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4 页)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卷本试题共 6 页,六大题,22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并妥善管理好自己的试卷。第卷 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人和阿拉伯人远航的局限性中古时期,中国人和阿
2、拉伯人的远洋航行技术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他们开辟了从东亚到印度洋和东非之间的各条航线,包括从好望角到印度的航线。15 世纪的中国,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强大的国家,郑和船队就已具备了环球航行的能力,但郑和下西洋后,中国的远洋航行却偃旗息鼓了,阿拉伯人的远航也仅在印度洋海域,至多到中国而已。首先,明成祖命郑和下西洋政治上的动因是主要的。这是因为在仍以自然经济立国的中国,没有对海外商品市场的需求。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都以天朝上国自居,把邻国视为番夷,对邻国主张宣化、怀柔政策,通过“贡赠”或“厚往而薄来”的形式,笼络邻国,建立起封建宗主国和臣属国的关系,只要邻国番邦岁
3、岁来朝,歌功颂德,就满足了。其贸易交往实质上是以经济赠予为手段,达到邻国在政治上拥护自己的目的。如 1411 年马六甲国王拜里迷苏刺率 540 余人的庞大使团访问中国,明成祖按王礼接待,他们住在中国的开支不算,告别时,还赠送礼物和金银。因此,郑和下西洋期间,主要是宣诏封王授印,调解邻国间的纠纷,立碑颂德,送迎使节等,以天朝上国的姿态吸引亚非国家向中国示好。需要指出的是,明朝基于政治上的考虑,降低来自东南沿海的海盗、倭寇等政治势力的威胁,一方面对海外奉行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却对本国商人出海采取封禁政策,毁灭性地打击了正在兴旺发展的民间海上商业力量,严重影响了中国航海在海外的开拓。其次,明朝命郑和下
4、西洋,与海外互通有无,贸易目的也主要是为官府服务。明朝的远航是由政府组织的,海外贸易控制在政府手中,进口的主要产品,珍宝类和动物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显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占第二位的是医药和香料,由于价格昂贵,只有统治阶级才享用得起;进口的布匹,虽属外国普遍使用的生活用品,然而明初中国的棉花种植也尚属大力发展阶段,棉织品使用并不普遍,进口的布匹可能因为价格不菲而未能落入普通居民手里。用中国精美的手工业品丝绸、瓷器,交换珠宝、珍禽等自然物品,不仅对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很小,反过来巩固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违背价值规律的贸易方式,使国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种方式在当时尽管赢得了邻国的
5、拥护,却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因此明成祖去世后,就有大臣劝谏停止远航。1431 年,明宣宗时郑和第七次远航,终成绝唱。活跃于印度洋海域的阿拉伯人,经济上比较依赖海上贸易,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性较强,但 14、15 世纪,阿拉伯各国尚未出现资本主义关系萌芽,阿拉伯人的商业没有国内的产业作为基础,没有建立海内外一体化贸易网络的必要,不像西欧基于国内手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基础,具有强烈的扩张特点。因此,阿拉伯的海外贸易也是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中介贸易,所得利润多用于封建性耗费,对商品经济的促进没有很大影响。(选自解光云世界文化史全球海道大通和新旧大陆文化的交融 ,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
6、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明成祖曾以天朝上国自居,命令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因为中国当时以自然经济立国,没有产生对海外商品市场的需求。B. 明朝远航通过政府组织,自然海外的贸易控制在政府手中,进口的珍宝类、动物类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明显服务的对象就是统治阶级。C. 明朝贸易方式完全违背了价值规律,使国家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有大臣反对远航,郑和的第七次远航则不同,于是成了绝唱。D. 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中介贸易,所得利润多用于封建性耗费,这是阿拉伯各国海外贸易的特点,对商品经济的促进没有太大影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 (3 分)A. 文章从两个方面,也就是政治动因和贸易目的来论证中国远航受限的原因,其中政治动因是主要的。B. 文章第二段举明成祖按王礼接待马六甲国王拜里迷苏刺率领的使团,告别还赠送礼物、金银的例子,证明明朝贸易交往实质是以经济赠予为手段,达到邻国在政治上拥护自己的目的。C.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中国人和阿拉伯人远航受限的原因,其中指出了中国人的远航给国家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D.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了中国和阿拉伯远航的局限性,二者平分笔墨,举例详实,具有说服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15 世界中国的郑和船队已具备了环球航行的能力,后来却偃旗息鼓
8、了;阿拉伯人的远航虽然独立性较强,但也仅在印度洋海域。可见,中国人和阿拉伯人远航有局限性。B. 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通过“贡赠”或“厚往而薄来”的形式,笼络邻国,建立相互关系,因为他们喜欢以天朝上国自居,只要邻国番邦岁岁来朝,歌功颂德就满足了。C. 如果明朝远航与海外互通有无的目的不是以服务官府为主,那么海外贸易有可能加大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动摇中国的自然经济。D. 只要明朝不采取封禁本国商人出海的政策,就不会使中国人的航海受到毁灭性打击,使中国航海在海外的开拓严重受损。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14 分)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
9、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高一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4 页)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10、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
11、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
12、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战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还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饰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
13、的枝叶,顺着刀把滴滴答答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B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
14、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进去” ,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5 分)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2016 年 11 月 18 日 13 时 59 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
15、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一号飞船于 10 月 17 日 7 时 30 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2 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进行了为期 30天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13 时 11 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开启了重返地面的“回家”之旅。 (选自“新华网” ,有删改)材料二随着神舟十一号在
16、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LM313 雷达( 代号“回收一号”)的回收跟踪测量任务也宣告结束。“回收一号”雷达用于飞船返回段测量,从载人飞船突破大气层奔向地面的那刻起, “回收一号”就密切“注视”着它,搜索返回路径,捕捉目标,告诉地面等待的人们,神舟十一号回家了。至今, “回收一号”已连续 11 次执行“神舟”飞船回收任务和“和平号”空间站返回测量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它还接过“嫦娥”回家,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可谓一个“老司机” 。11 月 18 日中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着陆回收任务开始了, “回收一号”静静地立在回收场里,目光如炬。当返回器距地面一定公里时,雷达屏幕上开始出现捕获范围内的第
17、一点。此后的时间,回波捕获持续、稳定,直到神舟飞船安全着陆。 (选自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材料三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 “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携带太空机械臂上太空。天宫二号最核心的作用是:宇航员在太空中和机械臂如何进行配合,为将来天舟货运飞船把不同荷载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太空后,航天员和机械臂互相配合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做“训练” 。如同我们盖高楼大厦,需要一个塔机来运送建高一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4 页)筑物资一样,可以简称其为“太空塔机” 。60 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
18、走,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着航天科技的奇迹,到现在的航天科技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华儿女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选自“中国红河网” ,有删改)材料四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又迈出了关键而坚实的一步,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航天人充分发扬航天精神的重要体现。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的心血,甚至牺牲自我的奉献,才成就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足进步,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神州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在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等各环节,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做到极致,控制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
19、确保 100%成功。仅对接器而言,框里就有 100 多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近 300 个传递力的齿轮,1 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等。 (选自“长江网” ,有删改)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详细报道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的消息以及重大意义。B材料一侧重于整体方面的报道,而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倾向于对某个部分的介绍,比材料一更具精度。C从材料二中的内容看, “回收一号”雷达对于飞船返回段的测量非常准确,为飞船的成功着陆立下很大功劳。D三则材料围绕这次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20、的中心事件,通过介绍中国与太空强国的对比情况,让我们普通民众对此次发射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5 分)A材料一有关神舟十一号的报道,无论是飞船发射的时间还是着陆时间都精确到分钟,直接体现了“回收一号”雷达的准确性。B材料二中“它还接过嫦娥回家”使用拟人、比喻手法,准确表述了“回收一号”的重要作用;而词语“老司机”的使用,使新闻显得活泼、俏皮。C材料三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介绍天宫二号携带太空机械臂的重要意义;第二段主要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变化,歌颂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D依据材料三的报道, “太空机械臂”其实就是一个“太空塔机” ,是负责运输不
21、同荷载包括小型舱段的。E三则材料分别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既有对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的介绍,也有对航天精神的歌颂。9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具体内容简要概括中国航天人精神的内涵。(4 分)四、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 ”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
22、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时长吏丧官,后人恶之,多毁坏旧府,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祜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
23、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会吴人寇弋阳、江夏,略户口,诏遣侍臣移书诘祜不追讨之意。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使者不能诘。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遗令不得以南城侯印入柩。赐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顷,谥曰成。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选自晋书羊祜传 ,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4、( ) (3 分)A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B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C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D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后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羊祜祖上数代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职。B邑,即食邑,封邑,卿大
25、夫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也叫采邑。C庠序,古代的乡学,即地方办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D山水阴阳,山北水南谓之阳,山南水北谓之阴。例如襄阳、汉阴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羊祜宣扬德行信誉,以此安抚归附的人。每次与吴国打仗,他都不让人献诡诈计策。他的美德让吴人信服、敬佩,与他对垒的陆抗能坦然服用他送的药。B羊祜认为死生自有定数,与居室无关,而当时因为忌讳前任长吏死于任上,下任长吏就经常毁坏旧官府,针对这种情况,羊祜向镇守地下文书,普遍加以禁止。C羊祜为人清廉俭朴,衾被衣服都很简朴,对他人却慷慨大方,临死前把平生俸禄所得都
26、散给族人、赏给军士。还留下遗言不得把南城侯印放入棺材中。D羊祜去世后,皇帝和很多百姓都很悲伤,甚至与之交战的敌方将士也为之哭泣。襄阳百姓在岘山立碑修庙祭奠他。杜预把所立的石碑命名为堕泪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5 分)高一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4 页)(2)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1415 题。秋 尽杜 甫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
27、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注】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 “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 “茅斋寄在少城隈 ”一句中“寄” 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 “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 一句写
28、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E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现壁之险恶,水之湍急咆哮的两句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 ?(3) 琵琶行第一段交代了秋天的背景,并用景色渲染离别氛围的一句是: 。第 II 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17. 下列各句中加下
29、划线的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 ,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
30、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A. B. C. D.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 中国作家曹文轩获得 2016 年度国际安徒生奖,他的获奖充分证明:一个作家只有立足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生活,写出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才能获得世界的认可B. 对于机器人是否比人类聪明,未来是否可能替代人类,假如机器人产业完全替代人类生产,人还能做些什么等问题,来合肥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的回答是肯定的C. 把研究方向聚焦在威胁人类生命乃至健康的重大传染病防治上,把目标定位在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上,加上大团队合作,这些为青蒿素的发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D. 国家林业局着手编订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 ,计划
31、在 2016 年至 2050 年间,完成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西南、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六大储备林建设基地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3 分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20. 根据文意,补写出相关内容。(每处不超过 15 字)(5
32、分)“舌尖”即舌之尖端,味觉细胞多集中在舌尖。 舌尖上的中国用味觉来体验一个国家,新颖而独特。这里的“舌尖上”指美食或品味美食。例如:“舌尖上的快乐” ,指 (1) ;“舌尖上的未来” ,描述的是 ( 2) ;“舌尖上的浪费” ,是指责浪费食物的现象。随着使用频率的提升, “舌尖上”指代的意义范围扩大,有时会由食物转向语言、言论,如“别让调节收入分配成为舌尖上的方案 ”,说的是 (3) 。21. 下面一段文字有多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另外说出两个问题。(5 分)“熊孩子”打赏主播败光父母积蓄的案例,被报道的早已不是一起两起。事实上, “熊孩子”对移动支付没有直观概念,难以将手机上的数字
33、变化与真实的钞票支付建立联系。现实生活中,他们花一元钞票买东西都舍不得;手机直播中,花万元“数字”打赏主播却可以完全无感。如果学校加强教育,就能够让“熊孩子”们具备金融常识和财商意识;如果父母以身作则,就可以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现实生活中,他们不一定花一元钞票买东西都舍不得。 _。 _。六、写作(60 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近年来,虽然整形失败的案件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但丝毫没有影响整容业的异常火爆,而在整形的队伍中也不乏高中生的身影。据了解,整形热的出现,主要在于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高一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第 5 页(
34、共 4 页)2015 年身为阿里巴巴掌门人的马云,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这样介绍马云:“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副 5 英尺高、100 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颜值时代,是“造脸”还是“修心”?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一下语文期中答案1.c 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C 项,曲解
35、文意。原文说“明宣宗时郑和第七次远航,终成绝唱” ,而选项说“郑和的第七次远航则不同,于是成了绝唱”表述与原文不符,并不是郑和第七次远航与其他的远航不同才成了绝唱,他第七次远航与其他远航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属于完全违背价值规律的贸易方式,使国家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故选 C。2.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和文章论证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加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D 项, “中国和阿拉伯远航的局限性,二者平分笔墨” , “举例详实”不当,明显中国的内容是重心,笔墨多,举例详实。故选 D。3.D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
36、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D 项, “只要 就”推断过于绝对;明朝不采取封禁本国商人出海的政策,也只能是可能不会使中国航海在海外的开拓严重受损,因为中国航海在海外的开拓需要的因素还很多,并不是政府不禁止就能达成的。还有“就不会使中国人的航海受到毁灭性打击”表述错误。原文“另一方面却对本国商人出海采取封禁政策,毁灭性地打击了正在兴旺发展的民间海上商业力量,严重影响了中国航海在海外的开拓。 ”偷换概念。故选 D。7、C 【解析】A 项, “重大意义”并没有详细报道。B 项, “比材料一更具精度
37、”表述不当,两则材料报道角度不同。D 项, “与太空强国的对比情况 ”并没有涉及。8、CE 【解析】A 项,直接体现的应是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也从侧面体现了“回收一号”雷达的准确性。B 项,没有比喻。D 项,偷换概念, “太空塔机”指的是“天宫二号” 。9、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两个方面。第一,要分析三则材料中具体的人物、事件体现的航天人精神,比如神舟十一号的制造、发射以及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等。第二,把握这些具体的人物、事件体现的精神品格等,比如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主要体现的是航天人的奉献和不怕牺牲的精神等;材料三的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不懈追求。【答案】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航天人
38、景海鹏、陈东在太空中为期 30 天的驻留,充满着各种变数,如果没有奉献、牺牲精神,就没有如今的成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无论是神舟十一号、天宫二号还是“回收一号” ,它们之所以能顺利完成任务,都与航天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分不开。建设航天强国的不懈追求精神。60 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都凝聚着航天人坚持不懈的精神。10、A11、D 【解析】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12、C 【解析】 “临死前”错13、 (1)等到长大,博学能写文章,郡中将领夏侯威认为他不平常,把哥哥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及” 、 “异” 、 “妻”各 1 分,句意 2 分)(2)羊祜与陆抗两军对垒,双方使者来
39、往沟通。陆抗称赞羊祜德高望重,即使乐毅、诸葛亮也不能超过。 (“使命” 、 “德量” 、 “虽”各 1 分,句意 2 分)【文言文参考译文】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世代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职,到羊祜已经九代,都以为官清廉品德高尚而闻名。等到长大,博学能写文章,郡中将领夏侯威认为他不平常,把哥哥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太原郭奕见了他说:“这是当今的颜回啊。 ”晋武帝接受禅让,羊祜因为有辅佐之功,进升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坚决辞让封爵,于是把封赏的爵位改为侯。武帝有灭吴的打算,任用羊祜为管理荆州各项军务的长官。羊祜带领军队镇守南方,开办学校,安抚教化远近的百姓,深得江汉百姓
40、之心。他向吴国人表明自己的诚意,凡投降的人要想离去,悉听尊便。当时长吏死于任上,下一任长吏忌讳,经常毁坏旧官府,羊枯认为死生自有定数,与居室无关,于是向镇守地下文书,普遍加以禁止。羊祜进占险要,开建五个城,收取肥沃的土地,石城以西,全归晋所有。从此前后投降的人不断,又宣扬德行信誉,以此安抚初来依附的人,慨然有吞并吴国的志向。每次与吴人打仗,将帅中有想要出诡计的,就拿醇酒给他们喝,使他们无法说出自己的计策。吴将陈尚、潘景来犯,羊祜追杀了他们,因赞美他们死得有节操而厚加殡殓。潘景、陈尚的子弟来迎丧,羊祜按礼遣返他们。每次与众人在江沔游猎,常限制在晋的地域。如果禽兽先被吴人打伤而被晋兵得到,都还给他
41、们。于是吴人都心悦诚服,称他为羊公,不叫他名字。羊祜与陆抗两军对垒,双方使者来往沟通。陆抗称赞羊祜德高望重,即使乐毅、诸葛亮也不能超过。陆抗曾经患病,羊祜送了一副药给他,陆抗毫无疑心地服用了。许多人劝陆抗不要服这服药,陆抗说:“羊祜怎么会用毒药害人呢?”吴人入侵弋阳、江夏,掠夺人口,下诏派遣侍臣传文书责问羊祜不追击讨伐的原因。羊祜说:“江夏距襄阳八百里,等到得知敌兵来犯,敌兵已经离去好几天了。步兵赶去,怎么能救得了呢!调动军队来避免责备,恐怕不合适吧。 ”派去的侍臣不能责问。羊祜生病卧床,于是推举杜预代替自己,不久去世,时 年五十八岁。皇帝穿素服为他哭泣,很悲哀。南州人在赶集的日子听到羊祜的死
42、讯,没有不痛哭的,关门歇业,街巷里哭声一片。吴国守卫边境的将士也为他哭泣。羊祜为人清廉俭朴,衾被衣服都很简朴,得到的俸禄,全都资助了族人,赏赐了军士,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留下遗嘱不许把南城侯印放入棺材中。皇上赐给离城十里以外靠近皇陵的葬地一顷,谥曰“成” 。襄阳百姓在岘山羊祜游览休息的地方树立石碑建造庙宇,每年按时祭祀。看见石碑的人没有不落泪的,杜预便把石碑命名为堕泪碑。14. CE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
43、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 “篱边老却陶潜菊”一句中“ 陶潜菊”即菊花,篱笆边的 “菊花”老去,无人照料,既写出了自己离家在外的真实情景,又抒发了自己隐居心情不复存在的忧伤 “陶潜菊” 之典故有渴望隐逸之心境却无淡泊洒脱之品格E本诗用语委婉含蓄,尾联则是直接抒情,表达了常年客居在外,期盼开怀的情感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
44、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高一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4 页)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两句写出自己对家乡的无限思念,特别是“未回”、 “寄” 形象别致突出这种内心的郁闷与愁苦;“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两句运用袁绍的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感慨和人生苦闷的态度;“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两句则是突出一种读亲友的无限怀念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45、 彰显出自己长期漂流在外的苦闷与无奈 答案: 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写秋景,暗示诗人身在家外,从 “未回”、 “寄” 、 “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怀才不遇的感叹作者借用“袁绍杯” 的典故,感叹自己遇到了严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对亲友的怀念 “剑门犹阻北人来” 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 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期盼 译文: 秋天尽了,向东远行的我还没有回到少城,茅屋也无人看管,只能寄留在
46、少城的那个角落里家里篱笆边的菊花可能已经枯萎了,我在这里也是徒白遇到赏识我的严武在雪岭,我独自一个人看西天的落日,剑门关兵事紧急,仍然阻隔北方的朋友归来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呀,什么时候我的心怀才能真正舒展开呢?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
47、,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16 (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3) 枫叶荻花秋瑟瑟17.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适合用排除法,先纵观全项,把明显错误的先排除,缩小判断范围减轻判断难度。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
48、难的问题。句中“文物很好地展示了历史 ”,文物不能用“能力强修饰”,使用错误。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句中指“社会生活画卷” 离奇多变,使用正确;改换门庭:比喻另择新主,另找依靠。句中指他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 ,而不是“人”,使用错误;并行不悖:是指可以共存,而不相互违背。可同时进行,不相冲突。句中指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对后人的影响是不冲突的,使用正确;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使用正确;奉为圭臬: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使用正确。故选:C。18. AA正确; B搭配不当,“回答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