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教研论文的规范化v 一、题名的规范化v 题名包括主题名(即论文题目)和次题名(即层次标题),是对论文基本观点的高度概括。v1、题名要驭文,题文应相符v 常见的主要问题有:v ( 1)题不对文v 即题名传达的语义信息与论述的主旨毫不相干,也就是常说的 “跑题 ”。v ( 2)题旨过宽v 即题名所表达的论题涵盖面过宽,所研究的内容只是题名所指论题的一部分,也就是题名大于实际论题。v ( 3)题旨过窄v 即题名所表达的论题太小,而实际论题涉及得太多,也就是题名小于实际论题。v2、语言准确、精炼、上口v 题名要求用语准确,一目了然,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笼统含混。这样才能易于阅读理解,便于检索分
2、类。 v 题名撰写要惜墨如金,言简意赅,用最少的字传达最多的信息。对主题名而言,通常不宜超过 20个字。若简短题名不足以达意,则可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v 题名不仅应准确、精炼,而且读起来还要琅琅上口。对次题名而言,同一层次的题名应尽可能 “排比 ” 即词或词组的结构和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v 二、结构的规范化v1、逻辑严谨、层次清晰,是结构规范化的标志v 在安排论据和组织材料时,应悉心构思,不能随心所欲,以很好地体现材料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分析、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中,应一环紧扣一环,做到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要从层次结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等角度反复推敲 , 以避免层次上的不清或
3、逻辑上的疏漏。v 比如,各层次、各段落、各语句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它们或者是彼此无涉的并列关系,或者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或者是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总分关系。v 不弄清这些关系,在写作中就容易出现思路含混不清、层次凌乱不明、逻辑漏洞百出的现象。比如,或主次不分,或上下脱节,或颠三倒四,或拉前扯后。v2、分段落、列标题、标序号,确保脉络清晰v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常常将正文分成几个大的逻辑段;每一个逻辑段又可包含若干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可冠以适当的标题,以鲜明地突出论文的主要观点,同时给人以整洁有序、循序渐进的节奏感。即使是在同一个自然段中,为了保证逻辑结构清晰,有时也可以通
4、过标序号的方式来展开论述。v 在划分层次和段落时,在充分保证思想内容需要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使论文的各部分篇幅大体匀称,以避免头重脚轻或比例失调,这样能给人以和谐、匀称的美感。v 在保证语义连贯、逻辑完整的情况下,建议作者朋友尽可能地使用小段落、短句子,这样易于读者阅读和理解。v 三、材料的规范化v1、材料的类型v 被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也叫论据。论据既可以是事实材料,也可以是理论材料。v ( 1)事实材料v 事实材料既包括当下教育实践中已经发生或存在着的客观事实,也包括中外教育史、数学史上的各种史实;既包括通过教学调查、教学实验等获得的各种定量化的数字数据,也包括通过课堂观察、教学访谈等获得
5、的各种定性材料;既可以是自己搜集到的第一手材料,也可以是通过文献检索搜集到的可靠的二手材料。v ( 2)理论材料v 理论材料是指名人名言的权威性的经典言论,已经经过实践证实的符合教育、心理规律的各种理论,科学的定义、原理、公理、规律、法则和公式等。v2、使用材料的具体要求v ( 1)真实v 不虚假、不错误,不断章取义,不凭个人好恶取舍,确保所使用材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v ( 2)充分v 一般而言,材料越充分,得出的结论就越具有说服力。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同一性质材料的重复使用,就没有任何意义。v ( 3)典型v 所谓典型性的材料,是指从众多材料中筛选出来的、最能说明问题的带有普遍性的材料。v(
6、4)新颖v使用新颖的材料,论文才会富有朝气,才会给读者以新鲜感和时代感。v( 5)权威v权威性的材料,可信度高,更具有说服力。v( 6)概括v使用材料的目的在于证明论点,所以对搜集到的材料不能全面铺陈、细节描述,而是要对丰富的材料进行高度浓缩和概括,提炼和揭示材料的关键特征和内在本质。v 四、论证的规范化v1、论证的基本方法v 依据论证中所使用材料性质的不同,论证可分为例证法和引证法,前者叫摆事实,后者叫讲道理。v ( 1)例证法v 例证法,也叫事实论证,就是通过对一些个别事例的分析和研究,以归纳共同属性,概括本质属性,从而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和普遍性的结论。v 数字数据、调查结果、实验结论、统计图表、解题实例、教学案例、数学史实等,均可作为例证的依据。v 例证时,可以简单枚举证明,也可以多例枚举证明;表述时,可以先议后叙,或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叙议结合。v( 2)引证法v引证法,也叫理论论证,就是用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原理或研究成果作为论据来进行论证的方法。v数学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法则,教育、心理、思维理论,权威教育文件,经典名人名言等,均可作为引证的依据。引证在引文处理上,有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和串联引用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