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薪酬调查指标解释(2014 年度)1目 录一、企业人工成本调查的有关指标2二、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的有关指标7三、常见问题解答102一、企业人工成本调查的有关指标(一)法人单位代码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 机构代码登记主管机构给 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具体填写规定如下: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代码均由 8 位无属性的数字和 1 位校验码组成。在填写时,要按照质量监督检验 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二)法人单位名称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
2、单位全称,应按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三)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填写。(四)企业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指企业单位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代码,共有 6 位数字组成。此次参与调查的房地产企业行政区位代码统一定为 310101。(五)单位隶属关系主要指国有企业依据资产或管理所形成的隶属关系,按照下表代码表填写。单位隶属关系标准代 码 隶属关系名称 说 明10 中央 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及其所属机构、国务院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及其所属机构320 省
3、 包括自治区、直辖市40 市、地区 包括自治州、盟、省辖市、直辖市辖区(县)50 县 包括地(州、盟)辖市、省辖市辖区、自治县(旗)、旗、县级市60 街道、镇、乡70 居民、村民委员会90 其他出现一些特殊情形时,按以下原则处理: 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的单位,以领导为主的一方来划分。 隶属于“中央 ”的单位兴办 的集体企业,隶属关系填“其他” 。 省属以下的企业办的企业,其隶属关系与企业本身的隶属关系一致。 无主管部门的单位、本省在外省的办事机构所开办的第三产业等单位填“其他”。非国有单位填写“90”。(六)行业类别是根据企业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房地产开发、经纪、物 业、
4、 评 估企业的行业代码都为 K70。(七)企业规模指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主要以从业人员、 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为划分依据。划分标 准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 75 号)执行。按下表填写:统计上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计量行业名称 指标名称单位大型 中型 小型 微型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Y) 万元 Y2000001000Y200000100Y1000 Y1004资产总额(Z) 万元 Z100005000Z100002000Z5000 Z 2000从业人员(X) 人 X1000300X1000100X300 X100物业管理营业收入(Y)
5、 万元 Y50001000Y5000 500Y1000 Y50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中介服务,其他房地产业(不包括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从业人员(X) 人 X300 100X300 10X100 X10上表中:企业划分指标以现行统计制度为准。 (1)从业人员,是指期末从业人员数,没有期末从业人员数的,采用全年平均人员数代替。 (2)营业收入,工 业、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 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设置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的行业,采用主营业务收入;限额以下批发与零售业企业采用商品销售额代替;限额以下住宿与餐饮业企业采用营业额代替;农林牧渔业企业采用
6、营业总收入代替;其他未设置主营业务收入的行业,采用营业收入指标。 (3)资产总额,采用 资产总计代替。注意 1: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指标的下限,否则下划一档;微型企业只须满足所列指标中的一项即可。(八)登记注册类型是指企业或生产经营性活动单位的登记注册类型,按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填写。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 200 号),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分为以下各种:5代 码 企 业 登 记 注 册 类 型100 内资企业110 国有企业120 集体企业130 股份合作企业140 联营企业150 有限责任公司160 股份有
7、限公司170 私营企业190 其他内资企业20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10 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220 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230 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240 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00 外商投资企业31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320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330 外资企业340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注意 1:登记注册类型不可填写 100、200 和 300 三个类型,必须填写其下各项细类。注意 2:有限责任公司分为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九)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企业从业人员是指在企
8、业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企业使用的“ 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 和“其他从业人员”三类。其中:“劳务派遣人 员” 指与劳务 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遗到实际用工企业工作,且劳务 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企业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6员。注意:即无论用工企业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为实际用工企业的从业人员范围;“其他从业人 员” 指本企业 中不能归到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此类人员是实际参加本企业生产或工作并从本企业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聘用的外单位人员等。从业人员不包括:(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2)利用
9、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是指年度平均人数,即以企业 12 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除以 12 求得,或以企 业 4 个季度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 4 求得。(十)销售(营业)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或从事其它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全部收入。该指标通常来源于“ 企业损益表”,单位:万元/ 年,填报时可保留两位小数。(十一)企业增加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按收入法计算或生产法计算。生产法是指,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 间投入。收入法是指 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
10、、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之和,即按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单位:万元/ 年,填报时可保留两位小数。难以计算企业增加值的企业,此次调查时可以不填。(十二)利润总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该指标通常来源于“ 企业损益表”中的7“利润总额”的本年累计数,单位:万元/年,填报时可保留两位小数。(十三)成本费用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发生的所有费用。该指标来源于“ 企业损益表”中的 销售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 财务费用)的本年累计数,单位:万元/年,填报时可保留两位小数。(十四
11、)企业人工成本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所有直接和间接费用的总和,它反映企业 在报告期内因使用各种人力资源所付出的全部成本费用,其范围包括:从业人 员劳动报酬、福利 费用、教育经费、保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相当于 企业会 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财会20063 号)中的“ 职 工薪酬”科目再附加劳动保 护费用以及招聘费用等。单位:万元/年,填报时可保留两位小数。(十五)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工资总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工资总额。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相当于
12、财政部企业 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中的“职工工资、 奖金、津贴和补贴”的口径。单位:万元/年,填 报时可保留两位小数。注意:本次调查中,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总额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计入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括因使用派遣人员而支付的基本工资、加班工资、 绩效工资以及各种津贴、补贴等,但不包括因使用派遣人 员而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管理费。(十六)福利费用8指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从业人员个人以及用于集体的福利费用的总称。主要包括企业支付给从 业人员的冬季取暖补贴费(也包括企业实际支付给享受集体供暖的从业人员个人的部分)、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补贴、生活困 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设施和集体福
13、利事业补贴费(包括集体、生活福利设施,如职工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理发室、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以及文化福利设施如文化宫、俱乐部、青少年宫、图书室、体育场、游泳池、职工之家、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及丧葬抚恤救济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物业管理费、上下班交通补贴等。相当于 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中的“ 职工福利费”以及“非货币 性福利” 中的一部分。单位:万元/年。该指标资料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净利润分配中公益金里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费用,另一方面是从 业人员福利费(不包括上缴给社会保险机构的医疗保险费用),按照实际发放数 统计。在采集福利 费用 总额时,要注意 财务福利费
14、的口径与工资总额、保险费用、住房费用的口径有交叉。与工资总额的交叉主要体现在: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医 护、 职工浴室、理 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的工资在福利费中列支,而按照统计 制度都应该统计在工资总额中。与保险费用的交叉主要体现在:(1)按照有关规定,大病统筹有一部分在福利费中列支,因此注意不要重复统计。 (2)按照财务制度,丧葬抚恤费等项目在保险费用中列支,而我们要求 统计在福利费用中。与住房费用的交叉主要体现在:我们要求企业公益金中集体福利设施的费用在福利费用中统计,而这一项目在住房费用中已经有所体现,因此也要注意统计时不能重复。(十七)教育经费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
15、付的费用。包括岗前培训、9在职提高培训、转岗培训、派外培训、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 训费用和企业自办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等培训场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费用。相当于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中的“职工教育经费” 。单位:万元/ 年,填 报时可保留两位小数。(十八)保险费用指根据国家法律,由企业承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 疗保险、失业 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 险等费用,也包括企业缴纳的年金(补充养老保险)、补 充医疗保险或储蓄性医疗保险。不包括不在岗人员的社会保险费用。相当于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中的“医疗 保险费、养老保 险费、失业保险费、工 伤保险费和生育保 险费”
16、。 单位:万元/年,填 报时可保留两位小数。养老保险费用即会计科目中列入管理费用的“劳动保险费” ,它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企业为从业人员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用也是养老保险费用的组成部分。医疗保险费用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企 业为从业人员缴纳 的补充医疗保险费用也是医疗保险费用的组成部分。目前有些地区参加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企业在报告期内按照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社会统筹基金也是医疗保险费用的一个部分。失业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的失业保险基金。目前它在财务科目中的期间费用列支,科目 为管理费用中的“待业保 险费”。(十九)劳动保护费用指企业为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等发生的费用,以及用于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如保健用品、清凉用品、工作服等)的费用。它不包括劳动保护设备的购置费、维 修费以及个人只能在工作现场使用的特殊用品。该数据一般来源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