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 北 省 京 山 县 城 区 总 体 规 划 修 编( 20042020 年 )文 本 说 明 书 图 册荆门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二 00 五年元月湖 北 省 京 山 县 城 区 总 体 规 划 修 编( 20042020 年 )说明书荆门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二 00 四年十二月湖北省京山县城区总体规划修编 说明书荆门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目 录第一部分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第一章 县域概况 .1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1二、自然环境条件 .1三、县域社会经济现状 .6第二章 规划背景、依据和指导思想 .7一、对原规划的评价 .7二、本轮总体规划的修编背景 .7三、规划依据 .8四、规划指
2、导思想 .8第三章 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8一、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8二、社会经济发展纲要 .9第四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0一、城镇体系现状 .10二、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0三、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 .10四、县域经济区域划分 .11五、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2第五章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12一、旅游资源 .12二、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2三、旅游发展规划 .13第六章 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13一、县域交通网络规划 .13二、县域电力网络规划 .14三、县域电信网络规划 .14四、县域广播、电视规划 .14第二部分 县城区建设总体规划 .15第一章 绪论 .15一 城区
3、概况 .15二、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 .16三、规划依据 .16第二章 城市 性质与规模 .16一、规划期限 .16二、城市性质 .16三、城市规模 .17第三章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及城市规划区界定 .18一、自然环境条件及建设用地评价 .18二、城市发展方向 .19三、城市规划区范围 .19第四章 总体规划布局 .19一、规划指导思想 .19二、规划原则 .19三、规划结构 .20四、各项用地规划 .20第五章 园林绿地系统及风景旅游规划 .22一、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22二、风景旅游规划 .23第六章 生态型城市概念规划 .24第七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24一、对外交通 .24二、道路
4、广场规划 .24第八章 市政工程规划 .26一、给水工程规划 .26二、排水工程规划 .29三、电力、电信、邮政、广播电视规划 .31四、燃气工程规划 .32第九章 防灾规划 .33一、城市消防规划 .33二、城市防洪排涝规划 .35三、城市防震规划 .36四、城市人防规划 .36五、城市生命线系统规划 .37第十章 环 保、环卫规划 .38一、环境保护规划 .38二、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9第十一章 郊区规划 .39一、郊区范围的界定 .39二、规划原则 .40三、郊区人口及居民点分布规划 .40四、有关城市设施在郊区的规划布置 .40五、农副产品生产用地规划 .40第十二章 近期建设规划
5、.40一、规划指导思想 .40二、近期建设规模 .40三、近期建设用地布局 .40四、重点建设项目 .41第十三章 远景规划 .42一、规划指导思想 .42二、发展规模及用地布局 .43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43一、制定人口集聚政策 .43二、制定产业发展政策 .43三、加强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改革管理制度、加强规划宣传 .43四 、依法建设和实施城市规划 .44五、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资金渠道 .44湖北省京山县城区总体规划修编 说明书荆门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1-第一部分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章 县域概况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一)、地理位置京山县地处湖北省中部,
6、东经 1124311329,北纬 30423127之间。东与应城市、安陆市接壤,西与钟祥市毗邻,南与天门市交界,北与随州市相连。县人民政府驻地新市镇,东南距武汉市 130 公里,西距荆门 110 公里,全境东西最大横距 75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86 公里,国土总面积 3520 平方公里。(二)、 历史沿革京山县早在公元前 2750前 2650 年的新石器时代,县域已进入农业社会,县境内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地名是新市,秦昭襄王八年(公元前 299)取名新市,三国时,改称南新市县。南北朝刘宋时,南新市县改为新市县,隋初废郡。大业三年(607),改称京山县,因县域东有京源山,省“源”字而得名,唐,宋
7、、元、明、清时期,京山县录属关系时有变更,但县名及县制一直未变,沿用至今。二、自然环境条件(一)、地质1、地层京山县境内地层比较复杂,除下泥盆系、下石灰系和上三迭系至侏罗系外,皆有露布。绿林至宋河以北主要分布元古界下古生界,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类岩石及碎屑岩,主要有板岩、千枚岩、辉绿岩、砾岩等。绿林宋河以南,新市镇陈集以北,分布下古生界震旦系至志留系,以碳酸盐岩类岩石为主,主要有白云岩、瘤状灰岩、龟裂灰岩、泥质灰岩等。新市镇陈集以南至钱场、一家岭一带、为志留系至中生界三迭系,由碳酸盐岩类岩石及碎屑岩组成,主要有泥质灰岩、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等。宋河、罗店及山前盆地边缘,为一套中生界白垩系至
8、新生界下第三系红色岩层,属内陆河湖相碎屑沉积,主要有紫色砂岩、砾砂岩、砾岩等。永隆地区处汉江盆地内北部边缘,属新生界上第三系,为一套内陆河湖相半胶结的碎屑岩,主要有泥灰岩、粘土岩、砾砂岩等。新生界第四系粘土广布于山前、山间的垄岗及平原地带,主要为冲积层。2、地质构造京山县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中段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交接地带。淮阳山字型构造形成于印支和燕山运动,主要由一组北西向褶皱和同向冲断层组成。分为三个构造带。王家大山四股泉村左家畈一线以北构造带。以三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系下古生界震旦系至寒武系浅变质岩层,组成一系列北西向紧密倒转褶皱和同向冲断层褶皱带,断层走向延伸由 10 公
9、里到 10 多公里。这组断裂有肖家冲断层、坪坝断层、天宝寨断层等。西部由元古界至打鼓石群地层组成背斜核部,下震旦系地层组成翼部,翼部岩层倾角较陡,核部较缓,断裂不甚发育,规模较小,走向延伸仅数公里。辉绿岩体侵入地层之中,奠定了北西向构造轮廓,燕山运动将其归并为淮阳山字形构造的一部分。新市镇陈集以北,王家大山左家畈以南构造带。由下古生界震旦系至志留系地层组成,为一北西向紧密线型褶皱带,走向冲断层发育,呈迭瓦式排列。由于断层的破坏,褶皱多不完整;因地层向南西倒转,褶皱轴面多数倾向北东,形成南坡陡、北坡缓。断层呈北向密集成束,以枪杆山至九龙岭之间最为发达,两断裂间距不足 1 公里,局部 1 公里内发
10、育数条,一般 23 公里可见一条。断层长度可达 1020 公里,少数可达30 公里,破裂带宽度由 10 余米到 80 米不等。这组断裂有林家寨断层、高帽山断层,坪洋关断层、马成河断层、童家朝门断层、王家岭断层等。除上组断裂外,这一带还发育一组北东向张性及张扭性断裂;走向北东 5060 度,如曹家冲断层、摩天岭断层、曾家湾断层、易家畈断层等,走向延伸一般由几百米到几公里,最大不超过 10 公里。新市镇陈集以南,金家山吴岭以北构造带。这带由古生界志留系至中生界二迭系、三迭系地层组成北西向褶皱。地层局部倒转,向系列短轴背向斜,按北西向呈雁式排列,如柳门口向斜、卷岭山向斜、罗桥背斜、七宝山向斜、莲花山
11、背斜;青棚湖北省京山县城区总体规划修编 说明书荆门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山向斜等,长由几公里到 20 公里。这些背向斜皆由下古生界志留系地层组成背斜核部,中生界三迭系地层组成向斜核,上古生界泥盆系至二迭系地层组成侧翼。由于岩性抗风化能力的不同,向余翼部构成山脊,内、外低平,整体似船形。这带断裂不甚发育,仅在七宝山向斜中有一走向压性断层,直向延伸 10 公里,致使该向斜北翼地层遭破坏。新华夏系构造。京山县东、西、南三面都有红层沉积,北北西向断裂控制红层沉积并切断了山字型构造带,新华夏构造体系在本县表现明显、普遍,主要形式是褶皱和断裂。褶皱:主要分布于南部一家岭一带,由下古生界志留系至中生界二
12、迭系、三迭系地层组成。轴向变化大,一般为北东 30 度,与北西向山字型构造带成正交,顺轴向向南覆盖于新生界地层之下,向北延伸往往转向北东东与山字形北西向褶皱联合,还可以看到北北东向褶皱横跨北西向褶皱的现象,北西向向斜变度;北东向背斜与北西向褶皱横跨时,北西向向斜变窄。一家岭向斜是此带表性形迹,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可见长度 17 公里,向斜南端被掩盖,向斜宽约 56 公里;两翼不对称,西翼较陡,倾角 5070 度;东翼较缓,倾角 2030 度。断裂:北北东向断裂和北北西向断层。北北东向断裂多分布于新市镇陈集以北的两个山字型构造带,走向一般北东2030 度,在新市镇以北、绿林以南的紧密断褶中,走向为
13、北东 2040 度。此组断裂切割北西向山字型构造带,直向稳定,规模不大,一般延伸 24 公里,少数达 10 余公里。在彭家塝一带金伯得岩分布区,包括向家岭断层、龙王冲断层、天王断层、康家塆断层等。北北东向裂面规模虽小,分布却很广泛,属于南北向反扭应力场产物。北北西向断层规模较大,主要有胡关曹场断裂(即三阳皂市断裂),大体走向为北西 1520 度,局部偏北向西,倾向北东,倾角 4060 度。断层两侧地层、地形差异很大,西侧为下古生界地层组成的岩溶山区,东侧为红层组成的垄岗丘陵区。(二)、地貌1、地貌类型京山县地处鄂中低山丘陵区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为西北部与钟祥县交界的
14、娘娘寨,海拔 950.2 米;最低处为永隆区潘家湾河床,海拔 27米。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四种。低山:属大洪山东南山脉,大部分布在新市镇陈集以北,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高程 4001000 米,相对高差 100 米左右,坡度一般大于 35,面积 1539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不含五三农场,下同)的 46%,是京山县众水之源。有许家寨、王家大山、龙凤寨等山脉。丘陵:分布新市、孙桥、宋河、坪坝及石龙、雁门口、钱场北部,面积约 703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21%。海拔高度一般在 40100 米之间,其中相对高差 50 米以上的高丘约占丘陵面积的一半。岗地:分布石龙区南部、雁门口、
15、钱场、罗店区大部,永兴区、宋河区中部。海拔高度 10100 米,面积 970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29%,其中相对高差小于 20 米的平岗占岗地面积的一半左右。县境几条主要河流流经该区,形成较开阔的堆积阶地。平原:县西南永隆平原,属江汉平原北端,由汉江多次泛滥沉积而成,海拔高度2740 米,面积 134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4%。2、主要山脉大洪山东南脉入境后,蜿蜒延伸,形成香山、许家寨、王家大山、龙风寨、虎爪山5 条主要山脉,县南雁门口区亦有零星小山分布,全县大小山头 250 多个。香山山脉:位于县北大富水和漳水之间,从三阳区小阜街西北 5 公里处的王子尖起,沿青岩头、黄岭尖、圆
16、龙尖、香山、乌凤岭,抵罗店区北部的大山头,呈西北一东南走向,长 43 公里。主峰香山,海拔 431 米。盛产板栗、桐籽、木梓,是发展经济林的基地。有白云岩、石灰岩、磷块岩、重晶石矿藏。许家寨山脉:大洪山东南支,位于县境北部大富水和小富水(刘畈河)之间。从六房咀北 7 公里东牛角尖山起,沿偏头花山、许家寨至仙人岭,呈西北一东南走向,长 23公里。主峰许家寨,古称太阳山(相传该山有一种玉石,名白珩,又称太阳石,故名),位于三阳、绿林两区之间,海拔 884.9 米。其南 2 公里处有与之相仿的山头,海拔 815米,称小许家寨。山体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盛夏,山顶平均气温仅 23,比新市镇低5.1。以海拔
17、 800 米为界,上为灌木丛和白茅草为主的植物群落,适宜发展畜牧业;下为马尾松和栎树为主的针、阔叶天然混交林。矿藏有白云岩、辉绿岩、玄武岩、重晶石、硅石、滑石等非金属矿。有盘山公路直通山脊。王家大山山脉:位于县境北部大富水和石板河滶水之间。从六房咀西北 8 公里的西牛角尖起向东南延伸,经娘娘寨、王家大山、吊铜尖、古王岭、摩天岭,抵大尖山,长58 公里。娘娘寨吊铜尖龚家岭古王岭形成北南向分水岭,分水岭以东石板河水系湖北省京山县城区总体规划修编 说明书荆门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3-向东南流,以西滶水水系向西北流。古王岭以下,是大富水和石板河的分水岭。主峰王家大山;位于杨集、绿林之间,海拔 685.
18、9 米。该山脉是县主要林区之一,有硫铁矿。龙凤寨山脉:位于县境中部,从杨家集西北 13 公里与钟祥县交界的矮家尖山起,向东南经鸡鸣寺、偏头山、龙凤寨、花石岩、卢家大山、抓谷寨、京源山、焕岭山、梅花岭,抵七面山,长 62 公里,有白云岩矿藏。主峰龙凤寨,位于孙桥、杨集两区之间,海拔 535 米。虎爪山山脉:位于县南,钟祥县撩脚山(又名聊屈山)入境后,经虎爪山、磨吉观(山)、尖山凹 、莲花山、易家大山、黄家大山、毛家大山,抵东龙尾山,呈西北东南走向,长 56 公里,是溾水与永隆河水系的分水岭。主峰虎爪山,海拔 559 米。虎爪山山脉多系泥盆纪石英沙岩和二迭纪的石灰岩构成,曾有“土宜冶瓦器,石灰资一
19、县”的盛誉,有煤、石英石等矿藏,是本县重要的林业基地。南部诸山:县南雁门口区有小山分布,海拔 100400 米。3、山洞京山县境内碳酸盐岩类岩石分布广泛,溶洞甚多。已发现较大的有崆山洞、仙女洞、白谷洞、宋家丰洞、常家洞、老龙洞、甘泉洞、柳丝洞等 10 多个。除崆山洞已开发为旅游点外,其它均有待探查、开发。崆山洞:位于钱场区七宝山村尖山凹,距新市镇约 9 公里。主洞长 874 米,极高 15米,极宽 21 米,洞内笋柱峭拔,乳花缤纷,泉流潺潺。洞内有 7 个厅堂,40 余处景观,尤以“金龟恋蟾”、“狡兔三窟”、“虹桥撷蕉”、“金鸡独立”、“虎口斗象”最为奇异。1984 年由华中师范学院地理系协助
20、勘探,县政府投资开发,洞外新建门楼、亭阁等建筑,1986 年 2 月正式对外开放之后,声名远播,游客络绎不绝。被誉为“鄂中第一洞”。甘泉洞:位于钱场区境内、崆山洞西南 2 公里处。洞深 1000 余米,中央大厅宽敞,40 米,最宽处 20 米,有仙鹤点水、仙台观日、雄狮迎宾等景观。洞口临胡冲水库。仙女洞:位于石龙区仙女村境内,传说有仙女在此居留而得名。洞口有石门,高约5 米,洞深 24 米,洞壁岩石形态各异,如石床,如火窖。洞口对面有峭壁矗立,形如梳妆台,洞中泉水终年不断。旧志称“仙女藏云”,为京山八大景之一。白谷洞:位于新市镇西北 4 公里处,因洞内岩石呈黄白色,近似稻谷色,故名。洞处山崖半腰,前有平台,下临深潭,崖顶有飞泉直泻。洞口宽 2 米,高 3 米,洞深 20 米。洞顶倒悬钟乳石,天趣盎然,洞左侧有两洞相连,结构相仿,内外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