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分析一、引言高等院校是大学师生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最安全、最稳定的地方。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影响学校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增多,校园的治安情况相应也变得更加复杂,面临的校园安全形势也更加严峻,高校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涂海英,2009)在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高校校园安全问题也突现出来。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对待事物敏感、热情高、关注社会事务,易冲动等特点,使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
2、注。(张彧,2010)近年来,我国大学校园的突发事件已日益多样化和频繁化,如学生自杀、校园暴力、恐怖事件发生、食物中毒、管教冲突等突发事件的屡屡发生,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高等院校的正常的秩序,严重威胁了校园生活的和谐与宁静。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写进党的重要文献,表明了党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高度重视。(张彧,2010)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重视和研究高校突发事件,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因此,处理好高校突发事件,对构建和谐校园,对维护高校稳定,保障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主体部
3、分(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及特征1、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突发事件也称紧急状态、危机事件,荷兰危机管理专家罗森塔尔ROSENTHAL从整个社会系统的角度定义危机,认为突发事件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受到高校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以高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在较短时期内骤然发生的、并迅速演化为较大规模的、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的、甚至危及高校形象和声誉的事件。(邬强,2009)高校突发事件是由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地,大学生起主导作用,不以高校管
4、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例如,因爆发传染性疾病引起学生恐慌、停课,或因学生行为过激发生打架斗殴、砸酒瓶事件,或因学生违反学校宿舍禁用明火的管理规定酿成火灾,或因学生不堪学习、失恋的压力因而自杀,或国内外的大事诱发、学校管理失误引起学生与校方矛盾激化造成聚众、游行、示威事件等等。(钱广福,2009)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学校正常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严重偏离学校运行常态,对学校的日常工作科研、教学等工作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或对师生安全构成明确威胁的爆发性事件。(周理乾、张云霞,2009)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
5、事件应对法指出,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依据这一定义,可以将高校突发事件定义为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简而言之,就是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钱伟超、2010)2、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高校突发事件按其内容主要可分为九类(1)自我残害类,主要指学生自杀、自残、自虐事件;(2)公共卫生类
6、,主要指学生群体食物中毒、学生群体暴发流行性疾病或传染疾病事件;(3)交通安全类,主要指学生在校内、学校附近或者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严重交通意外事故;(4)消防安全类,主要指学生在宿舍里因用火或用电不当引发的或学生在公共场所集会时发生的火灾事故;(5)集会游行类,主要指学生因不满有关处理而发生的集体罢课、罢食、非法集会、静坐或游行、示威等事件;(6)事故意外类,主要指学生打架、群殴、离校出走、失踪或学生溺水、触电、意外摔伤或被严重伤害的事故;(7)网络信息类,主要指学生突然在互联网上散布、传播有害或虚假信息,并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一定危害或影响的事故;(8)财产安全类,主要指学生财物严重失窃或
7、被骗、被抢而其人身基本没受到伤害的事故;(9)身心疾病类,主要指学生突发严重疾病,学生出现幻听、幻视、幻觉、躁狂、抑郁等严重心理障碍。(农康、刘金明,2009)3、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1)突然性,高校人员集中,校园管理难度大。而突发事件能否发生,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何种方式爆发,以及爆发的程度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如何,都是很难准确预测和把握的。加之现代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又相对薄弱,一个偶然因素就可能会导致高校突发事件的迅速发生。(钱伟超,2010)(2)敏感性,高校作为开放性的文化组织,其中不乏大量思想开放、思维敏捷的大学生,他们积极关注社会动态,对非常态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从众心理也很强
8、,思想和行为容易相互影响。加上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一旦某一社会矛盾激化,大学生们就有可能立即响应,并迅速扩展,很快波及整个校园,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导致难以控制的局面。(钱伟超,2010)(3)破坏性,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相同,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且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破坏性比社会突发公共事件更为突出,潜在影响更为深刻。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大学生很容易迅速聚集。这种集群行为破坏了教学、科研和其他方面正常秩序,给学校整体工作和学生学习带来损失,并且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极度恐慌。这种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更容易引起社会反响,极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客观上“放大
9、”和“加深”危害性范围和程度。(贾水库,吴振民,何伟,2010)(4)持久性,我国很多城市高校相对集中,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极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即使突发事件已得到有效地控制,善后工作也很到位,但所引起的恐慌心理及消极影响却不会很快消失,甚至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会造成深刻和持久的影响。(钱伟超,2010)(5)参与人数多,具有群众性,具有群体性一般情况下,经过策划者组织煽动卷入突发事件的人员都比较多,既有学生,也有少数教工,特别是因一些重大问题引起的突发事件,出于爱国热情和强烈义愤参与人员更多,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兰岚,2009(二)高校突发事件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1、高校突发事件的现状分析(
10、1)高校突发事件不断,引起社会普遍关注,近几年我国高校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多次成为新闻媒体、政府官员乃至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因突发事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往往引起一段时间内社会公众的广泛讨论,甚至促成有关部门相关政策、规定、条例或法令的修订或出台。(熊永华,周贵忠,2005)(2)高校突发事件发生领域广,由于高校内外部公众人数层次多、工作头绪杂、人财物管理混合,加之高校改革不断推进,后勤社会化逐步深入,扩招广泛进行,使高校本就脆弱的基础管理体系捉襟见肘,突发事件重重。经过调研,我们发现高校突发事件多集中在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校园治安管理、对外拓展及与外部公众的沟通等领域
11、。这些领域几乎涵盖了高校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吴建勋,2004)(3)突发事件令高校深受其害,陷入突发事件漩涡的高校,除人财物受到损害之外,还会引发形象受损、声誉下降等后果。王铭铭涉嫌学术剽窃案以及刘海洋伤熊事件的发生就分别令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陷入尴尬与无奈,这就是明证。而其间接后果还有生源减少、就业困难、陷入官司、引进人才资金困难、高层管理和科研人才流失、士气低落甚至学校垮台。(吴建勋,2004)2、高校应对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探究突发事件应对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对其进行完善的前提和关键。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危机意识教育和突发事件管理流程,校缺乏对教师员工
12、和学生的人格教育、安全教育、防范意识教育,使员工们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容易出现群体性的恐慌,降低人们在认知和行动上的应对能力。而学校又没有完整的突发事件管理机制,尤其是突发事件预防阶段的仿真模拟实践,未能设计制定标准作业程序,不能让老师、学生都能了解突发事件发生状况,使现有组织结构体系无法适应预警与快速反应的需要。(简敏,2005)(2)缺乏有效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突发事件从潜在到发生、产生巨大危害性后果有其固有的演变过程,如果在危机潜伏期尽早识别危机,对于其后防范和控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目前,高校对一些明显可能成为重大突发事件的问题缺少事先详细的预测和分析,以及有效的事前预防处理机制,往往导致事
13、态的恶化。预警机制的缺失,也使得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缺乏主动性,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闫涛,2010)(3)应急管理主体单一、力量不足,尚未形成高校“大社区”的应急管理机制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仍然囿于主体单一性、空间封闭性、时间滞后性的危机应对套路,没有能够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长、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联动机制。各方的信息呈现相对封闭状态,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在各高校内部,应急管理的内容也没有很好地纳入党团组织的工作日程,而各种各样的学生组织则更多地扮演被管理者的角色,同时来自地方政府、社会及市场方面的参与力量则更少,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任何企图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
14、高校危机的做法都是不现实、不可取的。(钱伟超,2010)(4)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漏洞不少。我国高校长期是计划体制办学模式,社会责任单一,面对的公众也有限,管理秩序完全能做到安全有序,而面对急剧增长的学生人数和学生需求,管理方式的落后日益明显。在计划体制下,学校在管理上不一定需要详细的规定,甚至管理人员在说话、批评教育学生、处理学生违纪行为的过程中做法简单一些,在过去都不会造成大的问题,而现在,学生人数众多、思想多样、情况复杂,原来可能是小事一桩,现在随时都可能爆发成大的事件。(熊永华,周贵忠,2005)(5)信息良性互动机制缺失。学校与政府主管部门、学校与师生之间对突发事件的信息良性互动机制尚
15、未建立。面对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得越早、越多、越准确,就越有利于采取的得当有效的应对措施,对突发事件进行控制,防止其造成失的扩大,防止事态的恶化。(闫涛,2010)(6)善后处理机制缺失。突发事件结束后,高校不能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对措施的实际效果、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关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分析,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闫涛,2010)(三)突发事件成因分析1、突发事件产生的内因(1)学生自我身心特征所决定。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青春期(1823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年精力充沛、情感丰富、敏感好奇。从生理上讲,大学生已经进入成长稳定期,身体形态日趋定型。但从心理上
16、讲,是处于容易激动、容易冲动、群体互动性强的心理过渡期。并且随着大学生知识和社会经验的逐渐积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逐步形成。这些特点,使大学生最易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受众者和参与者。除此之外,由于大学生的独立性,争强好胜心理的影响而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冲突继而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如打群架、斗殴等。(张彧,2010)(2)心理疾病人数增多。造成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导致心理疾病。二是独立性力差导致心理疾病。现在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娇生惯养,一旦离开家庭,远离父母的庇护,心理有一个不能适应的过程,如果在这时候受到其他刺激,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三
17、是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困难导致心理疾病。大学生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充满着对学习的热爱、对爱的追求和远大理想的实践,但当这些追求受到挫折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很容易导致心理不健康。四是自卑而致心理疾病。经济贫困、长相不好、学习成绩差等都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五是受不良信息影响而致心理不健康。如受色情、暴力、恐怖等信息影响,造成心理变态。(熊永华,周贵忠,2005)(3)法律观念淡薄但自我维权意识增强。目前的大学生基本是20世纪80年代甚至是90年代后出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的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以自我的价值判断作为衡量事物是非的标准,但有的又过于自负,经不起挫折
18、受不得委屈,遇事往往不冷静,凭“义气”、充“耿直”,很少考虑行为后果。将社会公德、学校纪律、法律观念统统置于脑后。与此同时,大学生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保护自身权益的观念又较以往明显增强。当学生认为学校侵犯了自身的权益而又得不到解决的情况时,他们会理直气壮地状告学校,甚至会采取过激行为,如罢课、罢餐、静坐、堵塞大学城交通等。(张彧,2010)(4)自我评价错位。高校的扩招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再有那种认为自己是出类拔萃的优秀者的想法,导致大学生自我预期的下降,这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相反,部分学生过高评价自己,盲目乐观,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容易引起别
19、人的反感与不满,导致内心冲突,引发现实冲突,甚至走向极端。(陈习知,2006)2、突发事件产生的外因(1)管理的误区和漏洞不断显现,地方高校管理方式较为落后,沿用“事后动员型”模式,校园管理理念滞后,导致师生危机意识淡薄。加上不少地方高校后勤社会化带来的许多新问题,使得管理漏洞不断显现。(邬强,2009)(2)高校扩招,毕业生增多,就业压力加剧,是引发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因。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高校部分专业供求严重失衡,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就业情况差距巨大,引起了许多同学心理不平衡加之目前四级考试与学位挂钩的政策,导致部分毕业生因为拿不到毕业证而被用
20、人单位拒绝。处于这种情况下的毕业生,情绪很易激化,如有煽动或其他诱因,很容易酿成不理智的群体性事件。(郑恒毅,王健卉,2005)(3)校管理工作不力,民主渠道不畅,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学校在教学,后勤等服务设施方面却没有同步发展,致使教室,寝室,食堂以及水电供应等必备条件超负荷运转。加之后勤管理工作不力,断电停水现象时有发生,容易导致一些学生产生瞬间的不满情绪。(兰岚,2009)(4)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机制没有形成,彻底消除突发事件是不可能的。但事前可以做好预防工作;事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力减少损失。但高校管理往往在等到事件突发后,才去寻求解决之道。(兰岚,2009)(5)市场
21、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也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潜在矛盾进一步显露,许多问题是高校师生关注的热点,一些问题直接涉及师生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如果不加以引导,极易引发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刘志明,2009)(四)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1、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1)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危机教育。高校应急管理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即突发事件应变预案。预案通常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它具有详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管理
22、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预案的适用情形;应急管理的原则;突发事件预防措施;组成机构及其分工,各机构的和岗位的权责;应急管理需要的物质、人员、资金预算;应急管理预案的落实和保障措施;恢复和重建计划;相关的奖惩措施;注意事项等。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对校园的火灾、治安、人身伤害、自然灾害、群体事件等突发事件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管理预案。(龚咏梅,2010)(2)制定详细周密的预防计划。在事件发生之前针对事件产生原因不同制定详细而周密的预防计划,能有效地减少大学城群体性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计划当中需要包含以下内容计划的适用情况、处理的原则、各机构分工与权责、处理的程序、资金预算和来源、具体措施、注意事项等内容。同
23、时,要根据大学城群体性突发事件不断变化的特点,对计划不断进行完善,使之具有针对性、实战性、可行性、灵活性和严密性,并在平时组织演练。参与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工作人员要熟悉计划,清楚自己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方法,防止临场不知所措和鲁莽蛮干。(刘志明,2009)(3)重视应急管理心理支持系统的建设。政府应大力支持高校应急心理支持系统的建设,要加快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为高校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制度保障。高校每年要对新生心理状况进行测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同时要密切关注调查中发现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等问题的学生。高校应切实建立心理危机的提前预防与教育机制,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工作。应通过
24、课堂教育、专家讲座、社团活动、网络匿名咨询等途径和形式,让广大学生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钱伟超,2010)(4)建立信息收集监测和识别预警制度。高校应分别对学生突发事件相关的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进行收集监测。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形势、社会热点和焦点、环境和天气以及其他高校的情况等,这些外部情况有可能成为引起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源头。内部信息主要包括高校内部管理状况和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等。(许辉,黄彦,2009)2、建立健全干预处理机制(1)开展现场应急处置。现场应急处置应遵循“快速行动、以人为本”的原则。面对不可避免或已经发生的学生突发事件,高校要立即组织相关力量赶到
25、事发现场,营救和救治受害学生,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学生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2)开展冲突的沟通与调解。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高校要与受影响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稳定其情绪,调解矛盾和冲突,控制事态发展,尽力将损失降至最低。(许辉,黄彦,2009)(3)提供应急综合保障。高校应为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等资源的综合保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高校虽然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力,但无论在人力、物力,还是强制权力上,都可能不足以应对,此时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整合有效资源,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以及时遏制事态的蔓延,最大限度的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秩序。(许辉,黄彦
26、,2009)(4)把握舆论导向,建立舆情披露与引导机制突发事件伊始,学校要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并指定宣传等部门尽早召开新闻发布会,将事件真相及时通报并在网站中予以正确的引导,以稳定师生的情绪。事件及时、正确的披露,不仅能澄清事实真相,而且能为学生采取理智的行为提供重要参考,起到“谣言止于智者”的作用。(邬强,2009)三、总结部分综上所述,高校突发事件是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并且对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引起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是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在校内的集中反映,有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有
27、经济、政治、文化、管理、教育等因素,当然,也受到学生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因素的影响。国内学者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的实证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本论文的写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综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的实证研究成果分析,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有效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预警机制的缺失,也使得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缺乏主动性,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二是应急管理主体单一、力量不足,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企图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高校危机的做法都是不现实、不可取的;三是管理方式落后,综合协调能力弱,当事件突然发生时,并不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来控制事态的发展,在组织和协调能力方面也有
28、待提高。主要参考文献1许辉,黄彦试论高校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体系构建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第12期2龚咏梅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探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04期3张彧大学城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机制研究与探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4邬强地方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策略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8月5钱伟超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高校后勤研究,2010年第1期6吴建勋高校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7月号7张云霞,周理乾构建长治久安的和谐校园高校突发学生公共事件原因探析和预防江南大学学报,2009年12月8农康,刘金明略论高校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国电力
29、教育,2009年12月9刘志明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探析管理研究,2009年10月10王浩关于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理辽宁警专学报,2010年第1期11闫涛浅论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制度的完善教育理论,2010年12涂海英浅谈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科技信息,2009年第31期13钱广福浅析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第6期14兰岚谈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年9月15郑恒毅,王健卉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及处置重庆大学学报,2005年第11卷第5期16陈习知当代大学生暴力犯罪之动因及其防范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3月17贾水库,吴振民,何伟高校突发
30、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3月第03期18简敏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缺失与机制构建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19熊永华,周贵忠高校应对突发事件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对策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第1期20刘祁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报,2010年4月第10卷第2期21芮鸿岩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扬州大学学报,2010年8月第14卷第4期22ASHBY,CORNELIAMEMERGENCYMANAGEMENTSTATUSOFSCHOOLDISTRICTSPLANNINGANDPREPAREDNESSGOVERMENTACCOUNTABILTYOFFICE,2007523STEPSFORDEVELOPINGASCHOOLEMERGENCYMANAGEMENTPLANUSDEPARTMENTOFEDUCATION,2007VOLUME2,ISSU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