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构想与实践.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649970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构想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构想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构想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构想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构想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毛泽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构想与实践摘 要 毛泽东在实践基础上,关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构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必须重视毛泽东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构思与实践的研究。基于毛泽东年谱(19491976) 中关于毛泽东对农业现代化问题的讲话、文章和实践,笔者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道路、基本原则、建设路径、核心任务、产业布局、必要条件等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毛泽东 农业现代化建设 构想 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都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其中毛泽东的贡献不可忽视。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科学地预见到,中国

2、革命胜利之后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在集体化的基础上向社会化方向前进,实现农业近代化。在 1945 年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农业近代化”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逐步提出了农业的社会主义化和机械化等设想,在此基础上又逐渐确立了“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特别是 1956 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毛泽东在实践中进一步形成和阐发了对农业现代化的构想。2013 年 12 月毛泽东年谱(19491976) 出版,为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更为权威而详尽的史料。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道路:社会主义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一定要搞

3、社会主义,是毛泽东的决心,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决心,离开了社会主义,中国将不可能发展。一开始毛泽东认为中国迈向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经历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样一个相当长的过渡阶段。但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后,毛泽东急切地盼望社会主义在中国能早日实现,尽早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目标,于是他过早地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进军的步伐。 毛泽东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它也存在现实可能性。在 1955 年 7 月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中,毛泽东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长篇报告,指出“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

4、能达到目的。 ”同时, “广大农民的生活,虽然在土地改革以后,比较以前有所改善或大为改善,但是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仍然有困难,许多人仍然不富裕,富裕农民只占比较的少数,因此大多数农民有一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和它的成就,正在日益促进他们的这种积极性。对他们来说,除了社会主义,再无别的出路”1P409。在毛泽东看来,农民自身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成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力量,这也成为毛泽东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的重要依据。 根据当时生产力的现状,毛泽东认为农业合作化运动应该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采取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示范试验将农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发展步

5、骤,毛泽东最初的设想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共有时间十八年。我们准备在这个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农业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1P411。毛泽东并非没有意识到 1953 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步伐过快问题,一开始他主张停一年,尤其是在南方不要办得太快,但在看到浙江、安徽都搞了好几万个社的情况下,毛泽东的主意改变了,为什么其他省不可以多搞一些呢?于是,在经过短暂的放缓与调整后,毛泽东主张加快农业集体化改造,农村的生产关系迅速实现集体化变革,到 1956 年底我国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自力更生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毛泽东一贯强调把自力更生

6、作为根本出发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应当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忽视。 新中国成立之初,针对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的状况,毛泽东提出了将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口号,指出“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 ,那就是“只要我们仍然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我们就能够在经济战线上迅速获得胜利”2P345。在之后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毛泽东一直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出发点。无论是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还是后来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都是主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三年困难时期和苏联撤走大批专家之后,毛泽东从实际的经验教

7、训中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1963 年 9 月,毛泽东在同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代表团谈话时,强调了革命和建设都要靠自己的力量的观点。他说:苏联专家撤走后, “我们没办法,就靠自己,靠自己两只手” ,但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坏事, “离开了先生,学生就自己学。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是一条真理”3P257。 在农业现代化问题上,毛泽东强调以自力更生为基本原则,同时也重视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等东欧国家学习先进经验。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的第一个先生是苏联,我们首先要学习苏联,但是美国也是我们的先生” ,“和别的国家互相帮助,发展经济关系,尤其是我

8、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相互了解、交流经验,很有必要。搞经济关门是不行的”4P67-68。但在任何情况下, “争取外援”都不能代替“自力更生” ,也不能不顾条件照搬别人的东西。总之,要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的方针”4P66。 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组织生产的、消费的和信用的合作社,和中央、省、市、县、区的合作社领导机关。 ”5P11432 “先有合作化,然后

9、才能使用大机器” ,即先完成农业生产的社会主义合作化,后完成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他把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获得了成功。后来,他总结说:“我们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是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6P628-629。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问题上的路径选择十分清楚。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先合作化后机械化这种途径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呢?在他看来,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认为,个体小农经济是一种生计经济,这种经济形式不

10、会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它给农民带来的只是“小惠” 。只有把小农经济组织起来,实行集体耕种土地,才能使大机器有用武之地,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我国工业的落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较长的时间。只有实现了工业化,才能用大量的机械来装备农业,使农业实现机械化。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又需要农业这个基础来满足它对粮食、工业原料、资金以及劳动力逐步增多的需求。因此只有先使小农经济走上合作化道路,逐步满足工业化的需要,促使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才能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造,达到机械化水平。1956 年 11 月,毛泽东在会见意大利社会党农业考察团时,表现出他对刚建立的农业合作化生产关系的高度认可, “我们这

11、里农业合作社比较容易组织,通过许多过渡步骤,在七年内都组织起来了。合作社能增产,政府不津贴。农民组织起来,但生产工具没有什么改善,可是比个体生产好,能增产,能增加收入。 ”1P24 其次,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符合当时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现状。农业合作化、集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关联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前进步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所提出的对于农业的要求,绝不是小农经济所能解决的。毛泽东指出:“在农业方面,在我国的条件下(在资本主义国家内是使农业资本主义化) ,则必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 ”7P410 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农业从分散落后的生产方式转变为集体的先

12、进的生产方式。 毛泽东对合作化、集体化的思想和态度,始终是站在农民运动的前头,积极引导农民奋进。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是一场以政治目标导向为主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虽然在后期有违背农民意愿、侵犯农民利益的现象,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一些曲折,但必须肯定地说,毛泽东“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思想主流是好的,是成功的,它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农业机械化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可以说是毛泽东主张通过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思想的经典概括。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一场以改造、改良和革新生产工具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化运动历经几十年,提高了我国农

13、业机械化作业程度,促进了粮食和农林牧副业的增产增收,在农村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技术人员,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在农业机械化上的思想和实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主张改善农业生产的物质装备,实现机械化,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毛泽东农业机械化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很早就重视农业机械化的作用,1937 年 8 月,他在矛盾论中就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8P311。1953 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我国开始着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工农业发展有序进行,农业建设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农业机械化

14、运动并举的方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指出:“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方面彻底的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面貌全部改观。 ”9P438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农业机械化建设上。 第二,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和步骤:25 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在提出农业机械化的战略目标上,毛泽东是比较谨慎的。第一次提出 25 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战略目标,是在 1955 年 7 月中共中央召集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他指出, “由于我国的经济条件,技术改革

15、的时间,比较社会改革的时间会要长一些,估计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农业方面的技术改革大概需要四个至五个五年计划,即二十年至二十五年的时间。全党必须为实现这个伟大任务而奋斗” 。毛泽东的目标是:“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9P438 在 1958 年成都会议上,由于受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思想的影响,毛泽东在农业机械化的战略目标问题上也犯了“左”倾错误,对农业机械化不断提出新要求,缩短农业机械化实现的日期。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业机械化进程遭受了巨大的挫折。20 世纪 60 年代初,经过经济调整,农业开始好转,农业机械化重新走上正轨。毛泽东也认识到

16、了对农业机械化问题估计的失误。1966 年,毛泽东在写给王任重的信中说:“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各省、市、区应当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做出一个五年、七年、十年的计划,从少数试点逐步扩大,用 25 年时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 “目前是抓紧从今年起的十五年,已经过去十年,这十年我们抓得不太好。 ” 第三,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方针: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农业机械化如何操作的问题上,毛泽东抱以谨慎的态度。他主张农业机械投入使用时应先进行试验,如确有成效,则在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在1958 年 3 月成都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意见中,毛泽东要求各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做到

17、机械化(包括农用引力和机引农具) 、半机械化(指新式畜力农具和改良农具并重);还提出,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农业机械制造以地方为主,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农业合作社自己的力量为主。应该说,这些方针都是正确的,是符合当时农业实际情况的。 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产业布局:“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 “以农轻重为序、工农业并举” 在农业现代化的产业布局问题上,虽然毛泽东在“大跃进”时期,犯过“以粮为纲” “以钢为纲”等导致农业内部和工农业之间比例失衡的错误,但他及时认识和纠正了这一错误思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部分时间里,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的产业布局问题上,都坚持认为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 “以农轻重为序、工农业并举” ,做到综合平衡。这一思想的正确运用,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各部门保持了基本平衡,农业现代化建设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一,毛泽东强调了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同时认为农业必须全面发展。毛泽东强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1P71。毛泽东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发展农业必须优先安排好粮食生产。但是,毛泽东并不认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只要搞好粮食生产就行了,他主张也要搞其他东西,要多种经营。从农业内部来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