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投稿 QQ:2355394684重金征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山西、黑龙江各校高中期中、期末、月考试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2012杭州质检)下表反映了 1978198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经济成分 1978 年 1987 年全民所有制企业 77.6% 59.7%集体经济 22.4% 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
2、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几乎为 0 5.6%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落户中国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A BC D2(2013宁波模拟)有人用邓小平的经典话语来概括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前 15 年的基本特点应该是(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摸着石头过河”C “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3 下面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 )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
3、力 都改变了所有制形式A B C D4(2012无锡调研)“1991 年首钢销售收入 91.4 亿元,是 1978 年的 6.3 倍;实现利税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投稿 QQ:2355394684重金征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山西、黑龙江各校高中期中、期末、月考试题29.26 亿元,是 1978 年的 6.72 倍;实现利润 23.6 亿元,是 1978 年的 7.9 倍,平均每年递增 17.22%,超过世界 500 强企业 1953 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
4、思想的提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5(2012温州测试)如果拍摄 记忆中国1984 年的记录片,可以选择的事件有(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温州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A B C D61992 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立
5、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7(2012金丽衢十二校联考)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 ,1998 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8 1987 年 9 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 ,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1997 年刑法
6、取消“投机倒把罪” ,2009 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突出反映了(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投稿 QQ:2355394684重金征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山西、黑龙江各校高中期中、期末、月考试题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9(2013杭州质检)邓小平在 “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这一时期“好路”的
7、“路标”是(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 )A阐明了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B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D评价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11 (2012厦门模拟)右图所示著作描述的三次重大思想交锋,分别发生在 1978、1991 和 1997 年。其中 1997 年的交锋最有可能是关于( )A香港前途的争论B澳门问题的争论C计划经济
8、与市场经济的争论D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争论12据统计,1997 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 4 947 家,从业人员 4 200 万人,三资企业 23.6 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 68 万家,注册资金 17 302 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B所有制结构已根本改变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 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1 分,第 14 题 19 分,共 40 分)13(2012天津和平一模)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 为新民主主义
9、而斗争的过程中, 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 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一九二七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投稿 QQ:2355394684重金征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山西、黑龙江各校高中期中、期末、月考试题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革命的 胜利。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材料二 阅读图片,完成问题图 1 1978 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 的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书图 2 1982 年中央一号文件 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
10、部分图 3 1983 年重庆开始经济体制 综合改革试点图 4 1987 年 7 月 1 日, 人民日报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报道材料三 1979 年和 2006 年国民 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年份国内生 产总值(亿元)国家财 政收入(亿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1979 3 645 1 132 57.5 67.72006 218 071 39 500 35.8 43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 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材料四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 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 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
11、 设趋 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摆脱 1927 年和 1934 年两次危机的措施。(8分)(2)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结合材料二对改革进程加以说明。(4分)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投稿 QQ:2355394684重金征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山西、黑龙江各校高中期中、期末、月考试题(3)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没有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不会得到深化。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 分)(4)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3 分)14(2012福建高考)近代以来,为了民族
12、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 :“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 赖 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 ”黄炎培也说: “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 难问题 ,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 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 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 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 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 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 长 ,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 年
13、3 月)材料三 19521965 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 年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投稿 QQ:2355394684重金征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山西、黑龙江各校高中期中、期末、月考试题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 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 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5 分)(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 、
14、 “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4 分)(3)据材料三,概括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7 分)(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3 分)答案课时跟踪检测(十七)1选 A 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把握 时间信息 19781987 年以及题干中“工业总产值” ,可知此时尚未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容也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选择 A 项。2选 B 改革开放前 15 年的大致时间是 19781992 年。在此期间中国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直至 19
15、92 年十四大才正式确立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是“建立社会主义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投稿 QQ:2355394684重金征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山西、黑龙江各校高中期中、期末、月考试题市场经济体制” 。“看准了就大胆地 试,大胆地 闯”是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提出的。3选 C 两幅图片反映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排除含的 A、B、D 三项。4选 A 1991 年首钢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是得益于 1985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管理的自主权 ,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等。5选 C 考查改革开放。材料关键信息是 19
16、84 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是在 1983年。6选 B 抓住“1992 年”这一关键信息,华而诚的讲述是指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7选 C 从“计划发展计划发展和改革”这样的演 变,到现在更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在确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 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8选 A 从 1987 年到 2009 年, “投机倒把”罪最终从中国的法律中消失,这反映了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选 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7、。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 1992 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 1992 年党的十四大上,故 C 正确。10选 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上众多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目标,有利于中国改革的深入和“加速和外国接轨” 。11选 D 材料反映的是“思想交锋” ,并且香港 问题、澳门问题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逐步得到解决,故 A、B 两项可以排除。C 项是在 1991 年,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从 1997 年党的十五大 对所有制结构的创新可以判断D 项正确
18、。12选 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公有制经济 、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试点企业反映的是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13解析:第(1)问考查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注意两个特殊的年份,隐含着重大的历史事件;第(2) 问考查提取图片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运用对照的手法,再适当参照赋分从四个方面来答题;第(3)问蕴含着“南方谈话”后改革开放 进入新阶段的信息;第(4) 问概括改革带来的变化,注意从政治和 经济两个方面来作答。答案:(1)摆脱 1927 年危机的措施:八七会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创建农村革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投稿 QQ:2355394684重
19、金征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山西、黑龙江各校高中期中、期末、月考试题命根据地,揭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摆脱 1934 年危机的措施:长征及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2)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从试点到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3)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4)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主政治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14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一中陈嘉庚、黄炎培的思想主张找出二者的交集即“教育救国” ;积极意义可以分
20、别从教育和救国两个角度回答;无法实现的原因在于二者都没触及当时中国落后的社会制度。第 (2)问,据材料二中的时间“1949 年 3 月”以及材料内容可知此时三大战役已经结束,新民主主 义革命即将胜利;基本内涵可以 结合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进行回答。第(3) 问主要结合经济发展曲线图概括“变化” ,然后结合曲线对应的时间分别分析原因;最后一小问可从“经济基础” “建设经验”等方面分析。第(4)问主要从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答案:(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20 世纪 50 年代持续增长;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下降;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