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初稿)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组2015 年 10 月 21 日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组2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3(一)课程性质/3(二)基本理念/3二、课程目标/6(一)总目标/6(二)学科核心素养/6三、课程结构/9(一)设计依据/9(二)结构/10(三)学分与选课/12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12(一)必修课程/12(二)选修 I 课程 /26(三)选修 II 课程/45(四)学业质量标准汇总/58五、实施建议/61(一)教学与评价建议/61(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82(三)教材编写建议/84(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89六、附录/90附录 A 学
2、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水平划分/90附录 B 教学与评价案例/973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历史学是揭示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并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寻历史的真相,正确地认识历史规律,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学重要的社会功能。历史学与历史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校的历史课程承担着重要的历史教育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
3、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反映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4(二)基本
4、理念1.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历史教育得到全面、持续发展,是历史课程所坚持的价值追求。历史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等,都要紧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开,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
5、述和评判中,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历史使命感,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以及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3.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的标准等,都要始终贯穿着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这一核心任务。54.精选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历史课程的内容选择,要注重展现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
6、历史发展大势,从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和认知的角度出发,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揭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趋势,展现人类社会的变迁,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历史启示,发展历史思维,拓宽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洞察力,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中国与世界。5.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历史课程的设计要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深入思考和探究;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6.注意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衔接高中历史课程要注意与初中历史课程的衔接,既要避免简单、机械地重
7、复,又要避免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脱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引领学生在比初中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历史。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多样性,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满足学生不同的历史学习需要,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7. 形成科学而多样的评价机制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注重以形成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6评价机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运用多样的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尤其是要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衡量学生的历史学业质量水平,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
8、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作为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能够获取、辨析并运用历史材料,实事求是地对历史进行分析、阐释和论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能够感悟和体会历史情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辩证地、客观地解释与评判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能够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育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情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文化
9、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二)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7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素养 1: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
10、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素养 2: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素养 3:历史理解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8性
11、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素养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
12、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素养 5:历史价值观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9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评判;能够认识到分辨历史上的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与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能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能
13、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设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结构的主要依据是:1.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宗旨,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基本理念,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结构设计体现出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和功能。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规定。依据该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学分安排,设计高中历史课程的结构和类型,使历史课程的设计体现出时代性、基础性、创新性、选择性和关联性。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历史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课程的类型及其衔接有利于
14、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4.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历史课程结构的设计要适于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发展。105.历史学科发展前沿。注意吸收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使课程内容体现出历史学科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并为学生提供认识历史的多个角度;课程内容不苛求面面俱到,而是注重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探究。6.课程改革的经验。充分吸取近十多年来我国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并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使历史课程的结构设计更有利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7.国际历史教育的比较。在对国际历史
15、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使高中历史课程的结构设计既能顺应国际历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又能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二)结构1.课程的类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设一个模块,名为中外历史纲要 。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由若干个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选修课程设三个模块,模块 1-3 分别为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演进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文化交流与传承的历程 。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