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困惑: 1.有些教师认为,进行酸碱盐的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出酸碱盐的通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需要补充一些离子反应规律,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2.有些教师认为,与大纲相比,酸碱盐的教学做了较大调整,在知识点上缩小了范围,我们不应超出课标要求去补充知识,而应在现有的知识要求范围内,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在能力上下功夫。 3.课标对课程内容的调整,使教师难以把握酸碱盐教学的要求和范围,有的干脆按旧的方法和要求去教。原因剖析: 1.对课标中酸碱盐的教学要求与大纲相比,究竟有哪些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不甚清楚,因而产生教学上的困惑和不适应,有的还习惯于用大纲的要求教学
2、。 2.课标和教材变化了,知识点的范围小了,可是能力培养课标和教材变化了,知识点的范围小了,可是能力培养的要求没有降低,教学的方法应做如何调整?的要求没有降低,教学的方法应做如何调整? 3.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还是觉得给学生多一点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还是觉得给学生多一点知识更加保险,那么究竟要不要增加知识点?识更加保险,那么究竟要不要增加知识点?课标与大纲: 1.对于酸和碱的性质,不要求掌握 “通性 ”,只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强化了对酸碱盐性质的探究过程的知识和应用其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 2.对于酸碱盐的概念,不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定义,而只要求能区分具体的酸碱盐即可;增加
3、了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使用 pH试纸测定唾液、果汁、食醋、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 3.对于盐,只限于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4.课标删除了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和了解硝酸、胆矾两种物质的要求,新增了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的要求。 5.对于 “复分解反应 ”,只要求从常见的反应实例(盐酸跟石灰石反应)认识某些酸和盐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就可以了,不要求讨论所有的酸和盐是否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课程标准(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标 准 : 1. 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3. 会用酸碱指示剂和 pH试纸
4、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5. 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6. 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7. 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洗发剂、护发剂的酸碱性海盐、岩盐、湖盐和井盐 活动建议 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使用 pH试纸测定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 自制汽水。 当地农村常用化肥的鉴别。 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 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本章教材分析 本
5、章的编排顺序是: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定性、定量检测 常见的酸和碱(穿插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及其产物盐(穿插金属活动性顺序)酸碱盐的应用。本章知识采用从已有经验或知识引出,通过实验观察进行归纳和比较,将知识的应用分散穿插与最后陈述相结合的方式出现。本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已有一些直接经验,且实验较多,现象明显,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但本章涉及物质种类及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比前几章复杂一些,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多一些,导致头绪较多,难掌握,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增加感知实例,尽可能让学生多了解身边及生活中的常
6、用酸碱盐的实例,尽可能多动手做实验,加深对酸碱盐的性质及其相互反应的认识和理解;要从分利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现象比较,从而认识酸碱这两类化学性质差异极大的物质。第一节 溶液的酸碱性 本节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酸性与碱性溶液;第二部分是溶液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第三部分是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本节首先通过学生对生活中有酸味物质的回忆,通过实验发现有酸味的物质呈酸性,同样的方法发现有些溶液显碱性。在发现溶液酸碱性的过程中使用了石蕊试液,从而因除了酸碱指示剂,并介绍常见酸碱指示剂石蕊和酚酞以及它们在环境改变时的变色情况。同时介绍了石蕊试纸、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自制酸碱指示剂等这些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