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烟台市福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 时 期(2016-2020 年),是我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重塑发展动力体系的关键期。准确把握发展新阶段,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科学谋划“十三五” ,对我区加快 经济 提质增效升级,实现 高水平强势崛起,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继续走在全市、全省前列具有重要意义。烟台市福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全区未来五年发展战略,明确改革发展方向,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凝聚社会共识,是今后五年福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 新常态下的新阶段新特征第一节
2、 “十二五” 发展成就“十二五” 以来,面 对 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 势变化,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发展大势,稳妥应对风险挑战,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较好完成了“十二五” 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始终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2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二五” 时期,全区地区生 产总值年均增长 10.3%,2015 年达到 240.4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8 万元;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0 亿元,年均增长15.1%,财 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达到 12.5%,高于全市 4.1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实现 406 亿元
3、、106.1 亿元,年均增长 15.5%、13.8%;完成进出口总额 18.4 亿美元。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综 合实力先进单位” ,连续四年荣获“ 中国市 辖区综合实力百强 区” 称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区” “全国义务 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全国法制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以及“ 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区” 等荣誉称号。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十一五” 末的6.3:61.3:32.4 调整为 5.98:53.79:40.23。全区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 52 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159 户,完成产值、利税
4、年均增长 11.2%和 12.8%,增幅始终保持在全市前三名;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汽车部件、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利税占全区工业比重分别达到 72%和 81%。创新驱动步伐不断加快,启动“聚福英才 ”计划,累计引进高端人才 252 人,建成省市级创新平台 37 个,实施技改项目 147 个、总投资 171 亿元,挖掘机转轴、汽车内饰件等 12 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46 种产品技术国际领先。服务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以现 代物流拉 动服务业大提速、以文化旅游拉动消费大繁 3 荣” 的 战略性框架全面拉开,先后引进总投资 40 亿元的铁路货运物流园、35 亿元的回
5、里保税物流园区等物流大项目 37 个,20 个项目投入运营,培育起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雏形。福山文博苑免费开放,福山美食城正式投入运营,千年古刹 山 合 山 卢 寺重建一期落成。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被授予国家级“绿 色食品基地 ”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福山大樱桃”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格庄镇被评为“中国大樱桃第一镇”。农业 +电子商务顺利破题,阿里巴巴“千县万村” 农村淘宝项目成功落户,大樱桃电商销售量突破 3500 吨,占全市大樱桃网上销售总额的 80%以上。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先后争取 16个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在福山实施。积极公布政
6、府部门权力清单,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全面提高服务效率。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快“ 个转企、小升 规、规改股、股上市” 进程,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 3 万户。“ 上市突破工程” 完成 “三板”、“ 四板”挂牌企业40 家,总量位居全市第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营改增” 等政策。农村集体 产权制度改革稳 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开展。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先后引进投资 5 亿美元的德尔福柴油系统、12 亿元的采埃孚转向系统等过亿元或千万美元大项目 256 个,世界 500 强和大型央企投资项目累计达到 47个,被授予全省“对 外开放先进区” 称号。园区 经济实现新突破,高新区福山园拓
7、展到 30 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外贸进出口总量 4 占全区的比重分别达到 75%和 83%。规划建设了临港工业区、福东新兴产业园和岗嵛山高科技孵化园“三大园区” ,储备大项目85 个,总投资 374 亿元。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以打造宜居宜业精品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建设和管理,城市魅力不断彰显。五年累计投入 24 亿元,新建路网管网 157 公里,新增供热面积 255 万平方米、集中供气4.1 万户。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累计完成旧城改造 455 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36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8%。小城镇改造步伐不断加快,累计完成小城镇开发项目 12 个,城镇功能和城镇形象得到明
8、显提升。积极抓好新农村建设,8 处镇街垃圾中转站和 6 处小型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农村垃圾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进入新阶段。生态文明不断巩固。主体功能区理念进一步强化,土地等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20.6%、18.2%、11.9%和 38.1%,PM2.5 纳入常规监测体系。重点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在 95.6%以上。全区回转窑水泥企业脱硫脱硝工程全面完成。组建成立区城管委,整合城管、环卫、园林等职能,构建“ 大城管” 模式,创新推行 环卫保洁市场化和城市管理网格化,为群众创造了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全面加强门楼水库
9、水源地保护,环库路和封闭网工程正式启动。完成绿化造林 12790 亩,城区绿化覆盖率和城市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 44.6% 5 和 47.2%,环境空气质量居市区前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着力推进民生保障最大化,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 70%以上。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 县域一 贯制” 教育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乡镇中学城区办”;每个镇街都新建了省级标准的中心小学和公益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数量占比达到 57%;高考一本上线比例屡创历史新高。启动建设了省立医院烟台医院,新建区医院综合楼、感染性疾病综合楼、7 处镇级卫生院和 94 处一体化村卫生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
10、务体系。新建区革命烈士陵园,打造起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福在福山 ”文明行动,大力实施“四德工程 ”,新建 7 处镇街综合文化站和 219 处农村文化大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684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7438 元。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引进了乐天养老中心,新建社会福利中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 140 元,接近国家标准的两倍。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 6480 元、3600 元。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实施就业培训、职业教育和扶持创业财政补贴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1.
11、8%以内。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三城联创” 活动 ,着力打造法治、平安、和谐福山。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护林防火、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安全等工作,有力保障了社会持续和谐稳定。计划生育、民 6 族宗教、广电出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地震、史志档案、双拥共建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区具备了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但发展中也积累了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服务业占比较低,消费载体和服务业态还不够丰富。对单一产业依存度高,抗风浪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空间相对不足,城市功能和城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与群众的期盼还
12、有一定差距。社会转型带来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第二节 “十三五” 发展环境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经济发展总体趋缓,利益格局博弈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加快了制造业回归和新兴产业发展步伐,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关系由互补为主向竞争替代并存演化,低收入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我国形成“双重挤压 ”。国际经贸规则 和标准主导权 的争夺更加激烈,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演化,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特征明显。“ 四
13、个全面 ”、“五化协同”快速推 进,人力资本、创新资源和改革红利累积效应开始显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 7 商业模式破茧而出,新的增长点大量涌现,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区域环境看,烟台被列入“一带一路” 的战略支点城市,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烟台中韩产业园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有利于我区依托坚实产业基础,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合作。随着烟台新机场和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投入运营,西部新港城启动建设,德龙烟铁路、烟台港西港区、烟台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我区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战略启动实
14、施,我市承担的共建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等试点政策,都将为我区率先发展提供先行先试契机和平台。第二章 高水平强势崛起的宏伟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为总方向,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总目标,以“一 库两岸三座城 ”为总框架,集中精力抓改革 谋创新、抓 8 开放扩规模、抓产
15、业提质效、抓城乡促统筹、抓民生增和谐、抓党建强根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高水平强势崛起。第二节 目标定位“十三五” 时 期,我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奋 斗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市“ 一个前移、两个 迈进、三个突破、四个提升、五个率先”的部署要求,围 绕 高 水 平 强 势 崛 起 ,加 快 “三 个 跨 越 ”,实 现 “三 个提 高 ”,倾 力 打 造 经 济 更 具 实 力 、社 会 更 富 活 力 、环 境 更 添 魅 力 的幸 福 秀 美 之 城 。“三个跨越” :即地区生 产总值向 400 亿 元跨越,工业总产值向 800 亿元跨越,地方财政收入向 50 亿元跨越。“三
16、个提高” :即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占规 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 3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45%,城 镇化率提高到 70%。“幸福秀美” ,就是让 福山人住着幸福、感到自豪, 让外来人看着秀美、感到向往,将人文特色、时代精神和群众愿景全部融入到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精心打造一个有品位、有内涵,充满舒适度、美誉度和幸福感的魅力之城。发展定位是:全省县域发展领军城市。全力抢占经济转调发展先机,努力在全省产业高端化和集群化竞争中形成独特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互促共进,构筑起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 9 效生态农业统筹发展格局,全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继续保持全省县域经济第
17、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7%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11%左右。国家创新型城市先行区。以建设烟台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全力激活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两大引擎” ,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科技支撑引领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争取主板上市企业达到 2 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3.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进入全省前列。烟台对外开放前沿高地。积极拓展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紧盯北上广、巩固日韩、开拓欧美,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努力建设更加开放、更具
18、活力的经济体系。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 10%,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世界500 强集聚地。宜业宜居养生养老福地。按照“一库两岸三座城” 总框架,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精雕细琢城市建设和管理,全面打造宜业宜居的现代精品城市。依托“福文化 ”品牌以及山水河湖自然生态资源,打造具有独特文化气质和人文关怀的养老养生福地,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1.7%,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80 岁。 10 附表 1:“十三五 ”主要 经济指标安排第三节 空间布局 强化国土空间集约节约利用,推进各类主体功能区域高效、协调、可持续开发,促进人口、经济
19、、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构建形成“ 一库 两岸三座城 ”总框架。“一库”:就是本着生态保护、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实施封闭网和环库路工程,同步打造东沿狮子山系连通回里、南沿古张线连通黑石水库、西沿清洋河贯穿临港工业区、北沿内夹河贯穿中心城区的四条旅游线路,按照“内部封 闭保护、外部延伸布点”的思路,打造集安全供水、湿地保护和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生态保护区。“两岸”:就是高标准实施内夹河亲水工程,沿内夹河两岸,南起水库、北至大海,连接马山、芝阳山、青龙山,贯通福山、芝罘、开发区,打造山、河、海融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景观长廊。“三座城”:就是加快建设以“绿色、生态” 为核心的南部生态新城,以“ 管理、商贸 ”为核心的中部商 贸新城和以“园区、项目”为核心的西部产业新城,构筑南部靓丽、中部繁荣、西部强盛的新型城镇化格局。第四节 发展原则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互 联网+”行动计划,培育 发展分享经济,推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