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德育处编.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773506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德育处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德育处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德育处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德育处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德育处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 德育处编内容导读1、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家庭教育2、家教的 8 大注意事项3、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4、家长的十个坏习惯会毁掉孩子家庭教育5、家长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启蒙老师和最重要的引路人6、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7、现代家长的思考家长委员会名单:班级 学生姓名 家长姓名 班级 学生姓名 家长姓名1501 徐文杰 陈 珊 1501 许成豪 徐 军1502 柯嘉祯 周 燕 1503 姚佳琪 姚建华1503 郑筱雯 郑荣开 1504 黄宇杰 黄锦强1504 陈炜斌 陈必进 1505 林冰鑫 林建森1505 高蔓莉 高 希 1506 鄢晨娜 鄢先礼1506 张琰冰 郑敏玲 15

2、07 史训潘 马群凤1507 刘 靓 刘童阳 1508 郑烽烽 黄冬桂1508 杨 霞 韩华均 1509 陈 耀 林 芳1510 陈继清 邱启程 1511 陈家鑫 陈 祥1511 陈世鹏 陈绍森 1512 黄敬锋 黄声兴1512 吴孙校 方巧兰 1513 林浩宇 林秀婷1513 张龙烽 李艳芳 1514 林泓祯 方晓丹1515 陈振淦 陈善淇 1515 杨恩惠 叶秀珍1601 郑晓杰 郑合忠 1601 刘嘉良 刘仁勇1602 杨鑫雨 余旧珍 1602 郭禹泓 胡秀文1603 杨 倩 杨 晖 1603 曾 瑜 曾芳茶1604 谢颂彬 黄丽平 1604 梁天涛 张书芳1605 陈 振 周燕娟 16

3、05 张勇杰 陈 颖21606 郑 松 张月艳 1606 黄彩冰 黄金峰1607 张 滢 陈杨珍 1607 刘嘉威 徐 升1608 尤 涛 尤布溪 1608 吴任飞 施小红1609 郑宇晨 王晓虹 1609 张 伟 张丽珠1610 陈 瑾 叶秀云 1610 林 星 黄智英1611 范家俊 范鸿平 1611 陈倩倩 黄紫珍1612 张伟洪 陈旋菁 1612 李亚宁 李跃邦1613 郑飞煌 林艳霞 1613 潘跃闽 潘中华1614 郑文宜 林碧芳 1614 姚家煜 赖玉凡1615 林 祥 林炳辉 1615 陈江辉 江 萍2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孩子的成材是多方面合力

4、的结果,包括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先天资质和后天的主观努力。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同等的天资条件和教育大环境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了一个大的发展,并且发展迅速。很多心理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为“危机期”或“矛盾动荡期” 。这一时期,为我们教育孩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教育得好,从此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进一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很可能使孩子经受曲折,变得难以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困难。不少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中学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不能顺利度

5、过“危机期” ,而丧失了成才的机会。那么,作为家长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段时期呢?这就要求家长必须充分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一、自我意识、独立性加强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 “我”真正出现,对自己的评价不再是社会的评价,还有“我”的评价。他们与社会的交往、接触越来越广泛,渴望独立的愿望也日益变得强烈,这时他们开始出现了“成人感” ,既渴望实现成人。而“成人感”与真正的成人是不同的,他们的成人感来自对成人的期盼,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主宰自己。因此他们从心理上要求改变童年期一切依赖成人的状况,要求像成人一样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些活动。但家长

6、并不把他们当作成人,仍然认为孩子是幼稚的,对他们发展起来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看不到或估计不足。所以他们认为阻止他们成人的是真正的成人,因而他们又会拒绝成人。二、逆反心理加重正因为孩子成人感的出现,他们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和对立的情绪。难怪家长常常会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而孩子却说父母唠唠叨叨真烦人。特别是家庭的破裂、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与鼓励、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都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

7、积蓄、沉淀,孩子又找不到良策去排遣时,便在情感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甚至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证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不成熟,情感还不够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3是青春期学生思维活跃、自主自立意识增强的表现,但它毕竟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心理。如果一个人说话办事常常由逆反心理支配着,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病态,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对什么事都看不惯,最终将会丧失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

8、求,严重妨碍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因此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三、学习信心减弱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你问及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将来想干什么时,他会大声地告诉你:“科学家!” 、 “宇航员!” ,而当你再问一个中学生时,他会低着头轻轻地说:“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 。多么截然不同的回答。这也难怪,随着学业的不断加重,挫折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会调整自己的目标,向着更务实的方向发展,但是也有人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经常会遇到这么一些学生,他们总是感慨万千地说:“我在小学时成绩都还不错,可进了初中,却每况愈下,现在我对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差了。 ”我们不难看出有的孩子在自信心上的变化。造成这种状

9、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中学生学习负担加重,老师、家长又常常讽刺挖苦不尊重学生,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对学习的兴趣下降。由于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出现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和自卑心理。四、同伴关系越来越重要每个周末孩子都会提出和同学出去逛街、买东西、去书城,而不愿与父母一块出门,而且,每天孩子的电话也特别地多。还有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写字条、传字条也是令老师头痛的问题。有个高一的女生国庆节期间向妈妈提出和另一女同学去她在珠海的亲戚家玩,母亲提出作陪,并提出提供一切费用,没想到被孩子坚决拒绝,坚持到最后孩子宁可不去也不要母亲作陪。可见,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上的变化就会觉得孩子的行

10、为难以理解,甚至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多数青少年都具有群体观念,他们常感到在群体中有一种安全感,他们的言行、爱好、衣着打扮都互相影响,信任同伴胜过家长和老师,他们互相倾吐内心的秘密和苦恼,也经常从同伴那里得到同情、理解和温暖,而这种情感从成人那里却难以得到。五、思想成熟,但感情脆弱;无法克制欲望,但抵御诱惑的能力较差孩子思想上逐渐走向成熟,对事物的看法(包括对父母及父母的关系)也带上了成人的眼光。如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是否和睦对孩子的影响甚至超过小时候,特别是有问题的家庭,易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孩子在这个阶段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凡是新鲜事物如网络、游戏等都能引起孩子极大的求知

11、欲和探索的热情,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有一位高二男生因迷恋游戏,在一次酣战四小时之后将正想要阻止他玩游戏的家长用铁棒打伤。据对该生家长随后的了解知道该生打人时目光是呆滞的,显然还沉浸在刚才的暴力游戏之中,而将正阻止他的家长视为游戏中的敌人了。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 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4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与社会的交往、接触越来越广泛,渴望独立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他们从心理上要求像成人一样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活动,但是不少家长看不到这些,仍然认为孩子是幼稚的,对他们发展起来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看不到或估计不足。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孩子认为家长不尊重自己,这种心理

12、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例如有的家长认为早上读书记得牢,就硬要孩子早早起来读书,而孩子却认为自己的黄金记忆时间是在晚上,双方因此而产生矛盾。其实,有些适合大多数人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觉得自然而有效,那就不须多费心思去纠正了。因此,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正确意见,有事同他们商量,逐渐给他们更多的独立权利,当然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消除戒心,避免与孩子的对抗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有时由于方法不当,语气、言词过重或偏听偏信,从而导致他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并有碍沟通交流。因此,针对逆反心理,消除其戒心,及时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一是建立相互友好

13、的关系。家长应尽量与孩子沟通,通过学习、游戏和各种活动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让他觉得家长是他的知心朋友。二是对事不对人。稍有偏差,长期努力建立的信任就会受损,让孩子觉得受到了公平的对待,受到尊重。三是不翻旧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坚持一事是一事原则,绝不翻旧帐,更容易鼓励他上进。 三、赏识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教育家诺尔特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故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需求,那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做父母的应该跟孩子给予孩子力量,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误而大声训斥甚至大打出手。父母

14、应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起寻找失误的原因,鼓励他:“考得好,父母为你欢呼;考得不好,父母为你分担忧愁。 ”一个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要经过无数次的应试,不可能一次失败也没有,更何况在以后的工作中还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挫折。问题不在于失败,而在于如何面对失败。不要随便论断孩子“不行” ,而要培养孩子“一千次被打倒,也相信自己第一千零一次能够站起来”的胆量和气魄,使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对于缺乏自信的孩子,家长要更多地给予他们赏识、鼓励。一般可以采用“部分攻击”的方法来进行赞赏。如对孩子自认为最美的部分加以赞美,那么她会认为你在赞美她整个人,于是就容易动心。也就是说,再小的优点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加

15、中它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而再大的缺点也就不足挂齿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长不能回避且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付出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多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共同感受在其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喜、怒、哀、乐,与孩子一起成长。5家教的 8 大注意事项称职的父母并不是天生的,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要处处做个有心人。 1、你是孩子的“克隆”对象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对于 03 岁的婴幼儿而言,这种影 M 向尤为重要。因为人的个性和主要优缺点大

16、多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的。这一时期的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孩子在家庭中所学到的一切,包括说话的语调、动作、走路姿态、性格和品德等都会打上父母的烙印。所以有人说,孩于是父母的镜子。如果父母下班回家后只顾吃喝玩乐生活自由散浸,甚至行为不轨,无疑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别老是“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年龄特征是指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如孩子在幼儿期特别喜爱游戏和故事,父母采用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倘若一个劲地讲大道理,效果肯定不好。个性特征是指每个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点,如有的孩子

17、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有的则性格内向,偏于肠腆、安静。因此,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父母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应该经常注意观察和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其所思、所为及其心理需要。在家教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用“人家孩子怎么的”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3、孩子一样有自尊心 有些父母从未意识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一味求全责备或轻视孩子的点滴进步,在不经意中就伤害了孩子。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尊重孩子不仅能促进其自信心、自尊心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其创新精神与自我行为控制。自尊心受到损害的孩子,在发展中必然会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感

18、和对抗心理等。因此,父母必须时刻注意尊重孩子,保护并培养其自尊心。在生活、中,注重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不及他人之处,不责备,不讽刺,可用其他长处来激励孩子。 4、从小教起,从小改了 03 岁是孩子身心发展最迅速和最基础的时期,此时可塑性大,培养良好的品德及性格最易取得成效。同样,若是在婴幼儿时期形成了某种不良行为习惯,纠正也最容易。但是,如果错过了幼年时期再进行教育,难度就大得多当前,有些中小学生行为品德上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幼儿期缺乏良好教育或教育不当所致。 5、别总盯着孩子的缺点 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对于其表现出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感到高兴,以后自然

19、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这种做法称之为正强化。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就称之为负强化。负强化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反而易于强化这种习惯。如6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为着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说:“这孩子只吃鱼、肉、蛋,蔬菜不沾边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孩子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往往是父母惯用负强化所致。 6、决不为孩子护短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但有不少父母只爱听表扬和赞颂之辞。如果有人批评自己的孩子,往往很不高兴。当自己发现了孩子的缺点,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孩子隐瞒。有的父母还想方设法为孩子开脱、辩解

20、,甚至指责别人。其实,这不是爱护孩子的正确做法。一则由于父母护短,孩子会有恃无恐,变本加厉。二则别人不再反映情况,不利于父母全面了解孩子。但是孩子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总会表现出来。孩子的短处往往是越护越短,将来铸成大错,父母会悔之莫及。 7、不用暴力“征服”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不打不成才”常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从而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一则孩子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会使其精神紧张,有损其身心健康,并可造成两代人的感情隔阂。二则孩子因为慑于暴力,往往不敢向父母讲实话,久而久之,容易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三则孩子的模仿力强,以后也会成为粗暴纳人。所以,父母采用高压手段来“征服”孩子的做法

21、是很不明智的。 8、不把电视当成“保姆” 现在,有为数不少的父母为图省事,把电视当成孩子的全日制“保姆” ,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一则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会直接妨碍亲子间的语言和感情交流,也不利于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二则成天让孩子看电视,势必减少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对视力也有不良影响。三则看电视所需要的是被动注意力,若看得太多,不利于发展认真学习的主动注意力,以致学习时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做事易于出现疲劳。因此,孩子看电视要有选择,时间不宜太长,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别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陪看”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儿童今后的

22、发展。日前,河北省唐山市妇联对全市至岁儿童家庭教育情况的一份调查显示,虽然现在大部分儿童家长的文化水平不低,但在子女教育上仍存在着一些误区。 7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 组和 B 组,并且告诉 A 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

23、同时又告诉 B 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 A 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 B 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

24、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 1 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

25、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 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如8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 ,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心理规律三:德

26、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 10 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 5 美分。5 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 2 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 “一天才 2 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 ,而他操纵着美

27、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 100分,就奖励你 100 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 5 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

28、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 、 “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