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1. 某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 A. 连续型变量 B. 离散型变量 C. 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 D. 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2. 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 每个省的人口 B. 每一户 C. 每个人 D. 全国总人口3. 抽样调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 随意原则 B. 随机原则 C. 可比性原则 D. 准确性原则4. 企业生产中,计划将单位成本降低 5,实际降低了 7,实际生产成本为计划的(计划完成相对数)( ) A. 979 B. 982
2、C. 1023 D. 1405. 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 )来比较。 A. 离散系数 B. 平均差 C. 全距 D. 均方差6. 两个不同时期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对比形成的指数称为( ) A. 数量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C.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D. 可变构成指数7. 如果相关系数为 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 A. 相关程度很低 B. 不存在任何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 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8. 对某地区某一天的平均温度进行测量,所得测度值为 12,这里所使用的计量尺度是( )。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3、D. 定比尺度9. 置信概率定的愈大,则置信区间相应( ) A. 愈小 B. 愈大 C. 不变 D. 有效10. 对统计结果进行说明,揭示数据规律的统计研究过程称为( )。 A. 数据收集 B. 数据整理 C. 数据分析 D. 数据解释11. 对于一个右偏的频数分布,一般情况下,( )数值最大? A. 中位数 B. 众数 C. 算术平均数 D. 几何平均数12. 显著性水平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 A. 可靠性 B. 不可靠的概率 C. 准确性 D. 有效性13. 直接数据的优点( )。 A. 搜集方便 B. 数据采集快 C. 数据相关性强 D. 采集成本低14. 企业按照经济性质分为国有、集体
4、、私营、合资、独资企业等,这些数据为( )。 A. 分类数据 B. 顺序数据 C. 截面数据 D. 数值型数据15. ( )是某一时期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A. 发展水平 B. 平均增长速度 C. 平均发展速度 D. 增长水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1. 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关系有( )。 A. 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 B. 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 C. 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 D. 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 E. 回归系数等于零则相关系数等于零2. 已知一个数列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逐期增长量和观察值个数,可以求
5、出数列的( )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序时平均数 C. 定基增长速度 D. 平均增长量 E. 累积增长量3. 平均差的缺点是( ) A. 最易受极端影响 B. 未充分利用每一个数据的信息 C. 在数学性质上不是最优的 D. 不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E. 数学处理中要考虑绝对值,计算中有很多不便4.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的相同点在于( ) A. 都是利用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某种推断 B. 在同一个实例中采用相同的统计量 C. 都有两个拒绝域 D. 都要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 E. 要确定显著性水平 5. 统计分析按对管理的作用划分,可分为( ) A. 现状分析 B. 目
6、标分析 C. 规律性分析 D. 预测和决策分析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15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1. 时间数列2. 典型调查3. 重点调查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20 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1. 某产品专卖店 2004-2006 年各季的销售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要求: (1) 采用按季平均法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指数; (2) 求 2006 年无季节变动情况下的销售额。 2. 某班 40 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学校规定:60 分以下为不及格,6069 分为及格,7079 分为中,8089 分为良,90100 分为优。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
7、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频数分配表(6 分)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6 分) (3)做出分布直方图(6 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 20 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1. 简述统计整理的程序。 2. 简述统计分组的原因和作用。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0 分,共 15 题,每小题 2 分)1. D 2. C 3. B 4. A 5. A 6. D 7. C 8. C 9. B 10. D 11. C 12. B 13. C 14. A 15. C 二、多项选择题(15 分,共 5 题,每小题 3 分)1. ABE 2. ABCDE
8、3. CE 4. ABE 5. ABCD 三、名词解释题(15 分,共 3 题,每小题 5 分)1. 参考答案:时间序列:又称动态数列,就是反映某现象的指标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上的不同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解题方案:评分标准:2. 参考答案: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指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解题方案:评分标准:3. 参考答案: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解题方案:评分标准:四、计算题(20 分,共 2 题,每小题
9、10 分)1. 参考答案:解题方案:评分标准:2. 参考答案:解题方案:评分标准:五、问答题(20 分,共 2 题,每小题 10 分)1. 参考答案:答:(1)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根据统计目的,确立需要整理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2)统计资料的审核(应从完整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审核,发现问题要进行纠错);(3)统计资料的分组和汇总(按性质和特点划分类别、归类汇总,获得统计整理成果,这是统计整理的中心环节);(4)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成果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整理统计资料的重要工具。(5)统计资料的积累和保管:经常性的工作。 解题方案:评分标准:2. 参考答案:答:统计分组的原因:(1)统计调查数据是分散的,杂乱无章,不系统;(2)未经整理的调查数据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某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3)分组后,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及内部关系。 统计分组的作用:(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类型;(2)研究事物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解题方案: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