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化学盐 化肥中考样题解析考点(一):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现象例 1. 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NaCl、KNO 3 B. CuSO4、NaOHC. AgNO3、HCl D. NaOH、H 2SO4解析:NaCl 与 KNO3 不发生化学反应;CuSO 4 与 NaOH 发生反应生成 Cu(OH ) 2 蓝色沉淀;AgNO 3 与 HCl 反应生成 AgCl 白色沉淀;NaOH 与 H2SO4 发生反应,但由于无气体、无沉淀、无颜色的变化,因此无明显的现象。答案:D思维误区:由于对本题题干中条件把握不全和对常见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现象没有完全掌
2、握导致错选。点评:注重全面把握题干中的多方面的限定条件是正确分析问题的前提,学习过程中加强对物质间反应现象的认识,在掌握特殊物质的颜色和溶解性的基础上,能够推理出反应的相关现象。考点(二):对复分解反应的微观理解例 2. 2005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二位科学家。我们现阶段所学的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中的一些阴阳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如 BaCl2 溶液和 Na2SO4 溶液反应,实际参加反应的是 Ba2 和 SO42结合生成 BaSO4 沉淀,而 Cl 和 Na 则是“旁观者” ,并没有参加反应,仍然在溶液中。请在下图右边的圆圈中填
3、入适当的分子或离子符号,来体现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实质: H H Cl Cl Na Na CO32 解析: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从微观角度分析,此反应中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而生成的氯化钠由于溶于水,而仍然以 Na 、Cl 形式存在,没有发生变化。答案:Na 、Cl ;H 2O;CO 2思维误区:由于不能将微观认识迁移应用到复分解反应实质中理解,导致许多考生难以适从。点评:利用微观知识分析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我们所学过的分子、原子及离子的知识是指导我们学习和解释一切化学知识的理论根据。本题以 BaCl2和 Na2SO4 反应为实例,在理解复分解反
4、应的微观实质的基础上,迁移推理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的微观实质,注重了学习能力的考查。考点(三):对化肥常识的全面认识例 3. (1)农业上将磷酸二氢钾(KH 2PO4)当作 肥料使用。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简述其原因。(2)为保护江河水质不被污染,某些城市禁止销售含磷洗涤剂。如果大量含磷洗涤剂的废水排入江河,可造成的危害有 (填写序号) 。水生植物疯长 水中缺氧 水质变坏 鱼类死亡 水土流失解析:根据磷酸二氢钾的化学式,由于含有 K、P 元素,因此属于复合肥料;铵态氮肥(即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而逸走,导致肥效降低;由于磷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5、,因此大量含磷洗涤剂的废水排入江河,导致藻类植物疯狂生长,水中缺氧,水质变坏,鱼类死亡。答案为。答案:(略) 。思维误区:许多同学认为水生植物生长时,由于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不会导致水中缺氧,而是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事实上,由于水中磷等元素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植物疯狂生长,不仅造成水质恶化,鱼类死亡,更甚的是它们把阳光遮蔽,使水中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导致水中的溶解氧下降。点评:本题从两个角度设置问题,一是对化肥的分类和科学使用方法的考查,能够应用化学知识解释农业生产中科学使用化肥的方法;二是从有害的方面认识磷元素,学会辨证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考点(四):物质的分类方法例 4. 物质的分
6、类标准有多种,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请参照示例,自拟一种至少包含两种物质的标准,将标准以及符合标准的物质填写在下面表格中。解析:结合本题要求,从不同视角进行分类。属于盐类的有小苏打和氯化钠;属于有机物的有葡萄糖和甲烷;属于含氧化合物的有小苏打和葡萄糖;属于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甲烷和氯化钠。标准 符合该标准的物质示例:金属单质 铜、铁小苏打、铁、葡萄糖、铜、甲烷、氯化钠答案:(略)思维误区:由于没有充分联想化学式及其性质,难于展开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不善于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开发审视问题是同学们普通存在的错误。点评:物质的分类是历届中考的命题点,分类方法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从近几年课改区命题形式上看,更加注重自主开放性命题,体现了对分类方法的探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