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由 PISA2006 谈地理试题的情景设计耿夫相(绍兴鲁迅中学,浙江 绍兴 312000)(此文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 第 1-2 期) 【摘要】PISA 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其先进的评价理念对我们有较高的借鉴价值。本文通过我国地理 试题与 PISA 试题的情景设计特点进行比较,以期探寻 PISA 对我们的启示。【关键词】PISA 测试;情景设计;地理测试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PIS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2、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成员国的合作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其目的在于测量义务教育即将结束时,年青人(15 岁)为走向社会而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情况。一、PISA 试题的情景设计特点PISA 先进的评价理念、全面的实施流程及严谨的评价方法给目前我国地理测评有较高的借鉴价值。现在以 PISA2006 中的“苍蝇”一题为例,谈谈 PISA 试题的情景设计特点。一个农夫在一个农业实验站养乳牛。乳牛生活的牛棚里有很多 苍蝇,以至影响到乳牛的健康。农夫就在牛棚和牛身上喷洒了杀虫剂 A,结果苍蝇几乎死光了。 过 了一段时间, 苍蝇又多起来了,农
3、夫又喷洒了杀虫剂,效果和第 1 次差不多。大多数,但不是全部的苍蝇都死了。没过多久, 苍蝇又多起来,农夫又喷洒杀虫剂加此反复进行了 5 次。但 农夫发现, 杀虫剂 A 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差。农夫注意到,这些杀虫剂是一次性大批量配制的,每次喷洒的都是 这些杀虫剂。 这样农夫就猜 测,可能是时间过久了,杀虫剂慢慢地遭到分解失效了。问题 1:农夫猜测,时间久了,杀虫剂慢慢地遭到分解失效了。请你简要解释如何验证农夫的这个猜测。问题 2:农夫猜测,时间久了,杀虫剂慢慢地遭到分解失效了。请你给出 2 个和农夫不同的解释,用来解释杀虫剂 A 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差。上述例题情境设计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4、 情景取材具有生活性PISA2006 测试注重试题设计的情境生活化,从学生个人、家庭、社区、世界等范围内找测试点,强调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考查。测试的每个单元都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一般是一段简短的文字,加上一张表格、图表、统计图、图片,或示意图。测试的任务常常是在曲线图、图示或者表格中查找信息、描述表或曲线图中信息的组织方式、解释文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比较文字部分和地图之间的关系等,根据情境素材设计 3-4 个小问题测试学生。这种试题情境的生活化加强了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实景中进行分析,将学科知识、方法技能应用于生活中的能力。由案例可以看出,试题中所叙述的事件非常真实,不是命题者凭空想象
5、出来的虚假情境,这样的事件就是发生在学生周围,学生所解决的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学生也非常有兴趣去解决这样的真实问题。2情景表述具有完整性上述案例是一个近乎完整的故事,地点(农业实验站)、人物(一个农夫)都有交代,故事的发展过程表述得非常清晰:“农夫在牛棚和牛身上喷洒了杀虫剂 A,结果苍蝇几乎死光了。过了一段时间,苍蝇又多起来了,农夫又喷洒了杀虫剂,效果和第 1 次差不多。大多数,但不是全部的苍蝇都死了。没过多久,苍蝇又多起来,农夫又喷洒杀虫剂加此反复进行了 5 次。但农夫发现,杀虫剂 A 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差。”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非常符合客观事实,最后根据故事的结果进行设问,实现设问和情
6、境的无缝焊接。3情景内容具有趣味性2情境是为问题服务的,问题是对考生知识、能力、情感进行考查的量具。本组题有两个问题,“农夫猜测,时间久了,杀虫剂慢慢地遭到分解失效了。请你简要解释如何验证农夫的这个猜测;农夫猜测,时间久了,杀虫剂慢慢地遭到分解失效了”和“请你给出 2 个和农夫不同的解释,用来解释杀虫剂 A 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差。”本组题旨在依据情境,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的能力。学生所要探究性的问题要有价值,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要感兴趣,所以设置的情境其内容要有趣味性。一样的杀虫剂为什么使用起来效果越来越差?考生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设置的情景非常符合考生的心
7、理。4情景设置具有迁移性对学科内容的考查,既要体现考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但又不能照搬教学内容,而是要做到神似形异。这种神似形异,主要是指在试题情景材料的设置上应有一定的生活情景的迁移,知识背景的迁移等,生动再现学科知识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体现探究活动的魅力,体现学生在新情景中对知识的较高层次的理解和运用,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真实联系。上述案例的情景不是教材中原原本本的案例,但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包括“抗药性”、“遗传”、“化学分解”等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只不过该案例生动再现这些知识的自然状态。二、我国地理试题情景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纵观近几年我国高考地理试题,试题情景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
8、问题:1情景空白化我国的地理试题往往把有关的地理问题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甚至没有设置情景),而使之成为“纯粹地理”试题。例如 2010 年北京文科综合卷(地理部分) ,整套地理试题,没有一道题目设有情景。具体情况如下:第一组题的材料信息为“图 1 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 1、2 题” ;第二组题的材料信息为“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 36 题” ;第 7 题材料信息为“图 3 是某日 08 时和 20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第 7 题” ;第四组题的材料为“图 4 是非洲
9、乍得胡流域图,读图,回答 8、9 题” ;第 10、11 题的材料为“图 5 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 7 月地表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 10、11 题” ;综合题 36 题提供的材料是“读图 10,回答下列问题” ;39 题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整套地理试卷非常“简练” ,每组题目都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整套试卷平铺直叙,非常单调,缺乏艺术性,考试的价值取向就是选拔,学生答题时因题目没有情境的创设,摆在面前的是远离生活的冰冷的“纯粹地理”试题,所以,在解答问题时缺乏生活感受和愉悦感。2情景标签化有些地理试题为了突出时事政治、社会
10、热点、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命题者往往以这些社会事件为情景引出问题,但考试题目的内容与呈现的情景内容联系度不大,至多只能算得上是对试题出处的背景作一交代,情景可有可无,甚至有画蛇添足之嫌。例如:温家宝总理于今年 5 月出访了日本。下列关于日本的描述正确的是A.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B.河流短小湍急,水能丰富C.工业集中分布在日本海和 濑海沿岸D.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广阔。这个题目以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这一时政内容为情境,很好。不过情境只是为了引出日本,与温总理访问日本无直接关系。因此这个情境就显得是贴标签似的,生硬地点缀时事。如何使情景自然地过渡到题目?如若情境这样表述:温家宝总理于今年 5 月出访
11、了日本,他在访日期间对日本的印象是:。这样,设问与情景之间过渡得就非常自然,整个事件表述得也非常完整,情境对设问来讲必不可少,设问对情境来讲是其自然延伸。 再如 2010 年全国文科综合卷第 39 题的情境和题目。3潼 关 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潼 关 河 流 隋 运 河山 峰 海 拔 /m 等 高 线 /m 城 市 12 14 34 2
12、0 2160 20 20 50 50 50 50 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郑 州 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13、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开 封洛 阳 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洛 阳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
14、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孟 津三 门 峡 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三 门 峡(陕 州 ) 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15、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陕 州 140 231 14 2094 186 2160 图 6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 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 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 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 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1)读图 6,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
16、 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 河、黄河、 河。(2)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 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 对粮食运输的影响。材料用了大量文字来说明建国后我国农业生产在专业化产区、粮食总产量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试题则是有关我国古代粮食的运输线路及影响因素,题目与材料没有任何联系,材料多余,画蛇添足,学生阅读时浪费宝贵答题时间。3情景虚假化试题命制者为了使试题贴近生活,使之具有生活化,往往冠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名义对某种地理现象进行社会调查或研究性学习活动,模拟真实情境。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要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小华的爸爸是某水果公司经理,国 庆节期间他安排业务员 甲去大连采购芒果,
17、业务员乙到厦门省采购苹果,业务员丙去延安采购荔枝,业务员丁去南昌采购柑橘。请问小华爸爸的安排正确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上述模拟的情境设计得非常虚假,有一点生活经验的人都能看出不可能有这样的水果公司。一方面,身为水果公司的经理他最清楚在何时去何地采购何种水果,他不会做出这样既不适时也不适地的荒唐安排;另一方面,国庆节是法定节假日,国庆期间安排业务员出差采购也许不太合适,而且,国庆期间水果需求量大,水果公司理应在国庆节前准备充足的货物,所以国庆期间安排采购员去外地购货也不符合常理。4情景学术化现在很多地理试题用学术性的材料作为试题的情景,多引用大学教材或专业性的学术杂志上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
18、这对引领考生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水平,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当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非常晦涩难懂的专业性术语、学科前沿理论、神秘莫测的公式摆在考生面前,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距离感和恐惧感。例如,2010 年浙江省文科综合试卷第 39 题的情景:某区域内 A、B、C 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等产业。各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表 l。A B C 产业 j 年 产值 合计 ( j ) 纺织 业 70 40 60 170 装备 制造 业 150 150 50 350 文化 产业 100 50 30 180 其他 280 260 260 800 城市 i 年 产值
19、合计 (i) 600 500 400 ij 1500 城市 ( i ) 年 产值 ( Qi ) 产业 ( j ) 表 1 某城市群内 A、B、C 三座城市各产业的年产值(亿元)4注:为了方便计算,表中产业结构情况及数据作了简化处理。判断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确定。某城市的某个产业区位商越大,表示该产业越集中于该城市,理 论上,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该产业应尽量向该城市集聚,以实现合理分工,形成产业集群。某城市 i 的某个产业 j 的区位商计算公式为ijjQL/式中,Q i为城市 i 不同产业的年产值; i为城市 i 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 j为城市群内 j 产业的年总产值
20、; ij为城市群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本组题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区位商及计算公式)判断某区域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布情况,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该情景设计材料太多,而且学术性太强,当考生看到这么长篇幅的材料夹有晦涩难懂的公式时,不免产生恐惧感,增加心理压力。三、PISA 试题给我们的启示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地理试题情景设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PISA 试题的情景设计给我们很多启发。PISA 测试强调在一定的“情境”下,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不限于学校讲授的书本知识和技能,而是重在测
21、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学校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从近几年的我国地理高考试题看,问题情境基本都是距离考生很远的学科背景,而不是解决考生面临的实际问题。虽然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到实际生活中去, 但在高考试题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所占的比例过小,大多数只是提供一个背景,而不是解决现实问题。如若借鉴 PISA 试题做法,以带有一定现实的素材、具有现实情境的试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
22、用的地理、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新课程理念,并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的地理课程评价体系。问题情景的设置不仅要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新课程理念,还要追求情境创新,给考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提供情境的问题材料既要丰富、完整,而又不能拖沓冗长,语言要精炼、通俗,尽可能避免考生非常陌生难懂的专业术语,以减少考生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和心理压力;要尽可能使提供的材料成为考试的素材,设计的情景要有迁移性,提供情景与试题要有关联性,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获取、分析从而解答试题,以考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1王蕾.PISA在中国:教育评价新探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5, (7)2李晶晶.国际 PISA 测评对语文阅读测试命题的启示. 现代教育科学J,2010, (5)3李广.为生存而学习PISA 评价思想价值取向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5, (7)4方红峰.为生存而学习-国际学生评价计划(PISA)简介.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