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南安市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抽查初二年数学质量分析报告为继续落实南安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意见(试行) (南教综2007205号)文件精神,全面了解我市初二年数学的教学情况,促进我市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我市举行了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初二年期末数学教学质量抽查,由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命题,各完中、初中校按要求严格自行组织检测,各校依据命题组制定的初二数学参考评分标准组织评卷,并及时进行行质量分析。在对各校质量分析报告汇总整理及对部分初二年一线数学教师及学生充分调研基础上,对此次数学考试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基本情况1、评价标准本次评价依据教育部颁
2、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参考2012 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数学科) (试卷难度适当降低) ,目的在于改革课程实施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实效,使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2、考试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本届学生使用的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八年级(上)进行命题。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要求学生必须携带计算器进入考场。3、试题结构试卷整卷共计三大题,26 个小题,共 150分。按题型分,计有选择题 7题,共 21分;填空题 10题,共 40分;解答题 9题
3、,共 89分。为了能考出不同层2次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三种题型中分别设置了一定比例的不同难度的题目,实际命题时在填空题中设置 1道较难题,在解答题中设置了 2道较难题与 1道难题。4、答题要求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二、命题过程1、命题组成员。命题组成员由教研员和一线的数学任课教师组成(共 4人) ,具体情况如下: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 2人,其中 1人为研究生学历,多次主持我市统考数学卷命题;另 1人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四次参加泉州市中考数学命题工
4、作,历次主持我市统考(抽考)数学科命题工作。南光中学数学教师 1人,中学高级教师,泉州市骨干教师,多次参加我市统考(抽考)数学卷命题。南安温成中学数学教师 1人,中学高级教师,泉州市骨干教师,多次参加我市统考(抽考)数学卷命题。2、学习培训。由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召开命题人员培训会。会前,命题人员通过网络平台学习 2006年泉州市中考数学卷样式(不设答题卡) 、2012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评价报告,2012 年泉州市中考数学试卷,2012 年泉州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等。会后,命题人员一起编制初二数学试题考查双向细目表 。3、试题的来源。31)数学教材的原题。主要考查双基,增强考生信心
5、,形成“依标用本”的良好导向。2)源于教材的题目与自编题。一些考题由命题人员根据课标精神,由教材题目改造而成或自己设计编成。这些题目不搬用陈题,创设新的情境。命题人员希望籍此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停留于搞题海,套题型。4、合卷工作。利用星期六,2 位一线的命题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和试卷双向细目表,先由命题组成员阐述试题的总体设计和预计的考查结果(争取有较高的及格率与一定的区分度) ,从压轴题开始,然后中档题,最后用填空题、选择题调配,直至完成一份完整试卷。5、审题工作。4 名命题(审题)人员分别独立完成该试卷,逐行逐字推敲字句,认真核对试卷细目表,提出修改意见,适当降低一些考题的
6、难度,力求让初二学生考出好成绩,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考试效果考试达到了预计的效果,学生考得了较好的成绩。据全员统计,全市到考人数共 10239人,平均分 106.24分,及格率 76.68% ,达 A率 36.25%,高分率(140 分及以上)16.29%,满分 258人,试卷总体难度 P0.71。(一)各类学校反映试题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大部分试题难度不大,能使绝大部分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一小部分试题注重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有一定难度,易于入手,但答好不易,具有区分度。由于较好地控制试卷的整体难度,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考生们都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7、。(二)试题评价: 4本次期末学习目标检测数学试卷较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把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首位,考查内容点多、面广,难度适宜(严格按8:1:1 命题) ,不出人为编造的繁难偏旧的试题,使大多数的学生在考试时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引导广大师生重视课本教学,摒弃“题海战术” 。1重视体现人文精神一是内容、题型结构较合理。在内容结构方面,第 12章数的开方考了 20分,第 13章整式的乘除考了 45分,第 14章勾股定理考了 25分,第 15章平移与旋转考了 28分,第 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考了32分,所占比例与各章节课时安排比例基本一致;
8、在题型结构方面,客观题(填空、选择)与主观题(解答题)的分数比例约为 2:3,基本符合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课题组的要求二是整份试卷共 26个小题,基础更基础,稍难题分步把关,难点分散并且合理分布在各大题的后面三是试卷体现“依标用本” ,试题尽量源于课本或改装(第1、2、4、5、6、7、8、9、10、11、12、13、14、15、17、18、19、20、24、25、26) ,这有利于使学生摆脱题海,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四是个别题目加注提示语,关键字眼加注着重号(选择题的第 6题,填空题第 17题) ,以减少考生出现非知识性的错误五是为“学困生”设置附加题,使更多的学困生通过努力,能达到合格的
9、水平,这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2重视考查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试卷突出对基本数学思想的考查,第 5、17、18、21、26 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第 13、16、17 考5查了转化化归思想,第 26题考查了运动变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函数思想等,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精髓,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3重视考查创新意识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用“数学化”的探究过程与“实验数学”的观点,通过实验操作(17、21、21、22、25、26 题) 、探索规律去解决问题。试卷注意设置开放性、探
10、索性试题(如 17、26 题) ,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这些题目,为考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等能力 。 四、学生答卷情况(一)学生已掌握的内容:1无理数的相关概念,立方根,无理数的大小比较。如 1、8、9 题,得分率约 96%。2实数的运算。如 19题得分率约 90%。3整式的相关定义及简单乘除运算、因式分解。如第2、10、11、12、19、20 题。得分率约 90%。4.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如第 4、15 题得分率约 90%。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第 5、7、14、15、23、24(1) 、25(1)题得分率约 88%。6、图形的平移
11、与旋转,如第 3、6、21、26(1)、(2)、题得分率约 85%整份试题除了第 17第二个空格、25(2)、26(3)学生存在缺漏较多外,其它题得分率都较高。(二)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1基本性质、定理掌握不到位。6如第 4题,较大的勾股数认识不够,第 5题、第 7题,矩形、矩形、菱形等的性质没掌握好;第 25题第(2)中画 DM,没有掌握好“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及应用。2审题、解题欠认真、细心,考虑欠全面。如第 3题,没看清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第 15题,没看清是面积,误以为是边长;第 17题,没看清楚题中第几个三角形;第 26的(3)题,未能考虑所有各种情况。3基础欠扎实,运算解
12、题能力差。如第 13、16 题,因式分解及乘法公式的应用掌握不到位,简单的应用不会做,第 18题,(1)符号出错(2)运算过程出错第 19题,去括号时符号出错。4识图能力欠缺,推理能力差。如第 6、17 题,识图能力欠缺,第 21题画图粗心大意,造成失分。第 23、24、25、26 题,证明推理过程书写较乱,表达不清。5分析、综合解题能力差。如第 25(2)、26 题中解答较差,部分学生空白。五、教学建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引荐网络上的一篇文章课堂教学的“十度 ” ,摘要如下,供学习、参考。一、长度。所谓长度,是指有效的教学时间。普通中学一课时的长度一般为45 分钟
13、,这 45 分钟如何使用,却大有讲究。有的教师缺乏严格的科学态度,授课离题,插科打诨,节外生枝,无形中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缩短了教学长7度。而有的教师通过严密的预设,上课直奔主题,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较多的教学任务,等于增加了教学长度,这一缩一增,日积月累,效果迥然不同。二、高度。所谓高度,是指教师授课时所把握的时代切入点和知识背景,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师所讲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开放型的教师在上课前已把握了教材的时代性、开放性、前瞻性,授课一开始,就把教材融入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中,实行开放式教学,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中讲清道理,从新知识新信息的传递中深化教材,提炼方法。相反,如
14、果教师思想封闭,不了解新知识、新信息,置身于时代潮流之外,即使能把道理讲明白,学生也难于融入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成为面壁而立的局外人。三、密度。所谓密度,是指教师传授内容的有效性及学生的参与面,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课堂容量的大小。同样一节课,素质高、有经验的教师能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抓住每个知识点的关键和学生思维中的误区,巧设疑问,启发思维。待学生七言八语地议论之后,适时点拨,深化思维;接着进行练习强化,变知识为能力。这样,要言不烦,有讲有练,可谓“减负增效、务实高效” 。而有的教师,备课不精,对教材一知半解,授课时,往往离开中心,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着边际,学生则成了云山雾罩中的看客,收效甚
15、微。还有的课,表面上看,似乎密度大,教师很卖力,凡教材上有的都逐一讲解,但并未抓住教材的关键。该讲的问题未讲清,不需要讲的则絮絮叨叨,无师生互动,无反思回馈,实效差,无效劳动多。四、深度。所谓深度,是指教师授课的深刻程度。掌握了认识论真谛的教师,总是善于从具体的感性事物入手,从中升华出理性认识,然后以理性认识为指导,解决现实问题。犹如庖丁解牛,从牛的外部特征入手,逐步掌握了牛8的内部结构,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思维抽象的飞跃,掌握了“目无全牛” 的规律,然后以这种规律为指导,就能纯熟地解剖各种“牛” 。而有的教师未从根本上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或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浮在表面上作文章,兜圈子,自己昏昏,
16、学生岂能昭昭,自己苦口婆心,学生如坠云里雾里,真是你不讲人家还清楚,你越讲人家越糊涂了。五、广度。所谓广度,主要指由教师本人授课时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要给学生一杯水,则要求教师有一桶水。在实施新课程的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一桶水 ”则要成为常倒常新的 “长流水”。 “一桶水”也好, “长流水”也罢,起码教师的知识要比学生的深广才有资格执教。如果教师不具备广博的知识,怎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授课时才能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给学生带来无限遐想,激起学生探索知识奥妙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知识面狭窄,讲课就事论事,不能从纵向上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从横向上扩展
17、、丰富知识,学生的知识必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也就无从谈起了。六、梯度。所谓梯度,是指教师授课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层次,犹如登山,拾级而上,步步登高。有经验的教师,阐释教材基础知识时,总是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层次分明;练习回馈时,则是由简到繁,由分析到综合,一步一步地深化扩展;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时,总是选择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使学生从材料中悟出观点,从分析中升华出方法,最后凝聚成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初登讲台的教师,或未掌握梯度法的教师,授课往往找不准切入点,不分轻重缓急,练习则盲目、随意,从现在资料中移植几个题做做了事;在综合探究中,往往生搬教材资料,缺乏个
18、人特色,学生更难于从综合探究中学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素质更难于内化。9七、角度。所谓角度,是指教师思维的多端性,或称立体思维。有经验的教师对同一个知识点总是多层面阐释,多样性解答,多途径练习,多答案选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将学生思维发散开来。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的思维定势自然会破除,新思维、新观念就会不断涌现。思维单一的教师往往教学活动程式化,教学方法模式化,用教条化的知识充塞学生的头脑,长此以往,致使学生头脑僵化,因循守旧,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一步了。如此谨小慎微的“ 文弱书生 ”,将来怎样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八、宽度。所谓宽度,是指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
19、程度。我们实施的是素质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不少教师迫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对升学有望的学生偏爱有加,对升学无望的学生则不闻不问, “后进生 ”普遍被冷落。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力度的加大,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花大气力关注“后进生” 。从理念上破除“天才论” ,激发“后进生”的内驱力,对他们倾注慈母爱,巧借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上进心,引导其体会成就感。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后进生 ”肯定会抬起头来走路。九、亮度。所谓亮度,是指每个教师的特长,也就是闪光点。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 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以致于没
20、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 ”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选择的领域达到一个高度,宣告大写的“ 我”的存在。比如有的教师善讲,讲起课来,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有的教师则善思,能从无疑处生疑,能从平庸中看出神奇,惯于打破常规,独辟蹊径;有的教师则善练,题目的设计独到别致,暗藏玄机,解题思路简洁明快,一语破的;有的教师则善于动手,几张纸片,三折两叠,就成了形态各异的教具。每位教师应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10十、适度。所谓适度,也就是教师要从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的实际出发,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法。切莫东施效颦,生搬硬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妙在用法。新课改顺应时代潮流,要
21、求体现开放性原则,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释疑,先学后教,内化素质。学生围绕什么动?怎样动 ?既要预设,也要生成。要抓住教材的关键,投石激浪,几个巧妙设问,学生就动了起来。看准火候,三言两语的点拨,就引起了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交锋。当学生争得面红耳赤、难分难解的时候,抓住争论的焦点,合作释疑,对不同的观点作辩证分析,孰对孰错,泾渭分明。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或未掌握新课程真谛的教师,也想照此办理,其结果不是学生动不起来,就是动而无序。正确的做法,首先应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操作方法,做到教法上的更新。其次,深钻细研新教材的内容以及所体现的时代性、开放性、前瞻性的特点,熟悉教材知识的呈现方法。将新教法与教材知识的呈现方法有机统一起来。其三,或问卷调查,或开座谈会。找准学生学习新教材中存在的知识误区和思维误区。其四,以新方法之“矢” 射学生的知识误区和思维误区之“ 的”,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在实践中走出自己的新路。初二数学命题小组2013 年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