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 页(共 19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图 7注: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自 20072014 年全国各地所有高考历史试题,按人教版必修 2 各课顺序分解而成,试题排版工整合理、精美规范,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转载到其它网站、博客和 QQ 群交流,一经发现封锁其 IP,谢谢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高考真题分解栏目 必修 2 分课汇总(人教版)分解、整理:张秋鸿 龚哲山 陶得洋 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2、一、选择题2014 年题组1(2014天津文综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 诗 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考点】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解析】材料主要强调“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即儒家 经典记述这些内容,关键在于安定人民,人民富足后再来教导人民,反映出儒家 对农业 的重视,故 A 项正确;“ 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体现出生产工具改进的意义,但不是主要强调内容,故 B 项错误;“尧命四
3、子,敬授民时”,反映出 历法与农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 强调内容,故 C 项错误;生产工具的改进、历法的传授都体现出农业技术的重要性,但不是主要 强调 内容,故 D 项错误。【答案】A2 (2014福建文综13)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 7,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2 页(共 19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解析】图片是反映皇帝祭祀场面,但没有透析出核心信息,故 A 项
4、错误;皇帝祭祀是宗法制的影响,与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无关,故 B 项错误;从图片文字材料“清雍正帝祭先农坛图”予以判断, “农坛”代表农业,皇帝祭先 农坛说明重视农业发展,结合中国古代经济基本特点,可以判断是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故 C 项正确;图片只是反映皇帝在“ 祭先农坛图”, 历代皇帝都有此举,这只能说明国家重视农业发 展,不能反映 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故 D 项错误。【答案】C3 (2014重庆文综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
5、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 时期, 经济重心仍在北方,A、C、D 三项不符合史实,故、C 、D 项错误 ;从题干中“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的信息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 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故 B 项正确。【答案】B2013 年题组1 (2013安徽文综12)图 2 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
6、这一时期( )图 2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3 页(共 19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图表的能力,横 轴 是时间从两汉到唐朝, 纵轴是水利兴修的统计次数,柱状图明显看出从两 汉到唐,除了短 暂的隋朝 兴修水利次数少之外,兴修水利的次说总体呈现增多的状态,水利建 设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 农业发展状况,所以从汉到唐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发展态势,选 B。材料仅仅截取安徽省
7、的水利兴修统计,没有对比全国其他省份,无法得出 A,材料中没有涉及 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排除 C,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唐朝以后,排除 D。【答案】B2 (2013重庆文综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考点】农业的土地制度【解析】均田制规定露田归国家所有,不能自由 买卖,受田农民死后归还国家,桑田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下,受田农民除了缴纳赋税,还必须服役。排除 ABC。【答案】D3 (2013江苏单科1)现代考
8、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题干材料信息, 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故 AC 错误 ;D 单纯从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这个结论。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具成套来看,成套的 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 细作,故符合 题意的是 B【答
9、案】B4 (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4 页(共 19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解析】宋太祖曾经说过:“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 严重,从而 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C 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 项 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 B 项。【
10、答案】D5 (2013海南单科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 、 “求年” 、 “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结合时代背景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的社会生活, “受禾”“求年”“有足雨”都与农业生产有关,故 选 A。【答案】A6 (2013海南单科8)图 1 反映的是( )A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图 1【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11、式和土地制度【解析】读图分析,图片上面 铁犁牛耕,下面是女子 纺织,放在一起就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形式,故选 B。【答案】B2012 年题组1 (2012广东文综卷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5 页(共 19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 状【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关 键信息:商代、牛耕。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具备象形,而 诗经是春秋晚期的作品,冉耕为春秋 时期的人物,相 较而
12、言,D 项是最有利的证据;A 项容易会错选,注意牛骨的出土不一定说明牛耕的出现,如中国先人已能训养牛。【答案】D2 (2012浙江文综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 庄园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
13、便利 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 所,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答案】C3 (2012安徽文综卷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 3710%,江西行省占 956%,湖广行省点 697% 。结合图 4 分析,正确的是( )图 4 元朝行省图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 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6 页(共 19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 5363%,A 项
14、错误;从材料数据无法得出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C 项错误;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加快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D 项错误;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 5363%,B 项正确。【答案】B4 (2012海南单科卷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 亲蚕”。后来,历代 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 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解析】从题干反映统治者“藉田”、 “新蚕”的现象,以及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这样的仪式的历史现象,说明
15、统治者重视农桑生 产, 这正因古代中国是农业 文明,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 项正确;本题易因表面认识 而误选 A 项,主要是无法正确解读“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信息;B 项无从体现;C 项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是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始。【答案】D2011 年题组1 (2011福建文综14)图 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图 4在汉代就已出现 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7 页(共 19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6、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A B C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坎儿井起源于西 汉时期, 正确;根据材料 “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得之坎儿井正是利用新疆天山、昆 仑山的冰雪融水而 兴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正确;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坎儿井井深随地 势坡降而改变, 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坎儿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另外根据所学知识在坎儿井之前还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故选 C 项。【答案】C 2 (2011山东文综10)图 4 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从关键
17、词“汉代” ,可以排除 A 项,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牛耕,排除 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D故选 B。【答案】B 3 (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5)图 4 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图 4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8 页(共 19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解析】A 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 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A 项与题
18、干时间不符。B 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项缺乏足够信息支持。C 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 项不符合史实。D 项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 经济发展, D 项为正确选项。【答案】D4 (2011上海单科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分布集中于江南地区,即文化中心位于江南地区。而古代中国,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文化重心的南移,它开始于两晋,完成于两宋,故选 D 项。【答案】D 5 (2011海南单科5)徐光启
19、农政全书载, “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解析】明朝,经济重心已经 完成南移,北方到南方 卖棉花(原料),南方则到北方卖加工后的布(手工业品),说明南方的经济 技术更有优势。才会出 现上述的情况。而且明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是在南方。棉纺织发展是商 业发展的前提, A 项颠倒因果关系,排除。B、 C 材料不能体现,排除。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9 页(共 19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答案】
20、D2010 题组1 (2010天津文综1)图 1 到图 2 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 1 图 2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解析】从“二牛抬杠” 到曲辕犁,很明显是犁耕技术的进步,选 B。【答案】B 2 (2010浙江文综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 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解析】图(1)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 图(2)是西汉时 期出现的耦犁(二牛抬杠)。春秋 战国时期,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 采用了牛耕技术。 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西
21、汉时,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但这种两牛牵引的耦犁回 转不便,到东汉时,在一些地方开始被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取代。由此,战国、秦、西 汉都早于东汉,排除!、 B、C 三项。【答案】D3 (2010浙江文综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0 页(共 19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 项正确。 “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
22、品进入流通领域, C 项正确。 “新丝” 是手工业品, “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 B 项错误。【答案】B2009 题组1 (2009福建文综14)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解析】福建临海,具有靠海 谋生的特点和优势, “闽人以海 为田”主要是指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A、B、D 答案都 偷换了概念。【答案】C 2 (2009宁夏、辽宁文综24)图 4 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 、 “大有年”的记载。据此, “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解析】从图片中“年” 字的构成为“ 禾”,可以缩小选择的范围,从 B、D 中选择,理解 “有年” 即“丰收之年”,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C 3 (2009重庆文综15)隋唐时期,淮水以北新增的有利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芍陂 C通济渠 D邗沟【解析】郑国渠和芍陂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邗沟位于淮水以北,符合题意的只有 C 项。【答案】C 2008 题组1 (2008北京文综1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