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文献综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农产品贸易出口影响分析 1 国外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现状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的影响很早就已经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他们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要比国内早,而且更为深入。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西方学者的一些研究中已经涉及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罗伯特鲍德温 在 1970 年发表的国际贸易的非关税扭曲是我们目前所知的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早论述。他认为 “ 技术与管理法规, 通常与健康、安全或其他一些重要的公共利益有关,经常成为不必要的贸易障碍, 不反应国家间生命安全或健康目标上分歧的差 别构成对贸易的不必要的扭曲,应当被消除。 ” (何正权 ; 王慧 君 ,2
2、009)。 1.1 国外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乌拉圭回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表示了高度的重视,西方学者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大量研究。最早期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该问题的定义和概念方面,如美国学者苏珊娜桑斯伯利( Suzanne Thornsbury)( 1998)指出,非关税壁垒是由或然性保护措施、国内税收、管理壁垒等和贸易限制法规定构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则是其中贸易限制法规的一种形式。他并没有直接给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而是将其作 为一种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加以阐述。多娜罗伯茨( Donna Roberts)和蒂莫西约瑟令 Timothy E.Josling( 1999)等
3、从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效应角度来定义技术性贸易壁垒,他们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各国管理外国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不同法规和标准,它们的表面母的是纠正与这些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有关的外部效应产生的市场无效”。该定义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市场无效,认为单纯市场机制无法满足纠正市场无效的需要,必须借助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来实现这一目的。但是,该定义中使用“表面目的”,表明他们认为技术性贸 易壁垒实质上是以纠正市场无效为名进行故意的贸易限制(张海东 , 2004)。 1.2 国外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研究 2 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分类的研究方面, Donna Roberts 和 Timothy E.Josling(
4、 1999) 等人分别从政策工具、措施影响范围和政策实施的目标这三个方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分类。从政策工具的角度分类 , TBT 可以分为进口禁止、技术规范说明和信息补救三类;从措施影响范围的角度分类, TBT 可以分为对国内国外都有影响的措施、只对进口产品有影响的措施、只对特定来源的进口产品有影响的措施三类; 从政策实施目标的角度分类, TBT 可以分为社会福利型、风险降低型和非风险降低型三类。 Johannes Moenius( 1999) 按照标准的起源不同将其分为:事实标准,即在市场过程中演化形成的;法定标准,即通过法律来实施的;机构标准,即通过协会和标准化机构 (如国际标准化组织
5、) 协调产生的。 1.3 国外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研究 国外也有许多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技术标准的贸易保护主义特性,并由此解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他们认为贸易保护才是政府制定标准的唯一目的。 Keith E.Maskusjohn S. Wilson 和 Tsunehiro Otsuki ( 2001) 总结了构成贸易壁垒的五条原则 :( 1)某个标准的执行纯粹只是在增加成本;( 2)设定的标准高于其要实现的特定政策目标;( 3)某个标准在国内和国外企业的应用中存在歧视性;( 4)所选标准是否是现有可选措施中对贸易的破坏性最小的;( 5)标准的强制性要求与科学或可靠的风险措施相比
6、更加谨慎。 Alessandra Caselia( 1996) 在无边界的产品标准联盟中提出了对传统观点的质疑,即国际贸易中标准的制定是政府的行为。他认为产品标准可以在产业层面上形 成,具体来说就是标准可以在国际企业联盟的活动中形成。 Suzanne Thornsbury( 1998)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取决于理性经济个体的偏好及其政治影响的效力与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均衡过程。 1.4 国外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都在从事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研究,并逐步从理论分析转向深层次的实证分析。特别是关于如何量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课题越来越成为当前学术界探讨
7、的热点,而且不少学者也相应地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量化方法。以下主要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角度介绍一下欧美经 济学家在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王咏梅 , 2006)。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理论分析主要是从政府的标准化选择方面进行分3 析(王咏梅 , 2006)。 Neil Gandal和 Oz Shy( 2001)在标准化政策与国际贸易中研究了政府标准化政策的选择问题。他们认为当标准和技术法规的网络效应和转换成本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在网络效应背景下,标准化政策有益于全世界的消费者都使用兼容性产品,也有利于促进消费,但网络效应却无形中增加了外国公司进入本国市场的标准转换成本。他们总结了这个观点:假设政府政
8、策被局限于认可所有外国标准或 不认可任何外国标准这两种情况,则当网络效应相对显著时,所有国家都会相互认可所有标准;当(标准)转换成本相对显著时,两国之间会形成一个标准化联盟,并且该联盟不 认可第 三国即非成员国的标准(王咏梅 , 2006)。 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清单法、调查法、计量经济模型、局部均衡模型这四种常用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清单法(周锦秀 , 2005)( Inventor-Based Approaches)主要是统计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发生的相关信息:( 1)政策措施数据,如政策措施的个数、国内法规章程的页数;( 2)发生货物扣留事件的频率及相关数 据;( 3)企业的国际组织对贸易壁垒起
9、诉的次数等。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统计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的信息进行频率统计和分析( Swann;Temple; Shurmer, 1996)。 调查法( Survey-Based Approaches)是通过采访当事人来了解贸易措施对贸易实务的方法。它的优势是:( 1)可以鉴别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类型;( 2)可以深入实际,了解企业家与经济学家关注的不同问题( Henson,Loader;Swinbank, 1999)。 运用引力模型和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为考察标准对贸易的 影响是目前TBT 测度技术中相对来说最为客观、最有启发性,也是最有拓展潜力的一个方向(王咏梅 , 2006
10、)。 Peter Swann( 1996)等人在对 1985 1991 年期间英国的净出口、出口、进口与本国的标准数目及英国和德国认可的国际标准数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英国的标准对其出口和进口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这些标准既向出口国提出了质量要求,又增加了英国国内的进口需求。 Johannes Moenius( 1999)运用引力模型对 1980 1995 年期间来自 12 个国家的 471 个行业的国家特定标准与双边共享标准对 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后表明:双边共享标准对贸易量有显著的正效应;专门针对进口的标准对非制造业部门的进口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而对制造业部门的进口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1、相比之下,专门针对出口的标准与大多数产品的贸易量都存在积极的正效应。 Dawn D.Thilmany 和 Christopher B.Barrett ( 1997) 通过分析供需曲线的变化,研究了技术法规对美国向其他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出口奶制品的贸易影响。他们发现进口规则会增强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信心,这就避免了对国外产品的不信任。如果法规要求不提供给消 费者选择有关产品的信息,这就会使4 消费者的福利受损,但信息法规会纠正市场无效并增加社会福利。 Daniel Sumner 和 Hyunok Lee( 1997) 的研究则细致到市场营销各个环节上发生的成本。他们通过分析亚洲针对美国蔬菜的进
12、口规则问题,指出法规能以不同方式在销售链的不同点上增加成本,并且这些法规会影响到国内外的价格水平、外汇流量和贸易量。 2 国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现状 2.1 国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的研究 国内学者叶柏林等( 1992)认为,贸易的技术性壁垒是指那些确定工业产品或消费品的某些特性的强制 性或非强制性的规定、标准和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确定产品质量及适用性能的认证、审批和试验程序。广义地讲,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是指因种种技术问题引起的商品贸易的障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研究所在一份研究报告( 1998)中则认为,国际贸易中的计算壁垒是指一国在对本国市场上流通的商品进行管理时,
13、由于其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为证明商品和企业符合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而建立的合格评定程序,即认证制度、认可制度、检验制度等与其他国际不一致所形成的影响自由贸易的障碍。 2.2 国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研究 从 中国加入 WTO 以来,我国的商品出口额越来越大,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也就越来越突出。加入 WTO 引起的贸易壁垒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韩兴勇 ( 2004) 、孙琛 ( 2005) 、刘李峰等 ( 2006) 和王海华等 ( 2006)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贸易壁垒进行了深入研究。陈伟 ( 2006)通过对 TBT 对水产品实施技术壁垒的方式研究得出 TBT 对中国水
14、产品出口的影响集中在市场准入和国家竞争力两方面。邵征翌等 ( 2006) 就包括技术性壁垒在内的影响中国水产品安全的因素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分析。江莉、胡求光( 2007) 研究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水产品出口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克服消极影响和强化正面影响的对策。郭芳等 ( 2007) 运用模型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后发现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影响中国水产品出口因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武玉英、郭珉 ( 2007) 运用实证分析中国水产品出口欧盟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后发现欧盟有关水产品及食品卫生5 法规 ( 标准 ) 对中 国水产品出口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经济
15、发展水平的增强以及无公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3 国内对减少技术性贸易壁 垒消极影响的研究 我国学术界就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消极影响展开了大量研究。叶柏林和陈志田在 1992 年编著的技术引进与进出口商品的标准化被看作是国内最早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的标志。中国加入 WTO 以后,随着国内产品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多,许多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展开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较多学者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研究探讨。 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的研究上,夏友富( 2001)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
16、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张海东( 2004)给出了综合性定义:“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安全与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限制措施或法规,这些措施或法规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 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研究,张锡嘏( 2004)指出,“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凭借在科技、管理、 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
17、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市场准入设置了极为严格的条件”。 张小蒂,李晓钟( 2004)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双重影响,指出从长期来看,出口方在遭遇技术壁垒后出口能否持续上升取决于出口方突破“壁垒”的动力和能力,最终可能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结果;但是如果出口方与进口方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过大,制定的标准过于严格,加上出口方不思进取,出口量可能萎缩。 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冯宗宪和柯大钢( 2001)认为我国可以通过引进技术缩小与发达 国家间技术差距的方式来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王金南和夏友富( 2001)从环保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张锡嘏( 2004)从政府和企
18、业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可采取的对策,如政府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预警机制等;企业应积极申请认证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等。 6 国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大多是举例式的简单介绍,很少进行深入的定量化研究,这使国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是,近些年随着国内学术界对实证研究的关注,一些学者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方法上也作了 新的尝试。冯宗宪和柯大钢( 2001)通过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效应进行量化分析后得出结论:由于产业的相互影响,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某一产业实施保护时必须要全面权衡这种波及效应。鲍晓华( 20
19、04)利用局部均衡分析框架对SPS 措施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这为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孙东升( 2005)运用引力模型定量分析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经济影响后发现,日本蔬菜农药农大残留限量制定越严格,我国蔬菜出口的阻力就越大;同时,由于与日本的标准相差很大,我国蔬菜无公害标准的制定和 实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3 总结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大量使用,国外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了许多研究成果,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但是研究较多集中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相对于大量丰富的对关税措施的定性
20、与定量研究成果,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大多是针对问题的某一方面,还不够系统与完善,而且在具体的实证研究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主要表现为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出口贸易中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受到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结合中国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对我国对外贸易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但是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产业安全方面的研究目前还相对滞后,涉及不多,在研究方法上也相当局限,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7 参考文献 : 1 何正全 , 王慧君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有利影响 J.经济问题探索2009(12). 2 王咏梅 .欧美和中国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综述 J.经济经纬
21、, 2006(5). 3 周锦秀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4 陈伟 .我国水产品国 际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 2006(2). 5 邵征翌 , 林洪 , 吴燕燕 .SPS/TBT 壁垒对水产品安全的要求与对策 J.南方水产,2006(3). 6 江莉 , 胡求光 .绿色壁垒对宁波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J .经济论丛 , 2007(1). 7 郭芳等 .技术壁垒影响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实证分析 J .中国农村经济 , 2007(11). 8 武玉英 , 郭珉 .我国水产品出口欧盟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J.
22、研究财贸研究 ,2007(2). 9 张海东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 贸易 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2004. 10 冯宗宪 , 柯大钢 .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 -变动效应、影响分析、政策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2001. 11 鲍晓华 .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择优:一个局部均衡的分析框架 J.财贸研究 , 2004(5). 12 孙东升 , 周锦秀 .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研究 J.农业技术经济 , 2005(5). 13 叶柏林 , 陈志田 .技术引进与进出口商品标准化 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 1992. 14 Neil Ganda
23、l, Oz Shy.Standardization policy and interntion tradeJ.Joum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53). 15 Keith E Maskns, John S Wilson, Tsunehiro Otsuki.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D.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2001. 16 Alessandra Casella.Product Standards Coalitions in a Market
24、 without BordersM.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6. 17 Suzanne Thornsbury.Technical Regulations as Barriers to Agricultural TradeD.Virginia: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1998. 18 Swann, P.Temple , and M.Shurmer.Standards and Trade Performance : The UK ExperienceJ.Eco
25、nomic Journal, 1996(106). 19 Donna Roberts, Timothy E Josling,David Orden.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in Agricultural MarketsR.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1999. 8 20 Dawn D.Thilmany, Christopher B.Barrett Regulatory Barriers in an Integrating World Food MarketJ.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7(19). 21 Daniel A.Sumner, Hyunok Lee.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Trade Barriers and Empirical Trade ModelingC.In Understanding Technical Barriers to Agricultural Trade,Proceedings of a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Trade Research Consortium(IATRC),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