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门县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目 录一、发展回顾与面临形势 .4(一)“十二五”主要成效 .4(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7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三)战略目标 .11三、研发重点 .15(一)发展清洁能源技术与产品 .15(二)发展绿色化工技术与产品 .15(三)发展智能制造技术与产品 .16(四)发展健康养生技术与产品 .17(五)发展新材料与新设计工艺 .18(六)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 .18(七)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与产品 .19(八)发展“X”个潜在技术领域 .21四、重点任务 .21(一)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壮大科技人才队伍 .21(二)加快创
2、新平台建设,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23(三)推进创新主体培育,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26(四)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29(五)实施科技惠民工程,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30五、保障措施 .31(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31(二)加强科技投入保障 .32(三)加快科技金融创新 .32(四)培育创新文化氛围 .33附 件 :三 门 县 “十 三 五 ”科 技 创 新 项 目 .34一产项目 .34二产项目 .34三产项目 .36一二产融合项目 .37二三产融合项目 .38一三产融合项目 .394三门县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 时 期,是我省 迈向创新型省份的决 胜阶段,也是我县高品
3、质打造“ 实业港湾,能源之都,健康美城” 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县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科技进步条例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规划纲要台州市科学技术“ 十三五” 发展规划与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回顾与面临形势(一)“十二五”主要成效“十二五” 期 间,我县坚 持以科学发展观为 主题,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台州市委战略部署,全面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目标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
4、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来抓,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我县着力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深化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相继出台三门县专利奖励办法、三门县创新券推广应用实施管理办法(试行)、三门县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认定5(暂行)办法、三门县科技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创新激励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科技创新资金稳步增加。我县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搭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制。2015 年,全县财政科技投入达 2500 万元,比 2010 年增长 10.13%(2010 年为 2270)。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 1.84 亿元,较 2010 年增长26%
5、;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由 2010 年的 0.8%提高到了1.05%。此外,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券应用,每年在科技经费中安排 45 万元用于创新券建设。2015 年,已累计发放创新券84.5 万元,实际使用 24.4 万元。科技投入的有序增加大大推动了我县企业的科技创新。科技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十二五” 期间,我县积极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合作平台。2014 年 5 月,三门县校地科技合作中心成功运行,5 所院校陆续入驻办公,共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25 项,签订合作意向 38 项,已研发成功并投产 7 项。2015 年,三门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台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6、。科技创新服务不断优化。一是加大科技合作交流服务,深化“ 三库两台一 员” 工作方式,“十二五”期间,累计组织“走出去,引 进来” 各 类科技交流活动 38 次,对接高校院所专家 500 余名。包括组织“海洋强县、科技 领先宁大教授三门行” 大型活动,组织 企业参加中国橡胶工 业博览会等。二是加6强科技项目申报指导服务,组织相关人员下企业服务指导,全力做好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申报工作。三是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十二五 ”期间,累计开展科技培 训、科技宣传和科技咨询三下乡活动 150 余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 3 万余份。四是完善知识产权服务,通过引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常驻校地合作中心,深入企
7、业提供专利咨询服务,开展规上企业专利清零行动,24 小时受理专利奖励申请等方式探索创新专利管理工作。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二五” 期间,我县以科技型企业培养为重要抓手,加速推进以二次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科技企业培养方面,截止 2015 年,全县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 41 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5 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26 家。在技术研发方面,企业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引进浙江大学三门博士生实践基地和台州学院三门技术转移中心,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截止2015 年,我县共有 1 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3 家省级高新技术
8、企业研发中心,29 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0 家县级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创新成果明显增加。以高新技术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是我县科技工作重要经验,通过组织实施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项目,以产业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切入、载体7创新引领等方式,使得一批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例如爱力浦的添蓝泵项目被列入了国家“863” 计划,巨力电机的微特电机柔性定子自动生产线项目被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等。“十二五” 期间,我县 共有 302 项科技计划项目被上级科技部门立项,其中,国家级 50 项,省级 156 项,市级 96 项,共获国家、省级科技经费支持 2500 万元左右。在专利申请及授
9、权方面,2015 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达0.57 件,较 2010 年增加 0.27 件。此外,成功助推绿岛科技登陆港交所,爱力浦、尔格、扬戈、三友等四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凯欧传动带、欣荣鞋材在浙交所成长板挂牌。(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十三五” 时 期,世界 经济环境依然比较 复杂,我县科技创新面临新形势:从国际层面看,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一轮突破,科技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信息技术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制造业发展呈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态势。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加快科技服务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决定,为科技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
10、境。从我省层面看,省委省政府作出“补齐科技 创新短板” 重大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到 2020 年跨入创新型省份行列的工作要求和实现“八倍增 ”、力促 “两提高”的主要目 标,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将更加有力。从我市层面看,科技创新正逐渐成8为“ 一都三城” 发展战 略落实的第一动力,市委市政府 强调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根本,以制造业为突破口,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未来五年,我县将步入以“改革求突破,创新求发展” 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湾区经济统筹发展和新能源发展等重要机遇,同时又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科技综合实力增长相对缓慢。根据省科技进步监测报告显示,“ 十二五” 期间我县
11、科技进步综合评价一直居于全省中下水平,科技创新综合评价、科技创新产出综合评价等关键指标在全省的排名靠后。二是科技经费投入有待增加。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我县在财政科技投入的总量上仍然偏少,对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产业化资金的财政投入力度相对较小,财政支撑科技创新方面较弱。科技金融创新不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仍较为突出。三是科技创新人才相对不足。研发人才不足成为制约我县科技创新发展的短板。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较低,对国千、省千等高端人才吸引力较弱,严重制约企业研发能力。四是科技引领支撑作用不强。整体而言,我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缺乏能够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型科技型企业。工业龙头企业自主研发
12、能力较弱,中小型企业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和投入不足。机电、橡胶、造船、工艺品、农业等传统产业缺乏科技支撑。发展速度关键是要有质量的速度、有效益的速度,要从9传统的“向要素要 红 利” 转到“向科技人才要红利”、“ 向改革创新要红利”。面对新机遇、新挑 战,我们必须切实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增创新优势,推动全县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努力开创“实业港湾、能源之都、健康美城”的新局面。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为统领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以“八八 战略” 为总纲,以“自主创新
13、、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为行动方针。按照 “全面加快三港三城建设、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推动县域向区域发展跨越”战略部署,以“ 海洋强县 、绿色发展、民生优 先” 为指导,以创新引领发展动力,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实施“ 创新活 县” 战略,加快推进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不断完善具有三门特色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创业的强劲引擎,为“实业港湾、能源之都、健康美城” 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始终把创新放在发展的核心位10置,将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
14、、二次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并发挥科技创新对于主导产业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围绕“六大百亿产业、四大新兴产业” 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创新动力。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坚持创新主体建设。把“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核心任务。完善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引导多元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建立创新体系,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推动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向高成长、新模式与新业态转型。坚持科技人才优先。真正重视人才作为创新第一资源要素的关键作用,坚持把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作为第一要务。完善科技人才引进、选拔、培育、奖励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拓宽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引进渠道。大力引进符合我县产业导向、创新成果显著、预期收益明确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坚持开放合作创新。加强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建设,充分发挥核电、橡塑、机电等行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