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编观平语近人第八集 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感 10 篇平“语”近人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主要内容:学习是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的“金钥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重要习惯。观看完后感受颇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学习,总的来说涵盖三个方面的大问题,为何学?学什么和怎么学?为何学?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随着社会的前进,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今天,精神生活的缺项却变得更加突出。当我们填饱了饥肠辘辘的胃囊,更深切感受到心脑的空洞。工作的忙碌,心气的浮躁,功利欲望也越来越膨胀。读书,不再是一件让我们感到享受的事,为读书的事,我们感到很苦恼。
2、但是,我们必须得读书!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如果没有阅读,人类的精神生活岂不亦“万古如长夜”吗?而读书意味着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意味着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意味着你能够体验你今生无缘亲历的许许多多浪漫奇异、惊心动魄的生活学什么?面对丰富的文化知识,学习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时代和任务的不同,学习的内容肯定是不断变化的,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内容,是必须要长期坚持学习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学习,给过三个参考方向: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二是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书籍;三是古今中外,特别是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这三个方向总结为
3、三句话:把牢定盘星;锤炼金刚钻;守护传家宝。把牢定盘星,定盘星指的是理想信念,要目标坚定,要心思如一,要心无旁骛。总书记曾经反复、多次地强调过我们要好好地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理论著作。因为从人类思想史上看,就其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和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任何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锤炼金刚钻,我们常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但是如果要揽瓷器活,或者说不得不从事瓷器活,那就得拥有金刚钻。我们说书到用时方恨少,那何不用到之时赶紧读呢?所谓传家宝就是要读经典、读原典,读那些被反复证明了的有价值的书籍。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读经
4、典?因为经典是历史的选择,是时间的积淀,是大众的典范。经典往往已经变成我们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是解读、理解社会万象的一把钥匙。怎么学?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学习来说,我们要寻找到的这个“器”就是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治学应该怎么治呢?就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什么含义?所谓博学,就是广泛地学习;所谓审问,就是仔细地询问;所谓慎思,就是努力地思考、谨慎地思考;所谓明辨,就是清楚地分辨;所谓笃行,就是忠诚地践行。这五个短句子这是学习的五个阶段,也是五个层次,彼此之间是相互递进的关系。“笃行”它是问学的最高阶段,也是一切学问真正的出路。只有从实践上下功夫,从知
5、行合一上下功夫,从笃行上下功夫,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学问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观平语近人第八集 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感平“语”近人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播出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本集从三个层面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劝学”的思想:第一部分,从“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这一典故切入,以“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为重点,阐发“为何学”的问题;第二部分,基于“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一典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各种知识书籍和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等方面,阐发“学什么”的问题;第三部分,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典故讲起,以“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为重点,阐发“怎么学”的问题。热播的人民的名
6、义里面有一个小桥段是关于读书会,虽然很短暂,赵东来也诵读了一首诗,只是插曲,不过说到读书节目一度在电视台的受冷落,说明阅读的人少了,喜欢阅读的人更少了,人们更注重的是经济效益。我们对待生活的思考也在悄然地发生着点点滴滴的改变,让思想跟上生活的步伐,让历史的年轮等待一下人民思考的节奏,让经济的步伐也能拉动人民的思想变化,让快节奏慢慢地也逐渐和慢节奏共振,让更多的多元的思考能够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呈现出更多的价值和方向,这或许也是阅读和思考的一种贡献。阅读,让人类智慧的结晶序列式地内化于心。不管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不管书籍的介质、读书的方式如何变化,这样的价值不会衰减、意义不会褪色。因为我们的
7、思索在经济的变迁中开始重新审视曾经经历的过程,我们的心灵在慢慢地契合另一种发展的脉络,这是功利之外的一种摄取,是一种心灵的共鸣,是新的思考。当党报在倡导全民阅读成为风尚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让一种新的思考成为我们看待事物,理想、信念,乃至信仰的一种全新的共鸣。读书可以帮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理智的头脑,更好地认识世界、感受人生。古人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就是你的高深修养,就是你的浩然正气,就是你出污不染的操守,就是你不惊不怒的气度,就是你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苏东坡本人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黄州他穷的连一口酒都喝不上,但却有了堪称千古绝唱两赋一词;在海南他穷得连房子住都
8、没有,但却有了震烁古今的伟大人格。读书不是无用,文凭不是唯一,技能和思考的方式方法才是最终受益终身的技能,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恰恰忽略了这个本质,显得本末倒置了。曾几何时,好的作品我们都是被要求能把它背诵下来,因为这样可能对自己终身受益。也许小时候背诵的东西当时不完全理解,没关系,好多诗文需要长时间甚至一辈子慢慢去消化它,不同情境会有不同的领悟。学习和背诵中国古代诗词,不能太功利,诗里很多东西慢慢琢磨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经典作品,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真要问它有什么作用?当你遇到人生大事了,其中的人文精神会成为你的支撑和心灵的慰藉。最后要说的是,开卷有益靠的并不是一时兴起。一本书,自始至终
9、,细心品味,或许并非难事,十本书,百本书,若无毅力怕是难以坚持到底。人,总有惰性,所以,读书也是在培养着我们自己的韧性。读书,其实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观平语近人第八集 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感10 月 15 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本集从三个层面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劝学”的思想:分别以“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重点,阐发“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为什么要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一语中地。“腹
10、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古人说,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清朝萧抡的读书有所见作中:“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既是坚实的学习基础就是弓弩,才华是箭,见识做方向的引领,才能一举射中目标。才北宋理学程颐曾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
11、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读书强本领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书兴趣,阅读才能成为悦读, 才能成为习惯。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 ,觉可以一日不睡 ,书不可一日不读”。当人们潜心读书时,缜密的逻辑、崇高的境界、伟大的灵魂
12、环拥着自己,视通四海、思接千古,既获得了乐趣又更新了知识。读一本好书就犹如经受一次精神洗礼、智慧滋养,从中可以获取知识信息,认识客观规律,把握经世之道、提高实践能力,自然本领就得到了提升和增强。其实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读书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人生的态度,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人们饿了,就需要吃饭;当人们精神饥渴的时候,就需要读书、学习。孔子有言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饱读诗书,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学以致用。观平“语”近人第八集心得体会“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平“语”近人第八集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劝学”的
13、思想,从“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去学习,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作为年轻干部,应当从“为学”的四层境界,破解学“难”思想,形成主动学、善于学、扎实学的“易学”风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第一层境界:知而好问,然后能才。“三人行、必有我师”,年轻干部保持谦虚谨慎、诚恳好学的态度,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所谓“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对不懂的地方,要消除难以启齿的心理,要谦虚问,要“不耻下问”,做到敢于问、善于问,绝不能“打肿脸充胖子”、不懂装懂。对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勤于思考,多想办法,尤其是在工作
14、中,既要勤于向上级领导、部门请教学习,又要放下身子多向人民群众沟通了解,多关心老百姓的诉求和困难。第二层境界:问渠那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的变化。党员干部,必须要把握时代主题,掌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善于在正确理论思维下指导分析和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做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统筹兼顾,把好方向、抓好大事、谋好全局,才能更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的践行服务的宗旨。作为年轻干部,更要把勤学习的好风气坚持下去,保持对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的激情,努力提高工作标准和目标追求,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第三层境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干部由于成长、经历的影响,学习往往难以做到持之以恒,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醒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以更加严实、更加高标准要求自己,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开展学习、工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注重安排部署外,更要多要做好工作的贯彻、落实;除了注重参加会议,查阅文件资料等,更要多到基层走动,多与群众谈心交友,真正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增强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主动性,从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