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素材宝山钢铁厂选址的得与失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政府提出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工业的现代化。而工业现代化的实现是离不开钢铁的。当时,全世界按人口平均的钢产量指标是每人160公斤,而我国仅每人35公斤左右,排世界第40位。这种情况显然不能适应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我国政府为了解决钢的品种和产量不足的困难,历年不断从国外进口钢材。据统计,1953年至1979年累计进口钢材3600万吨,占全国钢材消耗总量的19%左右,耗费外汇170亿美元。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经济大国来讲,长期靠进口钢材来搞建设,显然是不行的。因此,我国政府开始积极考虑引进先进的设备,兴建一个大型的现代化钢厂。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当时的总人口超过1000多万,拥有7000多家工厂,400多万职工,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八分之一。这一方面表明上海工业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表明上海是我国的钢材消耗大户。虽然当时上海拥有400万吨的炼钢能力,然而却要从远离上海的本溪等地调铁炼钢,每年要消耗120万吨焦碳。而且当时上海基本上是个小型钢材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