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目 录“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1“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6“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9“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18“组织学与胚胎学” 课程教学大纲 .23“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9“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331“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课程编码:CLIM2001学时:32 学分:1.5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五、七年制 ,法医学、 预防医学专业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文历阳主编, 医学导论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医学导论是以
2、医学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整体的角度来阐明医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论述医学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介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医学工作者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医学导论通过引而不发、导而不入、宽而不深的论述,将医学生导入医学这一神圣殿堂,使医学生对医学的结构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对医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有较充分的了解,引导医学生全面认识医学是什么?学医做什么?怎样学好医学等问题。培养医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学会做个好的医务工作者” 。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医学的精神,更有效的指导医学生学好各门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促进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另外,介绍我国医学
3、教育改革和卫生改革的形势和取得的成果,描述加入 WTO 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使医学生进一步了解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现状以及医学和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引导医学生对医学及其相关学科有一个更加系统、完整的认识,激发学生认真学习,为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努力。二、教学基本要求1. 要求医学生对医学的结构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了解医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学会学好医学的方法,学会做个好的医务工作者等,有效指导医学生学好各门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促进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2. 使医学生了解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现状以及医学和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3. 激
4、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医学的精神。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篇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目的:学习医学的历史,熟悉了解医学的发展规律,明确医学的发展方向,从中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拓宽知识面,学习和掌握正确评价新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培养热爱专业的思想,树立为医学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古代医学第一节 医学的起源原始医学(了解)第二节 古代东方医学(了解)1古埃及医学2古印度医学3古巴比伦和亚述的医学4中国古代医学第三节 古代西方医学(熟悉)1古希腊的医学2古罗马的医学第四节 古代医学的特点(了解)第二章 近代医学第一节 近代医学的发展(熟悉)1文艺复兴时期的近代医学217 世纪的医学31
5、8 世纪的医学419 世纪的医学第二节 近代医学的特点与启示(熟悉)1实验医学室近代医学的奠基石2不同学派的争鸣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3自然科学进步是近代医学发展的动力4医学交流架起了近代医学发展的桥梁第三章 现代医学第一节 现代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熟悉)1科学技术发展与现代医学2药物学与治疗学的飞跃3分子生物学的发展4免疫学的发展5医学遗传学的发展26器官移植与人造器官7医学模式的转变8传染病的新动态9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特点(熟悉)1医学分科专门化2医学发展国际化3医学技术逐渐现代化4医学学科交叉渗透产生新学科5现代医学发展的启示(掌握)6临床必须与预防相结合7技术的转移与综合是
6、医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8既要重视延长寿命又要重视生命质量第三节 21 世纪医学的发展趋势(掌握)1分子生物学将成为新世纪医学发展的龙头2医学与众多学科融合发展为疾病诊断与治疗带来新突破3预防医学发展将促进卫生革命4老年医学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医学课题第四章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了解)1阴阳五行2脏腑经络3病因病机4诊法辨证5治则方药第二节 中医学各专科的形成和发展(了解)1中医基础2诊断学3内科4外伤科5妇产科6儿科7五官科8针灸科9药物学10方剂学第二节 中医学的振兴(了解)1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2中医药科学研究取得突出成果3中西医结合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第二篇 医
7、学教育与医学学习第五章 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的:熟悉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使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这三方面的学习、训练,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熟悉)1自然科学知识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医学专业知识4医学人才的能力结构(熟悉)5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动手能力7自学能力8创新能力9交往能力10信息管理能力11组织和管理能力第二节 医学人才的素质(熟悉)1想道德素质2文化素质3业务素质4身心素质第六章 医学教育教学概论目的:了解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教育改革和卫生改革的形势、以及我国医学教
8、育和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熟悉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掌握医学教学过程的概念、主要任务与特点,掌握医学课程模式。使医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现状以及医学和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明白医学生在医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认真地学习,为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努力。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了解)1医学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2医学教育体系的专业结构3医学教育体系的类型结构第二节 医学教育教学过程(掌握)1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概念2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3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第三节 医学教学管理1医学课程(掌握)2医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熟
9、悉)第四节 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了解)1医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32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第五节 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熟悉)1教育思想的概念2教育思想的形成3传统教育思想的强化4医学模式及其观念对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5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七章 学习的理论与医学学习目的:了解学习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熟悉医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医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使医学生在医学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学习的理论概述(了解)1学习的内涵2影响学习的因素第二节 大学学习与医学学习特点(熟悉)1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2大学学习特点3医学学习的特点4医学学习应遵循
10、的原则第三节 医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掌握)1医学知识的记忆技巧2医学思维的训练策略3医学的学习方法第三篇 卫生人员与卫生服务工作第八章 卫生人员目的:了解卫生人员职业群体中,从事医疗卫生、卫生管理和卫生后勤等各类人员的职业内涵和社会角色、熟悉医疗卫生人员的分类依据;掌握临床医生的使命、权利和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医学人际关系特征、医患关系和常用医患沟通技巧。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卫生人员的分类1工作性质分2按工作场所分3按从事中西医学分4按是否专门从事卫生工作分第二节 临床医生角色1临床医生的使命与职责2临床医生的社会声望和权力3临床医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第三节 护理人员角色 1护理
11、人员的产生和社会地位2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第四节 其他临床医务人员1临床卫生技术人员2临床管理人员第五节 卫生防疫监督人员1生防疫人员2卫生执法监督人3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1)社区卫生工作者2)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第九章 病人第一节 病人角色1疾病行为2求医行为3遵医行为第二节 病人的需要与期望1病人的需要2病人的期望第三节 病人的权利和义务1 病人的权利2病人的义务3病人的心理变化4认知变化5情感变化6意志行为变化7人格变化第四节 以病人为中心1以病人为中心的意义2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第十章 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第一节 沟通概述1沟通的概念与类型2沟通的基本要素与模式3沟通的特点与功能
12、4沟通能力机器培养第二节 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的内容及规律2人际关系的特点3人际关系的作用 第三节 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1医学人际关系特征2医患关系3医务人员的人际关系4治疗性沟通5常用医患沟通技巧第十一章 健康与疾病目的: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熟悉生命的4定义与特征;掌握人的生命标准与价值、健康的定义、标准与亚健康状态,掌握疾病的定义、发生机制、自然进程和转归与疾病谱变化,掌握衰老的定义与特征,掌握死亡的定义与标准。使医学生对生命、健康、疾病、衰老、死亡等基本概念有一个全面认识。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生命1生命的特征与定义(熟悉)2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了解)3人的生命标准与价值(掌握)第二节 健康(
13、掌握)1健康的定义2健康的标准3亚健康状态第三节 疾病(掌握)1疾病的定义2疾病发生的原因3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4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5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6疾病的分类7疾病谱变化第四节 衰老1衰老的定义与特征(掌握)2衰老的机制(了解)第五节 死亡1死亡的定义(掌握)2死亡的标准(掌握)3安乐死与临终关怀(了解)第十二章 临床诊断与治疗第一节 临床思维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2.了解临床诊断过程和临床思维的关系。3.了解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思维过程。教学内容:1.临床诊断过程和临床思维2.临床思维的一般规律3.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思维过程4.常用治疗方法及其评价教学学时:2
14、学时(课堂讨论 1 学时,讲授1 学时)教学方法:1.先提出一个病案,启发同学们分析,并进行讨论:该病例“病变的部位,可能的诊断,以及您是如何思考的?”然后,由老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突出病案分析和临床诊断的思维过程。使同学们强烈感受到正确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促进学好医学基础知识的自觉性。2.在讲授中多举临床上遇到过的实例(经验或教训) ,生动地介绍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思维过程和一般规律。复习思考提纲:1.临床诊断的一般过程如何?2.在诊断过程中,从临床思维角度考虑有那些注意点?3.临床治疗中如何体现临床思维?第二节 循证医学与批判性思维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循证医学
15、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2.熟悉循证医学实践的三要素。3.熟悉循征医学实验的“五步曲” 。4.了解循证医学诞生及发展的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5.了解循证医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循证医学与批判性思维2.循证医学的概念和内容3.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和特点4.研究证据的评估5.成本一效果分析6.现代医学对临床医生的新要求教学学时:2 学时(讲授)教学方法:以生动的例子阐述循证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应用批判性思维指导临床实践,使 21世纪临床医学研究和实践进入了新时代。以精采的讲述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现代医学必须以人为本,现代医生必须掌握循证医学的方法和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强化临床技能训练的
16、重要性,并产生强烈的共鸣。复习思考提纲:1.简述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循征医学实践的三个要素。2.循证医学的主要内容有那些?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3.成本一效果分析的基本思路是什么?4.循证医学的广泛应用可能带来那些主要的变化?5.循证医学实践“五步曲”包括那些过程和步骤?第三节 临床实践中的法律问题5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是如何规定的?2.熟悉何谓医疗事故责任原则?医疗事故责任原则和民法中的“过失责任原则”有区别吗?3.熟悉什么是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举例说明。第十三章 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目的:了解疾病预防的宏观策略;熟悉疾病预防的概念、基本任务与特点,熟悉卫生保健的主要形式
17、与全球策略;掌握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使医学生了解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与卫生策略,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医学思想,掌握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疾病预防概论(熟悉)1疾病预防与预防医学2预防医学的基本任务3预防医学的主要特点第二节 疾病预防的宏观策略(了解)1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2医学模式与疾病预防模式的转变3社会大卫生观第三节 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掌握)1个体预防与群体预防2三级预防3疾病监测第四节 卫生保健(熟悉)1卫生保健的主要形式2卫生保健的全球策略第十四章 疾病康复目的: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与作用;熟悉康复医学评定与康复治疗技术;掌握康复、康复医学、残疾学基本概念。使医学生
18、对医学及其相关学科有一个更加系统、完整的认识。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康复医学概述(掌握康复、康复医学、残疾学基本概念)1康复2康复医学3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4残疾学5社区康复第二节 康复医学的发展与作用(了解)1康复与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2康复医学迅速发展的原因3康复医学的作用第三节 康复医学评定与康复治疗技术(熟悉)1康复医学评定2康复治疗技术第十五章 中国卫生国情目的:了解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我国的卫生组织机构和卫生资源;建国 50 年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与加入 WTO 后,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掌握我国卫生改革的背景、原则和任务。使医学生了解我国的卫生国情的同时,理解卫生改革的重要意义
19、。内容及要求:第一节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了解)1建国后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和发展2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和意义第二节 我国卫生组织机构(了解)1卫生行政组织2卫生业务组织3宣传、出版和群众性卫生组织第三节 我国的卫生资源(了解)1卫生机构2医院床位3卫生人力4卫生资金第四节 建国 50 年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熟悉)第五节 我国的卫生改革(掌握)1卫生改革的背景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卫生改革的原则3卫生改革的任务第六节 加入 WTO 后,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熟悉)1加入 WTO 后,我国卫生领域的相关承诺2加入 WTO 后,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四、实践环节1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20、 4 学时2医学教育思想 1 学时3医学学习方法 5 学时4卫生人员与人际交往 1 学时5健康、疾病与康复 4 学时6卫生国情 1 学时五、课内学时分配章 内 容 参考学时1-4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465 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46 医学教育教学概论 27 学习的理论与医学学习 68-10 卫生人员与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 211,14 健康与疾病,康复 413 疾病预防 212 临床诊断与治疗 614 中国卫生国情 2大纲制定者:宋 彬 执笔大纲校对者:宋 彬大纲审定者:宋 彬大纲批准者:宋 彬“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Basic Chemistry课程编码:CHEM1052学时:
21、104 学分:5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七年制先修课程:高中化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慕 慧主编, 基础化学,科学出版社, 20012魏祖期主编, 基础化学,卫生出版社, 20043王中秋主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西安交通大学, 2005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基础化学是培养高等医学人才的所必需的一门普通基础课。通过基础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医学基础课所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医学基础课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稀溶液的通性目的要求:掌握物质量浓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及计算
22、。熟悉稀溶液的蒸气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的原因和规律。掌握溶液渗透压力的概念、计算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内 容: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质量浓度的定义及相互换算。Raoult定律,溶液的沸点升高及凝固点的降低,van , t Hoff 公式,渗透浓度及有关计算。高渗、低渗和等渗溶液,渗透压力与其它依数性的关系。胶体渗透压力。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目的要求: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基本规律,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及有关质子转移平衡的规律,并能进行溶液 PH 值的一些基本运算。掌握难溶电解质沉淀平衡的规律及其计算。了解酸碱电子理论的基本概念。内 容:强电解质溶液理论要点,离子的活
23、度与活度因子,平均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的概念。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解离平衡常数,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及有关计算。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相对强度,区分效应和拉平效应,共轭酸碱对的 Ka与 Kb的关系。酸碱电子理论。水的离子积,溶液的 pH 值。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及有关计算(一元弱酸、弱碱溶液,多元酸、多元碱溶液,两性物质溶液)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平衡,溶度积及其计算。第三章 缓冲溶液目的要求:掌握缓冲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能计算缓冲溶液的 pH 值,了解一般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了解常用的标准缓冲溶液内 容:缓冲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能计算缓冲溶液的 pH 值(Henders
24、on-Hasselbalch方程式) ,缓冲溶液的 pH 值计算公式的校正。缓冲容量,缓冲作用的 pH 值范围。缓冲溶液的总浓度、缓冲溶液的缓冲比、离子强度对缓冲容量的影响。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常用的标准缓冲溶液,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四章 胶体溶液目的要求:掌握比表面能和表面张力的概念,7能解释物质表面作用的一般规律,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和性能。了解胶体和表面现象特点,掌握溶胶和高分子电解质(蛋白质)溶液的基本性质。了解凝胶的基本概念及性质。内 容:分散系的分类,比表面、表面自由能及表面张力。固体表面的吸附,液体表面的吸附,吉布斯吸附等温式;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乳状液类
25、型、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溶胶的光学、动力学和电学性质(电泳和电渗、胶粒带电的原因、胶团结构、 电势) 。溶胶的稳定性和溶胶的聚沉。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高分子溶液与溶胶性质比较,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力。聚电解质溶液,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和盐析。唐南(Donnan)平衡及计算。凝胶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凝胶的类型,凝胶的性质及其应用。第五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目的要求: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以及内能、焓、熵和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物理意义。掌握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有关计算和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并能利用自由能的变化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了解热力学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内 容:
26、热力学的基本术语,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和焓。反应进度,摩尔热力学能和摩尔焓变,热化学反应方程式,Hess 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及有关计算。反应热与化学反应的方向,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自由能(Gibbs)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及有关计算,等温方程式及有关计算。生物化学标准态,生物体内的耦合反应。第六章 化学平衡目的要求: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掌握标准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的关系及有关计算。了解实验平衡常数和多重平衡。内 容: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实验平衡常数、多重平衡。标准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的关系;用标准平衡常数判断反应
27、进行的程度,预测反应方向,计算平衡组成;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目的要求: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掌握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及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速率的影响,并能用反应速率理论加以说明。掌握元反应和反应级数的概念及相应计算,以及催化作用的原理及特点。内 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法。有效碰撞理论,活化能及活化分子,过渡状态理论。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元反应,反应级数,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特点及相应计算。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 公式及其应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原理,均相催化理论,多相催化理
28、论,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特点。第八章 电极电势目的要求:掌握氧化值的概念,氧化反应的定义和离子-电子法配平。掌握电极电势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能运用 Nernst 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其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掌握电势法测定溶液 pH 值的原理。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了解离子选择电极基本知识。内 容:氧化值,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方程式。原电池及其组成式,电极反应。电池电动势,标准氢电极,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势与自由能变的关系。Nernst 方程式及其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应用电极电势,选择氧化剂和还原剂,计算电池电动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电池电
29、动势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参比电极(甘汞电极和氯化银电极) ,指示电极(玻璃电极) 。PH 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了解医学上的电化学。第九章 原子结构目的要求:掌握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量子化和波粒二象性) ,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四个量子数的取值规律。熟悉 s、p、d 原子轨道及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了解核外电子结构同元素某些性质的基本关系。内 容:Placnk 的量子论,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原理。波函数,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四个量子数的取值规律。概率密度和电子云图形,氢原子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氢原
30、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图。氢原子 s、p、d 原子轨道及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的异同点,多电子原子的结构、屏蔽效应、钻穿效应,Pauling 近似能级图和 Cotton 近似能级图。基态多电子原子中电子排布规律:Pauli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Hund 规则。原子的电子结构与周期,原子的电子结构与族,原子的电子结构与分区,核外电子结构与元素某些性质的关系(电负性) 。第十章 分子结构8目的要求:理解共价键的实质,掌握现代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并用其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并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熟悉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应用该理论解释第一、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及异核双原子分
31、子的形成及稳定性;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某些性质的影响。内 容:共价键的本质,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共价键的类型: 键、 键、配位共价键。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判断共价分子几何构型的一般规则。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及其应用实例(H 2+、O 2、N 2、HF.) ,根据分子轨道式判断分子的性质(键级、分子的磁性) 。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氢键,以及对物质某些性质的影响。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目的要求: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了解配合物的几何异构。掌握配合物价健
32、理论的基本要点。了解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螯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内 容: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组成及命名。配合物的几何异构。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配合物的磁距,内轨和外轨配位化合物。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中心原子 d 轨道的能级分裂,分裂能,中心原子 d 电子的排列,晶体场稳定化能,晶体场理论的应用。螯合物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条件,螯合效应、稳定性与结构和自由能的关系。配位平衡及平衡的移动,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配位平衡的相应计算。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法目的要求:熟悉分析结果的误差核偏差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了解精密度和准确度意义,熟悉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规则。掌握滴定
33、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原理及方法,掌握高锰酸钾法原理及方法,了解碘量法的基本原理,了解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内 容: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分析化学的概述。滴定分析法概述。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强酸与强碱的滴定,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多元酸及强酸滴定多元碱,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滴定,酸碱滴定分析法的应用。氧化还原滴定原理,高锰酸钾法概述、溶液的配制、标定及应用。碘量法概述、溶液的配制、标定及应用。配位滴定的概述,溶液的配制、标定及应用。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4、目的要求: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方法,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熟悉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分析方法,掌握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异同点。内 容:光吸收的基本原理,Lamber-Beer定律、影响 Lamber-Beer 定律的因素。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的概念及相互换算,吸收光谱。可见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对照法、标准加入法) ,分光光度法的误差。显色反应,波长的选择,吸光度范围的选择,参比溶液的选择。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定性鉴定分析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第十四章 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目的要求:熟悉宏
35、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标准,了解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分类与含量,熟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以及微量元素的基本特点和作用的基本规律。内 容:生命元素的定义,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分类与含量,必需微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作为酶的活性因子,参与激素和维生素的生理作用,参与运载作用,维持核酸的正常代谢等。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特点,微量元素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微量元素作用的基本规律。第十五章 化学与环境目的要求: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的化学状态及生态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和活动所带来的影响,采取环境污染的治理与环境保护。内 容:基本概念与环境保护政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平衡,环
36、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环境污染的治理与环境保护:大气净化、水体净化、土壤治理与土壤保护。四、课内学时分配1讲授部分章 题 目 参考学时1 稀溶液的通性 42 电解质溶液 53 缓冲溶液 34 胶体溶液 595 化学热力学基础 56 化学平衡 37 化学反应速率 48 电极电势 59 原子结构 610 分子结构 511 配位化合物 612 滴定分析法 61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14 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 415 化学与环境 自学2.实验部分序号 实 验 项 目 参考学时1 基本操作及分析天平的使用 32 食盐的精制及纯度检验 33 醋酸离解平衡常数的测定和缓冲溶液的性质44
37、 常见离子的分离鉴定 35 酸碱滴定法:(A、B) 46 氧化还原滴定法(A、B) 47 可见分光光度法(A、B) 68 胶体溶液 39 荧光分光光度法 310 维生素 B12定量定性分析 311 综合实验 4大纲制定者:王中秋大纲审定者:慕 慧大纲批准者:张胜利大纲校对者:关 放“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ell Biology(Cytology)课程编码:BASM1001学时:48 学分:2.5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七年制、法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制药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物理学等课程。使用教材:凌诒萍主编,细胞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
38、001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性质:医学基础课目的任务:掌握真核生物细胞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功能定位,为进一步学习医学相关课程奠定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细胞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细胞结构组成和功能的整体性。2. 学会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过程中应认真操作,详实记录,认真分析。3. 学会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以实验验证理论内容,并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学习、培养并掌握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三、 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 论【单元目标】1. 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了解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的相互关系。3. 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史和现状。4. 牢记生命的基本特征。【授课内容】1. 细胞生物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 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3.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现状及展望;4. 生命的基本特征;5. 生命起源与分子进化。第二章 细胞生物学技术【单元目标】1. 了解显微镜的种类、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结合实验,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 了解细胞化学技术的种类,掌握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