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课改):专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842307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0.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课改):专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历史】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课改):专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历史】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课改):专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历史】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课改):专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历史】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课改):专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专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题荟萃2010 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10 年四川卷)18图 8 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 1979 年 6 月 25 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 B C D【答案】:C 【解析】:项只是图 8 所述的“现象” ,而并非“积极作用”。2.(10 年上海历史卷)25.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

2、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A. 推行了土地改革 B. 组织了人民公社 C. 实施了 “一五” 计划 D.发动了“ 大跃进”解析:C 。此题考察第 6 分册第 18 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内容。题干的材料在课文小字中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体现为一五计划。3.(10 年安徽卷)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 5 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已全面展开A. B. C. D.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 90 年代初,排除,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4.(10 年天津卷)9.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 GDP 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图中“单位 GDP 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A.实行“二五 ”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答案:D 解析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 20 世纪 50-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 。分析:理解

4、“单位 GDP 能耗”即可解答。5.(10 年山东卷)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 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 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 19591964 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答案:C 【解析】19531958 年,我国通过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 ,国民生产总值呈现曲折发展、的态势,但 1958 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呈下降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 B;19591964 年,在这一时期,19591961 年由于“左” 倾泛滥,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下降态,但 1960

5、 年当时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国民经济重新出现回暖的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 C;19701975 年,文革期间,文革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但通过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整顿,国民经济呈现复苏和迅速回升的状况,故这一时期应为 A;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 1979 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农村中实行经济体制改革,1984 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就呈现出了逐步发展的趋势,国内生产总值也就基本呈现上升的态势,故这一时期应为 D。6.(10 年全国卷 2)19.据统计,到 19

6、50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 1949 年 12 月增加了 12 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19 【答案】A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解析】注意选项中的用词, “根本” 、 “调整了”,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恢复经济中,到1952 年,我国经济状况才取得根本好转,故 B 不正确;同样,到 1952 年才合理调整了工商业,C 也不正确;而人民收入迅速增加,也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我国刚刚建国,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为了实现、物价和经济的稳定为主,人民收入水平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故 D 错误

7、。正确答案为 A。7.(10 年江苏卷)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解析:“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 说明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也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正确答案为 D。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8.(10 年山东卷)1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 ,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B C D答案:D 【解析】

8、通过歌谣中“ 洋烟袋 ”、 “ 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 ”,反映当时山西人有抽洋烟的习惯和使用电话这种新式通讯工具,说明出当时山西的传统习俗收到了冲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足板子毕业生” 反映当时的女孩子在民初已经放足,学习新式文化了,说明文化教育不是日渐衰落,而是有所进步。故排除。9.(10 年江苏卷)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解析:“男女同意,婚

9、约始定” ,反映出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故正确答案为 B。2009 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 (广东文基)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 “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答案 D2.(四川文综)1979 年 3 月 15 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 。这反映出 (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答案 B3.(浙江文综)电影

10、高考 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老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答案 A4.(福建文综)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答案 A5.(福建文综)1984 年 3 月 24 日,福建省 55 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

11、的呼吁。随后, 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 C6.(上海历史)下图反映了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 (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 D7.(广东历史)1959 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增长率(%) 30.2 16.2 5.6

12、 28.2 11.4 66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 12 倍答案 A8 (江苏历史)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答 案 D二、非选择题9.(辽宁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

13、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 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 计划供应。 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 ,也关系到我国城 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

14、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1954 年 9 月 23 日)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 遗留下来的。 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

15、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 (1988 年 5 月 19 日)材料三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 品集贸市场。到 1982 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 1100 万吨,比 1978 年增加 659.9 万吨;肉类产量超过 1300 万吨,比 1978 年增加 494.5 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 发展到 41184 个。1983 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 20 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 年

16、 1 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 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 ,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 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78 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答案 (

17、1) “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3) “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

18、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10.(上海历史)目前,社会生活史日益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取向。一位学者对中国的一个村庄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材料一 下岬村家庭结构变迁示意图优质文档优质文档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下岬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材料二 上世纪 60、70 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80 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地变化。1983 年至 1990 年,共建了 102 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 121 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

19、、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2)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材料三 从下列两图可见,下岬村的居住格局也出 现了变化: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 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3)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答案 (1)答案 1: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核心家庭越来越多,主干家庭逐渐减少,联合家庭基本消失。(2)能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并运用核心知识进行回答。从贫穷到富裕,或生活水平大夫提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

20、开始了改革开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引进外资,建立许多外资和合资企业,突破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十二届三中全会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3)回答合理而充分。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的发展:现代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改造和冲击;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产生了影响。2008 年高考题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一、选择题1.(2008 广东单科,15)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答案 A2.(2008 广东文基,28)到 1986 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这反

21、映我国当时 ( )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 C3.(2008 广东理基,65)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 )“多” “快” “好” “省” A. B. C. D. 答案 A4.(2008 广东单科,15)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2、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答案 B5.(2008 江苏单科,9)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答案 A 6.(2008 宁夏,33)1960 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

23、展 答案 B7.(2008 宁夏,34)1980 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 世纪 90 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答案 B8.(2008 天津,20)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 。上世纪 90 年代,这个“梦”仅用 3 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答案 B 9.(2008 上海单科 A,

24、14)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答案 D10.(2008 全国,17)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 年我国城市数量为 193 个,1997 年为 668 个,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 B11.(2008 北京,19) 北京晚报1958 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 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 、“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25、(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答案 C12.(2008 上海春季,6)我国的“二五计划”对计划完成时(1962 年)的粮食、棉花、钢铁产量提出了预定目标。然而,从 1955 年夏到 1956 年夏,这些目标历经三次修改。 修改方案提出时间粮食产量 (亿斤) 棉花产量 (万担) 钢铁产量 (万吨)1955 年夏 4 600 4 300 1 1001956 年初 6 400 7 000 1 5001956 年夏 5 000 4 800 1 0501 200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 ( )三个方案都反映出我国政府快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愿望 三个方案都是可行的 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 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 A. B. C. D.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3.(2008 上海综合,22)30 年前的 5 月 11 日, 光明日报头版刊发的署名文章,开启了真理标准讨论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领导和支持了这场讨论,指出这是一场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大讨论,并进一步强调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