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扬州市武坚中学 2015 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 B石蜡熔化 C纸张燃烧 D湿衣晾干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 解:A、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纸张燃烧过程中生
2、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湿衣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出空气 B将滴管横放在桌面C将洗净后的滴管前入洁净烧杯里 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取用液体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B、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C、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是可以的;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污染胶头解答: 解:A、使用胶头
3、滴管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图示做法正好相反,故 A错误;B、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防止污染药品,故 B 错误;C、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是可以的,故 C 正确;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污染胶头,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掌握常用仪器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下列物质是自来水厂对水净化过程常用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氯气(Cl 2) B臭氧(O 3)C漂白粉主要成分 Ca(ClO) 2 D二氧化氯(ClO 2)考点: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
4、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的特点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 解:A、氯气是由氯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C、次氯酸钙是由钙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二氧化氯是由氧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故选:D点评: 解答本题要正确的分析物质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如果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并且属于化合物就属于氧化物4 (2 分) (2012兰州)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5 监测指标PM2.5(particulate matter)是指 2.5
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 PM2.5 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大力植树造林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 空气与水分析: 只要能减少空气中固体颗粒就能对 PM2.5 的治理起作用解答: 解: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能减少地面上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被人体吸收,故 A 能对PM2.5 的治理起作用故 A 错;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的悬浮颗粒,所以对PM2.5 的治理起不到作用,故 B 正确;C、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能对
6、 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 C 错;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就减少了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能对 PM2.5 的治理起作用故 D 错;故选 B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 PM2.5(particulate matter)是指 2.5 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只要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就能对 PM2.5 的治理起作用5 (2 分)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成分有:K(1.027.0)mg/L;Cl(1.024.0)mg/L这里的 K、Cl 是指( )A单质 B元素 C金属离子 D分子考点: 元素的概念.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钾、氯”等不
7、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 解: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成分有:K(1.027.0)mg/L;Cl(1.024.0)mg/L,这里的“钾、氯”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钾、氯”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 (2 分)用分子观点解释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正确的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
8、题.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利用分子的性质分析回答;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气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解答: 解:我们能闻到洋葱的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洋葱中含有刺激性气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之中的缘故,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与分子的体积、质量及分子间隔没有直接关系故选 B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应用微粒的基本观点来解释相关的生活现象7 (2 分)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平视液面,读数为 19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是 11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8mL B大于 8mL C小于 8mL D无法判断考
9、点: 测量容器-量筒.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最凹处所对刻线相平,既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读数解答: 解: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俯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大,平视时看到的读数标准,平视液面读数为 19mL,即液体体积为 19mL,但俯视液面读数为 11mL,实际小于11mL,假设为 10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19mL10mL=9mL,大于 8mL故选 B点评: 根据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还是偏小,俯视读数量取到的液体体积偏大还是偏小考虑本题8 (2 分)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B水变成水蒸气,水
10、分子的体积变大了C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化合反应包含氧化反应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氧气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 A、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B、根据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不变,改变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进行解答;C、根据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进行解答;D、根据化合反应以及氧化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解答: 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 A 正确;B、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不变,改变的只是水分子之间
11、的间隔,故 B 错误;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 C 错误;D、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而氧化反应是物质和氧的反应,二者属于交叉关系,故 D 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化合反应以及氧化反应的含义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 (2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可以用来作燃料B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水(H 2O)和过氧化氢(H 2O2)分子中都含有氢气分子考点: 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
12、系.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可燃;B、氨水具有碱性;C、二氧化碳没有酸性;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可燃,故不能作燃料,故错误;B、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故正确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 个水(H 2O)和过氧化氢(H 2O2)分子中都含有 2 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去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是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
13、石蕊变红10 (2 分)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B制成各种电光源C医疗冷冻麻醉 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 空气与水分析: 运用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液态氮气气化会带走大量的热、氮肥中含有氮元素所以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医疗冷冻麻醉、制化肥的原料解答解答: 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可用于食品防腐,例如: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故说法正确;B、氮气不能像稀有气体那样通电后会呈现不同颜色,所以不能制成航标灯、霓虹灯、闪光灯,故说法错误;C、液态氮气气化会带走大量的热,因此可制造低温环境,在医疗上冷冻麻醉
14、,故说法正确;D、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故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 注意区分氮气的用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平时要细致的掌握所学知识并加以理解才能牢固11 (2 分)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鉴别它们的最好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燃着的木条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分别称取各自的质量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分析: 根据氮气不支持燃烧和氧气具有助燃性来考虑本题解答: 解: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带火星的木条在氮气中熄灭,在空气中也可能熄灭,在氧气中木条剧烈燃烧;本方法不能鉴别空气和氮气;故本选项错误;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不同的气体
15、中,如木条熄灭则气体为氮气,如木条燃烧情况不变,则气体为空气,如木条燃烧更旺,则气体为氧气故本选项正确;C、空气、氮气、氧气均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本选项错误;D、分别称取各自的质量,方法过于麻烦,并且不准确;故本选项错误;故选 B点评: 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学生具备有关气体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12下列化学用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Zn CN2 DCO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
16、: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 3 层含义:微观表示一个原子;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解答: 解:根据化学式的表示意义可知:A、O 表示一个氧原子,故 A 错误;B、Zn 既能表示锌这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锌原子,还能表示锌这种物质,故 B 正确;C、N 2表示一个氮气分子,故 C 错误;D、CO 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 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因此金属元素的符号除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13 (2 分)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17、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B一个分子中含 76 个碳原子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76:52:46D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A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学式来分析;D根据分子的结构来分析解答: 解:A由物质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故正确;B由该物质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76 个碳原子,故正确;C由该物质的化学式可知,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76:52:46,说法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元素组成的,故错误故选
18、 D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 (2 分)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化合物(表示一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 分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反应前的图中的三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可由分子构成分为两种,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反应后的两个分子构成相同应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分子,分子
19、之间有一定间隔;中间的图表示,反应前的三个分子分裂为六个原子,六个原子重要结合能形成生成物的两个分子解答: 解:A、反应前的两种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反应后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故 A 正确;B、反应前后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空隙;故 B 正确;C、本反应前为两种物质,反应后为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 ,为化合反应;故 C错误,但符合题意;D、因为为化合反应,故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化合物;故 D 正确;故选:C点评: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15 (2 分) (2013泉州)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
20、水” ,其每个颗粒含水 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用干水吸收 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D干水吸收 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 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根据题目所给新信息可知, “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据此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A、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 A 错误;B、
21、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 B 错误C、干水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 C 正确;D、干水吸收的 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有 1-2 个选项符合题意如果该小题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一个得 1 分,但若选入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该小题为 0 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6 (2 分)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 6
22、3 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 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63 B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63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89 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 152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计算;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D、根据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判断解答: 解: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所以在原
23、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63,其质子数和电子数也为 63,所以: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63,其质子数和电子数也为 63,所以正确;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15263=89,所以错误;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63,其质子数和电子数也为 63,所以错误;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是指实际质量,其单位一般是克,在该题中无法判断故选:A点评: 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
24、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17 (2 分) (2013邵阳)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 ,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氧元素 B氧气 C氧化物 D水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根据氧气的组成和质量守恒定律判断,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要制氧气原料中必须含有氧元素解答: 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制氧气的原料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正确B、制氧气可以用物理方法,也可以用
25、化学方法,如用化学方法的话,原料中不一定含氧气,故选项错误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可能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水中含有氧元素,可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是水,故选项错误故选 A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从元素及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分析解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 (2 分)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则所含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同种元素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但是化学反应速度被改变不一定
26、是催化剂的原因D因为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考点: 元素的概念;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 A、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B、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C、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D、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解:A、所含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故说法错误;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就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化学反应速率被改变不一定是催化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