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鲜红的党旗 绿色的使命中国农科院农经所 崔奇峰从矮败小麦到转基因抗虫棉,从牛瘟疫苗到禽流感疫苗,从盐碱地、红色荒漠到一片片绿洲,从现代农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和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流淌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作为一名农科人,我们深爱着自己的岗位和哺育我们成长的土地。此刻,面对着鲜红的党旗,农科儿女正满怀豪情,用坚如磐石的信念,践行着我们“绿色”的誓言,用一份份农业科研成果作献给党 90 华诞丰厚的贺礼。九十年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农业发展的坎坷沧桑;九十年风云巨变,道不完的农科伟业的绚烂辉煌!今天,我们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们怎能忘记,我国原本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是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共和国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它神奇般把农业改革几乎在一夜之间完成。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为今后农业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此,无数的农科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农业科技领域开始抒写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忘不了我国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的先驱丁颖院士,经历了日军侵华的生死考验,冒着生命危险,矢志不渝地坚持农业科研事业,用发现的野生稻与广东农家栽培稻杂交,获得了世界上第一株“千粒稻”,一穗多达 1400 粒,轰动了东南亚稻作科学界,丁颖院士一生为我国的水稻生产和科技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
3、们也不会忘记在范云六院士的科研团队引领下,我国拥有了抗虫棉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美国的垄断地位,使国产抗虫棉的市场份额从最初的 5%提高到了 90%,在与国际转基因抗虫棉的竞争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范云六院士以敢为人先、赶超国际的坚定信念,执着奋斗,站到了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前沿。您还记得吗?2004 年的禽流感风暴,让饲养者的脸上凋零了本应该鲜妍的笑容,H5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突然席卷全球,人们闻“禽”色变。在这一刻,陈化兰的名字走进了亿万中国人的记忆里。在这场特殊的较量中,这名年仅 37岁的女科学家,主持研制了多种禽流感疫苗,为我国防控禽流感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提供了极为关键的技术保障。她
4、成功阻击了禽流感疫情,让中国禽类饲养业走入明媚的春天。这些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无私奉献、服务农民。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把对祖国、对党和人民的爱全部倾注到自己所从事的农业科技工作中。谁能想象,作为平凡世界的一份子,他们会面对多少坎坷?凝聚多少心血?他们将那份“恋农情结”深深地融入自己的生命,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人生价值,他们将农科人默默耕耘、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形象,丰碑一样的竖立在了我们的心中! 然而,当我们在历数农业科研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是没有悲哀,很多农业的辉煌历史早已成为昨日的风景!当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整个中国的时候,农村让位于城市,农业让位
5、于工业,农民称臣于工人。 “三农”问题成为困绕中国农村的牢牢桎梏。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淘金,用青春和汗水装饰着别人的梦境,却荒芜了自己的家园;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昔日碧波荡漾的河流水库,断流干涸已不再稀奇;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引人注目,食品添加剂的恐慌、西瓜爆炸的案例数不胜数;当北京已经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武装农民头脑的时候,很多山区还在刀耕火种;当城市的孩子在营养过剩的同时,农村还有着很多连吃到咸菜都算奢侈的孩子。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农业兴、则万事兴,农业稳、则民心稳” 。农业是我国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爬坡阶段,有利条件很多,困难问题也不少,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中
6、国的农业如同一叶小舟,怎样去搏击狂涛汹涌的大海?随着城市的发展,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是不可避免的,加之气候条件的不利因素,如何把党的政策不择不扣地落实到千家万户,如如何寻找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等诸多问题摆在了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正是怀着对“三农”事业沉甸甸的责任感,无数农科人不畏严寒酷暑,一次次深入农村,走进农民,只为客观真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为“三农”问题献言献策。当一份份报告得到政府决策者的重视和批示,当农业科技给农民带来了致富之道,当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每一个农科人都感到由衷的欣慰。我们可喜地看到: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和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的高科技含量,粮食品种的优良改造,生态农业的普
7、遍认可,无不为中国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知道,中国农业科技每一步前进无不凝结着农科人的心血和汗水,有些科技工作者风里来雨里去,一脚黄泥,一身尘土;有些坚守岗位,带病工作;有些长期在外,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侍奉病重的老人。很多人难以理解,这是何苦呢?对此,有位农科人这样说“使农民尽快致富,为农业发展尽点力,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事业和追求,我无怨无悔。 ”,正是这种对三农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让他们如此的执着。正是这种高贵的品质,让我们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我们会记得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面对着巨大经济压力,在平凡岗位上为祖国的农业科技事业谱写的壮丽篇章! 踏着
8、前辈的脚步,我选择成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我们这个群体。记得刚入职时,听人调侃道: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卖碳的,仔细一问是农科院的。也许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离西装革履、公文包、小轿车、意气风发很远很远。有时候,我们会自卑,因为我们从事的是相对弱势的行业,但我们又是幸运的,我们生在了一个农业得到前所未有重视的时代,我们拥有了施展才华的巨大舞台;我们又是无比自豪的,承担着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重任,践行着“为农服务”的光荣使命。今天,我们可以骄傲地告诉每一个人“我们爱农、我们为农,我们就是带着眼镜儿的农民!”我们可能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迹,我们凭着一颗炽热的心,实心实意地为三农服
9、务。我们愿意做一粒种子,把自己和农民,以及脚下这片土地紧紧连在一起,无论到哪里,都播种绿色的希望。因为“对三农,我们有割不断的情,对农业科技工作,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对这片土地,我们充满深深的爱;对人生的选择,我们无怨无悔。 ” 曾几何时,我们在心中许下为三农事业而奋斗终身的誓言,从那时起,我们就感受到为农服务的信仰是这么地有力量,感受到肩负的责任是这么地重大。我们当中有些是共产党员,有些是民主党派人士,有些是无党派人士,有些是普通群众,为农服务的信念和责任感将我们紧紧连在一起,党旗上那把弯弯的镰刀见证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心血、智慧和汗水的凝结让党旗更鲜艳。面对着鲜红的党旗,“我们为现存的问题不断探索着,为未来的战役时刻准备着” ,这就是我们农科人对党最质朴的承诺。为了这份承诺,让我们立足本职工作,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完成“绿色”的使命,实践服务“三农”的誓言,续写农业科技事业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