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重五步学习法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好方法1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400-661-666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标: 根据两维数据记录表建立两物理平面坐标图,理解物理图象与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 xt,vt 的关系。 知道“vt”图象中“面积”的含义,能从 vt 图象中求出物体运动的位移。重点难点: 描点法描述 xt 图象,并从图象中获取反映的物理信息。 如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理解 xt 图象和 vt 图象的区别。 怎样利用图象构建描述直线运动的物理规律。 学习策略: 物理量之间
2、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也可以用图象表示,利用图象能给问题带来很强的直观性,可以比较方便地处理实验(或观测)结果,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用图象来处理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就要重视图象的学习。二、学习与应用知识回顾复习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什么是速度?什么是加速度?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知识要点 预习和课堂学习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请在虚线部分填写预习内容,在实线部分填写课堂学习内容。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详细内容请学习网校资源 ID:#tbjx4# 96879知识点一:
3、位移时间图象(x-t 图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 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 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四重五步学习法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好方法2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400-661-6666(一)图象的物理意义在 x-t 图象中,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的各个 ,纵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的任一时刻的 ,即从运动开始的这一段时时间内,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移,整个图象反映了物体的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如果在任意时刻的速度都 ,即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 都相等,则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
4、动的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 的直线。如图 1:图象上的一个点对应着物体在某时刻的位置。如图中 P 点表示在第 2s 末,物体的位置为距参考点 方向 m,Q 点表示在第 3s 末,物体的位置为距参考点 方向 m。从图中也可确定物体在任意时间内的位移。如图中第 3s 内物体发生的位移为 方向的 m。图上各点切线斜率 k=tan= 表示 ,即图线的倾斜程度反映物体运xt动的快慢,其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 。斜率的大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 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即为 的正负。从图 1 可知,物体的速度为 v= m/s。(三)几点说明 (1)物体的 xt 图象和物体的运动轨迹不同。 (2)若图象不过原
5、点,有两种情况:图象在纵轴上截距表示 ;四重五步学习法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好方法3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400-661-6666图象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 。 如图 2,图线开始时相对参考点的位移为 x0,图线经过 t0 才从参考点出发。(3)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 ,其交点 A 的横坐标表示相遇的 ,纵坐标表示相遇处对参考点的 。如图 2 中,图线和图线相交于 A 点,表示两物体在 t1 时刻相遇,其中 x1 表示相遇处对参考点的位移。 (4)图象是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 运动,图象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 运动,如图 3 中的、图线表示物体做 运动,表示物体做 运动。(5)图象平行于 t 轴,即斜率为
6、零,说明物体的速度为 ,表示物体 。如图 3 中图线;图象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方向相 的方向运动,如图 3 中图线;图象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方向相 的方向运动,如图 3 中图线。(6)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如图 3 中的图线表示相距参考点 x0 一边运动到参考点。 知识点二:速度时间图象(v-t 图象)(一)图象的物理意义在 v-t 图象中,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的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物体某时刻的 四重五步学习法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好方法4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400-661-6666,整个图象反映了物体的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由于 ,而 v-t
7、图象中的斜率 k= ,所以 ,斜率的大小attanvttan即为 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即为 的正负。t/sv( m/s) vab t0(二)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v 是恒定的,不随时间发生变化,所以 vt 图象是一条与横轴 的直线,如图甲所示。图中,A 的速度为正值表示其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 ,B 的速度为负值,表示它的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 。在比较 A、B 速度的大小时,应该有: vA v B 。(三)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 都相等,这种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 vt 图象是一条 直线,如图乙所示,A 表示 直线运动
8、的 vt 图象,B 表示 直线运动的图象。四重五步学习法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好方法5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400-661-6666(四)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改变 的叫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 vt 图象是一条 线,如图丙所示: (五)vt 图象的应用(1)可求出任一时刻的 。 (2)可求出达到某一速度所需的 。 (3)可求出某段时间内发生的 。 运动质点在某段时间 t 内发生位移的大小是 vt 图象与坐标轴及 t 的始、末时刻线段所围 的数值,如图:经典例题自主学习认真分析、解答下列例题,尝试总结提升各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技巧,然后完成举一反三
9、,以做到融会贯通。无星号题目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为基础题型,一个星号的题目综合性稍强。更多精彩和分析请学习网校资源 ID:#tbjx21# 96879类型一:关于位移图象的理解例 1如图所示,A、B 两物体从 O 点开始运动,从 A、B 两物体的位移图象可知,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A、B 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A 物体 2s 内发生的位移是 l0m CB 物体发生 l0m 的位移的时间是 2s DA 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5m/s,B 的速度大小是 2.5m/s 四重五步学习法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好方法6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400-661-6666总结升华: 。例 2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如
10、图所示,若规定向东为位移的正方向,试求;物体在OA、AB、BC 、CD、DE 各阶段的速度。 思路点拨:x-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总结升华: 。例 3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 x-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 t 1 B当 t = t 2 时,两物体相遇四重五步学习法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好方法7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400-661-6666C当 t = t2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 t = t3 时,两物体相距 x1 总结升华: 。【变式 1】如图所示,折线 a 是表示物体甲从 A 地向 B 地运动的位移图线,直线 b 是表示物体乙从 B 地向 A
11、 地运动的位移图线,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是相向运动B甲物体是匀速运动,速度大小是 7.5m/s C甲、乙两物体运动 8s 后,在距甲的出发点 60m 处相遇D甲在运动中停了 4s【变式 2】如图所示为四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c、b 平行),试比较它们的运动情况。 四重五步学习法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好方法8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400-661-6666思路点拨:这四个物体的位移图象都是直线,其位移又都随时间增加,说明都向着同方向(位移的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是它们速度的大小和它们起始情况不同。 类型二:关于速度图象的理解例 4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12、)A前 5s 内的平均速度为 8.4m/s B前 8s 内的位移为 84m C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了 5s D全程的位移为零 总结升华: 。【变式】(2011 海南)一物体自 t=0 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在 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 30m B在 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 40mC在 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 75m/sD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四重五步学习法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好方法9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400-661-6666类型三:关于位移与速度图象的区别例 5如图中的甲、乙分别表示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试比较两形
13、状完全相同图象的物理意义。思路点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图象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总结升华: 。【变式】说出下列甲乙两图象所表示的运动过程和物理意义。t1 t2 t3 DB CAx2t/sx/m0 t1 t2 t3 DB CAv2t/sv(m /s)0x1 v1A甲图 乙图四重五步学习法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好方法10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400-661-6666探究园地:(请参看网校资源 ID:#tjyd0#96879)例 1一枚小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时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火箭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置对应图中的 ( )AO 点 BA 点 CB 点 DC 点 例 2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 v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 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 1s和 21s。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 0s处。A若 012s,两车不会相遇 B若 01s,两车相遇 2 次C若 ,两车相遇 1 次 D若 2,两车相遇 1 次三、总结与测评要想学习成绩好,总结测评少不了! 课后复习是学习不可或缺的 环节,它可以帮助我 们巩固学习效果,弥补知识缺漏,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