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起承转合的魅力-登高(共2页).docx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6819707 上传时间:2021-09-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评论———起承转合的魅力-登高(共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学评论———起承转合的魅力-登高(共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登高的起承转合古诗多为格律诗,在格律诗中:起,即开始;承,即承上;转,即转折;合,即收合。这些是诗歌在结构上的规律。起承转合这个说法,起于元代。在元代之前,即使是诗赋创作极为繁荣的盛唐时期也没有一定的规律。然而,当我们研究古诗词便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诗词都遵循着起,承,转,合这一规律。而起承转合并不只适用于诗词的结构,也同样适用于古诗的情感表达。比如杜甫的登高一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杜甫写于大历二年,全诗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表达了诗人常年漂泊在外,年老体弱,孤苦无依的复杂情感。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诗八句,句句押韵。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趁势而起。杜甫本依托于严武幕府,可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本已经营五年的草堂,出发南下。可中途病魔缠身,耽搁了好几个月。在夔州,杜甫的生活依然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这位五六十岁的老人,在极其困窘的情况下写下的。那天,他登上高台,向远处眺望,萧瑟的秋水江景令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