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罢工自由权【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7766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公民罢工自由权【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公民罢工自由权【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公民罢工自由权【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论公民罢工自由权专业班级法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当前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非公有制经济重要地位的确立,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利益追求清晰化、公开化、复杂化,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愈加明显,劳资双方在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及社会福利等条件上的矛盾日益突显。劳动者的权利意识也日益高涨。中国已开始步入“劳资纠纷高发期”。据统计,1982年我国劳动仲裁机构受理的案件8150件,而到1998年已锐增至93649件。其中,劳动者的怠工、罢工事件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罢工权即罢工的自由或称为罢工的权

2、利,是每一个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中均有罢工权的规定。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中并没有对罢工权进行规定。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确认了罢工权,1975年宪法第28条规定公民有言论、通信、集会、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此后1978年宪法也有相同的内容。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所规定的罢工自由,只是作为公民的一种政治权利,没有考虑其物质性和利益性特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实施细则。1982年宪法又将其从公民的权利中删除了,这一决定与当时客观情况是不可分割的。国家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后,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所有企业被视为利益不可再分及共负盈亏的

3、职工集体,企业组织的集体活动替代了公民个人的自主活动,因此也就不需要罢工自由。由于我国现行宪法未规定公民的罢工权,所以一般法律虽然也在一些方面涉及罢工及有关的有关规定,但法律中却没有直接规定职工罢工或行使罢工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经济主体日趋丰富,而劳动关系错综复杂,劳动者与雇主之间不再仅仅是单纯简单的雇佣关系,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其中,形成了诸多非国家主体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雇佣关系,在这类雇佣关系中,劳资双方在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时间、社会保险及社会福利等条件上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劳动者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劳动争议不断,我国的劳资纠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

4、问题。在通过和平方式无法满足雇员的正当要求时,罢工就成为雇员权利救济的有效途径。确立公民具有罢工自由权,将罢工权入宪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完善我国对于公民基本人权,保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其次,罢工权早已被国际社会所认同,我国签署的一些国际法也有相关的规定,确立罢工权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与时俱进,不断突破;再次,罢工权的确立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劳资矛盾,减少劳动者和雇佣者之间的摩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最后,罢工权的确立也是社会各界期许已久的,这不仅是简单的几条法律法规,同时也体现出国家对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5、会的决心。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在国际条约中,罢工权也被通认为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人权。联合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八条第四项规定劳动者“有权罢工,但应按照各个国家的法律行使这项权利”,并要求各缔约国尊重劳动者的罢工权。而我国人大常委会也于2001年2月28日批准通过了该国际人权公约。我国加入该公约也是承认罢工权的体现。保障劳动者的罢工权应成为我国对劳动者权利内容的一部分。我国对罢工权曾进行过相关规定,但在历经几番存废后仍没能得以确认。而且仅有的两次,也都只是作为政治权利的形式存在的。1954年宪法中没有关于罢工权的规定,但1975年和1978年宪法都对罢工权给予了承认。然而19

6、82年宪法又将其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删除。当时取消的理由有两点一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是公有制性质的的,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完全一致,不存在劳资关系及劳资矛盾,不可能会有罢工的利益诉求,罢工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二是前两次宪法都是把劳动者的罢工权归结在为政治性权利下的,这也是罢工权为何会被被取消的主要原因。此后,我国宪法中没有出过有关罢工权的直接规定。虽然法学界对所谓的“隐性罢工权”抱着乐观态度,但笔者并不认同,如果没有明确规定保障和规范罢工权,也没有明确的实施规则和程序,就只能认为罢工权是不存在的,所谓的“隐性罢工权”对现实中公民罢工事件的解决毫无作用。距1982年宪法删除“罢工自由”

7、权,已经过了二十几个年头,但各界对罢工权的研究并没有减少,主要有立法派和缓行派两种立法派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确立公民的罢工自由权势在必行,现有的法律法规虽然有相关的规定,但对于解决雇佣者和劳动者双方的矛盾仍存在问题,而且国外对于罢工自由权的规定已相对完善,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立法,有利于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缓行派认为我国确立罢工自由权的时机尚未到来,各种社会、政治环境还未成熟,不应贸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不仅不能完善法律法规对劳动者合法权利的保护,反而会弄巧成拙,产生不利影响。虽然立法派和缓行派对于罢工权的确立存在一些分歧,但他们都认为罢工权是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必须得到

8、保护。笔者也赞同他们的观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必须保护他们的权利,罢工权是每个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必须被纳入宪法的范畴并制定一套完善的保护机制,当然也应作出限制性规定,防止权利滥用,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对于是否应将公民的罢工权纳入宪法,使之真正成为一项基本权利,使之真正的“合法化”。并对由此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和中外具体案例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1)文献法。即本研究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对罢工权的内容、特点、重要性及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很好的组

9、织和处理,使本文能够树立罢工入宪、罢工合法化的先进理念,并且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围。(2)案例分析法。即通过对近期发生的一些公民罢工事件的分析,总结出罢工发生的原因,从中外关于罢工权的相关规定的对比中得出我国应将罢工权入宪的结论,并引用一些国际条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论证罢工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1、2010年10月12月30日写出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收集外文文献并翻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和论文要严格按照学校统一布置的格式撰写。2、2011年1月1日2011年3月10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论文篇幅不得少于8000字。具体要求参照文法学院关于毕业论文写作

10、和答辩基本程序的规定。3、2011年3月11日2011年5月10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二稿、三稿。4、2011年5月10日前完成毕业论文定稿。5、2011年5月底,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唐忠民关于修改现行宪法的几点建议,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2、问清泓关于罢工权的反思,江汉论坛2004年第7期。3、杜承铭论工作自由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其实现,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4、苏苗罕法律对罢工权的确认及规范,法学2001年第5期。5、史探径中国劳动争议情况分析和罢工立法问题探讨,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6、曹艳春劳动者罢工权初论,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

11、02年第2期7、赵德淳关于我国罢工现象的立法思考,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第1期。8、于维同、杨大富论我国的罢工权立法,法学论坛2005年第6期。9、李余华、束安娜罢工权的法理透析,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10、常凯罢工权若干问题的立法思考,学海2005年第4期11、仲亚钰、左维、刘章罢工权立法问题初探,文教资料2007年第3期12、李湘刚论公民罢工权的宪法地位,前沿2005年第7期13、苏苗罕、姚宏敏、郑磊法律对罢工权的确认及规范,法学2001年第5期14、孙惠民关于健全我国罢工立法的思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15、李楠规制胜于逃避罢工权的合法化研究,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6期16、冯彦君劳动权论略,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1期。17、张金孝罢工权在我国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2期18、杨春磊论非公有制经济中罢工权的确认,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4期19、周超职工参与制度的法律结构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20、葛少英我国立法问题初探,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