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复习一. 本周教学内容:概念复习1. 物质的结构与分类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 化学用语4. 溶液二. 重点和难点1. 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描述2. 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3. 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4. 化合价的应用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6. 有关概念的正确理解三. 教学过程(一)物质的组成1. 分子 分子的涵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如扩散和蒸发);分子之间有间隙(如物质的三态变化就是分子间间隔改变的结果);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硫酸、甲烷、酒精等。 2. 原子
2、原子的涵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原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原子之间有间隔。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极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和石墨)以及稀有气体。原子团 离子 3. 元素元素的涵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划分元素种类的依据:质子数(核电荷数)。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联系:只要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钠离子和钠原子)(二)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1.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3、。(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会辨认。2. 化合价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排元素或原子团的顺序:(一般)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标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标在正上方)确定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约减交叉”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由于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其中某元素的化合价。(三)物质的分类1.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空气、粗盐、溶液、石油等。 混合物各物质间
4、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例如:氦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水、高锰酸钾等。注意:CuSO 45H2O 属于纯净物。 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其组成的物质,一般都是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氢气、碳、铁、氦气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二氧化碳、氯化钠等。注意:CuSO 45H2O 属于化合物。2. 氧化物、酸、碱、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例如:水、二氧化碳、氧化铜等。 酸性氧化物: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 2、SO 2、SO 3等。
5、注意: H 2O、CO 等除外!碱性氧化物 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CuO、Fe 2O3、MgO、CaO等。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的分类和命名)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可溶性碱:KOH、NaOH、Ba(OH) 2、NH 3H2O 等。微溶性碱:Ca(OH) 2。难溶性碱:Cu(OH) 2、Fe(OH) 3及 Mg(OH)2等。(颜色)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类的统称:例如:盐酸盐、硝酸盐、硫酸盐、钾盐、钠盐等。(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
6、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色、态、味、密、溶(熔)、沸;及硬度、挥发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酸性、碱性、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等。2.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3.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注意:CuSO 4 + 5H2O = CuSO45H2O 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注意:CuSO 45H2O = CuSO4 + 5H2O 属于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注
7、意:在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只能生成亚铁盐。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注意:反应的条件。) 4.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略)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注意:只适用于在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略)。5.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6. 燃烧和缓慢氧化:缓慢氧化和自燃: 缓慢氧化:金属生锈、呼吸等。缓慢氧化可能引发自燃。缓慢氧化和自燃都属于氧化反应。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燃烧: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
8、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燃烧的现象燃烧和爆炸空气中混有任何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例如:H 2和空气、CH 4和空气、CO 和空气、煤矿中煤粉和空气的混合物等),它们接触到明火,都有爆炸的可能。7.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量、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的化学问题。运用定律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用语元素符号 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的涵义:“H”、“2H”的意义。 相
9、对原子质量: 正确书写常见的元素符号: 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符号:H +、Cl 、Na +、SO 42 、NO 3 、CO 32 、OH 和 NH4+等。注意“2”的意义:H 2、H 2SO42-、Mg 2+、2H、2Mg 2+、2H 2O化学式的涵义 如果化学式的左边出现化学计量数,则只表示某物质的几个分子。例如:2H 2O 只表示 2 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 会正确计算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例如:H 2SO4、Ca(OH) 2、2H 2O、CuSO 45H2O 等。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单质:氧气、氢气、碳、红磷、铁、铜、锌、镁。氧化物: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镁、氧
10、化钙、四氧化三铁、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盐酸、硫酸、硝酸、碳酸等。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氢氧化镁等。盐: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钙、氯化钡、氯化银、氯化锌、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等。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质”变: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在什么条件下生成了什么物质。“量”变: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溶剂:能溶解别的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最常用
11、的溶剂是水,还有酒精、汽油等。“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化合物碘酒、石灰水、食盐水、稀硫酸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有晶体析出的溶液(母液)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四个要点)例如: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g,表示的意义。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固体
12、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查找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判断某物质在温度改变时,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只能在相同温度时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pH pH 的范围通常在 014 之间。pH7 时,溶液呈酸性。如:酸的溶液。pH7 时,溶液呈中性。如:氯化钠溶液、水。pH7 时,溶液呈碱性。如:碱的溶液、碳酸钠溶液。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简单综合: 【典型例题】例 1. 下列说法正确
13、的是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 元素间的根本区别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不同C. 4 克 A 和 4 克 B 充分反应后,生成 C 和 D 的总质量一定是 8 克D.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分析:要准确理解分子、元素、溶液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A 不对。由元素的概念可知,元素间的本质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B不对。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不包括未反应的,C 选项不知 4克 A 和 4 克 B 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不能认为生成 C 和 D 的总质量一
14、定是 8 克。根据定义 D 是正确的。例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纯净物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 混合物一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D.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分析:纯净物可以是由分子构成也可以是由原子和离子构成,A 不对。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而这多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C 不对。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D 不对。答案为 B。例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爆鸣气 B. 粗盐 C. 分析纯的浓盐酸 D. 含氮 35%的硝酸铵分析: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应
15、看组成的物质是一种还是多种,在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一定的,爆鸣气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粗盐有氯化镁和氯化钙和泥沙杂质,是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根据计算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5%。所以答案为 D。例 4. 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为臭氧(O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 氧气和臭氧都是单质C. 氧气和臭氧是不同的物质 D. 氧气和臭氧性质不同分析:氧气和臭氧是互为同素异形体,它们都是单质,但性质不同,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氧气变为臭氧是化学变化。答案为 A。(答题时间:45 分钟)一. 选择题1. 下列物质属于酸类的是A
16、. 能电离出 H+的物质 B. 水溶液呈酸性的物质C. 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 H+的物质 D. 能使石蕊变红的物质2.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混合物后者为化合物的是A. 矿泉水 液氯 B. 洁净的空气 石灰石C. 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固体 三氧化硫 D. 硫酸亚铁 氧化铜3. 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结冰 冰融化 B. 酒精挥发 酒精燃烧C. 铁生锈 电灯通电发光 D. 鸡蛋变臭 火药爆炸4. 滴有酚酞试液的 Ba(OH) 2 溶液分别与下列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A. K2CO3 B. H2SO4 C. CO2 D. HCl5.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
17、,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的氧化性 B. 氢气的可燃性 C. 金属的活动性 D. 酒精的挥发性6. 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溶于江河水中 B. 被石灰水吸收 C. 制成干冰 D. 参加光合作用7. 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22:9,则该有机物可能是A. CH4 B. C3H6 C. C3H8 D. C2H28.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氧气转化为臭氧(O 3) B. 红墨水中投入几块木炭,振荡后墨水颜色变浅C. 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质量逐渐减轻 D. 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的液体9. 一种氮的氧化物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7:16
18、,该氧化物里的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 +1 价 B. +2 价 C. +4 价 D. +5 价10. 某氢氧化钠溶液中,Na +与水分子的个数比是 1:25,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8.9% B. 8.2% C. 4.9% D. 10.8%11. A、B 两元素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已知在 A2B 化合物中,A 和 B 的质量比为 7:4 ,则符合 A、B 质量比为 7:12 的化合物是A. AB2 B. A2B3 C. AB D. A2B512. 现有 Fe、稀 H2SO4、CuCl 2溶液、NaOH 溶液、F 2O3,当它们两两混合后,能发生的反应共有A. 7 个 B. 6 个 C. 5
19、个 D. 4 个二. 填空题1. 将 A、B、C 三种物质各 10 克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完全反应后的物质中有 20 克 C、8 克 D 和若干克B,则反应物的质量比为_。2. 8 克化合物 A 中含氧质量分数为 40%,它与 4 克氧气反应,生成 5 克 C,则同时生成 B 为_克,若 C 中含氧质量分数为 60%,则 B 中氧元素的含量为_。三. 计算题1. 有一包氢氧化镁、碳酸镁组成的固体混合物 17.04 克,将混合物放入 130 克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5.28 克。求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 已知 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34.7 克,在该温度下,将氯化钙和氯化钾的混合物 16.2 克放入 26.2 克水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 27.6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50%的碳酸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试题答案一. 1. C 2. C 3. B 4. A 5. D 6. C 7. B 8. A 9. C 10. B 11. B 12. C二. 1. 5:4 2. 7;60%三. 1. 40.9% 16.1% 2. 10 克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