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下的农业工程类拔尖人才培养的探讨.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737415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驱动下的农业工程类拔尖人才培养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驱动下的农业工程类拔尖人才培养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驱动下的农业工程类拔尖人才培养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驱动下的农业工程类拔尖人才培养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驱动下的农业工程类拔尖人才培养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创新驱动下的农业工程类拔尖人才培养的探讨摘 要 大学教育是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创新驱动战略鲜明地指出高等学校必须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己任。在创新驱动的指引下,东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是根据自身实际,以“高素质、厚基础、重创新、强实践”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还创新了教学模式,构筑研究平台,课程体系平台,国际化视野平台,并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经过 3 年的努力实践,拔尖人才班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从事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和工作能力。 关键词 创新驱动;农业工程;拔尖人才;培养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引言 我国“十二五”国家发展纲要中提出推动经济发展更

2、多的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2012 年 7 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更加明确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支撑,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4 年 8 月 18 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

3、康发展。因此,必须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人才培养是落实创新驱动最直接体现,农业工程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物联网、智慧农业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为解决现代农业各环节所涉及的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技术学科。在创新驱动要求下,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技术为时代特征的今天,对农业工程类本科拔尖人才的培养指出了路径和要求。1,2 一、创新驱动是高等教育时代的要求 大学的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高校作为科技和人才的重要结合点,在实施创新驱动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调整培养计划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的创新拔尖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4、高校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的原始的创新动力;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辐射社会中实现知识的价值,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高效的战略支撑;高校在深度国际友好交往与合作中发挥制高点的作用,促进创新文化积淀,为创新驱动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高校实施深化教育改革,必须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探索高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协调发展途径。高校现是知识和创新的主阵地,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为学生知识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渠道;高校成为主动参与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保证和智力支持,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紧密地以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展开。培养创新人才

5、作为高校新阶段的重要任务是重中之重,其目标是高等教育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积极反应,依靠创造活动不断推动社会前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3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在创新驱动下,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思维方法和现代教育手段,为了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在运行过程中各创新要素之间的深度融合和相互促进的具有科学结构的培养方案。高校依据办学特色、目标、质量和定位的不同,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高校的专业有着不同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层面主要指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方向。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是根据自身实际,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

6、发展需要,以“高素质、厚基础、重创新、强实践”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挂科淘汰、分流培养、按比例择优推荐硕士研究生和交换留学生的培养模式,达到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特色鲜明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使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理论、较强的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宽广、实践能力突出的实践技能。学校充分利用科研与社会服务功能,结合生产实际,设计、优化创新人才培养,可以扩充更新教学内容,传递前沿性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真实科研项目引入教学,使得教学与实践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校企合作创造教学实践基地,使学生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另外,鼓励优异学生参与各种创新竞赛小组

7、,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将研究、服务、合作项目转化为教育资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 三、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东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省部共建和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为区域发展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着眼于为国家驱动创新战略的实施,特开设五个优势学科专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其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搭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平台,拓展平台内涵,为拔尖创新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空间。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相关精神,充分利用我校的行业传统优势和资源,建立课堂教学、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校企联合培养体,每

8、年分期分批到佳木斯常发佳联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黑龙江勃农兴达机械有限公司、黑龙江融拓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直接参加产品工艺设计、模具设计、零件加工、组装等生产流程。借助农业机械化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国家特色专业优势,拓展途径提升学生工程的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管理机制上,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参与到联合培养体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及课堂教学实际培养链中,继而提高青年教师的解决工程实际技术科研能力。4,5 1.借助学科交叉优势,构筑研究平台 在科技创新的时代趋势下,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与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在双方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理论性、实践性、工程性和紧

9、密性的合作关系。 目前农业工程类拔尖人才班部分课程采用聘请研究院、企业的高级别技术人员讲授和座谈形式完成,相关学院选派教师深入研究院、企业参加调研、设计、安装、加工和组装等生产活动。同时,学院与企业广泛合作,要求教师将科研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结合起来,加大科研反哺教学的力度,提供学生更多的直接参加科研活动的空间。涉及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寒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信息化工程中心、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教师科研实验室等对拔尖班学生全部开放,建议和鼓励学生利用优质的资源开展创新设计、创新实践活动。 2.依据创新教学理念,建设课程

10、体系平台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根据农业工程拔尖人才培养特殊性,考虑通识教育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体系,制定课程设置体系,勾画拓扑图,以此为主线展开课程的设置。 拓宽专业基础和方向,针对农业工程的特点,强化“英语、数学、计算机” 。在英语课程设置上,农业工程拔尖人才培养班除了大学英语外,还增设了雅思听说读写、美国文化与社会、中国文化英语、商务英语等;数学类课程增设了实验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增设了统计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理论与实践课程。英语、数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学时为 1176 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 35.79%。只有在宽口径的专业面上打好知识基础,才有利于

11、增强学生获取、运用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得成功。 减少专业课程门类设置,留出足够学识强化基础,保证实践,能力训练和素质提高。在农业工程类拔尖人才班的培养方案中,设立了几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如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专业课,占课内总学时的 27.94%。专业课分为必修课和限选课两大类,专业课体现专业内涵和特点,占课内总学时的 9.62%。限选课则根据分流特点进行选择,选择具有模块化,即根据分流方向选择课程,避免了选课的盲目性,也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上,保证学生既能够将基础课学得深入,又为学生任性发展留出一定的自由飞翔的思索空间。 从

12、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高度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了人文社科、政府管理、中华文明与民族传统、形势与对策、应用写作、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占课内总学时的 6.82%。从人文社科类课程的结构体现出综合性和现代性,达到文、理、工科相互交叉,以适应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 3.拓展国际交流渠道,构建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平台 按照多元化人才培养培养的理念,加强中外联合培养,推动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对学生进行国际化培养,构筑国际交流平台。采用双语教学,将外语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加大双语教学课程比重,使用原版英文教材,以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在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上,借鉴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教育经验,充分

13、把握学科发展动态,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并将国际化的、前沿的学科知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近年来我校选拔出国归来的优秀教师为学生进行授课,引导学生科研思维锻炼。 4.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基地为平台,成立各类科技兴趣小组,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如: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高教杯”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让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四、人才培养的成效 农业工程类拔尖人才班是我校于 2011 年创建的专业,经过 3 年的努力实践,在拔尖人

14、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6,7主要成果: 1.拔尖人才班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农业工程拔尖人才班的学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 件、软件著作权 2 项。三界拔尖人才班的学生全部参加了科技创新小组,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科研活动,部分学生参加科技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农业工程类拔尖人才培养 1181 班共有学生 15 名,有 2 名学生参加了 2013 年“挑战杯”竞赛,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和三等奖。 2.拔尖人才班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事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农业工程拔尖人才班每名学生均配备导师,导师选择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来完成。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并加入导师的科

15、研团队,与团队中的教师和研究生共同完成科研任务。在科研课题研究时,农业工程类拔尖人才班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讨论和实施,参与课题成果申请鉴定、申报专利和申报科技奖等,在此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如:农业工程类拔尖人才班共有学生 15 名,分别由 15 名导师指导,15 名学生加入到 4 个科研团队。在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团队中,拔尖人才班的学生参与某项课题 10%的研究工作,申请发明专利 1 件,软件著作权 1 项。 3.拔尖人才班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工作能力 由于农业工程拔尖人才班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同于普通本科,课程门类减少,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在学习和科研工作工程中

16、,不断的充实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在实践环节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钟秉林.中国大学改革与创新人才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程清.战略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J.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3陈鹏飞,贾慧霞,刘金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与路径选J.决策咨询,2013(4):28-30 4韩旭东,杨韬,李俊鹏.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13(1):15-18 5李延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3,30 (10 ):31-32 6王金峰,王金武.农业工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4 ):8422-8423 7李岩,李季成,李文哲,等.新形势下农业工程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4(1):67-68 责任编辑:刘玉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