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 2018 高考压轴卷,侵权必究!KS5U2018 天津卷高考压轴卷语文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 (12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A. 倏( sh)忽 账簿(b) 负(f )增长 豁(hu)然开朗B. 框(kung)架 吊唁(yn) 绞(jio)肉机 草菅(jian )人命C. 酒靥(y) 哂(shn)笑 后坐(zu)力 差(ch)强人意D. 颔(hn )联 粗犷( gung) 几幅(f)画 长吁(x)短叹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2、的一组是(3 分)在人类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 ,从人类命运 的视角调整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A构建 无所不为 息息相关 确保B构造 为所欲为 休戚与共 确立C构造 无所不为 息息相关 确立D构建 为所欲为 休戚与共 确保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入全靠收取保教费用,因此常常出于控制成本,压缩教师培训开支,使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较慢。B.目前,教师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近期数量业绩,忽视长远质量积累,不利于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开展,影响教师自身潜能和创
3、新能力的提高。C.大量的家长“被选择”送孩子参加各类繁重的竞赛培训,很多孩子不仅根本对这些打着竞赛旗号的兴趣班不感兴趣,而且原有的兴趣都被繁重的竞赛培训给扼杀掉了。D.部分 90 后青年 “人未老,心已丧” ,涉世未深,却已“立地成佛” ,在本应该斗志昂扬的年纪就对生活“缴械投降” ,放弃挣扎与奋斗。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最早指的是黄河。B.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文字,这种文字叫做“隶书” 。C.中国的名山中,五岳有着显著的位置,中岳指的是嵩山。D.信的结尾写上“此致,即颂近好”这里的“此” 是对全信的一种概指。二、 (9 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文明以止,人以化成中国文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文” 。 “人文”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它最初是跟“天文”相对提出来的,在古籍周易的贲卦彖传中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个文,以化成天下。 ”这句话后面的意思是,我们通过对天文的考察,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变化;通过人文,就可以教化天下,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所以,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 。那么,用人文的方法来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究竟要变成什么?就是把人们的恶习等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 2018 高考压轴卷,侵权必究!各种各样不好的东西化
5、掉,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什么叫人文?“文明以止,人文也。 ”大学 、 论语 、 孟子都特别讲到,做人一定要懂得“止” ,知道止于何处。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份了解自己应尽的义务,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么怎样达到这个“止”呢?那就是靠文明,所以叫“文明以止” 。“文化”这个词最初跟“物化”相对,文化是用文的方式去变化,物化是用物的方式去改变。文明呢,就是相对于野蛮、原始质朴而言,用文来明。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中国文化里,文明就是教化,而教化的核心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自己的身份;不光明白自己的身份,还要认同自
6、己的身份;不光认同自己的身份,还要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通过教化,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规范人的言行举止,去改变很多不良的社会习俗,来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这就是中国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而教化的对象就是人,以人为本。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体会到这一最简单的道理。在家里,如果家长要求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能尽职尽责,那么这个家庭一定很和谐。一个企业、一个部门里面,如果每个人尽职尽责的话,那么这个单位、部门也一定是有序和谐的。我们现在常常念三字经 。 三字经一开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中的恶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性中的善没有得到发扬,才会出现恶。 荀子礼论有言:“人生而有欲;
7、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人有各种欲望,一旦求而不得,那么争夺和混乱将会时有发生。要让社会每个成员的合理欲求都能得到满足,那就必须制定一种规则,这就是礼的起源。要让这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就必须制定礼来加以教育。礼不是强制性的,不是通过外界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古论里面讲人与人之间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种人际关系,这里面父子、夫妇、长幼、朋友都是自然的关系,君臣关系是上下关系,但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转化成内在的自然的人际关系。中国人的理念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关系是不能颠倒的。一个人上有老、下有
8、小,就有两个身份:在子女面前是父母,在父父母面前是子女。每个人必须认同自己的身份,只有认同了自己的身份,才知道在什么场合是什么身份,该遵循一些什么样的行为准则。(转自“国际儒学联合会”原载于中国民族报 )5下列选项中,关于“人文 ”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A人们通过对天文的考察,来捕捉四季的变化:通过“人文”的作用来教化,让社会发生变化。B “文化”与“物化“两者是相对统一的,它们是用文和物的方式不断发展变化。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质朴来说的,用文来明。C文明以止,这就是人文。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应知道止在哪里,若想达到“止”的地步,就得依靠文明。D “人文”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
9、用人文的方法把人们的恶习等各种各样不好的东西化掉,最终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在中国文化里,文明即教化,教化的中心是让每个人不仅清楚自己的身份,还要认同自己的身份,更要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B家庭中,每个成员尽职尽责,家庭就会和谐。在企业、部门里面,每个职工尽职尽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 2018 高考压轴卷,侵权必究!责,这个单位、部门就会有序和谐。C “人文”一词,最初是与“天文”相对提出来的,在周易中就有相关的解读。论语中,又有对文明和教化的分析,正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D “四书”中均特别提
10、到,做人要知止。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份了解自己应尽的义务,做本分该做的事情。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身为社会人,我们要清楚人文教化与社会和谐进步之间的关系,正如天文学家清楚一年四季的变化一样,因为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得以体现的需要。B人们在社会的交往中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这四种关系都属于自然关系。君臣虽然是上下关系,但从本质来说也从属于自然关系。C当今社会,每位公民的合理欲求都应该得到满足,这就要求人们制定相关的规则,在规则的制约下逐渐形成礼。D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 ”,说的是人性中的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11、是因为善没有得到发扬,才会出现恶。人的各种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就一定会发生争夺,甚至出现混乱。三、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 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二年,公
12、卿奏曰:“依礼 ,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 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 至于再三,竟不许。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 。隋炀帝志在无厌,
13、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 ,略有删节)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必须贵顺物情 物:人B.宫中卑湿 卑:地势低下C.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 品秩:品级身份D.每节己以顺人 节:节约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 2018 高考压轴卷,侵权必究!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14、组是(3 分)A.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 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B.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固请至于再三C.请营一阁以居之 每节己以顺人D.竞为无限,遂至灭亡 若遂来请,糜费良多10.以下六句话,全都是唐太宗崇尚俭约的原因的一组是(3 分)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 财帛富饶,无饥 寒之弊。若遂来请,糜费良多。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 公所奏对甚善!A. B. C. D.1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 分)A.古人云 /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 /心不乱B.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C.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
15、可欲 /使民心不乱D.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文所论俭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勤俭节约,而是针对王公贵族挥霍无度“则危亡之期可立待”展开讨论的,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B.贞观以来“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是王室和大臣们认真贯彻唐太宗俭约治国主张的必然结果。C.唐太宗不仅以古为鉴,对俭约治国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身体力行,宁愿忍受疾病困扰也决不造屋避湿,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高尚风范。D. 魏徵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
16、宗的赞许。第卷(114)四、 (21 分)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 )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 (3)译文: 。 (2 )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3 )译文: 。 (3 )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 (3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8 分)巴丘书事陈与义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1 )首联中用“三分书”代 三国志 ,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3 分)(2 )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
17、析。 (2 分)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 2018 高考压轴卷,侵权必究!(3 )结合全诗的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3 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 分)(1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 ( 寡人之于国也 )(2 )暧暧远人村, 。 (归园田居 陶渊明)(3 ) ,猿猱欲度愁攀援。 (蜀道难 李白)(4 )无边落木萧萧下, 。 ( 登高杜甫)(5 )莫听穿林打叶声, 。 ( 定风波苏轼)五、 (21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长城长,碣石苍彭程刚从浙皖交界处的青黛山水间归来,旬日之隔,又来到历史上先后属于燕国和幽州的冀北山
18、地。云雾缭绕、苍翠欲滴的南方的秀美,被一种深沉雄健的气势所替代,仿佛头顶上干爽而明亮的阳光。忽然想到了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的一句诗“为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 ,觉得理解又加深了一层。生活于江南水乡常州的诗人,期望向北地粗犷荒蛮的大自然汲取力量,为原本缠绵清丽的诗风注入一种刚劲的气息。生发出这些感受时,我正站在一个名为板厂峪长城文化小镇的地方,属于秦皇岛海滨区北部山区,距离市中心约三十公里。站在村口开阔处,把目光向远方递送出去。这里是燕山山脉的东端南缘,山势险峻,层层山峦远近环抱,天空高远晴朗,浮云缭绕。村北险峻绵延的山脊上,古长城依了山势起伏曲折,相距不远就有一座烽燧,兀立于一处处陡峭的
19、峰巅之上,一直伸延到视野之外。是十月下旬,满山浓密蓊郁的绿色中,点缀了片片簇簇的红叶,便有了生动的层次感,仿佛一块色彩斑斓的调色板。村口处,矗立着一块“板厂峪明长城砖窑遗址”大理石石碑。明代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穿越此地的崇山峻岭,向西蜿蜒而去。四百五十年前的明代隆庆年间,抗倭英雄戚继光被明廷任命为蓟镇总兵官。从山海关到北京昌平绵延两百公里的长城,都在他的防守范围之内。在他的主持下,对这一带原来的石筑长城进行加砖修复,并增修砖制敌楼五十座,共约十五公里长。这是秦皇岛境内明长城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城墙、敌楼、墙台、关城、烽火台连绵迤逦,首尾相顾,气势雄浑。战争和苦难已经进入史书,成为记忆和传说。
20、长城御敌的实用功能早已丧失殆尽,而成为审美观照的目标,历史认知的参照。承平日久,难免让人觉得天经地义,其实这样的状态却曾经是多少代的人们梦寐以求而不能如愿的。是哪一位西方人说过的, “和平不过是战争的间隙” ,未免残酷,却是不争的事实。所幸的是,我们这几代人诞生和成长于和平的时代,得以充分享受生活的安详和美好。第二天的行程,也仿佛是这种感悟的一个补充,一种延伸。早餐后从住处宾馆出发,不久途经昌黎县城。昌黎枕山依海,地名寄寓了“黎庶昌盛”之意。这里据称是唐代大诗人韩愈的祖籍地,韩愈字昌黎,因此县城里一条主要街道就被命名为“韩愈大道” 。沿着这条道路行驶,自车窗外望,城北绵延不断的山脉便是碣石山,
21、一座被写入了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的古山。山并不是特别高,但不乏巍峨峻峭的气势。和南方的山地被绿色彻底遮蔽不见一丝罅隙不同,甚至和板厂峪长城一带山上草木丰茂蒙络也不同,碣石山上裸露着大片的青白色岩石,形状奇特,或瘦骨嶙峋,或平展如砥,或陡峭如斧砍刀劈,或横斜如展翅欲飞。隔着老远,分明就有一种鲜明的质感传递过来,似乎触摸到了一个人的坚硬的骨节。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 2018 高考压轴卷,侵权必究!这座山为人知闻,远在长城建造之前。公元 207 年,曹操北征乌桓经过此地,写下了名篇观沧海 ,抒发了一代豪杰的壮怀。诗中状物十分生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22、百草丰茂。 ”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在其词作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说的正是此事。汉魏以后,碣石逐渐演变成为诗词中的一个意象,象征迢遥的北方荒寒之地,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中的句子:“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此刻,望着不远处静默矗立的五峰山,这个沉睡多年的想法又苏醒了,而且似乎忽然间获得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们既然对于大自然的美有着强烈的感知,自然也就会以美的诸多要素,如完善、和谐、均衡等等,来衡量和要求现实的社会和人生。不管他们是否明确地意识到这点,但相互间却是具有着内在逻辑的贯通性。社会生活中那些残酷、丑恶、纷乱的方面,从本质上讲,也都是
23、和美的基本原则相悖逆的。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他们所选择的事业,是因为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是人类的彻底解放,是美在一切领域的充分发展和绽放。置身于真实的山水自然之间,这种原本容易玄奥浮泛的感悟,却似乎具备了一种坚实可感的质地,仿佛周边伸手即可触及的形状各异的山石。两天的行程中,行经的地方,见闻的事物,就时间的维度而言,恰好形成了某种对立又互补的关系历史和现实,战争与和平,毁坏和建设,贫穷和富足,苦难和幸福,等等。它们的组合,分明正是生活的整体性的一个隐喻。想到我们置身其中的正是后一种,内心深处不由得会升起一种深长的满足。“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也是在那首浪淘沙北戴河中,毛泽东主席这样
24、吟咏。此刻,在正午时分的阳光照射下,眼前连绵的碣石山群峰上的白云,散发出玉石般润泽的光亮,和青白色的山石相互映衬。近处,秋风从绿野间吹拂而来,身旁的葡萄树叶发出急促的窸窣之声,而葡萄的甘甜气息,也一下子变得愈发浓郁了。(摘自光明日报2017 年 11 月 17 日,有删改)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文章首段从南方山水写到冀北山地,通过两者的比较,突出了后者气势深沉雄健的特点。B同是北方的山,作者也写出了不同特点: 板厂峪长城一带的山草木蓊郁,碣石山青石裸露。C本文前后两部分分别写长城和碣石山,前者为后者作铺垫,两者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D文中前后两处引用了毛泽东浪淘
25、沙北戴河中的词句,两处引用的作用也是相同的。E作者认为信仰革命真理与崇拜大自然之间是相通的,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美的感知和追求。17作为一篇山水游记,文中为什么要写戚继光修复长城、曹操北征赋诗、李大钊登五峰山这些内容? (4 分)18文章结尾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5 分)19阅读倒数第二段,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8 分)(1 ) 两天的行程,通过见闻的事物,作者内心深处升起了哪种深长的满足感? (4分)(2 ) 作者认为,长城和碣石山这些地方形成了某种对立又互补的关系,如历史和现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 2018 高考压轴卷,侵权必究!实、战争与和平、毁坏
26、和建设、贫穷和富足、苦难和幸福等。请选取一处你熟悉的名胜古迹,联系本文文意和现实生活,就这个地方所体现的某种对立又互补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不能再选长城或碣石山) (4 分)六、(12 分)2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铁成为我们出行的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地铁这个特殊的环境让陌生人以极近的距离“紧密”相处在密闭的空间,摩擦刮蹭就时有发生。乘坐地铁久了大家就会形成乘车共识,地铁文明也就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请你以“请允许”或者“请不要”开头写一段 100 字以内的公益短文,强化你认为乘坐地铁应该注意的事项。(9 分)21分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内在逻辑。(3 分)七、 (60 分)22.请根
27、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60 分)妈妈带着年幼的女儿逛街,回来后,女儿画了幅画,标题是陪麻麻逛街 。妈妈拿过女儿的画,顿时懵了,画上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度,也没有诱人的包包,只有一根又一根奇怪的柱子。妈妈半晌才突然醒过神来,女儿画的,是一条条人腿。原来,女儿年幼,个头特矮,被母亲牵着手走在街上,看到的只是无数条成年人的大腿,摆来动去地遮住了视线。针对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参考答案】1.A (解析:B 项, “框架”的“框”应读 kung ,提供形状或强度的结构系统( 如屋架),比喻事物
28、的组织、结构。 “草菅人命”的 “菅”应读 jin , “草菅人命”意思是“把人命看作野草。指任意残害人命” 。C 项, “哂笑”的“哂”应读 shn,意思是“嘲笑” 。 “后坐力”的“坐”应为“座” ,应读 zu,意思是“弹头射出枪、炮口时所产生的反冲力” 。D 项, “几幅画” 的“幅”应读 f,量词。 )2. D(解析: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构造:建造;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贬义) ;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确保:确实地保持或保证;确立:稳固地建立或树立。 )3.D(解析:A 项,缺少成
29、分,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B 项,搭配不当, “潜能”与“提高”不搭配。C 项,语序不当, “根本”放在“不感兴趣”之前。 )4.B(解析:B 项,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文字,这种文字叫做隶书 ”错误,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小篆” 。 )5.B(解析:B 项, “两者相对统一 ”错,两者是相对的, “它们是用文和物的方式不断发展变化”错,原文说,文化是用文的方式去变化,物化是用物的方式去改变。 )6.D(解析:D 项, “四书中均提到,做人要知止”错,原文是,四书的大学 论语孟子都特别讲到,做人一定要懂得“止” 。 )7.A(解析:B 项, “从本质上说”错,原文是君
30、臣关系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转化成内在的自然的人际关系。C 项, “在规则的制约下逐渐形成礼”错,原文是让这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就必须制定礼来加以教育。D 项, “就一定会发生争夺 ”说法太绝对。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 2018 高考压轴卷,侵权必究!8. D(解析:D 项,结合上下文可知, “每节己以顺人”的意思是节制自己来顺应他人。“节”应译为“节制” 。 )9. C(解析:C 项,两个“以”均为连词, “来” 。A 项,第一个“故”是名词,原因,第二个“故”是连词,所以。B 项,第一个“固”通 “故” ,所以,第二个“固” ,坚持。D 项,第一个“遂” ,最终;第
31、二个 “遂”动词,顺遂,这里可译为 “同意” 。 )10. C(解析:从原文来看,句是崇尚节俭的结果,句是崇尚节俭的表现,句是唐太宗对魏征劝谏的评价。这三个句子都不是“唐太宗崇尚俭约的原因” ,因此凡是选项中有这三个句子中任何一个的,都不是答案。故答案应为 C 项。 )11. 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 “云”是“说”的意思,其后应断开,故可排除 BD 两项。比较 AC 两项, “无益害有益”应是“做”的宾语, “可欲”是“见”的宾语,所以“不作无益害有益” “不见可欲”后应分别断开,据此可推断句意为“古人说:不要做无益的事来损害有益的事 。 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的东西使民心不乱 ”。故
32、答案应为 C项。 )12. D(解析:D 项, “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不当,由原文“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可知,魏徵认为,隋炀帝喜欢奢侈,他为了奢侈而滥施刑罚,导致亡国。并非从 “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 。 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 13.( 1)我的德行比不上汉文帝,而兴建的费用要超过他,难道是作为百姓 父母的君主所该做的吗?(2 )帝王之所以希望这样,是为了放纵逸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是因为劳苦疲累。
33、(3 )拿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的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的就会灭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 “逮” ,比得上;“费” ,耗费;“ 过” ,超过;“为人父母” ,此处指当皇帝;“岂也” ,难道吗?(2 ) “放欲” ,放纵逸乐;“劳弊” ,劳苦疲累。 (3)“以” ,拿;“从
34、” ,顺应;“昌” ,昌盛;“乐” ,使欢乐。 )【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帝王凡有兴建营造,必须重在依顺民心。当年大禹开凿九山、疏通九江。使用人力极多,而没有怨言,是因为民心希望这么做,而为 大家共同享有的缘故。秦始皇兴建宫室,而百姓多指责议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和大家共同享有的缘故。古人说:不要做无益的事来损害有益的事 。 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 的东西使民心不乱 。可知见到那些能满足私欲的东西,心就一定会乱了。至于精雕细刻的器物,珠宝玉器和服饰珍玩,如果任意骄奢下去,那么国家危亡的日子就会立即到来。从王公以下,住宅府第、车服、婚嫁、丧葬,都得按照品级,不应服用的
35、应一概禁绝。 ”这样 20 年间,社会风俗崇尚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没有饥寒之苦。贞观二年,公卿大臣上奏说:“依照礼记所说,夏季最后一个月,可以居住在台上的楼榭里,如今夏署尚未消退,秋季绵绵细雨刚刚开始,宫里低下潮湿,请营建一座楼阁来居住。 ”唐太宗说:“我有气息不顺的毛病,怎适宜于住在低下潮湿的地方?如果同意奏请, 就会花费很多钱财。从前汉文帝准备兴建露台,因为不愿用掉相当于 10 户人家家产的经费而作罢。我的德行比不上汉文帝,而兴建的费用要超过他,难道是作为百姓父母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 2018 高考压轴卷,侵权必究!的君主所该做的吗 ?”公卿大臣们再三恳请,太宗
36、始终没有同意。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宫室殿宇盖得宏伟装饰得华丽,游览玩赏水池楼台,是帝王所希望的,是百姓所不希望的;帝王之所以希望这样,是为了放纵逸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是因为劳苦疲累。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那就是恕吧! 自己 所不愿做的,切记不要强加给别人。 劳苦疲累的事情,实在不该强加给百姓。我被尊为帝王,富有四海,什么事情都凭我一句话,我确实能自我节制,如果百姓不想那么做,就一定顺应民情。 ”魏徵说:“陛下本来爱怜百姓,经常节制自己而顺应民情。我听说过:拿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的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的就会灭亡。 隋炀帝一心贪得无厌,专门喜欢奢侈,主管部门每有
37、供奉营造,稍微不称心,就要施加严刑峻罚。上边有所喜好,下边必然做得厉害,大家争相无限制地放纵淫逸,很快就会导致灭亡。这不是书上写的,而是陛下所亲眼目睹的事实。正因为他无道,所以上天才让陛下来取代他。陛下如果认为已满足欲望,那么今天就不仅仅是满足了,如果认为不满足,再超过现在万倍也不会满足。 ”太宗说:“你的奏对很好!不是你,我怎能听到这些话呢? ”14.( 1)点题:交代写作缘起;暗示河山分裂(或“中原沦陷”的局面):为尾联埋下伏笔“暗示河山分裂”1 分, “点题” 、 “缘起” 、 “伏笔” 写出一个给 1 分,给满 2 分为止)。(2 )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对偶”不给分) ;并且视听结合
38、;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肃杀之景(或“暗示了战云纷乱、动荡不安的时局” ) 。(3 )表达了作者坎坷漂泊的感慨(1 分) ,报国无门(或 “年老无成” )的哀叹(1 分) ,忧国伤时的情怀(1 分) 。15.( 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2)依依墟里烟(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4)不尽长江滚滚来(5 )何妨吟啸且徐行16 C、D(C 项,前后两部分既不是铺垫关系,更不是对比关系,而是并列关系。D项,两处引用的作用不同,前者是印证碣石的文化意蕴,后者是点明题旨。4 分,每项 2分)17 这些历史上的人和事与游记中的山水密切相关,它们是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历史内容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文章的
39、历史厚重感和认识价值。这些内容为作者表达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作了有力的铺垫。 (4 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8 与文章开头部分的记述行程和景物描写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圆满,并强化游记的文体特征。描写了碣石山优美的自然和田园风光,形象地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象征了现实生活的和平美好,含蓄而巧妙地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5 分,答出或任意一点 2 分,答出3 分。 )19 ( 1)这种满足感是指我们恰好置身于现实、和平、建设、富足和幸福之中,让人心中升起一种深长的满足。 (如果答出“我们这几代人诞生和成长于和平的时代,得以充分享受生活的安详和美好”给 1 分) (4 分)(2 )示
40、例:历史上的故宫是明清王朝的皇家宫殿,是高高在上的封建威权的象征,它是无数工匠用血汗一砖一瓦地修建而成,普通百姓对它却只能远远地仰望。而现实中的故宫已变身为一座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它早已向普通百姓打开了大门,那里每天都是游人如织。 (4 分,意思对即可)20.位置请先来的向里走;不要气味太过强烈;饰品不要太过膨胀;打喷嚏要捂住口鼻;不要大声打电话;不要把脚仲得太远;允许别人挤占你的空间;不要依靠各种扶手。 (各种公共场所共同需要的文明行为不要作为此次宣传的重点)21.因为穷中国人曾经为了金山银山牺牲环境和健康;今天我们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就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
41、专家高考资源网 2018 高考压轴卷,侵权必究!可以通过产业不断升级换取发展,就不用通过牺牲环境来换金钱;我们可以用绿水青山,为我们带来更大的收益和更美好的生活。【写作指导】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应对要求就这里故事表达观点的作文题,先要读懂故事蕴含的哲理。故事可以压缩为:妈妈带女儿逛街女儿因个头矮,看到的只有前面行人的大腿而不是妈妈逛街关注的高楼大厦等。故事包含的道理很丰富,至少有以下几条可作为立意的基础:世界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对世界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物质欲望并非人的本能对物质的孜孜追求可能只是人在成长中迷失了自我;人们随着自身条件的变化,如年龄、身高、位置等
42、,对事物的看法和关注的重点也会发生变化,即同样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一生,往往会经历一个由单纯到复杂的过程。围绕材料发表意见即可,可以选择某一个小点展开,如“不要试图改变别人” “位置决定态度”等,观点要鲜明,论证要充分。点睛:对材料作文要善于发现材料的中心句,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例如本题有两个要求。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佳作示范】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果
43、一考生世界本是五颜六色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用不同的态度分析事物,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就像一个圆,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它,意义是不同的。乐观的人去看,它是饱满的,可以是一切的开始,可以是完整的自己;而可消极的人去看,则是空虚的。可以让整个世界静止不动。可以成为自己的对立面。所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态度,其结果是不同的。一个苹果可以造成两个不同的人生。在美国,有个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两个妈妈把苹果同时分给孩子和他们的弟弟,两个妈妈给孩子的夸奖和暗示是不同的,20 年以后,再看两个孩子成长的结果是完全相反的。一个孩子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而另一个孩子则沦为阶下囚。原因何在?成为商人的孩子在很
44、小的时候,当妈妈拿了一个苹果给了他和弟弟,于是他把苹果分给了弟弟,妈妈表扬了他的懂事和谦让精神。从此以后,妈妈的表扬让他学会了谦让,以后和别人的无数次利益冲突时,他都选择了谦让。这种精神不但没有让他吃了大亏,反而为他积攒了大量的人气。在他后来的商场上,每次有困难都有曾经受他恩惠的人回头帮他。正是谦让才成就他现在的辉煌。这也应验了一句中国的俗语:人吃亏,天给补。而另一个沦为阶下囚的人,在小的时候,当妈妈也是拿了一个苹果给他和弟弟时,他虽然很想吃,可是却说他不想吃,想给弟弟吃。于是妈妈表扬了他并把苹果奖励给他。从这件事情上,他懂得了讨好妈妈,撒谎,就会得到奖励。在他未来的 20 年后,他的这条“经验”屡试不爽。人一旦开始撒第一个谎,就要用一百个慌去圆这一个谎。久而久之,他就走上了一条犯罪的不归路。一个实验,一个苹果的不同反应,造就了两个不同的人生。角度决定了视野,而态度决定命运。在各大访谈里有个常客叫尼克。他天生的残疾,没有胳膊没有腿。连最基本的生活的工具都没有,可想而知他的生活靠什么?靠他的意志。他改变不了命运,改变不了身体,改变不了现状,但他却能改变自己的意志,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乐观地生活。他转换角度看问题,不把困难当做倒霉的事情,而是当做一种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