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下中考数学复习之我思海口实验中学 贺香云【摘要】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依据新课程标准,认真备好复习课,科学地选择复习中的例题,不仅可以深刻理解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而且能活跃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使学生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关键词】探索 编制 高效 和其他学科一样,初中数学有自己的特点:一、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准确性和逻辑性;二、它既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从知识的应用过程具有应用科学的特点又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三、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因此,初中数学总复习,量大面广,内容繁杂,时间紧迫,要在短期内达到“系统掌握”和“巩固提
2、高”之目的,是众多数学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本人认为,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特别是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可以说数学知识有 90%是在课堂获得。可是一节课只有 40 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前要花好几个 40 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数学的难点与如何突破,解决难点。要实施好数学总复习这一环节,最关键的是要统览教材,把握要点,认真备课。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考数学总复习,如何达到“减负”又能“优质高效复习”的效果,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研讨的热点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担任毕业班数学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四大方面的系统复习,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依据新课程标准 ,备复
3、习目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因此,在总复习中备课,要依据新课程标准 ,先确定总体复习目标,再界定课时复习计划。1、搭好总体框架,明确章节划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教材内容为主线,取其它复习资料之精华,进行综合、概括、提炼,按其知识内在联系、系统整理,将初中数学内容分为1三大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每一块内容又分为若干讲。做到总复习的计划性和有序性,然后确定总复习的重点内容,如绝对值、算术根、一元二次方程、勾股定理、二次函数、全等三角形等,做到总复习的针对性。2、分解课时计划,界定学习水平新课程标准对知识内容提出的四个层次的要求,这是确定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标
4、准,把握它就能把握主次轻重,做到有的放矢。(1)对新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的” ,让学生“知是非”即可,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不必继续引伸感性认识。(2)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理解的” ,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明因果” ,加深印象,领会实质理性认识。(3)对新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 ,要巩固加深,对其所涉及到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能准确解答形成技能。(4)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灵活运用的” ,要善于综合运用,对有规律性的解题思路、技巧,要熟练掌握形成能力。二、根据解题规律,备例题编组现代管理理论中有个著名的“二八法则”:20%的重要工作会产生 80%的效果,而 80%的琐碎工作只产生 20%的效果
5、,数学复习也有同样的现象:20%的题目(重点、考点集中的题目) ,对于考试成绩起到 80%的作用。因此,教学中,精心选编好例题,是总复习备课的核心部分。一、 “代数部分”的例题编组,通常有“串联题” , “并联题” 、 “等价题” 、“设陷题”等形式。1、串联题组:各小题是步步深入的,前小题的解答结果,能作后小题的利用条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纵向探索。例举:对于两条直线,学生甲解出它们的交点坐标为 A(3,-2) ,学生乙因把 C521cxybaxy和抄错而解出它们的交点坐标为( )4,3(1)求两条直线的解析式;(2)求两条直线与 y 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2、并联题组:在同一题干的要求下,各
6、小题是相对独立的,有利于学生yx4-23-22y23 O xD AEBCAA融会贯通地理解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例举:如图 1 所示的曲线是某函数的完整 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求自变量 x 的值范围;(2)求函数值 y 的取值范围内;(3)当 x=0 和 x=2 时,求函数值 y 的值;(4)求使函数值为 0 时的 x 值。 (图 1)3、等价题组:是指表达形式不同而解题方法一致的题组,变更题目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也有利于揭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例如(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 A(3,2) ,
7、B(-1,-6)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 2 所示,求此一次函数图象的解析式。 (图 2)4、设陷题组:根据学生的“常见病” , “多发病”和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陷阱题” ,让学生陷进去,再引导学生从迷茫中走出来,使学生加深影响,吸取教训,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例如(1)函数 y=kx+b( kO) 的图象经过 A( x1,y1) ,B(x 2,y2)两点,且x1Ox2试比较 y1与 y2的大小关系。(2)函数 的图象经过 A( x1,y1) ,B(x 2,y2)两点,是 x1Ox2)(okx试比较 y1与 y2的大小关系。二、 “几何部分”的例题组编
8、,应以变式训练为核心,以提高解题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推理的逻辑性。1、变换题型:通过变换题型,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复习效率。例如(1)已知,如图(3)在 ABC 中 AB=AC,BE AC,CD AB,点 E、D 为垂足,求证:BE=CD (图 3)3A DB CM(2)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2、引伸推广:以例题、习题为依据,对它们追溯,引伸和推广等改编,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很多中考题就是这样编制的,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如初二 (下)教材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已知,如图 4,AB=DC, 点 M 为 BC 的中点,求证 (图 4)DCMA
9、B可改编成:已知,如图 4,AB=DC,点 M 为 BC 的中点求证: 3、一题多解,对一道几何题探索多种解法,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进行思考,使思维呈“礼花型”展开。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的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求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如图,在 ABC 中,AB=AC,求证:B=C证法一:作底边上的高线 AD(图 5)则BDA=CDA=90在 RtABD 和 RtACD 中AB=AC(已知) (图 5)AD=AD(公共边)RtABDRtACD(HL)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10、证法二:作顶角的平分或 AD(图 6)则1=2在 BAD 和 ACD 中AB=AC(已知)1=2(已作)AD=AD(公共边)ABDCAD(SAS) (图 6)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B D CAB D CA1 24证法三:作底边上的中线(图 7)则 BD=CD在 BAD 和 ACD 中AB=AC(已知)BD=CD(已作)AD=AD(公共边)ABDCAD(SSS)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图 7)4、陈题新解:对课本上的典型例题,站在新的角度,选用新的方法去解,标新立意,重新选择“视角”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如华东师大版初二年级数学(下) p102 页
11、例 1,如图 8,在 ABCD 中E、 F 分别是对边 BC 和 AD 上的两点,且 AF=CE,求证:四边形 AECF 为平行四边形。课本中的证明方法是: 证明: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BC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即 AF/CE又AF=CE四 边 形 AECF 为 平 行 四 边 形( 一 组 对 边 平 行 且 相 等 的 四 边 形 是 平 行 四 边 形 )新解:证明: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BC,AB=DC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B= 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又 AF=CE(已知)AD-AF=BC-CE(等式的性质)DF=BE(SAS)CDFABEB
12、 D CA5A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四边形 AECF 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三、依据内容,备热点问题 至于中考的热点问题,在备课中则要注意三方面的题:(1)常考题:如整数指数运算、化简求值题、解方程、解直角三角形应用、利用网格作图、方程应用、四边形、函数;(2)新题:如多条件一结论、一条件多结论、方案设计等开放性题、跨学科题;(3)背景题:如应用题这一重点知识的命题近几年我省常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只有这样,才可以稳住中考质量的重心部分。象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题如:海南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 50 元月基础费,然后每通话一分钟,再
13、付 0.4 元;“神州行”不用缴月基础费,每通话一分钟付话费 0.6 元。若一个月通话 X 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 Y1和 Y2元。写出两种通讯方式的函数关系式。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 200 元,则应选择哪种方式较合算? 另外,初中数学中的“函数思想” 、 “方程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在中考数学总复习中要备好这部分内容。特别是应用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而且难度相对较大。 例如:、 两座城市之间有一条高速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这条路两端AB的入口处驶入,并始终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
14、甲车驶往 城,乙车驶往 城,BA甲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始终不变甲车距 城高速公路入口处的距离 (千米)By与行驶时间 (时)之间的关系如图x( 1) 求 关 于 的 表 达 式 ;y( 2) 已 知 乙 车 以 60 千 米 /时 的 速 度 匀 速 行 驶 , 设 行 驶 过 程 中 , 两 车 相 距的 路 程 为 ( 千 米 ) 请直接写出 关 于 的 表 达 式 ;ssx( 3) 当 乙 车 按 ( 2) 中 的 状 态 行 驶 与 甲 车 相遇 后 , 速 度 随 即 改 为 ( 千 米 /时 ) 并 保 持 匀 速 行a驶 , 结 果 比 甲 车 晚 40 分 钟 到 达 终 点 ,
15、 求 乙 车 变1 2 33435360120180240300360O/千米y/时x6化 后 的 速 度 在下图中画出乙车离开 城高速公路入口处的距离 (千米)aBy与行驶时间 (时)之间的函数图象x解答过程:解:(1)方法一:由图知 是 的一次函数,设 图象经过点yxykxb(0,300) , (2,120) , 解得30bk, 903kb, 即 关于 的表达式为9yx yx903yx方法二:由图知,当 时, ; 时,0210y所以,这条高速公路长为 300 千米甲车 2 小时的行程为 300120=180(千米) 甲车的行驶速度为 1802=90(千米时) 关于 的表达式为 ( ) yx
16、309yx03yx(2) 150s(3)在 中当 时, 即甲乙两车经过 2 小时相遇s2在 中,当 所以,相遇后乙车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9yx103yx,为 (小时) 1023乙车与甲车相遇后的速度(千米/时) 6029a (千米/时) 9乙车离开 城高速公路入口处的距离 (千米)By与行驶时间 (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x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统计知识”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也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种类型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总而言之,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复习课,科学地选择复习中的例题,不仅可以深刻理解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而且能活跃思维,开发智力,培1 2 33435360120180240300360O/千米y/时x7养创造性,使学生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2王建磐主编初中数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