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范文稿三篇范文一10 月 10 日晚 8:00,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从崇德、明德、修德三个角度,深入讲述了习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让人获益颇丰。青年的我们怀揣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要实现远大理想,首先从修德的开始。一、勤学。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学习身边的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查找自己的不足,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才能明确自己该如何做,如何打理培训自己的品德,对于我们年轻党员,更要通过学历史、学典籍、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学
2、习革命前辈及党员模范的事迹,进一步的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勇于担当起党的事业。二、明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做到“遵纪守法、不碰底线” “心存敬畏,手握戒尺” ,青年更应当要善于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时刻以条例 、 准则约束自己,不踩“红线” 、不越“雷池” 、不闯“禁区” 。三、笃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道德不仅是需要学习来培养,更应当通过实践来提高。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有行才有德,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203 次提到“人民”一词,强调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3、” 。在基层工作的我们正是面临的平常百姓,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帮群众解决困难、如何替群众建言献策等等工作都成为对我们的一场修炼。修德是共产党员修身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青年人实现家国情怀的基础。我们必须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百姓,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成为一名干净的党员领导干部。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治国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核心价值观。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 ”“大学之道,
4、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 (10 月 11 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道德既是立身之本、民族之魂,也是富民强国的精神力量、国富民强的精神坐标。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立德修身。对于选人、用人,提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于个人、家庭、国家来说, “德不孤,必有邻。 ”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在关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总书记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一再强调崇德、明德、修德的重要性。怀揣兴国之梦、立人之心,自当在感受平“语”近人中崇德、明德、修德。崇徳,要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5、”2014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的时候,引用了这一句古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这四大纲纪一旦废弛了,国家就有可能面临灭亡的绝境。同样,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规,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 ”崇德是兴国和立人的基石。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今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构成了当代中国的“
6、立国之维”和新时代亿万人民的“价值公约数” 。崇德,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学习“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 “守岛卫士”王继才等时代楷模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的鲜活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厚重的道德修养,外现于行立德修德之行。明德,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指的是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而“亲民” ,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然后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 ”这句话不仅是古代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当代共产党人必须修炼的良好品德。正如习
7、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 “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对于共产党人而言,肩上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重于山,必须做实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事业发展凝聚更强的精神力量。明大德就是要坚守“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补足精神之“钙” ,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增强“四个意识” 。守公德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严私德,就是要认清“私德不是私事” “私德不是小事” ,严守八小时之外的纪律规矩,重视家风家教,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观看“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
8、不兴 ”心得体会:修身立德铸师魂 扎根教育担使命近日,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 。通过观看视频、聆听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中南大学杨雨教授的解读,我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明白了一名教师只有做到了“强师德、守师道、立师表、铸师魂” ,才能更好的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本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
9、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习近平说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人无德不立”讲的是,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的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崇德向善成为主流,并持之以恒熏
10、陶、传播和教化,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程门立雪的尊师,孔融让梨的尊长,三顾茅庐的恭敬,苏武牧羊的坚守这些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示范教育。要树人,先立德。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在平常的工作中应做到:一、 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品德;二、 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 要通过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四、 要引导学生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做出积极贡献;五、 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做个有德之人;六、 要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爱党、乐于奉献、敢于吃苦、勇于担当的接班人。最后,我借用王德强校长的一段话来结尾: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道德之师。身为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田。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而又光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