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99013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0 -广东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为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发2017 13 号)、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 年)(民发2016 191 号)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粤府201635 号),制定本规划。社区是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的重要载体,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本规划所称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村)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

2、务设施为依托,以城乡社区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居民自我服务、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以及专业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城乡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提高城乡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党政引导支持、居民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十二五” 期末,全省有 6627 个城市社区、 19732 个行政村。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和广东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 ”规划,城乡社区- 1 -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社区服务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党委、政府、居民自治组织、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居民共同参与、有效互补

3、的局面基本形成。二是社区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到 2015 年底,全省建成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 15880 个、家庭服务中心 1162 个、警务室 7465 个、文化室 27383 个,健康计生服务中心和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基本全覆盖,还建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广场 5000 多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1139 个、社区体育公园 367 个、各类体育场地146719 个,覆盖全省的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三 是 社 区服 务 队 伍 不 断 壮 大 。到 2015 年 底 ,全 省 城 乡 社 区 拥 有 居 (村 )委会 成 员 12.9 万 人 、人 民 调 解 员 32586 人 、社 区 (驻

4、村 )民 警12130 人 、社 会 体 育 指 导 员 22.3 万 人 、家 庭 服 务 业 从 业 人 员90.7 万 人 、持 证 社 会 工 作 者 4.3 万 人 、注 册 志 愿 者 700 万 人 、社区 志 愿 服 务 组 织 8108 个 。四是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拓展。社会救助、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健康卫生、文体教育、环境保洁、治安防范、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到社区,社区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蓬勃开展,家政、维修、养老托幼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及网点逐步完善。五是社区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发展。建立“三社联动 ”机制,开展社区社会工作 专业 服务;探索了民生微实事、社区基金会、志

5、愿服务“时间银行”、 “一事一议”协商、 “五民主五公开”等做法; 应用 “互联网+”发展社区服 务, “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延伸,启动“智慧社区”- 2 -建设试点工作。从发展现状看,我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正逐步迈入城乡统筹、治理与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的新阶段,但仍然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社区发展规划、设施配套建设及技术更新等相对滞后,服务项目和资源投入依然紧张,教育培训和专业服务不足,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不充分,服务功能和水平与居民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 “十三五” 期间 我省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亟需进一步

6、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大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四个 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 为统领,以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推动城乡社区服务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构建机构健全、设施完备、主体多元、供给充分、群众满意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让城乡居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成果。(二)基本原则。1.人民主体,服务居民。引导居民参与政策制定、

7、项目设计、服务供给和绩效评估,促进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始终- 3 -坚持以居民的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居民满意度作为检验社区服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2.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强化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拓宽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渠道,促进多元参与。3.统筹城乡,资源整合。统筹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服务资源配置、服务队伍建设、服务产品供给,整合下沉到社区(村)的各类资源,深化和推动城乡社区建设,推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协调发展。4.持续发展,创新引领。保持、提升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巩固、发展社区服务现有设施基础和制度基础,依靠

8、机制创新、技术迭代和动能转换,推动社区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三)发展目标。到 2020 年,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总体要求,建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机构健全、设施完备、主体多元、供给充分、群众满意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城乡社区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机制更加优化,设施功能更加完备,信息化应用更加融合,人才队伍更加健全,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普遍增强。理顺街道(乡镇)与社区(村)的职责,全面梳理和公开服务事项目录,增强街道(乡镇)公共服务能力和社区(村)自我- 4 -服务功能。实施“一社区(村)一 规划” ,明确社区(村) 场所设施和功能布局规划。加强综合

9、类、专项类场所设施建设,力争到 2020 年,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5 平方米以上,形成城市“10 分钟文化圈” 、农村“ 十里文化圈 ”、城 乡“15 分钟学习圈、健身圈”。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下移,街道(乡镇)、城乡社区层级基本设置应用“一 门式一网式” 政府服 务模式,建设智慧社区服务综合体。发展家政服务、社区照料、病患陪护、母婴护理、早教托管、便民购物、餐饮配送、物业维修、再生资源回收等便民利民服务,构建城市社区“15 分钟生活圈 ”、农村社区“半个小时生活圈” 。加 强 社 区 服 务 人 才 队 伍 建 设 。依 法 选 好 配

10、 齐 居 (村 )委会 成 员 ,主 任 每 年 至 少 培 训 一 次 ,其 他 成 员 每 两 年 至 少 培 训 一次 ;城市社区平均拥 有 10 个以上、农村社区平均拥有 5 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每个城乡社区配备 1 名以上登记在册的社会工作人才;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达到 1 万个以上,注 册 社 区 志愿者人数占本地区居民比例达到 13%;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每万人 30 名以上;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 110 万人。三、主要任务- 5 -(一)推进城乡居民自我服务。1.增强社区自我服务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11、。深化街道(乡镇)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依法厘清街道(乡镇)与居(村)委会权责边界,明确居(村)委会工作事项清单,实施社区减负增效。继续深化“五民主五公开” 工作,落实居(村)务公开和居(村)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协商平台,发挥社区(村)党组织、居(村)委会牵头作用,通过城乡社区协商,推动解决社区公共利益重大决策事项和居民实际困难、化解居民矛盾纠纷。发扬邻里友爱、守望相助传统,组织居民开展养老互助、救助互助、救灾互助、生产互助等互帮互助服务,实施阳光助残、朝阳行动、“ 稻草人 ”社区少年儿童守护 行动、“关爱功臣”双拥在基层等帮扶行动。开展社区各种风险排查,组织居民开展综合减灾,

12、提升居民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技能。广泛设立社会捐助点,倡导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开展经常性捐赠。2.开展业主自我服务。同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依照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和省相关法规要求开展业主自治,鼓励在相关主管部门和街道(乡镇)的指导下成立业主大会,依法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推动符合条件的居(村)委会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业主大会代表和维护全体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决定、业主公约对业主的约束作用。业主、业主大会、业主- 6 -委员会与居(村)委会要相互配合协作,共同维护小区治安、改善环境卫生。3.开展家庭自我服务。强化家庭是抚养、教育、保护

13、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发展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提高家庭抚养监护能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外出务工应尽量携带未成年人共同生活;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代为监护,并向居(村)委会报告。引导家庭成员互帮互助,自觉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老年人责任,多关心留守家中的老人、妇女、儿童。城乡社区安排志愿者,监督和指导家庭履行对儿童、老年人的法定义务。4.推动外来人员融入。健全非户籍常住人口参加社区(村)“两委”选举办 法,完善非 户籍“ 两委”委员管理制度,吸纳优秀外来人员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外来人员较多的城乡社区,探索安排适当名额的居(村)民代表由外来人员担任。涉及外来人员利

14、益的社区事务,应将外来人员纳入协商主体范围。鼓励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员结对,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引导外来人员融入居住地社区文化,增强对“第二故乡” 的认同感。(二)发展社区公共服务。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站(中心)以及专业服务机构,面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贯穿生存发展各阶段、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优抚对象、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体、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的需求,完善- 7 -农村“三留守 ”人员关 爱服务机制,加强 和改进对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家属的基本公共服务。1.发展城乡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按照“管理上提、服务下沉” 的要求,全面开展就 业政策法 规咨询

15、、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一 对 一” 就 业帮扶, 组织实施辖区内人力 资源调查和统计工作。推进城乡社区就业服务规范化和信息化。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疾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督等农村生产服务。加强农民创业和就业指导,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大力组织城乡居民参保缴费,推进参保扩面。落实国家和省底线民生工作。提升社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2.发展城乡社区救助和关爱服务。做好城乡社区救助对象发现报告、救助申请、审核审批、动态管理、政策宣传等工作。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为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提供日常看护、生活照料、办理丧葬等

16、服务。开展社区青年服务、未成年人保护和服务, “儿童之家 ”覆盖 90%以上的城 乡社区。开展面向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生产扶持、生活照料、教育支持、情感慰藉、心理疏导服务。提供城乡社区殡仪服务咨询、家属哀伤辅导等服务。推进慈善超市法人治理,创新慈善超市发展,形成覆盖城乡的慈善超市救助网络。3.发展城乡社区养老和助残服务。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嵌入社区式小型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8 -大力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以及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护理保健、心理慰藉、日间照料、文体娱乐服务、紧急救援等服务

17、项目,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提倡在公共设施改造中适当配备老年人出行辅助器具。加强社区、家庭的适老化设施改造,优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住宅加装电梯等。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完善乡镇和社区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4.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和运行实现标准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免费提供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拓展和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政策咨询、技术服务

18、、优生优育指导、药具发放、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及计划生育行政事务办理、实有人口动态信息采集等。整合并依托社区养老、医疗卫生资源,增强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的能力。5.发展社区教育、文化、体育、环保服务。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推进城乡社区教育标准化建设,支持各类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共同体建设,推动社区大学、社区学院指导和参与社区教育。支持- 9 -兴办老年电视(互联网)大学,完善老年人社区学习网络。开展家庭教育,营造文明家风。加强城乡社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推进社区综合性文体服务中心功能整合,加快社区体育公园场地建设,推动公

19、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善文体服务供给,广泛开展文体惠民活动。推进绿道网建设及其升级工作,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城乡社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 设。健全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促进农村废物循环利用,解决好污水乱排、垃圾乱扔、废物乱堆等脏乱差问题。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社区卫生条件。6.发展社区法律、公共安全服务。建设城乡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窗口),推动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普法宣传、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进社区,实现法律服务在社区全覆盖,提升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质量。规范社区矫正的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尽快融入社会。深化实施城乡社区警务建设,推行社区警务建设规范化和社区民警专职化,力争到 2020 年前实现全省警务室外观标识统一、警务室警力配备人数达 1.5 万名以上,规范治保会、治安联防队等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构筑完善社区民警主导的社会治安群防群治体系,做好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建设基层“ 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实施“雪亮工程 ”,加快社区公共安全 视频监控建设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