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84738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2017 年 8 月 3 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传统村落,是指列入国家名录的中国传统村落和省名录的贵州传统村落。第三条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坚持保护优先、突出特色、科学规划,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主导、村民自治、社会参与的原则。第四条 传统村落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县级以上人民政

2、府)应当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措施,建立协调机制,2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文化(文物)、财政、国土资源、农业、旅游、规划、民族宗教、扶贫开发、民政、环境保护、林业、公安(消防)、发展改革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具体工作,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指导村民委员会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第五条 传统村落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参与保护和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依法履行传统村落文化保

3、护、经济发展、环境整治、消防安全等职责。依法组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事项纳入村规民约。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文物)、民族宗教、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等工作。鼓励传统村落设立博物馆、村志馆、传习基地、陈列室、戏楼(台)等场所,开展授徒、展示、巡演、节庆等活动。第七条 鼓励新闻媒体积极宣传传统村落及其保护和发展工作,增强全民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意识。第二章 申报和规划3第八条 申报传统村落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第九条 申报中国传统村落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执行。具备下列

4、条件的村落,可以申报贵州传统村落:(一)村落主体形成较早;(二)传统建筑风貌完整;(三)整体格局保存良好,保持传统特色;(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贵州传统村落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贵州传统村落的申报、评审程序和评价认定指标体系,由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自传统村落名录公布之日起 1年内,编制完成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应当包含保护范围、保护对象、保护措施、产业布局、人居环境改善等内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进行编制;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由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

5、管部门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等有关规划相互融合。 4第十一条 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应当符合传统村落实际,突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需要,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第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自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之日起 15 日内,报市、州人民政府审批。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审批前,应当进行技术审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技术审查。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技术审查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

6、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自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批准之日起 30 日内,在门户网站和传统村落所在地公布,并报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依法批准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按照原批准程序执行。第三章 资金和项目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传统村落实际安排保护和发展资金,用于传统村落普查、抢救与保护、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产业发展、宣传教育等。5省人民政府应当参照国家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资金补助政策,对贵州传统村落予以补助。第十五条 投入传统村落的资金,根据保护和发展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整合使用。通过政策性

7、金融机构融资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资金,应当优先用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投资、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项目库,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完善项目进入、退出机制。第十八条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项目应当依照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开展工程设计,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严格执行项目投资预算和决算管理。第十九条 项目实施主体应当在传统村落所在地公开保护和发展项目的建设规模、内容、投资额、资金来源、施工单

8、位等项目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第四章 保护措施第二十条 保护传统村落应当保持村落空间、历史和价值的6完整性,维护文化遗产存在、形态、内涵和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性,注重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延续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组织制定传统村落保护技术规范。第二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传统村落进行普查。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村民委员会对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确定的保护对象进行普查,并将普查结果报县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普查发现的濒危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应当优先抢救保护。第二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化(文物)、档案等部门按照一

9、村一档要求建立传统村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第二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传统村落主要入口设立传统村落保护标志,并对传统建筑、古路桥涵垣、古井古塘、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关场所等保护对象实行挂牌保护。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改变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传统建筑原有高度、体量、外形及色彩等建筑风貌。7前款规定的建筑物,属于不可移动文物或者历史建筑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与传统村落整体风貌不相协调的其他建(构)筑物可以采取补助、奖励等支持措施,选择代表性建(构)筑物实施示范改造,建(构)筑物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配合。第二十五条 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

10、新建、改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当符合保护和发展规划,不得破坏传统格局和风貌。第二十六条 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的传统建筑、古路桥涵垣、古井古塘等建(构)筑物的维护修缮,应当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鼓励采用传统建造技术、传统建筑材料进行维护修缮。维护修缮前款规定的建(构)筑物,属于不可移动文物或者历史建筑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二十七条 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传统建筑的维护修缮,由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负责;没有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的,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前款规定的维护修缮,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资金补助。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环境保护、农业等部门应当开展传统村落生物多样性

11、调查、评估与监测,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数据库。8第二十九条 传统村落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一)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活动;(二)占用或者破坏保护和发展规划确定保留的森林、耕地、湿地、林地绿地、河道水系、路桥涵垣等自然景观、历史环境要素;(三)建设生产易燃、易爆物品工厂,或者设置储存易燃、易爆物品仓库;(四)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尊重传统村落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改善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条件,防止

12、传统村落空心化、过度商业化。在传统村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应当尊重村民意愿,并对村民所有的建(构)筑物处理作出约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地等,因保护和管理需要,将村民迁出传统村落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三十一条 传统村落村民所有的建(构)筑物依法出卖、出租、抵押、入股的,应当遵循自愿、公平、合法原则,并遵守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9第三十二条 使用与传统村落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传统村落的习俗、文化艺术、传统建筑技术等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研

13、究,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级人民政府对传统建筑工匠、民间艺人等传统村落技艺人才开展技艺传承活动,可以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依法做好传统村落消防安全工作。确因传统村落保护需要,消防设施、消防通道等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指导村民委员会制定相应的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及措施。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消防管理和宣传教育,完善消防制度,建立健全群众性消防组织。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开展传统村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时治理传统村落地质灾害隐患。第三十六条 建立传统

14、村落驻村专家、村级联络员制度。驻村专家由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州和县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选聘,负责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项目实施等工作;村级联络员由村民委员会在10村民中推荐,负责宣传传统村落相关政策、监督项目实施等工作。第三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化(文物)、财政、国土资源、农业、旅游、民族宗教、环境保护等部门建立传统村落动态监测数据系统,对传统村落保护状况和规划实施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建立传统村落考核评估和退出机制。经考核评估,对保护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对保护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传统建筑、风貌格局等遭受破坏的给予濒危警示;对丧失保护价值的启动退出机制。第五章 发展促进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建设传统村落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绿化、公共照明、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计生、邮政、公交、养老、农村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第三十九条 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应当预留允许建设区。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村民的房屋确需保护不能进行改建、扩建的,可以在前款规定的允许建设区另行申请宅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