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练习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59866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四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选修四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选修四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选修四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选修四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H0 表示放热反应, H0 表示吸热反应B 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以表示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必须是整数C 根据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热D 同温同压下, 22()()gCl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 H不同2. 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 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氯化镁 D食盐3、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

2、化钙溶于水4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数值最小的是( )A、 2A ( l ) + B ( l ) = 2C (g ) H1 B、2A ( g ) + B ( g ) = 2C (g ) H2C、2A ( g ) + B ( g ) = 2C ( l ) H3 D、2A ( l ) + B ( l ) = 2C ( l ) H45. 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 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 5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 + (aq)+ (aq)+2OH (a

3、q)=BaSO4(s)+2H O(1) H= 57.3 kJ/mol24SO2a2B.KOH(aq)+ H SO4(aq)= K SO4(aq)+H O(I) H= 57.3kJ/mol12122C.C8H18(I)+ O (g)=8CO (g)+ 9H O(g) H= 5518 kJ/mol5D.2C8H18(g)+25O (g)=16CO (g)+18H O(1) H= 5518 kJ/mol2226.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的绝对值均正确) ( )HAC 2H5OH(l)+3O 2(g)=2CO 2(g)+3H 2O(g) H=1367.0 kJ/mol(燃烧热)BNaOH(a

4、q)+HCl(aq)=NaCl(aq)+H 2O(l) H=+ 57.3kJ/mol(中和热)CS(s)+O 2(g)=SO 2(g) H=269.8kJ/mol(反应热)D2NO 2 = O2 + 2NO H=+116.2kJ/mol(反应热)7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 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C(s)O 2(g)CO 2(g);H 1 C(s)1/2O 2(g)CO(g);H 2S(s)O 2(g)SO 2(g);H 3 S(g)O 2(g)SO 2(g);H 4H 2(g)1/2O 2(g)H 2O(l);H 5 2H2(g)O 2(g)2H 2O(l);H 6CaCO 3

5、(s)CaO(s)CO 2(g);H 7 CaO(s)H 2O(l)Ca(OH) 2(s);H 8A B C D28. 已知:2H 2(g)+ O 2(g)=2H2O(l) H= -571.6KJ mol -1 CH4(g)+ 2O 2(g)CO 2(g)2H 2O(l) H= -890KJ mol -1现有 H2与 CH4的混合气体 112L(标准状况) ,使其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 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 H2与 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3 C14 D239.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的燃烧热为 285.5

6、kJmol1 ,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 2(g) H285.5 kJmol 1B已知 2C(石墨,s)O 2(g)=2CO(g) H 221 kJmol 1 ,则石墨的燃烧热 H= 110.5 kJmol 1C已知 N2(g)3H 2(g) 2NH3(g) H92.4 kJmol1 ,则在一定条件下将 1 mol N2和 3 mol H2 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可放出 92.4 kJ 的热量D已知乙醇和乙烯的燃烧热 H 分别为-1 366.8 kJmol1 和-1 411.0 kJmol1 ,则乙烯水化制乙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2H4(g)H 2O(l)

7、=C2H5OH(l) H44.2 kJmol 110. 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 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 1/2 O 2(g)CO(g) H= 393.5 kJ/molB2H 2(g)+O2(g)2H 2O(l) H= +571.6 kJ/molCCH 4(g)+2O2(g)CO 2(g)+2H2O(g) H= 890.3 kJ/molDC 6H12O6(s) +6O2(g)6CO 2(g)+6H2O(l) H=2800 kJ/mol1

8、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2 O2(g) SO3(g) H = 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 2molSO2 和 1molO2 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 196.64kJ B 196.64kJmol C 196.64kJ D 196.64kJ12、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分析,C(s)的燃烧热H 等于 ( )C(s) + H2O(l) = CO(g) + H2(g) H 1 175.3kJmol 12CO(g) + O2(g) = 2CO2(g) H 2566.0 kJmol 12H2(g) + O2(g) = 2H2O(l) H 3571.6 kJmol 1A.

9、H 1 + H 2 H 3 B.2H 1 + H 2 + H 3 C. H 1 + H 2/2 + H 3 D. H 1 + H 2/2 + H 3/213、将 V1mL1.0mol/L HCl 溶液和 V2mL 未知浓度的 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 V1V 250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 22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CNaOH 溶液的浓度约为 1.0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314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 (aq)OH (aq)=H2O(l) H57.

10、3 kJmol 1 ,向 3 份同体积 0.2 mol L1 的 NaOH 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 H1、 H2、H 3 的关系正确的是( )AH 1H 2H 3 BH 1H 3H 2 C H2H 1H 3 D H2 H3 H115、单斜硫和正交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能量变化图如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s,单斜) = S(s,正交) H = +0.33kJmol -1B、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C、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 D、式表示断裂 lmol O2 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 比形成 1mol SO2 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少 2

11、97.16kJ16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CH 3OH(g)H 2O(g)CO 2(g)3H 2(g);H 49.0kJmol 1CH 3OH(g)1/2O 2(g)CO 2(g)2H 2(g);H192.9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3OH 的燃烧热为 192.9kJmol1 B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CH 3OH 转变成 H2 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推知反应 CH3OH(l)1/2O 2(g)CO 2(g)2H 2(g)所放出的热量小于192.9kJmol1 。17、 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 4+5O2= P4O10。已知断裂

12、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 a kJmol-1、PO:b kJmol-1、P=O :c kJmol-1、O=O:d 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 H,其中正确的是 A. (6a+5d4c 12b) kJmol-1 B. (4c+12b6a 5d) kJmol-1C. (4c+12b4a5d) kJmol-1 D. (4a+5d4c12b) kJmol-118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 CO2 的反应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DBa(OH)2 8H2O 晶体与 NH4Cl 晶体的反应19

13、已知可逆反应 2SO2O2 SO3,当生成 2 mol SO3 时放出热量为 Q,现将 1 mol SO2和 0.5 mol O2 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生成 SO3,放出的热量为 Q 1,则( ) AQ 1 21Q BQ 12 1 Q C2Q 1Q 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418 红磷 P(s)和 Cl2(g)发生反应生成 PCl3(g)和 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 表示生成 1mol 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 和 Cl2反应生成 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 。(2)PCl5分解成 PCl3和 Cl2的热化学方程式:_ ,(3)P 和 Cl2分两步反应生成 1

14、molPCl5的H 3 _,P 和 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 4_ H 3(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19. 50 mL 0.50 molL1 盐酸与 50 mL 0.55 molL1 NaOH 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 “偏小” “无影响” ) 。(4)实验中改用 60 mL 0.50 molL1 盐酸跟 50 mL 0.55 molL1 NaOH 溶液进行反

15、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 相等” “不相等” ) ,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 “不相等” ) ,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 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会 ;用 50 mL 0.50 molL1 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5。 (均填“偏大” “偏小” “无影响” )(6)倒入 NaOH 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A沿玻璃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7)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起始温度 t1/温度实验 次数 H2SO4 NaOH 平均值终止温度t2/温度差(t2 t1)温度差平均值(t2 t1)/1

16、 26.2 26.0 29.52 27.0 27.4 32.33 25.9 25.9 29.24 26.4 26.2 29.8近似地认为 0.55mol/L NaOH 溶液和 0.25mol/L 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 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4.18 J/(g),则中和热 H (取小数点后一位)。20(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 2O3(s)3CO(g)2Fe(s) 3CO 2(g) H 25 kJmol 13Fe 2O3(s)CO(g)2Fe 3O4(s)CO 2(g) H47 kJmol 1Fe 3O4(s)CO(g)3FeO(s)CO 2(g) H19 kJmol 1

17、写出 FeO(s)被 CO 还原成 Fe 和 CO2 的热化学方程式 (2)由金红石TiO 2制取单质 Ti,涉及到的步骤为:TiO 2 TiCl4 ArC/80/镁 Ti 已知: CsO 2gCO 2g H 1 3935 kJmol 1 2COgO 2g2CO 2g H 2 566 kJmol 1 TiO 2s2Cl 2gTiCl 4sO 2g H 3 +141 kJmol 1则 TiO2s2Cl 2g2CsTiCl 4s2CO g的 H 。21( 1)11.2gKOH 的稀溶液与 1L0.1mol/L 的 H2SO4 溶液反应放出 11.46kJ 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6则

18、KOH 与 H2SO4 的中和热为 。(2 )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 ,当它氧化生成18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3 ) 0.5molCH4 完全燃烧生成 CO2 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 445kJ 的热量,这个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 4 的燃烧热为 。(4)在 25、101kPa 下,1g 甲醇(液态)燃烧生成 CO2 和液态水时放热 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5)若适量的 N2 和 O2 完全反应,每生成 23 克 NO2 需要吸收 16.95kJ 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_(6 )在 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 4NA 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kJ 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_ (7 )已知拆开 1molHH 键,1molNH 键,1molN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 391kJ、 946kJ,则 N2 与 H2 反应生成 NH3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