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 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一、 命题指导思想2007年 泉 州 市 初 中 毕 业 、 升 学 考 试 化 学 科 的 命 题 , 认 真 贯 彻 教 育 部 关 于 初 中毕 业 、 升 学 考 试 改 革 的 指 导 意 见 的 精 神 和 泉 州 市 教 育 局 有 关 中 考 命 题 文 件 精 神 。 严格 以 全 日 制 义 务 教 育 化 学 课 程 标 准 ( 实 验 稿 ) 和 福 建 省 教 育 厅 颁 发 的 2007年福 建 省 初 中 学 业 考 试 大 纲 为 依 据 , 紧 扣 2007年 泉 州 市 中 考 化 学 科 考 试 说 明
2、 。坚 持 : “有 利 于 贯 彻 国 家 教 育 方 针 , 推 进 中 小 学 素 质 教 育 ; 有 利 于 体 现 九 年 制 义 务 教 育的 性 质 ; 有 利 于 推 进 中 小 学 课 程 改 革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 减 轻 学 生 过 重的 课 业 负 担 , 促 进 学 生 个 性 和 潜 能 的 发 展 ; 有 利 于 普 及 高 中 阶 段 教 育 ”的 基 本 原 则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1考试时间:60 分钟2试卷满分:100 分3试卷长度:6 页码(16 开)4试题结构与分值分配试 题 构 成 相关题量 赋分一、选择题(单
3、项) 15 题 30 分二、填空与简答 4 题 30 分三、实验与探究 1 题 30 分题型结构 四、计算题 2 题 10 分科 学 探 究 4 题 24 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10 题 21 分物质构成的奥秘 8 题 17 分物质的化学变化 9 题 28 分内容结构化学与社会发展 6 题 10 分5全卷试题难度分布(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三、试题特点2007 年泉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面向全体学生,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本学科学习各方面目标所需达到的水平,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试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试题内容准确、简练、科学;试题体现人文关怀,如试卷设置友情
4、提示、试题内容关键字眼加注着重号等;试题的主、客观题的题量和分值比例恰当,整套试题无偏题、怪题和超标题和陈题;试题重视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化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考查学生运用获取的信息,加工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的能力, 并适当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能。试题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有机的融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考查。总之,2007 年泉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内容所体现的教学思想对本市九年级化学教学将发挥很好的诊断、激励和导向性作用。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明:1立足知识与技能考查,试题难易程度恰当“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宗旨
5、和核心理念。2007 年泉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对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规定的“知识与技能”有关考点有较高的覆盖率,并且重点突出学生今后持续学习和发展应具有的核心内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中涉及的主干知识如: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质量守恒定律、酸碱盐、溶液稀释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化学基本计算技能、溶液、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重要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用途等内容。试题特别重视对化学用语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对化学式正误判断、化学式与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内容均全面涉及,考题对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力度比往年有更大幅度的加强;
6、试题难度适当,全卷试题难度分布(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试题具有适宜的区分度,试题整体设计切合我市九年级化学教学实际。例题第 17 题:小红同学发现班上“化学学习园地”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如下图)中的 、 、 三张卡片掉在地上,她将这三张卡片依次贴回原来的位置。(1)请在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空格中填上小红同学所贴卡片上的元素符号。(2)小红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定影液(含 AgNO3)提取纯净金属银。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a.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b向所得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晾干。a.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b向所得固体加
7、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晾干。上述实验方案中能得到纯净金属银的是 (填:“” 或“”) ,其理由是_。写出该方案中产生金属银的化学方程式: 。评析本题以一种全新的试题情景引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关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不同金属间金属活动性的判断及其实际应用。其中第(1)小题考查了学生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既灵活巧妙又难度不高。回答第(2)小题的思路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铜排在银的前面,且锌又排在“氢”的前面,故锌、铜都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而锌能溶于稀硫酸而铜不能,则用实验方案可制得纯净金属银。解答第(2)小题需经过综合思维过程,难度比第(1)小题有所提升
8、,属较难题。2、重视实验与探究,突出过程与方法。实验是化学的特征之一,也是探究活动良好的途径。利用实验试题考查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意识和能力,本试题在这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索,本试卷涉及实验与探究内容的题目有如 14、17、20 等题目。这些试题除了考查与实验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化学实验的思维过程,注重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入手进行考查。例题第 20 题:化学实验室开放日,小池和小航同学在药品柜中发现一瓶淡黄色粉末,瓶外贴有“过氧化钠(Na 2O2) ”的标签,这种外观与硫磺相似的物质到底有哪些性质?他们十分好奇,为了弄清它的有关性质,他们做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
9、Na2O2)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碳酸钠和氧气,在航空航天和潜水艇中常作供氧剂。设计实验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交流与讨论(1)通过实验,小池和小航同学知道了过氧化钠可用于航空航天和潜水艇中作为供氧剂的主要原因是_ 。(2)实验室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装配,应选用的仪器有:带导管的双孔塞、玻璃片以及下图所示中的 (填标号)等。该气体的收集方法有 种。(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类型的确定应根据 (填标号)a.化学药品的状态b.发生化
10、学反应的条件 c.生成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 (4)实验室选用上述仪器还可用来制取的气体有_(写一种) 。评析本题以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入手, 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交流与讨论等步骤,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氧气的检验方法、碳酸盐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通过选取适宜的反应试剂、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和氢氧化钠,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和碳酸钠。从而要求学生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请学生解释过氧化钠可用于航空航天和潜水艇中作为供氧剂的主要原因。这样,使学生对物
11、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一辩证关系有了进一步理解,考查了学生通过实验检验物质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更重要的是考查了进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科学的思想方法。这类试题对教学和评价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本试题还把化学启蒙阶段常见气体的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选用适合的仪器进行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装配等重要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综合考查。3、凸显化学的正面价值,增强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2007 年泉州市中考化学试题,从现实生活及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的重大问题取材,渗透人文情感和积极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来节能减排、合理地开发、利用
12、化学资源, 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为人(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过氧化钠,再加入足量水用_伸入试管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 黄色粉末溶解,有气泡生成木条复燃 a.产物 (填“有” 或“ 没有”)氧气b.产物有氢氧化钠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在一定量的 过氧化钠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再用实验(1)的方法进行实验向上述充分反应后的固体加入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_木条复燃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浑浊a.气体产物与实验(1)相同b._(填“有”或 “没有”) 碳酸钠生成写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类的身体健康、社会的进步发展服务。有关这类题目有第 1、2、6、7、10、11、13、16、等题
13、。 例 1第 6 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可以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食物 B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发育迟缓C人体缺乏维生素,易得某些疾病 D人的饮食要注意营养素的均衡搭配评析本题考查涉及的知识点有:黄曲霉素有损人体健康、蛋白质、维生素等食物营养元素的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及日常饮食中要主意营养素的均衡搭配,体现化学知识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 2第 16 题:右图是一种打火机的示意图.。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打火机的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标号) 。(2)其燃料的主要成分丁烷(C 4H10)属于 (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它在通常状况下呈气态,请用分子
14、的基本性质解释丁烷气体能被压缩成液体的原因 。(3)打火机挡风罩通风孔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说明燃料燃烧必须与 接触。若通风孔通气不良,可能造成打火机无法起火或燃料不完全燃烧而生成有毒气体,既浪费了燃料又污染了环境。用打火机点火是利用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评析本题以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生活用品打火机为题材,创设问题情景进行多方面提问,考查了构成打火机材料的类别、有机物、无机物的判别;考查了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打火机燃料容易液化的原因;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不良后果是既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又浪费燃料,体现掌握燃料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这个化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15、这个全球都关注的大问题的积极作用;考查了打火机能用于点火的原理利用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以此为例,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重要作用。总之试题涉及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等问题,这类题目的设计,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以感受化学的正面价值,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等,增强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4密切联系实际,创设生动的试题情景2007 年泉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具有丰富的呈现形式,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试题载体,试题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社会、自然、科技等多方面取材,创设具有现实性和
16、新颖性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应用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卷具有上述功能的题目有第 2、8、14、15、16、17、19、21 等。例 1 第 8 题:下图是用模型来表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大小球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该图示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评析本题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揭示了该反应的实质:由一种物质(水)的分子分解为两种原子(氢氧原子) ,两种原子又重新组合成两种新物质的分子(氢分子、氧分子) ,使得学生能够很快的经过分析与概括得出正确结论:该图示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的基本
17、类型是 B 项。例 2第 21 题: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配制稀硫酸时应注意安全。右图是配制稀硫酸的正确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所含溶质的质量为 g 。 (2)将 20g98%浓硫酸注入 80g 水中,形成的稀硫酸的质量为 g ,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评析本题给出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图,使学生如置于真实实验活动中进行化学计算,提高了对稀释计算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对于稀释计算的实际意义的认识,促进了计算的正确率的提高。5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注重新信息迁移能力的考查2007 年泉州市中考化学试题的编制,体现科学发展观,有不少题目以
18、课外化学知识为背景,既考查了九年级化学知识及运用,又考查了对新信息的吸收、加工、迁移的能力。这对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促进高初中的衔接、对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题第 19 题: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中的元素,除 0 族(最右纵行)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请回答:(1)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原子序数为 8 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元素符号为 ,它属于_( 填“金属”或“非金属 ”)元素。(2)原子半径:钠_镁(填 “”
19、或“=” 或“”,下同) ,原子得电 子能力:硫_氯评析本题以元素周期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阅读图表的技能,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或查找指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而又考查学生在获取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大小的变化规律和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等有关新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迁移、整合、类比推理等思维过程,对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同位置的原子,进行半径大小的比较、得电子能力的比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四、全样统计数据分析1A、B 、C 、 D 各等级人数统计表等级 A B C D人数 37427 21308 10163 280232
20、考生及格率、优秀率统计表:报考人数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101085 68898 68.16% 37427 37.03%五、考生答题情况分析(一)2007 年泉州市中考化学科考试考生答题情况较好泉州市考生全样统计结果表明,及格率为 68.16%,平均分为 68.72 分/人,优秀率达37.03%;从试题得分率分析, 第一大题(115)选择题的得分率高达 79.1%,第二大题16 题得分率也达 70% 。2007 年泉州市中考化学科考试能 够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随着课程改革展开与不断深入,教师们不断领悟教育改革的实质,改变课堂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的
21、教学质量。在教师们的引导下,学生们情绪高昂,学习方法得以改进,他们知识与能力并举,注重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善于动手动脑,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对本次中考所考查到的内容,大多数学生们都能基本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对所考查内容要求达到的认知水平,许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都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体现学生们视野的扩大,知识的拓宽,科学素养的提高。试题命题者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严格遵照各级领导部门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精神进行命题,试题的内容、结构、难度、形式等各方面与课程改革接轨,符合泉州市的教学实际情况,对促进中考化学科成绩达到较高的水平也起到了关键性
22、的作用。(二)考生答题存在普遍问题分析尽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中考成绩的稳定,但不免的考生答题还存在一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不断进步,现将考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1实验探究能力还较为薄弱。某些学生对于根据实验目的,选用适宜的仪器、药品进行实验,准确描述实验产生的现象能力不高,不明确所加试剂与产生的现象存在逻辑关系,缺乏思维的整体性。例如第 20 题:“进行实验”的步骤(1):“再向试管中加入 ”以及要求对应的现象描述“ ”,失分较为严重。答题存在的主要毛病是:第一是不懂得选择检验氢氧化钠的试剂,如用二氧化碳检验氢氧化钠,不能产生明显现象。第二是即使选对
23、了检验氢氧化钠的试剂,描述现象却不对应。比如选用“酚酞试液”,而现象填成“溶液变蓝” 或填“产生沉淀”等不相对应的现象。而在“ 交流与讨论”步骤(2):“氧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装配,应选用的仪器有:带导管的双孔塞、玻璃片以及下图所示中的 (填标号)等 ”的解答中,乱选、漏选仪器的现象较多,选择酒精灯更属不该(因已指定反应物为双氧水) 。2考试时马马虎虎、粗枝大叶造成不必要的失分(1)审题不认真,答非所问:如第 16 题第(2)小题,不是用分子间有间隔的基本性质解释丁烷气体能被压缩成液体的原因,而错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2)连抄都抄错。如第 18 题“Na 2SiO3 抄成“NaSiO 3
24、”,第 20 题将“2Na 2O2”抄写成“Na2O”或“2NaO 2”或“2NaO”, 造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再如 22 题(2)小题把“N 2O4”抄写成“H 2O4”,造成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错误 。(3)做选择题,把选“正确的”看成“ 不正确”的或把选“不正确” 看成“正确的”进行选择而导致错误。3化学用语十分薄弱。(1)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如“Cu”写成“cu” 或“CU”, “Al”写成“AL” 等 。(2)化学式书写错误,如:“NaOH ”写成“NaOH 2 ”或“Na(OH) 2 ”或“NaHO ”,“C a(OH)2 ”写成 “CaOH” , “O2”写成“O”
25、 , “H2O2”写成“HO 2”、 “Zn(NO3)2”写成“Zn NO3”, “Na2CO3”写成“NaCO3”等 。(3)化学反应方程的书写不完整或人为编造。没配平或有配平,但化学计量数扩大 n 倍。如 18 题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 Na2SiO3+H2O,却写成 NaOH+SiO2= Na2SiO3+H2O 或4NaOH+2SiO2=2 Na2SiO3+2H2O没注明反应条件。如:2 H 2O2 = 2H2O +O2随意臆造。如: H2O2 = H2+ O2没有注明气标“”:2H 2O2 2H2O + O24化学基本计算基础不扎实。以第 22 题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为
26、例:(1)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算错:2N 2H4 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应为: 2(214+41)=64,切算成:2214+41=60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已知物和待求物分不清。列出已知物和待求物间的质量比时,将已知量 3.2g N2H4 列在待求物 N2O4 的下面,而将未知数 x 列在已知物 N2H4 的下面来计算。(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不完整:已知量和未知数 x 未在相应的位置列出来或表示已知物、待求物之间的质量比的比例式未列出来就直接给出答案。5化学术语表达错误:“石灰水”写成“ 石炭水”或“石碳水”, “密封”写成“蜜封”或“密峰”。6吸收、加工处理新信息能力较差。如第 19
27、 题为学生提供了如下新信息:“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中的元素,除 0 族(最右纵行)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请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原子半径:钠_镁(填 “”或“=” 或“”,下同) ,原子得电子能力:硫_氯。许多学生不能通过迅速阅读、吸收有关新信息并迁移运用到解决钠与镁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和硫与氯得电子能力的强弱比较的之中,导致失分。7答案没有书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填写答题卡时,将第 20题“进行实验”步骤中要求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写到解答“ 交流与讨论 ”步骤的答案所规定的区域内,而使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未能得到有效的扫描(网上阅卷) ,造成失改。六、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深入钻研课程标准 ,认真执行课程标准 。2课堂教学要将“三维教学目标”落到实处。3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提高专业水平。4加强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建设。5加强化学用语和化学基本计算等技能的教学。6加强学生审题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提高吸收、加工处理新信息能力.7加强化学教学与 STS 教育的联系.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化学组2007 年 8 月M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