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 页(共 2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注: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自 20072014 年全国各地所有高考历史试题,按人教版必修 2 各课顺序分解而成,试题排版工整合理、精美规范,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转载到其它网站、博客和 QQ 群交流,一经发现封锁其 IP,谢谢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高考真题分解栏目 必修 2 分课汇总(人教版)分解、整理:张秋鸿 龚哲山 陶得洋 第 3 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
2、择题2014 年题组1 (2014重庆文综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汉代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不是张骞 开辟了丝绸之路,建立了 汉 朝与西方的联系,与
3、材料信息不符,故 A、B 项错误;C 项是在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故 C 项错误;“张骞出使西域, 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而西域大体就是现在的中亚,因此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故 D 项正确。【答案】D2 (2014江苏单科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2 页(共 2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
4、所有 翻录必究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唐代“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解析】对于市的建置制度,唐朝前期不准设市,后期必 须 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中县户满三千以上),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制度做了相应的调整,故 A 项正确;从题中“ 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可知县不满三千户不许设市官,而不是不许设市,故 B 项错误;官府对于市的监督相对宽松要到宋朝以后,故 C 项错误;“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可知除了依据户口设市外,也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繁荣程度来 设市,故 D 项错误。【答案】A3 (2014海南单科6)文献与考古表
5、明,唐代中后期, “波斯锦” “胡锦” “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发展(丝绸之路)【解析】 “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 A 项错误;“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的对比的信息,故 C 项错误;“ 波斯锦 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 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 D 项正确。【答案】D4
6、(2014山东文综1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宋商品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商品化)【解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 A 项错误;材料显示传统农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不是衰退,而是进步的表 现,故 B 项错误;材料中“ 茶户、桑户、药户、漆 户、蚕户”的信息说明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的户数增多,从而 说明农业专业 化程度提高,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租佃关系,故 D 项错误。【答案】C5 (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
7、综26)北宋中期, “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3 页(共 2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解析】结合题意“富民十六户主之”“以便贸易”可知交子可以作为民间贸易凭证,故 A 项正确;结合题意可知交子产生之后由于富者“不能偿所负”才出现商业纠纷,故 B 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富商地位的提高,故 C 项错误;交子
8、产生于蜀,题干没有体现出交子在全国的流通,也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故 D 项错误。【答案】A6 (2014浙江文综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 、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A B C D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王安石变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解析】由中的“选举”“新军”可知应为辛亥
9、革命前后,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和临时约法确立选举原则的史实,故应为民国 时期的浙江地方志;由中的 “禁军”即可知此应为宋朝的浙江地方志;由 中的 “本路蒙古学”即可知此应为元朝的浙江地方志;由的目录可知此时的政府注重科技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应为当代浙江的地方志, 选择 B 项符合题意。【答案】B7 (2014北京文综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 369 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
10、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 8183% ,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天文学(授时历);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西游记);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宰相制度;古代中国的商业宋代城市的繁荣(扬州)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4 页(共 2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解析】 授时历只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一部分,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的整体水平,故 A 项错误;西游记只是明代文学成就之一,不能代表整个明代文学发展趋势,故 B 项错误;从全国范围看,唐代宰相大部分来自北方,这说明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
11、差异,故 C 项正确;扬州只是南宋城市之一,扬州城市繁荣不能代表南宋整个城市化水平,故 D 项错误。【答案】C8 (2014全国大纲卷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生产区域化分工)【解析】从材料关键词“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可见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故 A 项正确;“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B 项错误 ;“手工业技术水
12、平日趋平衡”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C 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 “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可见明代区域经济有所发展,因此“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A9 (2014海南单科7)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 143 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解析】从“商路、商 业信息的书籍”“水陆交通路线”等关于
13、商业的信息说明经济发展促进知识的更新,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印刷技术的信息,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是显示介绍书籍,没有反映科举考试信息,故 C 项错误;“ 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答案】A10 (2014福建文综14)乾隆以后, “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 , “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5 页(共 2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代商品经济发展;古代
14、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材料意思是关东大约今天东北每年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每年 载三次豆、麦、杂粟等货物,从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当 时商品经济繁荣,故 A 项正确,不符合 题意;关东到上海,路途遥远,体现长途贩运发达,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关东每年有三次货物运输到上海,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 乾隆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闭关锁国政策是重 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故 D 项错误,符合 题意。【答案】D11 (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 “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
15、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解析】由题干中“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以得出,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在传统对外贸易中,中国 处于出超地位,白 银大量流入,故 A 项正确;资本市场即金融市场,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外来 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故 B 项错误;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应该是鸦片战争之后,与 题目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冲击清政府统治,故 D 项错误。【答案】A2013
16、年题组1 (2013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 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 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 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 200 亿卢布增长到 409 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考点】中国古代城市、科技;工 业革命、斯大林模式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6 页(共 2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17、解析】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A、B 、D 选项的史实正确,但这些结论与史实不相符。史实与结论 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只有 C 史实与结论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因此正确的答案 选 C。【答案】C2 (2013重庆文综4)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 “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 ,许民入钱左藏(国库) ,给以券,于诸州便换。 ”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考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由材料“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可以看出不是自由流通的支票,也不是国家
18、发行的债券;排除 A、C;中国最早的 纸币是交子,排除 B;【答案】D3 (2013江苏单科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考点】古代经济:商业发展【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信息主要体现的是:在扬州商人经营盐铁致富,购 置房产,不在回 归家乡。AC 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 与历史史实不符,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正确答案选 B。【答案】B4 (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明朝有人描述在
19、广东大庾岭所见:“盖 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考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材料着重 说明的是“ 金帛轻细之物”属于“北货过南者”, “盐铁粗重之类”属于“南货过北者” ,这是基于区域差异而造成明朝时期长途贸易兴盛。故 D 项符合题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7 页(共 2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答案】D5 (2
20、013海南单科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考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从唐朝到宋代赋税形式的 变化,从 实物赋税到货币赋税,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 A。材料没有涉及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 B。中国古代一直没有放弃重农抑商,赋税的形式的 变化无法体现政策的改 变,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控制内容,排除 D。【答案】A2012 年题组1 (2012福建文综卷14) 隋都
21、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 A 是在宋代,B 材料中没有涉及。【答案】C2 (2012安徽文综卷14)北宋东京(今开封) “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
22、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解析】北宋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但与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分开的,B项错误;文娱场所多由私人经营,不再受官府的直接 监管。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二者功能上存在区别;“通宵不绝” 的夜市说明市经营的时间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A 正确。【答案】A 3 (2012全国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8 页(共 2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
23、而游手 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关键信息: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今去农而游手 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已六七分去农。从题干中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 农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经济现象,B 项正确;ACD 项题干无从反映。【答案】B4 (2012浙江文综卷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
24、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的庄园里,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5 (2012天津文综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刺桐”是指( )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对外交往的理解能力。福建
25、泉州港古代被称 为刺桐城、温陵,是我国对外贸易重要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故选 A。【答案】A9(2012江苏单科1)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 场景的是(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9 页(共 24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 约十余里。 ” 【解析】宋朝商业的发展打破了坊市的隔离;突破时间的限制,早市和夜市得到发展;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出现了草市。A 项 坊
26、市的隔离仍然存在, BC 项反映的是草市和夜市,与突破场景不符合,图片反映的是宋开封城内商 业的繁荣景象,因此 选 D 项。【答案】D7(2012海南单科卷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 满襟。遍身 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解析】注意题干中限制词:直接反映。 题干反映了明初生 员穿玉色衣服、加 饰表黑色边条到明后期的崇尚“妇人红紫之服”的现象,D 项正确;A 项题干无从反映,B 项题干无从反映,说法也与史实不符;C
27、 项是题干历史 现象所能反映的, 这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的社会风尚的变化 ,但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D8 (2012上海单科卷4)公元前 217 年,某商人在 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 ,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六国 货币形态各异,相互之 间不能流通。宛不属于楚国范围,因此使用楚国的货币蚁鼻钱不被允许,选 C 项。秦统一中国后,废除各国原用货币,采用“半两”圆钱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0 页(共 24
28、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答案】C9 (2012上海单科卷15)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 ,图 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 )A老者的眼镜 B门前的店幌 C兴盛的商铺 D商人的衣着【解析】BC 项在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城市已经出现, D 项商人的衣着也是中国传统服饰,用排除法选择 A 项,眼镜最早出现于 1289 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明朝中叶传入中国。【答案】A2011 年题组1 (2011天津文综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
29、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意在考 查考生准确解 读材料信息、 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答案】A 2 (2011浙江文综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解析】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 A 项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 际的重要场所。因此 C、D 也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