ,如同活的一 样。不能用来形容 “场面 ”。 4.【 B】【解析】 A.语序不当。递进关系颠倒,应将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与 “印度等许多
21、发展中国家 ”对调; C.“五年以后 ”比 “两年后 ”忘得多是自然而然的事,体现不出递进,二者应该换个位置。 D.分类不当 “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不能并列。 5.【 B】【解析】 A.“活动 ”与 “一天 ”搭配不当,应删去 “的活动 ”C.“高雅、时尚、方便 ”不属于 “功能和作用 ”,搭配不当 D.前面说 “是否 ”,后面只说一种情况,属 “搭配不当 ”,应在 “美国 ”后加 “能否 ”。 6.C【解析】该句的陈述对象是“工房区域 ”, ABD 项均用 “一条水门汀的小巷 ”作为陈述对象,陈述对象前后不一致,使句子语气欠顺畅。 7.B【解析】这段文字,先交代了时间、天气 ,再交
22、代行踪 ,然后写目之所及的景物。 与后面的语句紧密连接,故排除 A、 C 两项。 B、 D 两项比较, B 项更条理。 8.B【解析】 质:归顺称臣,此处指侍奉赵襄子。 9.A【解析】 A 项介词,用、拿的意思。 B 项表转折 /表承接。 C 项已经, D 项表判断, “就是 ”的意思 /表承接,就。 10.C【解析】 “不考虑手段”理解错误,比如豫让的朋友对他说,假装亲近赵襄子,借机杀他会更有机会。豫让就表 示这是不忠的行为,坚决反对。 11. (1)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赴死,女子为欣赏自己的人打扮。 (2)然而之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 【解
23、析】参考译文 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后来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漆了作为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赴死,女子为欣赏自己的人打扮。如今智伯赏识我, 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于是变更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要为智伯报仇!”襄子身
24、边的侍从要杀他,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仇,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最终还是把豫让释放了。 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恶疮,还吞炭使嗓子喑哑。他把自己原来的形状变得人们 无法辨认之后,到市上行乞。他的妻子见了,认不出是他。在路上见到他的朋友,朋友却认出他来了,说:“你不就是豫让吗?”答道:“我是豫让。”他的朋友为之哭泣道:“以你的才干,投奔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他亲近你宠爱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这岂不更容易吗?为什么却要伤残身体,受许多痛苦,想以此达到向襄子报仇的目的,这不也太难了吗!”豫让说:“既然
25、已经投到他门下效命办事,却又想杀他,这是怀着异心来侍奉君主啊。再说,我所做的确实是极难的事情,然而之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 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 豫让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责备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着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
26、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长叹 一声,呜咽着说道:“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表达我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于是襄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三次,一剑直劈下去,说道:“我 可以在九泉之下报
27、答智伯了!”说罢便横剑自刎。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到这个消息,无不为之流泪呜咽。 12.B【解析】 B 项 “露微意、柳际花边 ”一句暗中透露了词人特有的乍觉乍喜的心情。这个从注释 也应该推测到。 13. 一是冰破雪消,已经有了春天的气象;二是天气寒冷,冰雪破坏了春天姹紫嫣红的美景。 【解析】注意“对立”二字。 14.“寒夜 ”三句,细腻地刻画自己的感受,含蓄的传递出词人久病初愈的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 “孤衾易暖 ”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得其韵 “清圆 ”悦耳,入耳堪听了。 至此作者把初春乍觉而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而这种情景正是病起的词人
28、才会有的独特心理感受。 【解析】诗歌鉴赏: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三句,写春寒犹重,而用腊侵、雪破表述,起笔便呈新奇。“东风”二句进一步刻画“今年春浅”的特色 -不光春来得迟,而且即使 “有信 ”也 “无人见 ”,春天只在 “柳际花边 ”露了此 “微意 ”。这既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常,同时也暗中透露了词人特有的乍觉乍喜的心情。此处 “微意 ”和 “柳际花边 ”启人联想,含蕴深细,极见个性。接下去 “寒夜 ”三句,直抒感受和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 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 “孤衾易暧 ”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其音韵 “清圆 ”悦耳。至此,初春乍觉而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
29、来。 下片前二句写初春晨景,仍贴合着“病起”的特殊景况,只写楼阁中所见所感,“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景象虽不阔大,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实描绘,又符合作者独特的环境和心理感受。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说到游人郊苑寻芳,进而联想到“小桃杏应已争先”。“争先”即先于其他花卉而开放,此处只说推想,未有实见,还是紧扣“初春病起”的独特情景落笔,写得生动活泼 ,意趣盎然。这四句与上片前四句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上片前四句叙事兼写景,景是出以虚笔;下片四句写景兼叙事,景则有实有虚。这样不但避免了重复呆板,同时也符合词人病起遣兴的逻辑。上片写日出之前初醒时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辞,病起逢春,自然兴奋愉悦;下片写日出之后,见到明丽的晨景,故以实笔描画,这既合乎情理,又为下文蓄势。词人由眼前景,自然会联想到寻芳之趣,联想到楼阁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应也“作寻芳计”。最后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陡然逆转,与前景前情大异其趣。这曲折的波澜,实际上却仍是紧扣 “病起”二字。因为尽管春回大地,而病体方起,毕竟少欢乐之趣。“疏慵”对“少悰”,“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