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全文).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83525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131 大小:7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全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全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全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全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全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湛江某港工业园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003年 10月 项目研究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项目名称:湛江某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 所 长:吕 政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审 定:吕 政 (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审 核:孟昭宇 (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 初 审:邱加盛 (高级经济师) 项目负责:吕 政(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孟昭宇(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 邱加盛(高级经济师) 研究人员:陈 耀(研究员、教授、经济学博士) 邱加盛(高级经济师、经济学硕士、 MBA) 吕 铁(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刘戒骄(副研究员、经济学博

2、士) 张亮军( 高级工程师) 朱征宇(工程师) 中国文网搜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 完成时间: 2003年 10月 目 录 1 建设湛江某港工业园的客观要求 1.1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提出的客观而迫切的要求 1.2进一步发展建设湛江港的根本性举措 3 湛江某港工业 园的功能定位、目标 2.1 功能定位 2.2 发展目标 4 湛江发展某港工业的优劣势分析 3.1 优势分析 3.2 劣势分析 5 湛江某港工业园建设承载力分析 4 1水资源评价 4 2 地质条件 4 3 场地条件 4 4 交通运输条件 4 5 能源条件 4 6 资金筹措 4 7 环境影响 4 8 人力资源 4 9 与城市规划的衔接

3、第五章 湛江某港工业园与湛江港、湛江市及周边地区发展的互动关系 5 1实施 “以港兴区、以区促港、港区互动发展 ”战略的情景分析 5 2资金和物资等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趋势分析 第六章 工 业园微观体制和开发模式设计 6.1工业园的设立方式 6.2 体制框架 6.3 政府对工业园的政策安排 6.4 载体开发模式 6.5工业园开发投资体制设计 6.6 招商与服务 第七章 湛江某港工业园产业选择 7.1 产业选择的依据 7.2 产业选择结果 7.3 主导产业的发展重点与发展时序 第八章 工业园功能分区、开发时序、产业空间布局 8 1 工业园功能分区原则 8 2 工业园功能分区 8 3 工业园开发时序

4、研究 8 4 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第九章 园区开发投资估算和投资计划 9.1 估算范围及依据 9.2 征地费用 9.3 征地税费 9.4 征地(含耕地、山地、坡地)平均成本 9.5 海域使用金及补偿费用 9.6 基础设施投入 9.7 搬迁费用 9.8 不可预见费用 9.9 总投入 9.10 投资构成分析 9.11 投资计划 第十章 资金筹措 10 1 融资方案 10 2 融资风险及回避 第十一章 工业园开发的土地成本分析 11 1 单位成本分析 11 2 成本竞争力 11 4 成本风险分析 第十二章 财务效益分析 12 1 土地市场与定价 12 2 收入核算 12 3 税费 12 4 利润估算

5、12 5 清偿能力分析 12 6 现金流量分析 12 7 敏感因素分析 第十三章 经济社会效益评价 13.1 经济效益评价 13.2 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四章 开发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制定 1 1 本工业园开发主要风险 1 2 主要风险的防范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研究 1 .1 环境现状 1 .2 执行标准规范 1 .3 主要污染源治理规划 第十六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16.1可行性研究结论 16.2对本项目建设的建议 1 加快湛江某港工业园开发的客观要求 湛江某港工业园位于湛江港西南方向某海区域, 规划面积 30平方公里。根据湛江市委市政府确立的 “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

6、市 ”的发展战略,设立并加快开发湛江某港工业园,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一方面它是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提出来的客观而迫切的要求,同时也是进一步建设发展湛江港,推动湛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根本性举措。 1.1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提出的客观而迫切的要求 1.1.1国家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来某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奋斗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到 202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将实现翻两番,人均 GDP达到 3000美元, 20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 7.18%。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无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都呈现出新一轮加速发展

7、的态势。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举办 2010年世博会和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 “四大中心 ”为契机,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出建立世界级大都市圈的战略目标;珠江三角洲地区借助 CEPA,加快与香港经济的更紧密联系,并提出建设 “大珠三角 ”或 “泛珠三角 ”经济圈的发展构想;环渤海地区以北京举办 2008年奥运会为引擎,加速京津冀“大北京城市圈 ”的崛起。尤其值 得注意的是,东北三省抓住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机遇,正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的 “第四极 ”。与此同时,国家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发展,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

8、现代化,实现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走出 1997年后持续数年的经济波动低谷 ,迈进全面复苏的经济增长加速期。这次复苏最重要的特征是由于技术装备更新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了重工业复苏 ,重工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生产增长明 显快于轻工业 ,这也是经济全面复苏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家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来某,对全国各地区都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处于广东省西翼的湛江市更不例外。作为广东省的欠发达地区,湛江市加速发展的要求无疑更加迫切,而加速自身发展必须要有新的增长点。从湛江市的区情和资源优势出发,设立湛江某港工业园,依托湛江港的有利条件

9、,发展大进大出的重化工业,就成为未来湛江市培育新增长点,带动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1.1.2 国内外重化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 21世纪头 10-20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工业发达国 家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正在不断地向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国内市场广阔以及社会政局稳定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并在快速形成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跨国资本在我国国内的区位选择,仍然更多地倾向于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尤其是港口条件优越的沿海区域。 从国内看,以钢铁、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工业制造业,也出现向沿海港口城市转移的趋势。这种

10、产业区位的调整,首先是由于内陆矿产资源的枯竭及从国际市场获取原料来源的需要,其次是为了更靠近市场,再次,依托港口建设可以大 大降低运输成本,符合重化工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 由于开发早、程度高,沿海地区一些大的枢纽港周围几乎已没有多少可供工业建设的用地,相比而言,湛江港周围土地较多,且处于我国的最南端,距离东南亚、澳洲、欧洲和非洲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最近,港口港区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无论是国际重化工向中国转移,还是国内重化工向沿海转移,都为湛江某港工业园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1.1.3 大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湛江的压力和动力 从湛江市所处的大的区域环境来看,湛江处于西部大开发与珠江三角洲大发展的

11、战略结合点。一方面,毗邻的广西自治区 由于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特别是被确立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战略地位,对湛江经济尤其是湛江深水良港的优势发挥,带来很大的压力。近些年,随着北部湾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三大港口的加速建设及吞吐量的快速上升,已经分流了大量原本属于湛江港的货源,而且未来三大港口对湛江港形成的竞争态势仍很强劲。 另一方面,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经贸的更紧密联系,珠三角地区的强势地位与湛江的弱势落差会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在吸引跨国资本,还是国内其他地区的资本或产业转移方面,湛江难以有充分的竞争优势。 因此,面对东西两翼的夹击,湛 江必须变压力为动力,不仅要千方百计依靠竞争保持作

12、为西南主要出海通道的功能地位,并通过某港工业园的建设,为湛江港创造长期稳定的货物源泉,实现 “工业立市、以港兴市 ”的战略;而且,要借助广湛高速公路开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主动接受珠三角的经济辐射,并注意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某港重化工业,形成与珠三角地区轻重工业合理分工的格局。 1.1.4 广东经济发展对湛江提出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 25年来,湛江经济总量由 1978年的 31亿元增加到 2002年的 476亿元(可比价格),年均增长 速度达到 11.54%,但与广东省平均水平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相比,发展差距依然很大。从人均 GDP看,全国 2001年为

13、908美元,广东省达到 1664美元,其中,珠三角 7个市高达 3750美元,山区 7个市只有 729美元,东西两翼 7个市也只有908美元;作为粤西重镇的湛江市, 2002年人均 GDP仅为 6559元,约合 795美元(按 1美元等于 8.25元人民币计算),不仅低于全省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966美元)。再从产业结构看, 2002年湛江市三次产业比例为 25.6: 38.4: 36.0,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仅为 32.8%,低于全国 12.1个百分点。 按照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到 2010年,全省人均 GDP比 2000年翻一番,达到 3100美元;到 202

14、0年全省人均 GDP比 2000年翻两番,达到 6250美元。湛江要在本世纪头 20年赶上全省平均发展水平,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年均 GDP增长速度必须达到两位数以上,其中 2003年到 2013年年均增速要达到 13%以上, 2014年到 2020年年均增速要达到 11.8%。足见目标之宏大,任务之艰巨,要使粤西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快车道,必须按照省领导的要求,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 感、使命感;而发挥湛江港口资源优势,加快湛江某港工业园的开发,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步骤。 1.2进一步发展建设湛江港的根本性举措 湛江港东某南海,南望海南岛,西靠北部湾,北倚大西南,是我国大陆通往

15、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自古以来,湛江港就是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对外经贸往来和货物运输的出海主通道,早在南宋就展现出港口贸易中心的雏形;清朝时已形成 “商船蚁集 ”、 “商旅穰熙 ”、 “舟车辐辏 ”的著名商埠(广州湾);抗日战争时期,经湛江港转桂、黔入川成为除滇缅公路外西南地区对外联系的另 一重要生命线。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港口和配套铁路建设工程。1956年,湛江港正式开港,为西南地区提供了第一个现代化的出海口岸。几十年来,湛江港为桂、云、黔、川、渝等省、区、市中转各种货物数亿吨,主要类别包括进口石油、粮食、钢材、化肥、铁矿石及出口非金属矿石等重要的战略、能源

16、物资。 目前湛江港已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港口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库场充裕,一次性堆存能力逾 150万吨,可承担集装箱、重大件、散货、危险品、石油、流体化工品等 100多种货类的装卸、仓储、转运业务以及客货汽车运输,与 世界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到 2002年,湛江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 3586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 1788万吨。随着 30万吨级深水航道以及超大型石油和矿石码头 “三大工程 ”的建成,湛江港将拥有全国最深的航道,可进出 30万吨级的船舶,同时,拥有全国第一座 30万吨油码头和全国最大的矿石码头。 然而,与我国沿海一些主枢纽港相比,湛江港的发展还很滞后,其独特的区

17、位、深水良港的优势还远未发挥出来。据 2002年统计,我国 20个主枢纽港完成的货物吞吐量为 14.2亿吨,占沿海主要港口总吞吐量的 85%。其中上海、宁波、广州、天 津、青岛、秦皇岛、大连等 7个港口的吞吐量已连续两年超过亿吨,上海港已达到 2.64亿吨,而湛江港多年在 2000多万吨徘徊,在全国沿海港口的排位也在后移。近 20多年来,湛江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增长不仅慢于沿海其他主枢纽港,也远低于湛江经济的增速。 1978-2002年湛江港口货物吞吐量只增长了 2倍多,年平均增长率为 5.0%,约低于沿海主要港口 5个百分点;同期,湛江 GDP增长了 14倍,年均增长率为 11.5%。见图 1所

18、示。 024681012141618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增长率(以1978年为1)GDP港口吞吐量图 1-1 湛江港口吞吐量与 GDP增长对比 湛江 港之所以发展缓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主因有三。第一,作为湛江港腹地的区域基本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港口运输的货物运量非常有限。近几年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来自西南地区的货运量有一定上升,但总量并不很大。据有关部门预测,大西南开发至 2005年,每年经湛江港进出口的物资最多也就在 3000万吨左右,其中石油产品 1600万吨、铁矿砂 850万吨。这对于到 2005年湛江港口期望达到 8000多万吨通过能力,初具国际一流大港口的目标而言,显然难以满足其要求。 第二,改革开放特别是 90年代中后期以来,湛江周边的港口先 后崛起,分流了有限的货源。如湛江附近东面的茂名港和阳江港、西面广西的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尽管这些港口还较小,最大的防城港吞吐量仅是湛江港的一半,广东茂名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