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22页,,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795014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22页,,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22页,,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22页,,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22页,,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22页,,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规定了四类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 但 20072016 年的课标卷,只考查了传记一种文体。2017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使用了时代感和实用性更强的新闻和报告, 文本形式由连续性文本变为包含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考查技能转移到筛选并整合信息。以全国卷为例, 文本由三个材料构成。材料一来源于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4) ,是文字材料, 属于调查报告;材料二来源于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52016) ,是文字图表混合材料, 属于调查报告;材料三来源于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一文,是文字材料, 属于新闻报道。材料一

2、着重阐释了博物馆在教育、科研以及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三个方面的作用;材料二通过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分析了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材料三介绍了博物馆的间接经济贡献, 即它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种文本组织形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碎片化”。那么, 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文本, 是否是对当下碎片化阅读的一种认可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 三组材料的选择并非随机的, 而是紧密围绕“博物馆的贡献”这一主题, 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其次, 碎片化的呈现方式是对当下碎片化阅读大环境的模拟和再现, 但考查的却并非碎片化的思维, 而是考生能否快速完成对碎片化信息的筛选,能否用连贯的逻辑思维把握其

3、内在关联, 能否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和判断来源不同的信息。(一)2017 年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文是几则有关中外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材料。材料一摘编自真实聚焦:20102011 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该文发表于影视制作杂志 2011 年第 10 期, 作者杨玉洁、田霖。材料二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所作的关于“2011 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调研。材料三摘编自2011 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 (下) , 该文发表于中国电视:纪录杂志 2012 年第 6 期, 作者张同道、赵蓉、于岩。材料四摘编自多元延

4、伸, 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该文发表于传媒杂志 2009 年第 8 期, 作者楚慧萍。四则材料中有三个是非连续性的新闻报告, 还有一个是图表数据, 围绕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特点、制播模式、观众构成, 以及美国电视频道的模式和发展进行讨论。素材多样, 有一定的专业色彩, 要求考生通过多元阅读、区间分析、综合归纳, 并带着问题进入文本, 搜寻、锁定、分辨和提炼关键信息, 从而实现对考生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考查。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79 题。(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材料一:2011 年 1 月 1 日 8 点整,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 信号覆盖全球

5、。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 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 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 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 淡化栏目概念, 强化大时段编排, 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 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 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材料二:2011 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注:观众构成

6、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 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材料三: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 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 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 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 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 并

7、辅以自制精品, 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 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 (下) )材料四: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 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 34 种语言转播至全球 166 个国家和地区逾 2 亿 9 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 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 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 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

8、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 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 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磁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 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 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摘编自楚慧萍多元延伸, 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参考答案】D【能力层级】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

9、, 答案为 D。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梳理, 是对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读图能力的综合考查。先看A 项, 原文中与之相应的内容在材料一的中间部分:“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 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导图的前半部分用文字表述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的特点是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 与原文“央视纪录频道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相一致;导图后半部分用文字表述就是“以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为特点来播出是希望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这与原文“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相一致, “以期”

10、这个词是用在下半句的开头, 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希望达到的目的。因此 A 项的梳理是正确的。再看 B 项, 原文中与之相应的内容在材料三的第二句“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导图前半部分表示的意思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节目制作方式是以央视自制为主”, 这与原文“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意思一致;导图后半部分的意思是“以央视自制为主的节目制作方式, 其优势是节目品质有保障”这与原文“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也相照应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即意味着节目质量有保障。所以 B 项的梳理也正确。再看 C 项, 原文中与之相应的内容在材料四的中间部分:“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

11、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 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导图的前半部表示的是“美国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提供节目给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 与原文“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意思完全一样;而导图后半部分是说“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 这与原文“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意思也一样。因此 C 项的梳理也正确。最后看 D 项, 原文中与之相应的内容在材料四的后半部分:“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导图前半部分表示的意思是“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提供片源

12、给国家地理频道”, 这与原文“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 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磁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两句整合的意思是一致的;导图后半部分表示的意思是“国家地理频道在节目制作完成后把节目传送给电视观众”, 这与原文“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 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就不一致了:把节目传送给电视观众的是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 (即康卡斯特电信公司) 而不是国家地理频道。所以 D 项的梳理是不正确的。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中央

13、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辑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 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 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C.2011 年, 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 岁以及高中学历。D.根据材料二可知, 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 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的攀升。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比较健全, 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参考答案】B C【能力层级】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结构, 概括中心

14、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 答案是 B 和 C。先看 A 项, 材料一中间部分讲到:“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 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说明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在央视纪录频道认真详细的规划下已经呈现出来了, “以期将来能够”达到的是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并不是如 A 项所说的“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A 项在对材料的概括上将已然当成未然, 是不正确的。再看 D 项, 仔细观察材料二的图表, 我们可以看到, 右边的集中度的比值是随着观众

15、学历的增高而不断攀升的, 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最低, 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最高;但中间的集中度比值却并非随着观众年龄的增长一直攀升, 而是在 5564 年龄段达到高峰, 随之却往下走了65 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集中度比值是低于 5564 年龄段的。所以, D 项未对目标观众年龄的相关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 就断定“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 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的攀升”, 所以 D 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再看 E 项, 说“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比较健全”, 这个推断应该是合理的。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 做到了以 34 种语言转播至全球 166 个国家和地区逾 2 亿 9 千万用户, 这个

16、成就无疑是卓越的。材料四原文在分析原因时也说到:“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 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还对其制播运营模式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说明原文对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是比较认可的。但这种制作管理模式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方面是不是“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就无从知晓了, 起码在原文找不到相关的依据, 我们也不能因为中国央视纪录频道的运营模式在这些方面存在受到种种限制的问题就认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所以 E 项后半部分的分析是没有依据的。B 项, 材料二图表的主题是“2011 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 71 个

17、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所列图表是以柱形图与折线图在坐标上的变化来显示目标观众在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指标上与集中度的相关性, 所以 B 项说“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 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这样的概括建立在对图表分析的基础上, 是恰当的。C 项, 只是对 2011 年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作分析, 不涉及集中度的问题, 从图标中的柱形图高低就可以很直观地得到“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 岁以及高中学历”这个结论, 所以 C 项的概括也是正确的。9. 根据上述材料, 概括说明中央电

18、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4 分)【参考答案】 (1)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2)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 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能力层级】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章结构,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试题分析】对图文组合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与提炼, 问题跨度大, 对考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图文材料, 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认准“概括点”:这是针对两个

19、纪录片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所进行的概括, 是找出它们的不同。审清了题目要求, 在确定有效材料的范围时就可以把材料一和材料二排除在外这两个材料并不涉及“制播运营模式”。材料三是讲央视纪录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的, 从结构上看, 以“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一句为分界, 前面是讲央视纪录频道在开播以来采用的运营模式, 后面讲的是目前正积极推进的另外一种运营模式, 即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相同的制播分离的模式。所以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初期”的运营模式应该是根据这一句之前的内容进行概括。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在材料四中概括, 原文中“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可作为提示语, 主要是根据这一句之后

20、的内容来概括。比较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可知, 中美两个纪录片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上的不同, 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制与播是否分离的问题: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初期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节目制作与播出都是自己的事;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实行的是制与播分离的运营模式, 提供片源、节目制作、信号传送等由不同的公司或企业承担。至于这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势劣势等, 则不属于回答本题的关键性因素。(二)2017 年课标卷前几年一直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选考题, 设置选考题本来是为体现高中新课程的选择性而设计的。经过几年的考试实践, 从实际效果看, 选第四大题的考生远多于选第三大题的, 这是由两类文本性质的不同造成的。20

21、17 年考试大纲进行修订, 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从二选一考查变成两种文体同时考查, 考试说明对 2015 年开始编写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题型等进行了改编。材料由四段改为三段, 试题由 4 题改为 3 题, 题型由一客观三主观改为两客观一主观, 这为 2017 年高考试卷呈现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铺平了道路。2017 年高考“非连续性文本”体现为两段材料, 聚焦于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目前, 垃圾成了我国加速迈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个问题, 解决得好了, 是公益;解决得不好, 是公害。第一则材料摘编自 2017 年 4 月 5 日新华网的一篇文章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

22、 而是垃圾分类, 它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依据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所作的统计说明: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影响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第二则材料摘编自 2017 年 5 月 6 日人民日报刘毅的文章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生态论苑) 。此文属于人民日报绿色焦点?怎样推进垃圾分类系列报道 (1) 中的一篇文章, 呼吁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 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坚持政府主导, 根据本地特点, 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 同时制定完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大棒”和“胡萝卜”都要有。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

23、因并提出破解之道。重点从落实层面着手, 主张用系统化、制度化方式解决问题,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从而推进垃圾分类的落实。城镇化进程是步入全民小康的重要一环, 它不仅体现在居民收入的提高, 更体现在居民生活的质量的提高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垃圾治理就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79 题。(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 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

24、焚烧, 产生有毒物质, 威胁着居民健康, 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 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 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 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 300 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 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 而是垃圾分类, 2017 年 4 月 5 日新华网)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 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

25、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 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 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 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 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 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 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 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 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前不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26、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 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 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 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 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 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 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 实际上, 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 责无旁贷。当然, 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 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坚持政府主导, 根据本地特点, 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 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

27、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 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 各尽其力, 形成合力,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2017 年 5 月 6 日人民日报)7. 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 而 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 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 而是后端分类处

28、理不到位、不完善, 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 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D【能力层级】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相关信息的能力 (侧重对图表信息的理解、分析、概括) , 能力层级为 C 级。【试题分析】本题为单项选择题,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 项, 侧重对图表信息的理解、概括, 选项前半部分“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与材料一图表中“认知”项的“94.6%的民众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是相符的, “94.6%”转化为“大部分”是完全可以的;选项后半部分“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与材料一图表中“

29、认知”项内容一致, 只是将“50.9%”提到了前面。B 项, 材料一图表“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认知项中只有 6.0%的民众对垃圾分类知识基本不了解, 实践项中只有 9.2%的民众从未尝试进行垃圾分类。这些和 B 项的表述“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是一致的, “6.0%”“9.2%”概括为“少数”是正确的;从“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实践情况”比例都不足10%来看,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的概括也是正确的。C 项, 材料一中第 2 段说“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 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

30、查显示, 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说明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 而是对垃圾分类的实效表示不满。材料二第 1 段说“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 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 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 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 分类还有什么意义?”由此可见, 是居民认为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 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C 项表述和原文材料一致, 故 C 项正确。D 项, 材料二中原文第 2 段表述为“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 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

31、, 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 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说明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是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 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而不是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 因为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 还是因为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D 项表述和原文不一致, 故D 项错误。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 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 新闻媒体的

32、宣传报道, 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 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 可以回收再利用, 但也有污染属性, 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 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 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 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参考答案】A、E【能力层级】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能力, 能力层级为D 级。【试题分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 要求选出正确的

33、两项。A 项, 说法合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A 项说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原文材料 1 中第一段“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 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这些说明垃圾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垃圾分类具有必要性、紧迫性。第 2 段中说“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 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进一步强调其必要性。材料二原文中称“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 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 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 又影响前端

34、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这是在分析垃圾分类推进不到位的原因;“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坚持政府主导, 根据本地特点, 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 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这是提出的“破解之道”。A 项的表述是正确的。B 项, “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 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无中生有。C 项,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错, 根据原文“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 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这一说法着眼于“分类收集”和资源的重复利用,

35、在文中并无不妥。D 项错误在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的说法, 材料二第 3 段文本是说“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 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坚持政府主导, 根据本地特点, 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 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选项中“应当”的事, 当做了“已经”发生的事。D 项是错误的。E 项, 材料二的第 3 段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与 E 项“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 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相符合, 而“具有重要的新闻价

36、值, 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这个评价也比较客观, 因此, E 项正确。9.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分)【参考答案】 (1) 从居民来说, 要提高认识, 掌握分类方法, 养成良好的习惯; (2) 从政府来说, 要完善处理设施, 建立配套系统, 制定奖惩措施。【能力层级】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C 级。【试题分析】第 9 题,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 从解决问题的层面提问, 相关内容集中在材料二的后两个自然段, 涉及到 420 字;从这两段文字的表述的思路来看, 作者是从“居民”“政府”两个角度展开, 表达自己观点的, 答案也

37、应该从这两个方面来概括。“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则为考生解题指明方法, 即对“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的措施、方法, 用简明的文字进行归纳、提炼。根据“我们应当认识到, 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 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 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概括出“要提高认识, 掌握分类方法, 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坚持政府主导, 根据本地特点, 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 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概括出“要完善处理设施, 建立配套系统, 制定奖惩措施”。(三)2017 年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 3 个小题。以前是与文学类文本一起作为选考题, 今

38、年变化为必考题, 这样能使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得到同样的重视。以前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一直选用人物传记作为阅读文本, 今年高考, 发生了很大变化, 将人物传记换成了近新闻类非连续文本, 三则相关 (围绕同一话题) 材料构成阅读文本, 而且将图表嵌入文本中, 也考查了考生读图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考查了对实用类文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文体性质和交往功能、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等的理解能力。材料整体篇幅 1000 字左右, 阅读量适中。本题所选三则材料, 均围绕博物馆建设。第一则材料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4) , 该报告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遗产蓝皮书课题组完成

39、的第六本文化遗产蓝皮书, 以“在新型城镇化中让文物说话、助国家强大”为年度主题, 以文物“十二五”中期评估为依据, 从第三方评估角度, 比较客观系统地阐述了文化遗产事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态势、存在问题和制度成因, 并针对主要的制度成因进行了从“全”和“深”角度改革的探讨, 给出了文物及相关系统在若干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建设方案。主编刘世锦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第二则材料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52016) , 该报告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遗产蓝皮书课题组完成的第七本文化遗产蓝皮书, 以“展望十三五:文化遗产事业平台的做大做强”为年

40、度主题。从第三方评估角度看, 相对其他行业,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已经发展“超速”的文化遗产事业, 发展的客观态势是:又大又强。主编苏杨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这两部报告均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国家重点课题报告, 摘选部分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体现了国家对博物馆建设在文化遗产事业中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该文是光明日报记者王小润等于 2009 年 5 月 18 日刊发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 原文 1400 多字, 分三个部分, 本处选摘文字是其第一个部分“博物馆与旅游业能够相辅相成”的后两段。摘选改编后的三则材料, 第一则, 主要

41、讲“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博物馆收藏, 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 在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则主要讲“随着社会发展, 应该以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 第三则主要讲“博物馆在拉动旅游经济上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产生间接的长远影响”。命题者选择“博物馆”主题材料, 意在让学生面对这类文本提供的各种信息时能够理解到位并作出有效选择, 是大数据时代相当重要的一项任务。在考查考生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的同时, 显然也有利于引导他们在更为宽广的社会情境和更为细致的文本语境中捕捉信息、

42、理解信息、辨别信息和采用信息, 引导他们更好地感受文本传递的文化精神, 从而关注社会, 关注文化遗产, 受到文化熏陶, 投身文化建设。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79 题。(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 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 在“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 从 2001 年的 7955 万人次增长到 2014 年的 7.2 亿人次, 13 年间增长了8 倍, 对于青少年而言, 博物馆逐渐成为学

43、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2014 年, 全国博物馆拥有近 3000 万件 (套) 藏品, 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 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 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 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 同时, 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 年, 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 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4) )材料二:2008 年起, 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 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因此, 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 (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 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 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