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616459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福州仓山小学 黄雪燕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是林凡红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在对课题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后,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要真正出成效,首先,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要把触角深入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渗透创新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实施创造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2012年 10月,我所在的数学教研组申请了小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效方法的行动研究 。为了更好的进行小课题研究,我拜读了著名的旅美教学学家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美国

2、、 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等书。还拜读了我国教育专家林凡红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受到了不少启发。一年来与全体教研组成员一起努力。通过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数学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上认为的是计算和应用公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信息的高速流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学数学并不一定是目的,而是通过学数学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数学来理解世界、理解世间与之有关的各种现象。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解释世间许多现象的工具,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手

3、段。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十分强调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在对课题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后,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要真正出成效,首先,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要把触角深入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渗透创新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实施创造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一、构建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体系。创新思维培养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依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参照林凡红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将

4、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目标体系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横向包括:思维意识、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三方面的内容;纵向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我们的课题主要是针对高年级学生的,所以,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以横向的三个方面内容为研究重点。1、 思维意识方面,我认为,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是否具有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对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充满好奇,愿意与老师同学讨论数学问题。特别是比较难的数学题。更愿意自己思考,而不是听老师讲解。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质疑精神。2、 思维方式包括:直觉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逆向思维。3、 思维品质方面包括: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在这里,我以

5、圆的面积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知识能力方面: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灵活的计算,已知圆的半径、直径,求圆的面积。(2)在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猜测、观察、对比、发现、尝试等数学方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迁移、分析、合作和创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感受圆的面积的奥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有了具体的目标体系,教师就知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二、探讨数学创新思维的学习模式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

6、我们高年级的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同一个知识点,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试图来发现一些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和途径。通过努力,归纳了两个适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一)发现法学习 “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步骤。 ”发现学习不是去接受现成的结论,而是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得出结论。发现法学习就是通过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提出各种猜想和疑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思维过程,实现解决问题,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过程。 我把发现法学习归纳为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提出猜想小组合作,验证问题找到

7、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解决问题分层练习,创新应用。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例:整节课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环节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猜想每个学生发一根吸管,要求学生将吸管任意剪成三段。然后老师提问:用线穿过三根吸管把它们首尾相连,猜猜会得到什么图形。学生通常会回答是三角形。于是老师让学生同桌合作,试一试你手上的三根吸管首尾相连会围成什么图形。一些学生围成了三角形,而另一些同学则围不起来。这时老师可让围不起来的学生尝试解释原因。学生可能会说其中的一条太短或太长。为了让学生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的初次建构比较顺利,教师创设的情境及支撑情境的数学信息至关重要,这里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通过一次“围”激

8、活了学生已有经验中解决问题的思维角度。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对学生所展示的几种数学信息,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图形所作的解释,从而顺利的把问题推到三角形三边的长短具有某种关系,引发学生猜想:“三角形的两边和与第三边的存在某种关系” 。2、小组合作,验证问题教师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后,通过小组成员的操作、思考、交流、讨论,逐步发现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获得了新的学习体验。为了让学生确定他们发现的知识经验,是不是该问题最终写照,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正向或逆向的验证。即是不是只要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一定能围城三角形呢?比如三条边分别长 4、5、10。让学生再动手、再验证。这一环节的功能是让

9、学生从数学逻辑推理的角度主动地对知识加以调整和修正。澄清关于这个知识的疑问,以便形成正确的数学知识。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3、拓展应用,深化建构。出示三条边分别是 3、4、5.让学生判断是否能围城三角形。让学生口述判断方法。教师提出每次都要加 3次,是不是有点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引发学生再一次的思考。知识建构过程的积累十分必要,但这不是知识的简单的叠加或量变,更需要对知识的深化、突破、超越。从而得到在判断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时候,只要两条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了。4、沟通联系,内化提升。 教师提出:现在如果让我们再剪一次吸管,一定要围成三角形,

10、第一刀要怎么剪,第二刀呢?本环节的目的不是剪的行为,而是突出剪的过程中思维的提升,通过与第一次无意识的剪的沟通和联系,重构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本质联系,这样对三级形三边关系所反映的性质、规律以及其他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本节课,学生通过操作、感悟研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应用及抽象概括能力。并且学生思维的三个横向维度都得到了培养。发现法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会比后面介绍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要明显的多,在上面的例子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每一个环节情境和问题的设置,都离不开教师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独特的见解和诠释,是的学生的每一次探索和发现

11、都很有价值。教师通过一种自然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把三角形三边关系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纠正和补充错误或片面的认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课题适合用发现法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比如:烙饼问题 、 积变化规律 、 植树问题 。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二) 、自主探究式学习 自主探索式教学是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发现法与自主探究都注重小组合作交流,但前者更倾向于教师有效的引导。而后者更注重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式探究学习可分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2、、分析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深化问题。比如在学生学习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用转化的思想后,在日后的三角形、梯形、圆形等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就会自觉地利用这一思想去思考把这些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这样的课就比较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比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可以就长方体的表面积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长方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全班交流发现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一般规律和多种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发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究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的以探索和研究方式对待数学学习,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在自主是探究学习中

13、,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研究者、发现者。课堂上尽量不做提示或少做提示。让学生自由地思考、探究、操作、发现所学知识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由于老师的提示少了,学生能从自己的思维习惯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意问题。所以在全班汇报交流时,学生之间的思维相互碰撞, ,智慧互相启迪,发现了长方体表面积的多种算法。达到不同思想深度的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并从课堂上感受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以及灵活深

14、刻的思维品质。像三角形的面积 、 梯形的面积 、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等课都适合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三、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拓展思维空间,创设开放的学习系统。一年来,我们主要研究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以及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这两种模式的不同功能。当然,还有一些课题,教师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发现并没有一层不变的方案,教学者的立脚点不同,设计的方案侧重点也不同。另一方面,我们学校一个班中有几十个学生,学习也存在差异,怎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都获得发展呢?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以下两点:(1) 、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

15、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后,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小明的妈妈想用 40米竹篱笆围一个养鸡场,怎样围养鸡场的面积最大?(2) 、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结合教材,设计这样形式的思维训练课:如2、4、6、7、10 这五个数,哪一个数与众不同?学生从不同标准说出不同的答案。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答方案,不仅活跃了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而且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创新教育已经成为 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诚如我国教育的先驱者陶行之先生所说的:“教育者也要创造值

16、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的创造技术。”作为数学教师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深入探索创新教育的规律,让创新教育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参考文献:1、林凡红: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 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3、钟建林主编小学数学名师名课异构篇4、钟建林主编小学数学名师名课珍珠篇附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信息的高速流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学数学并不一定是目的,而是通过学数学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数学来理解世界、理解世间与之有关的各种现象。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掌

17、握一种思维方式,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手段。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十分强调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课题小组将课题订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效方法的行动研究”研究的内容为:1、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诱导和培养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3、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模式的研究。本编文章主要从培养孩子创新思维确立的目标体系,以及一年以来我们对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比较倾向于用发现法和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通过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对照研究目标,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深入的比较了两种教学模式的异同,对一些题课进行了比较归纳,讨论出更适合某个课题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