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KS5U2017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历 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 “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深受宗法影响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利于邻里和睦2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
2、,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 ”由此可知( )A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 B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C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 D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31956 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 13 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4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缪作钱氏家训
3、 ,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 钱氏家训的上述内容( )A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B体现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C彰显学优则仕的理想追求 D蕴含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5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 ”材料表明该地区(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生活资料全赖市场6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这一状
4、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第 6 题 图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 B通商口岸增多科于中国出口C割让香港便于商品中转 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7陈登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由鸦片战争,以至于庚子事变之六十年间,国人之对外态度:首为昧外,次为畏外,继为媚外。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理性认识西方先进文明C西学东渐导致认识误区 D民族屈辱造成心理落差8宣统年间, 国风日报发刊词阐明办报宗旨:“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住卸弛。 ”对其理解正确的
5、是( )A倡导民主革命,实现共和立宪 B重视舆论监督,保障政令畅通C明确政治导向,彰显救亡图存 D拓宽国人视野,引领民间风尚9下侧为民国十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小学三民主义课本插图。图中上方自左向右文字为“垄断事业” “政治捣乱”和“侵占利益” ,下方船头有“中华”两字。为消除这三大障碍,使“中华”这艘航船顺利航行,革命志士( )A领导辛亥革命 B掀起五四运动C发动国民革命 D开展土地革命101937 年 10 月,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在会见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记者时发表声明:“今天的事业,与其说是在教训支那人,更应该说是在提醒他们,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全力去拯救四亿人民。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支
6、那从共产主义势力中拯救出来。这不仅是为了支那本国,也是为了整个东亚。 ”这一声明反映日本( )A重视与英美国家友好关系 B认可西方媒体客观公正C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D假借反共掩饰战争意图11下列图片体现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三个阶段。这三次调整都 (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具体国情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12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第 9 题 图第 11 题 图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
7、,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 ”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13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 ”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1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提出:“1689 年,英王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 。这
8、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虽然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直到 19 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 ”这体现了英国民主进程的( )A革命性 B和平性 C渐进性 D妥协性15 “英国棉制品在英国本土直接与印度棉制品进行了竞争,完全击败了其印度对手。英国人还把其产品输出到地中海。1820 年到 1860 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余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 1760 年的 200 万磅,剧增到 1850 年的不下366 亿磅!”材料中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 )A棉
9、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 B英国已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C交通运输革新拓宽产品销路 D英国纺织工厂工人数量增加16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到 5%,却生产了 25%到 30%的苏联农产品。 ”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171961 年 4 月 16 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次日凌晨,由美国中央情
10、报局训练和武装的 1500 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是( )A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苏矛盾 B北约集团成立加大武力干涉C美国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 D冷战局势加剧促使对抗升级181982 年英国保守党政府取消了与收入关联的疾病与失业救济,对失业者的救济改为应纳税津贴;同年通过的社会保障与住房补贴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承担疾病津贴,作为补偿,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该政策的制定( )A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B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C调整了福利国家运行方式 D增加了雇主的税收负担19 “特别
11、是 1996 年起,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 112 个月,年实际增长率达到 4%,而且与此同时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梦想的零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水平。 ”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A国家干预的加强 B混合经济的完善C第三产业的兴起 D信息技术的推动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20 “他们响应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将现实的丑和大自然的美来对比,极力讴歌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大自然在他们眼中是无所不在的神,是精神的避难所,因此常常作为精神的某种象征而出现,寄托着作家对现实的诅咒和对自由的憧憬。 ”下列作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第
12、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计 60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 (12 分)古代的选官制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演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 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 ,容易造成门闽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
13、,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 北宋时期,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于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 、 “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坦坦荡荡地宣布自身之政治权利,参与治理国家政事。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第三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推动“士人政府”出现的具体措施。(3 分)(2)材料二中的“前期地方推举制”是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所发挥的作
14、用。(3 分)(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政治文化的中心内容,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4 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演进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2 分)22 (12 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 60 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
15、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 1903 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 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 年)年份 家数 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19141918 63 1065819191923 65 17627 荣宗敬、荣德生等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 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 1932 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 1936
16、 年,棉纱进口下降至 1928 年的 38%,棉布进口下降至 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 20%。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4 分)(2)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4 分)(3)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4 分)23 (13 分)历史学家马克认为,中西文明的双向交流使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但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启蒙运动者认为惟有向非基督教世界
17、的东方求助借鉴,吸取合乎理性法则的思想材料。儒家学说以“道”这一理性为基本原则,成为法国哲学家倡导理性主义的基本来源。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更是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扩张所追求的社会楷模。伏尔泰认为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史都是从中国肇始,而且长期遥遥领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治的赞美,表示了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而把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的政治制度作为理想目标。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 革命与改良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人汲取思想和战斗激情的共同来源。自维新运动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怀忧国忧时之思
18、,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而后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产生了中华民国。如果说 18 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但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据材料一,启蒙思想家为什么会推崇古代中华文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革命与改良两派”所汲取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学说。 (4 分)(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的观点。 (9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
19、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24 【选做题】本题包括 A、 B、C、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将答题卡小题前的对应方框涂黑,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0 分)明治维新是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起点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2 年 1 月,明治政府完成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工作,在全国设置了 3 府 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地长官。新政府于同年 9 月又进行了新的官制改革,天皇亲临正院“总理万机” ,各省长官直接对天皇负责。1889 年颁布了大日本帝
20、国宪法 ,天皇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也必须依宪法各条之规定行使自己拥有的统治权。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材料二 鹿鸣馆现象引发的西化主义泛滥达到了文明开化的顶点。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日本政要狂热地为西化造势,在鹿鸣馆西化的示范下,无论贫富皆以西洋为高尚,甚而主张人种改良。总之,是言必谈西洋,西洋人不穿和服,所以要穿西服。甚至竟然出现文盲海员在东京大学执教的奇闻。文明开化基本限于东京等大城市,而在农村,一眼望去仍然是江户时代的风景。 摘编自赵德宇日本近现代文化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措施。 (4 分)(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文明开化的特
21、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明治维新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的改革启示。 (6 分)B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0 分)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既体现在其所处时代,也传承历史、影响至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利用(西方)战时宏大规模之机器,及完全组织之人工,以助长中国实业之发达,而成我国民一突飞之进步。将来各国欲恢复其战前经济之原状,尤非发展中国之富源,以补救各国之穷困不可也。惟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 摘自孙中山实业计划 (1921 年)材料二 孙中山在传统儒家思想熏染和历史启示下,结合西方社会主义土地学说,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并
22、在中国共产党帮助和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进一步发展。在土地所有制问题上,主张通过地主报价,将原租的一部分给予地主,涨价部分归公,与民共享;必要时照定价收买,最终使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成为自耕农。摘编自沈渭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关于中国“实业发展”的主要观点。 (4 分)(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这些主张对当时中国民主革命有何积极影响?(4 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时代价值。 (2 分)C 【探索历史的奥秘】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玛雅文字的破译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第一个对玛雅文字
23、发生兴趣并进行研究的是 16 世纪的西班牙天主教教士朗达,他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玛雅字母表。 20 世纪初, 学者们辨认出少量玛雅文字, 但没有从根本上涉及语音和真正语言 的识读。学者们长期没有找到研究玛雅文字的正确方法,始终认为玛雅文字只是一种“象形图画文字” 。20 世纪50 年代, 苏联学者诺罗索夫找到了破译玛雅文字 的正确轨道。70 年代, 学者们终于基本成功地破译了玛雅文字。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张禾玛雅文字的破译:方法与历程材料二 中美洲神话源于自然和社会现象,反之也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其象征意义漫布于艺术、建筑和仪式结构之中。艺术和建
24、筑具象表述神话故事,神话为解释世界而生,用于表述宇宙的原型,而宇宙的原型又源于对自然观察的抽象中美洲人赖以理解其世界的分类方法全凭神话使人如耳闻目睹,转又造生出此世界观。摘编自玛雅农业神话:玉米和人的生命轮回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玛雅文字的特点。 (6 分)(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玛雅)神话为解释世界而生”这一观点的? (4 分)D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帝王陵墓的规划与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明十三陵的建筑之所以极富于整体性,并且主从分明,这是因为天寿山地域广阔,给了规划建造者极大的发挥空间,他们充分
25、利用地势,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和“天人合一”思想充分的赋予了陵园建筑,达到了中国古代陵园建筑群修建的最高峰。摘编自蔡贞娣试论明十三陵陵园建筑的创造性特点材料二 1955 年 10 月 15 日,沈雁冰、郭沫若、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六人联名上书周恩来总理建议发掘长陵,经过反复勘察研究,先对定陵进行试掘。1956 年 5 月,工作队进驻定陵,试掘工作开始。发掘工作历时两年多完成。定陵发掘的成功,不仅为人们研究明陵的玄宫制度提供了可靠根据,也为人们了解神宗帝后的棺内情况及殉葬品的种类,数量及工艺价值、历史研究价值提供了最宝贵的实物资料。摘编自李德仲明十三陡 沧桑回望请回答:(1)据材料
26、一,概括明十三陵建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6 分)(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定陵的玄宫制度与史料价值。 (4 分)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8 2017 年江苏高考押题卷 历史答案解析1、A【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根据材料 “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 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 ,一个家族内体现的是血缘宗法, “长幼有序” “男尊女卑”体现的是宗族内的尊卑秩序,受三代以来宗法制度的影响,A 项正确;根据材料“福建民居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 ,土楼属民居,楼内住着一个家族的人,与皇权无关,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族
27、内的长幼尊卑,与相信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的宗教无关,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 ”,体现的是家族内的关系,非邻里关系,D 项错误。故选 A2、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及史学理论。依据材料信息“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可知,西汉时期蜀锦就已经闻名了,并被文学作品所记录,所以 A 项正确;依据题干“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 ,可知蜀锦起源时间不能确定,认为已经有了定论是错误的,所以排除 B 项;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但文学作品源于生活,依托于现实,但不能完全反映历史事实,存在部分虚构成份,不可作为信史
28、,所以 C 项不正确;学术研究固然需要查找资料,埋首文籍,但这个仅仅是一种方式,不能成为学术研究的正途,所以 D 项也不符合。故选 A3、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制瓷业。根据材料“1956 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 ,它是目前已知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的窑址,A 项错误;根据材料“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 13 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 、 “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 、 “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 ,都表明铜官窑经营者注重营销,产品远销世界多地,B 项正确;根据材料“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 ,结合所学可知,该窑为私营手工
29、业,官营手工业产品不面向市场,C 项错误;根据材料“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 13 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表明其产品远销世界多地,但不能说明主要面向海外销售,D 项错误。故选 B4、D【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根据材料“五代十国时期” ,而程朱理学产生于宋代,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体现了重义轻利的思想,故 B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读书与入仕的关系,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蓄道德则福报厚”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体现了儒家重视道德,重义轻利,诚信和善等理念,故
30、D 项正确。故选 D5、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根据所学,自然经济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与材料“明清之际”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 、 “县不产米,仰食四方” ,明清之际松江嘉定地区,由原来农业为主,转为棉纺织业为主,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 “仰食四方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 ,表明松江嘉定与境外贸易往来频繁,材料未涉及交通问题,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县不产米,仰食四方”说明该地区稻米要靠境外供应,而不是所有生活资料,故 D 项错误。故选 B6、D【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与中英 南京条约 。根据所学,鸦片战争爆发时,
31、英国已经是成为海上霸主、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工厂” ,A 项错误;根据南京条约议定五处为通商口岸,这一阶段并未增加,B 项错误;香港的确可以便利中转,但不是英商对华商品输出增加的主要原因,C 项错误;根据材料,18421844 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不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断增加,主要原因是英商进出口贸易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共同协商,便利了英商对华出口,D 项正确。故选 D7、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据所学,闭关锁国政策是在西方不断入侵下,被动放弃,A 项错误;根据材料 “首为昧外,次为畏外,继为媚外” ,都不是对待西方文明的正确
32、心态,带有很大的感性色彩,B 项错误;根据材料“首为昧外,次为畏外,继为媚外” ,都是在西方重重侵略之下,国人的心理变化,并非主要由西学东渐引发,C 项错误;根据材料“昧外畏外媚外” ,反映了国人由贵华贱夷,到自愧不如的心理变化,D 项正确。故选 D8、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根据材料“宣统年间赞助真实立宪”,表明了改良主义的宗旨,A 项错误;根据材料“赞助真实立宪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 ,该报注重对政府立宪的支持,为政府立宪提供建议,材料不体现该报舆论监督的功能,B 项错误;根据材料“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
33、,不使政令偏颇” ,该报明确了自己的政治导向,为政府立宪谏言献策,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C 项正确;根据材料“引诱国民,勿令责任卸弛” ,希望国民能够勇于担责,救亡图存,非引领民间风尚,D 项错误。故选 C 9、C【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运动。根据材料“垄断事业” “政治捣乱”主要指官僚军阀, “侵占利益”指帝国主义,根据所学辛亥革命主要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未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A 项错误;五四运动,不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它是由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学生反帝爱国运动,B 项错误;根据所学,国民革命斗争矛头直指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与材料“垄断事业” “政治捣乱”和“
34、侵占利益”相符,C 项正确;根据所学,开展土地革命时北洋军阀基本被消灭,D 项错误。故选 C10、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依据题干,日本侵华长官松井石根在接受英美媒体采访,讲述日本侵华,目的在于向世界传达日本侵华的意图,并非重视英美关系,所以 A 项不正确;题干并未涉及侵华司令长官对媒体的态度,所以 B 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这不仅是为了支那本国,也是为了整个东亚” ,可知松井石根通过媒体在美化日本的侵略,并非真正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所以 C 项不正确;依据材料信息“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支那从共产主义势力中拯救出来” , 可知松井石根假借拯救中国、维护东亚和平,掩饰转嫁危机、发动战争的真
35、实意图。故选 D11、D【解析】本题考查 20 世纪 50 年代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及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图示,前两个阶段生产关系的调整,明显超过了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故 A 项错误;前两个阶段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发展,不符合我国具体国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故 B 项错误;前两个阶段,由于不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要求,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故 C 项错误;第一阶段,实行农业的公有化改造,第二阶段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第三阶段依旧保留了集体土地私有制,只是实现了家庭承包,经营权下放,它们的共同点都实行公有制,故D 项正确。
36、故选 D12、B【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的内涵很明确,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材料涉及的是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 ,中央对香港有所管、有所不管,为防止香港出现混乱,中央要适度进行管理,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 ,表明香港的自治不是完全脱离中央,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的信息,故 D 项错误。故选B高考资源网( )
37、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13、B【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材料中 “他”强调“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 ,在教育方法上“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 ,由此推断“他”是苏格拉底。A 项属于智者学派的观点,故 A 项错误;B 项属于苏格拉底的主张,B 项正确;C项是康德的主张,C 项错误; D 项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D 项错误。故选 B14、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 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材料中英国民主进程是削弱而非彻底废除国王的权力,没有体现出革命性,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民主确立进程中削弱国王权力的方式,没有体现出和平性,B 项错
38、误;“直到 19 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 ,可见英国民主确立经历了相当长时间,体现出渐进性,C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民主进程是否有各派利益的妥协,D 项错误。故选 C15、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依据题干信息“1820 年到 1860 年间” ,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中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A 项正确;18 世纪中期英国已取得世界殖民霸权,但海外市场广阔不是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B 项错误;交通运输革新拓宽产品销路,但不是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C 项错误;工人数量增加能够提高产量,但不是棉制品数量急剧
39、增长的主要原因,D 项错误。故选 A16、C【解析】本题考查苏联 “斯大林模式” 。私人土地仍然存在,还没有建立单一公有制,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当时农业实行集体农庄生产,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表现,不符合新经济政策,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农民对集体农庄生产的不满,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现,故 C 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扩大出现在国内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实施前,此时农民并没有在集体农庄生产,故 D 项错误。故选 C17、D【解析】本题考查美苏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古巴导弹危机出现在“猪湾事件”之后,A 项错误;该事件只有美国的参与,没有北约集团的武力干涉,B 项错误;1961 年处在美苏争
40、霸第一阶段,美国实行战略进攻,C 项错误;随着冷战局势加剧,美国在利益攸关地区不惜采取武力,该事件就是两大阵营对抗升级的表现,D 项正确。故选 D18、C【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 “福利国家”的调整。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出该政策对于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A 项错误;该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而非推卸政府的社会责任,B 项错误;该政策的制定改变了福利支出完全由政府承担的运行方式,改由政府、雇主、工人共同承担,C 项正确;“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 ,可见雇主的税收负担没有增加,D 项错误。故选 C19、D【解析】本题考查战后美国的 “新经济” 。上述现象被称为“新经济的胜
41、利” 。此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适当减少,A 项错误;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不是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B 项错误;第三产业的兴起属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是材料中经济增长模式变化的主要原因,C 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信息技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模式变化,是材料中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D 项正确。故选 D20、A【解析】本题考查 19 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 “将现实的丑和大自然的美来对比” 、 “对现实的诅咒和对自由的憧憬” ,体现出浪漫主义文学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以及夸张的手法。A 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A 项正确;B 项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B 项错误;C 项是苏联现实主义文学作品,C 项错误;D 项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D 项错误。故选 A21、答案(1)措施:兴办太学;实行察举制;重用儒学家。 (3 分)(2)制度:九品中正制。 (1 分) 作用:通过考试录用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 分)(3)内容: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国事。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