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 页(共 1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注: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自 20072014 年全国各地所有高考历史试题,按人教版必修 3 各课顺序分解而成,试题排版工整合理、精美规范,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转载到其它网站、博客和 QQ 群交流,一经发现封锁其 IP,谢谢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高考真题分解栏目 必修 3 分课汇总(人教版)分解、整理:张秋鸿 龚哲山 陶得洋 第 3 课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2
2、014 年题组1 (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考点】唐代三教合一潮流【解析】 “决定宗教兴亡” 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 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 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 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
3、治地位最为稳固,故 C 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 D项错误。【答案】C2 (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考点】宋明理学【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 题干“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 A 项错误;人性本恶是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2 页(共 1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荀子的思想,与题干“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 B 项错误 ;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
4、,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答案】D3 (2014浙江文综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 ;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朱熹 李贽A B C D【考点】亚里士多德;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主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思想主张【解析】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与材料的主 张不符,故错误;题目中的“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去人欲”“穿衣吃饭,即是人 伦物理” 分别由古希腊哲学家亚
5、里士多德、南宋理学家朱熹和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故 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答案】D4 (2014广东文综15)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 、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 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 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 宋代生活【考点】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解析】明清时期,理学居于 统治地位,从 题干中“只是先把 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 “四书”更受重视,故 A 项
6、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 B 项错误;C 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 败落的必然历 史命运,是 资本主义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 D 项错误。【答案】A5 (2014全国大纲卷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3 页(共 1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
7、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考点】宋明理学【解析】 “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 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可见此时纂修族谱并非名门望族的特权,宗族与社会等级无关,故 B 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明清时期,纂修族 谱以尊崇人伦”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故 C 项正确;先秦 时期的宗法制度带有森严的等级色彩,但是材料并未体现 等级色彩,故 D 项错误。【答案】C2013 年题组1 (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8、( )孔子 韩非 朱熹 亚里士多德A B C D【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析】 孔子开 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朱熹创办私学, 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根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 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在“官学”培养人才。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 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 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吕克昂”学园。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 韩非子的主张,后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
9、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由此排除 。【答案】C2 (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春秋繁露 四书章句集注 儒林外史 孔子改制考A B C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吸收外来文化”。董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4 页(共 1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
10、讽刺小说;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故排除含有、的选项,即排除 ACD,答案选 B。【答案】B3 (2013福建文综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考点】宋明理学【解析】本题具有乡土气息,解 题关键在于对“ 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这段话的理解。 A 选项“三纲五常” 是指“君为臣
11、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材料没有表达出 这个意思;B、 C 选项都缩小了材料范围,只提到一个方面“去恶从善”、 “保守家业”;所以选 D。【答案】D4 (2013广东文综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关键是“明理” 一词,说明理学已经产生, 则 A、B 可排除。而朱熹是主 张格物致知的,是通过处在手段明理,而材料是反 对的,因而 选 D。【答案】D5 (2013全国新课标卷 I 文综 25)自汉
12、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考点】宋明理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5 页(共 1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 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 期已逐步瓦解,排除 A 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 项,陆 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 D 项。
13、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选择 C 项。【答案】C6 (2013山东基能5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心外无物 C吾心即是宇宙 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考点】东西方哲学派别【解析】A 项是英国近代经验论 的代表:乔治 巴克莱其主要 观点有三:一、物是 观念的集合,二、存在就是被感知,三、对象和感觉的同一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 项和 C 项是中国古代南宋心学家陆九渊的观点,其哲学 认识论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 项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朴素唯物主义。故答案 D 符合题意
14、。【答案】D2012 年题组1 (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 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 业焉,以求尽其心。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知,D 项正确;ABC 项都对题干的曲解,排除。【答案】D2 (2012浙江文综卷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15、( )墨家学派的诉求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智者学派的主张 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 BC D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6 页(共 1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 动荡的局面,提出 “兼爱”“ 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 诉求。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 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 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 类 ,反思人类自己。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 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
16、制。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 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答案】A3(2012海南单科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 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 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 。题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 正是儒家的伦理道理,而 题干斥责佛教导 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 项正确;A 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 项无从反映。【答案】D4(2012海南单科卷
17、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 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首先排除 BD 项;题干认为“ 阳生万物”,而何为“生”呢?“生,仁也”,其主要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A 项正确;如果对“阳生万物、阴成万物”不能正确解读,及把握内在关系:生,仁也。易错选 C 项。【答案】A2011 年题组1 (2011山东基能23)山西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古建筑,紧贴崖壁,半悬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该建筑架构简单,稳定性差
18、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7 页(共 1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A B C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符合史实,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错误,排除 C。【答案】B 2 (2011广东文综14)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解析】扣住
19、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 项符合题意;B 项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 之际,与 题干时间不符;C 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而 D 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无法体现。故选 A 项。【答案】A 3 (2011上海单科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解析】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 A 项符合题意。 C 项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
20、知识,属于格物致知,归程朱理学,排除。B、D 两项表述错误。故 选 A 项。【答案】A 2010 年题组1 (2010广东文综15)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 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解析】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 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 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 ” 的理论观点。【答案】C 2 (2010浙江文综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8 页(共 1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
21、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抓住关键词“理学” 、“支离”。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 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 处直接体悟, “发明本心” ,以作 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 ”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 为朱熹。 “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即天
22、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 三项。【答案】B3 (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解析】此题必须克服对陌生材料的恐惧心理。首先注意 题干和选项材料中的“形”、 “本”、 “心”、“物(或万物)”、 “天地” 、“道” 这些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孰先孰后);运用从哲学常识,看出题目涉及的是关于世界本原 问题的中国古代哲学 观点;再以自己熟悉的“心外无物”为突破口(这是典型的唯心论哲学(本体论)观点,其它为
23、唯物论哲学观点),解答此题。 题中陌生材料出处:“形者,有生之本。故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养气在于宁心,宁心在于致诚,养诚在于尽性,不尽性不足以养生。 ”(北宋王安石临川集礼乐论)/“道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 ”(北宋邵雍 观物内篇)/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 进卷诗)/ “舍天地 则无以为道,天地常运而人道不息”。 (南宋陈亮与徐彦才大谏)【答案】A 4 (2010上海单科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宋代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
24、原,所以 选 A。【答案】C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9 页(共 1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2009 年题组1 (2009江苏历史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阳明【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 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故判断 为王阳明 。【答案】D 2 (2009广东理基6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 “仁” B “心外无物”C “理” D “格物致
25、知”【解析】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答案】A 2008 年题组1(2008山东基能4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痒死而后巳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解析】 属于个人修身内容,排除含的选项。【答案】C2(2008上海单科 A 组 1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26、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0 页(共 1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解析】从题干中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的教育比较 注重启蒙孩子的长幼等级观念,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比较注重等级观念。因此 D 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D 3(2008广东单科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解析】王阳明的主张是“心学”, 陆王心学提出,求 “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
27、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形成“ 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材料中的禅宗六祖慧能的主张“心动” 显然也是主观唯心主义。【答案】D 2007 年题组1(2007海南单科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解析】儒学在魏晋时期受到佛、道的冲 击,出 现三教并存局面,在宋代儒学家们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重新阐释儒学,形成理学。【答案】D 二、主观题1 (2014山东文综38) (24 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 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材料甲:图 9 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图 9(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