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二一六年十二月目 录前言.1第一章求真务实、审时度势,充分把握战略机遇期.1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成就.1第二节“十三五”发展形势.3第二章继往开来、开拓进取,谋划未来发展新蓝图.6第一节指导思想.6第二节发展原则.9第三节发展目标.9第三章崇尚创新、营造环境,培育创新创业生态.15第一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5第二节提升发展众创空间.18第三节强化科技金融服务.20第四节完善科技服务体系.23第五节营造创新创业氛围.24第四章转型升级、跨界融合,打造新型产业生态.26第一节优化产业结构.26
2、第二节培育具有根植性的企业群落.34第三节创新产业组织方式.36第四节探索“互联网+”产业融合新模式.39第五章海纳百川、高端引培,构筑创新人才高地.41第一节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41第二节加强创新人才培养.42第三节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43第六章立足两岸、链接全球,构建活力开放生态.45第一节优化对台交流合作.45第二节增强全球链接能力.49第三节强化区域协同合作.53第七章绿色集约、产城融合,塑造和谐空间生态.55第一节优化总体空间布局.55第二节推进园区形象提升.60第三节高效集约利用土地.62第四节创建安全发展园区.63第八章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64第一节加强政
3、策先行先试.64第二节推进管理体制改革.65第九章保障措施.67第一节加强组织规划协调.67第二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67第三节探索多元化资金支持.68第四节建全监测考评机制.69前 言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厦门火炬高新区” )创建于 1990 年,1991 年获批国家高新区。建区二十多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充分发挥对台地缘优势,通过大项目、大招商,形成较大经济体量,率先成为福建省首家产值超千亿元开发区。 “十二五”期间,厦门火炬高新区全面实施项目、资本、研发“三带动”战略,持续推进产业转型,以占厦门不到 1%的土地,实现全市 4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全市经济主力军的地位日趋稳固。“
4、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定性阶段,是厦门产业转型的关键期、城市转型的加速期、社会转型的深化期,也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动力转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更是扭转对台合作局势的历史机遇期。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在厦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会同长城所,立足高新区实际,开展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发展建议,形成本规划。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 、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高新区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高新区肩
5、负使命、继往开来,实现跨越发展的行动纲领和重要保障。1第一章 求真务实、审时度势,充分把握战略机遇期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开局五年。高新区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升级,以研发、资本带动科技与产业结合,精心构建“一区多园”空间载体,园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是全市工业经济主力军。高新区始终坚持高效、集约、跨越发展理念,以全市 1%的土地实现 4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市经济发展
6、中的引领和示范效应不断突出。2015 年,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523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081.16 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同比增长 91.6%、60.3%,五年年均增长 13.9%、9.9%,分别高于全市 3.4 个、3 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 0.054 吨标煤/万元,仅为全市的 12%;财政收入 47.83 亿元,出口创汇 180.41 亿美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97 家,营业收入 767.79 亿元,分别占全市的 40%、43.5%。二是六大主导产业引领发展,新兴产业蓄势待发。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坚持项目带动,着力开展产业链招商,走出一条“大项目-产业链-产
7、业集群”发展路径,形成六大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平板显示产业以对台合作起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是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的唯一试点, “十二五”期间相继引入日本电气硝2子玻璃基板、天马 TFT 平板显示二期、宸鸿穿戴式及 3D 触控模块等重大项目,2014 年产业产值已突破千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以软件园为载体,累计培育和集聚 1700 余家企业,涌现美亚柏科、美图等国内知名企业,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的 60%以上。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集聚戴尔、联想等龙头企业,终端设备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高位开展产业战略布局,导入联芯等巨头企业优质项目,成功签约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
8、发展潜力巨大。电力电器产业已形成输配电与控制设备等一批拳头产品,ABB 集团全球最大的工业中心在高新区正式开工建设。LED产业依托首个国家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十二五”期间,推进润晶光电蓝宝石晶体、乾照 LED 蓝绿光外延片芯片和照明产业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此外,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也呈现集聚发展态势,经历了“从小到兴”不断成长的五年。三是对台合作多点开花,两岸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厦门特区是大陆对台交流的前沿,高新区在产业、创新创业、金融等多方面与台湾展开深入合作,两岸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围绕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等台湾优势产业,高新区先后引进宸鸿
9、、联芯等一批“高、大、新”项目。2015 年,高新区规上台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59.11 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50.89%,全区 6 家产值超过百亿元企业中,台企占到 5 席。两岸清华校友共建的清华海峡研究院成功落户,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成功吸引 36 家台湾学者企业入驻,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企业近 900 家。四是资源要素持续集聚,创新环境不断完善。高新区立足创新3型科技园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研发带动、资本带动,创新要素与主体加速汇聚, “双创”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截至 2015 年底,高新区通过对接中国微电子研究所等大院大所,打造综合型科技创新平台近 20 个、公共服务平
10、台 30 余个,鼓励引导企业设立 80 余家研发机构,促进中船 725 所等重大科技平台落户园区;联合清华大学、百度、爱特咖啡等,建成市级众创空间 16 家,创新孵化基地10 余个,孵化、加速面积分别达 60、16 万平方米,初步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在孵企业 860 家;累计培育对接国家、省、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 246 项,吸引 6 万余名人才创新创业,入选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人才聚集基地;以海西股权投资中心为主要载体,初步建立集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及小贷、科技担保于一体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其中,众创孵化基金规模达 5000 万元、产业基金投入 5.6
11、亿元用于支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近三年推动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上市企业8 家,截至 2015 年底, “新三板”挂牌 31 家,占全市的 60%五是空间有序拓展,形成“一区多园、跨岛发展”格局。 “十二五”以来,高新区先后纳入软件园三期、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优质园区载体,发展空间逐步扩大。截止目前,高新区规划面积已达 93.69 平方公里, “一区多园、跨岛发展”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园区功能与环境,高新区在岛内加快推进“强二进三” ,积极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科技服务区、商务生活配套区及高端制造区,在岛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扎实推进火炬(翔安)产业区、软件园(三期) 、科技
12、创新园、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安片区和翔安片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为“十三五”4时期快速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六是深化依法治区,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二五”以来,高新区持续探索高效管理体制,2014 年经市人大审议修订厦门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 ,进一步明确了高新区管委会经济管理职能。鼓励委属单位大胆参与园区项目建设和经营,通过置换、增加非经营性资产、资本金,改革对外投资决策权限,增强委属单位市场竞争力。目前,园区开发建设由市政府相关部门、高新区管委会和属地政府联合推进,信息集团、火炬集团承担园区建设运营、资本运作等职责,软投公司承担培植软件企业等职能,创业中心负责管理运
13、营园区孵化平台。高新区进一步深化了“小政府、大服务”理念,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相关制度,推进“一站式”服务和并联审批模式,稳步开展招商体制改革,建立了“纵向到底”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推进高新区与自贸区政策叠加,推动高效型管委会建设。虽然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成绩斐然,但与世界一流园区相比,与形势的发展变化相比,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第一,总体经济规模仍然有限。第二,产业价值链处于中低端环节, “无根”型外资、台资企业占比大,科技型、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偏少。第三,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创业资源匮乏、服务欠佳,对社会化、市场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够。第四,区域开放以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为主,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高端链接和开放联动相对滞后。第五,园区空间“大分散、小分散”并存,公共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缺乏现代园区形象。第六,社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