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毕业生统一考试理化试卷部分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857063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毕业生统一考试理化试卷部分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毕业生统一考试理化试卷部分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毕业生统一考试理化试卷部分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毕业生统一考试理化试卷部分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毕业生统一考试理化试卷部分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2008 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理化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化学部分试题及其解析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19 Na-23 S-32 Ca-40六、填表题(共 10 分)27在下表中填写相应的物质名称、化学式、物质类别(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物质名称 碳酸 硝酸银化学式 Zn SO3物质类别 碱(任写一种)解析:碱可以写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铜、一水合氨等常见碱中的任意一种。答案:物质名称 锌 氢氧化钠 碳酸 三氧化硫 硝酸银化学式 Zn NaOH H2CO3 SO3 A

2、gNO3物质类别 单质 碱(任写一种) 酸 氧化物 盐七、单项选择题(共 10 分)28生活中的以下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食盐水 C牛奶 D石灰乳解析:根据“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的概念,判断食盐水属于溶液;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牛奶和石灰乳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都属于浊液。答案:B29常温下某同学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 pH,显碱性的是 ( )A桃子汁 3.5 B.苹果汁:3.2 C.鸡蛋清: 7.8 D.牛奶:6.5解析:根据常温下碱性溶液的 pH7 予以判断,选项中只有鸡蛋清的 pH 为 7.87。答案:C30钒(V)被

3、誉为金属中的“维生素”,其氧化物 V2O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3 C.+5 D.+7解析:V 2O5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可设钒元素的化合价为+x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都等于零”,列式:(+x)2+(-2)5=0,解得+x=+5。答案:C31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的稳定性 B.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酒精的可燃性 D.浓盐酸的挥发性解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选项中木炭的稳定性、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酒精的可燃性都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浓盐酸的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

4、现出来。答案:D优质文档优质文档32SO 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能有效吸收 SO2的溶液是 ( )ANaOH B. Na 2SO4 C. H2SO4 D. NaCl解析:选项中的溶液只有 NaOH 能与 SO2反应生成 Na2SO3和 H2O,能有效吸收 SO2。答案:A33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 O2。有关的 O2正确认识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比在 O2中燃烧更旺 B. 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 O2 C. O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D. 实验室中可用加热分解水来制取 O2解析: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为 2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 O2中燃烧更旺。工业上大量制取 O2,可

5、将液态空气略微升温使空气中的氮气先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气,从而制得 O2。O 2不易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水受热很难分解,实验室中不能用加热分解水的方法制取 O2,而可用双氧水催化分解或氯酸钾催化受热分解的方法制取 O2。答案:B34.根据实验规范,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解析: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置于试管上方正中处滴入试管,所以图示 A 的操作规范正确。图示 B 的过滤操作缺少玻璃棒引流,不正确。图示 C 的试管中被加热的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 1/3,容易使液体冲出试管,不正确。图示 D 用坩埚钳夹取块状固体从试管上方投入试管,会引起试管破裂,不正确,正确的操作

6、应把试管放平,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入试管口,再把试管缓慢竖直,使固体缓慢滑至试管底部。答案:A35为确保生命安全,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是 (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行 B. 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为 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C. 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解析:“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表明深洞中 CO2的浓度较大,容易使人发生窒息事故,不应继续前行。厨房内管道煤气泄漏出的 CO 是可燃性的有毒气体,它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所以不能“马上点火燃尽”,而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以降低

7、CO 浓度,避免中毒和爆炸事故的发生。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可隔绝空气使酒精的火焰熄灭,这是少量酒精着火的最简捷有效的灭火方法。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会使着火的油漂浮在水面而扩大着火的范围,所以不能“浇水灭火”,而应立即盖上锅盖,以隔绝空气使油火熄灭。答案:C优质文档优质文档36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正确认识是 ( )A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B. 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发生变化C. 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 D. 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改变解析:分子和原子都是运动着的;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8、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成原子、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而原子只是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没有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的前提,作为原子本身可以再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在物理变化中由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没有变化。答案:D3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 Na2SO4、Na 2CO3、BaCl 2、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的量、产生气体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可能存在 NaOH B. 可能存在 Na2SO4 C. 肯定不存在 BaCl2 D. 肯定只存在 Na2CO3解析:依题

9、意,分步推断如下:根据“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的现象,推断能形成白色沉淀的反应物可能是Na2SO4、Na 2CO3、BaCl 2;根据“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的量、产生气体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图示”,表明沉淀全部溶于盐酸,沉淀不可能是 BaSO4,应是 BaCO3,说明形成沉淀的原白色固体中肯定不存在 Na2SO4、肯定同时存在 Na2CO3、BaCl 2;而 NaOH 与Na2SO4、Na 2CO3、BaCl 2均不发生反应,可能在溶于水、过滤后存在于滤液中,即该白色固体中可能存在 NaOH。答案:A八、填空题(共 16 分)38氮气、氧气、氦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空气的成分。用化学式填

10、写:(1)占空气体积78%的是 ;(2)可用于制造霓虹灯的是 ;(3)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解析:空气主要由 N2和 02组成,其中 N2占空气的体积 78%;稀有气体 He 在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可用于制造霓虹灯;固态时的 CO2叫做干冰,洒到空中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使其周围云雾中的水蒸气降温而凝结成水滴落下,因此可用于人工降雨。答案:(1)N 2(2)He(3)CO 239. 北京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外墙材料的生产原料之一是四氟乙烯(C 2F4)。四氟乙烯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由题给四氟乙烯的化学式 C2F4,可判断四氟乙烯由 C、F 两种元素组成;其

11、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 。%7610761091%042 答案: 2 76%40.电石(CaC 2)是制取乙炔的原料,工业上生产电石的化学方程式为:,R 的化学式是 ,反应中氧化剂是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解析:根据题给的含有未知物 R 的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推算每个 R 分子中含有 1 个 C 原子和 1 个 O 原子,即 R 的化学式为 CO。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的氧化剂的初步概念是提供氧的物质,可判断 CaO 是氧化剂;但是,根据氧化剂进一步拓展的概念是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课本一期教材第 106 页) ,本题给反应中 C 元素的化

12、合价由 0 价既降低到 CaC2中的-1 价、又升高到 CO 中的+2 价,即该反应中 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aO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由此说明仅根据氧的得失观点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有一定的局限性。答案:CO C41电解水的装置如右图所示:(1)在右图 a 框内填写气体的化学式。(2)用电解水产物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较小的是氧气”或“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的是氧气” ,判断右图 a 框内填写的气体是氧气。 (2)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是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写出化学方程式。答案:(1)O 2 (2)H

13、 2 + CuO Cu + H2O 42KCl 是常用的化肥,下图是 KCl 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a、b、c 三点中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点。(2)40时,15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KCl g。解析:(1)根据题给的 KCl 溶解度曲线,可知 a 点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b 点溶液恰好处于饱和状态;只有 c 点未达到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使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2)根据题给的 KCl 溶解度曲线,查得 40时,KCl 的溶解度为 40.1g/100g 水,设 15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KClxg,列式计算如下:x=60.15(g)。150.4x答案:(1)c (2)60.1543.纯净

14、的 CaCO3可用来测定盐酸的浓度。采用适当的试剂,从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获得高纯度 CaCO3的流程如下:试回答:(1)气体 B 的化学式为 ,产生 B 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 Ca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使原料中各原子的利用率尽可能达到 100%,是“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上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述流程中有的物质可以再利用,请在流程图上用箭头标示再利用的路线(箭头要求:从可利用的物质出发,指向利用该物质的环节) 。解析:(1)煅烧石灰石发生其主要成分 CaCO3分解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CO2。 (2)CO 2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钙、水

15、和 CO2气体。 (3)要使起始原料石灰石(主要成分为 CaCO3)最终转化为高纯度 CaCO3的各原子的利用率尽可能达到 100%,应该将上述流程图中出现的气体 B(CO 2)和最终反应生成的 H2O 进行再利用,再利用的路线是将气体B(CO 2)用作试剂与 Ca(OH)2反应生成 CaCO3和 H2O,再将生成的 H2O 用作试剂与固体A(CaO)化合为 Ca(OH)2,这样就能使原料石灰石中除了杂质以外的主要成分 CaCO3中各原子的利用率达到 100%。答案:(1)CO 2 分解 (2)CaCO 3 + 2HCl CaCl 2 + H2O + CO2 (3)如下图:九、简答题(共 14

16、 分)44某同学在自主学习酸的知识时,设计了以下实验报告,请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试管、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NaOH 溶液、石蕊和酚酞试液等【实验内容】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溶液变为 色稀酸中的铁片表面都有 产生;铜片表面都没有明显现象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分析与结论结论:稀酸能与指示剂作用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结论:稀酸能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结论:酸能 【实验思考】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解释稀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 。解析:【实验目的】可根据该实验的内容及其结论逆向推导为:探究稀酸的通性。 【实验内容】:根据实验步骤的内容依次判断,步骤: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稀硫酸、盐酸中,

17、溶液都变为红色;步骤: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 H 的前面,铁能置换稀硫酸或盐酸里的氢,反应时铁片表面都有氢气的气泡产生,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步骤:在含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滴入盐酸和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酸能与碱反应。 【实验思考】: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解释稀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酸都含有氢元素。答案:【实验目的】:探究(或认识)稀酸的通性 【实验内容】:红 气泡 Fe + H2SO4 FeSO 4 + H2 与碱反应 【实验思考】:酸都含有氢元素45 (2008 年上海中考题)某科技小组的同学利用天然资源获得了红褐色的铜粉(含杂质炭) ,为了测定该铜粉样品中铜的

18、质量分数(百分含量) ,取 W g 铜粉样品,设计如下实优质文档优质文档验装置:(1)仪器、的名称是: 、 。(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4)结束实验时,先熄灭两个酒精灯 ,在冷却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5)利用上述装置,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得到 CO2的质量,进而求出铜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中忽略水蒸气的影响)。为了确保测得的 CO2质量准确可靠,在保证装置不漏气、称量准确、操作规范的前提下,你认为还需要的条件是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探究实验题,可按“综合探究实验解题三步骤”的思路展开分析。首先要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该铜粉样品中铜的质量

19、分数”。然后围绕该实验目的,分析题给实验装置中可能涉及的反应原理及装置作用,装置是利用 KClO3受热催化分解制取氧气;装置是利用氧气与铜粉样品中的 Cu 和 C 发生反应分别生成 CuO 黑色固体和CO2气体;生成的 CO2气体进入装置中与 NaOH 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可根据装置的增重测得杂质炭生成的 CO2的质量,再换算为杂质炭的质量,用铜粉样品质量减去炭的质量就是铜的质量,由此求得铜的质量分数;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检验是否还有未被 NaOH 溶液吸收的 CO2通过。最后紧扣题意回答有关的问题,对于问题(1)(3)根据上述原理分析不难回答;对于问题(4)要借鉴平时小结的“加热固体制取氧气、

20、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要防止液体倒流导致试管破裂”的实验经验来回答;对于问题(5)要根据题意“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得到 CO2的质量,进而求出铜的质量分数”的原理和“确保测得的 CO2质量准确可靠”的实验要求,“在保证装置不漏气、称量准确、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分析“还需要的条件”:一是氯酸钾必须足量(或过量),以提供足量的氧气把杂质炭氧化成 CO2;二是 NaOH 溶液也必须足量,以保证把生成的 CO2全部吸收。答案:(1)酒精灯 烧杯 (2) 2NaOH + CO2 Na 2CO3 + H2O(3)红褐色的铜粉变成黑色 (4)溶液倒流,引起玻璃管和试管破裂 (5)氯酸钾必须足量(或过量)

21、;NaOH 溶液也必须足量十、本大题分为 A、B 两组(共 10 分)A 组46H 2、CO 都是无色气体,能鉴别它们的方法是 ( )A观察燃烧时火焰焰色 B检验燃烧产物C收集气体,移近火焰,听爆鸣声 D观察它们燃烧时的热量变化解析:由于 H2、CO 都是可燃性气体,燃烧时火焰都是淡蓝色,移近火焰都有轻微的爆鸣声,燃烧时都会放出热量,选项 A、C、D 的方法都不能用于鉴别;而 H2、CO 燃烧分别生成 H2O、CO 2的不同产物,这两种产物可分别用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检验。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答案:B47现有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中 x 的数值为 ;它们相互形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答

22、案:7 MgCl 248自来水厂将天然水加工成饮用水(自来水)的主要生产过程有:(1)向水中加入明矾,它在水中的成分可看作 Al2(SO4)3和 K2SO4。写出检验水中是否含有硫酸盐的一个化学方程式(硫酸盐以 K2SO4为例) 。(2)向水中通入氯气,其作用是 。(3)向水中加入 (填写物质名称),通过吸附除去其中的异味。解析:检验可溶性硫酸盐可选用 BaCl2或 Ba(NO3)2 溶液;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杀菌消毒,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除去水中的异味。答案:(1)K 2SO4 + BaCl2 BaSO 4 + 2KCl 或 Ba(NO3)2 + K2SO4 BaSO 4+

23、 2KNO3(2)杀菌消毒 (3)活性炭 49(2008.上海中考题)某工厂每天产生浓度为 0.49%的废 H2SO4溶液 1106g,需要用碱溶液中和处理。试计算:(1)该厂每天要处理的废酸液中含有 H2SO4 g。(2)若用烧碱处理废酸液,每天需要 NaOH 多少克?(3)若改用熟石灰处理废酸液,则每天需要 Ca(OH)2的质量 NaOH 的质量(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 。解析:(1)根据 m(溶质)= m(溶液)c%,求解 m(H2SO4)= 1106g0.49%=4900g。 (2)(3)根据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可知 NaOH 与

24、H2SO4反应的质量之比为8098,由此设未知数列比例式求解 NaOH 的质量=4900g80/98=4000g。 (3)根据 Ca(OH)2+ H2SO4CaSO 4 + 2H2O,可知 Ca(OH)2与 H2SO4反应的质量之比为 7498,小于 NaOH 与H2SO4反应的质量之比(8098) ,或求得 mCa(OH) 2= m(H2SO4)74/98=3700g m(NaOH) =4000g,判断每天需要 Ca(OH)2的质量小于 NaOH 的质量。答案:(1)4900(2)设需要 NaOHxg。2NaOH + H2SO4 Na 2SO4 + 2H2O80 98Xg 4900gx=40

25、00(g) 答:每天需要 NaOH4000 克。 (3)小于908xB 组46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 )A液化气 B.煤气 C.氢气 D. 天然气答案:C47金属镁能在 CO2中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mol 金属镁中约含 个镁原子。解析:CO 2一般不支持燃烧,但可支持金属镁的燃烧,镁在 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1mol 金属镁中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镁原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优质文档优质文档6.021023/mol。答案:2Mg + CO 2 2MgO + C 6.021023 点 燃48为了探究影响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质量多少的因素,某研究小组开展了以下

26、的探究活动,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出结论。实验一: KNO3在 20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 水的质量(g)10 50 100KNO3的质量(g)3.2 15.8 31.6结论:当 相同时,水的质量越多,溶解 KNO3的质量越多。实验二:KNO3在 20g 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温度() 20 40 60KNO3的质量(g)6.3 12.8 22.0结论:当水的质量相同时, 。讨论:如果是气体物质,除上述因素外,影响其在水中溶解质量多少的因素还有 (写一种) 。解析:本题是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出结论的探究实验题,根据控制实验变量的原理(即“只改变某一个实验变量而控制其它变量不变,从而获得该变量对实

27、验结果的影响” ) ,实验一是控制温度相同,探究改变水的质量对溶解 KNO3的质量的影响;实验二是控制水的质量相同,探究改变温度对溶解 KNO3的质量的影响。如果是气体物质,除上述因素(温度、水的质量)外,影响其在水中溶解质量多少的因素还有气体的压强(外因)和气体的性质(内因) 。答案:实验一:温度 实验二:温度越高,溶解 KNO3的质量越多 气体的压强(或气体的性质)49(2008.上海中考题)某工厂每天产生浓度为 0.49%的废 H2SO4溶液 1106g,需要用碱溶液中和处理。试计算:(1)该厂每天要处理的废酸液中含有 H2SO4 g,是 mol H 2SO4。(2)若用烧碱处理废酸液,

28、每天需要 NaOH mol。(3)若改用熟石灰处理废酸液,则每天需要 Ca(OH)2的物质的量 NaOH 的物质的量(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 。解析:(1)根据 m(溶质)= m(溶液)c%,求解 m(H2SO4)= 1106g0.49%=4900g;根据 n = ,求解 n(H2SO4)= 。 (2)根据 2NaOH + H2SO4 Na2SO4 + Mollg50/982H2O,可知 NaOH 与 H2SO4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求得 n(NaOH)=2n(H2SO4)=250mol=100mol。 (3)根据 Ca(OH)2+ H2SO4CaSO 4 + 2H2O,可知 Ca(OH)2与 H2SO4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小于 NaOH 与 H2SO4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21) ,或求得nCa(OH) 2= n(H2SO4)=50mol n(NaOH) =100mol,判断每天需要 Ca(OH)2的物质的量小于NaOH 的物质的量。答案:(1)4900 50 (2)100 (3)小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