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新人教版资.doc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865106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新人教版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新人教版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新人教版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新人教版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新人教版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四川省遂宁市蓬溪中学 2014-2015 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并把答案填在机读卡上,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 B切割金属 C滴水成冰 D汽油挥发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 解:A、木炭燃烧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正确;B、切割金属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误;C、滴水成冰的过程

2、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水的状态改变了,属于物理变化,故 C错误;D、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A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2 (3 分)下列实验仪器能直接加热的是( )A量筒 B锥形瓶 C试管 D烧杯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用于加热的仪器,可分为直接加热的和间接(即不能直接)加热的两大类可以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坩埚和燃烧匙,以及玻璃棒和玻璃片(只有在烘烤少量溶液时使用)等等;不能直接加热的有:烧杯、烧瓶、蒸馏瓶、锥形瓶

3、以及除上述可以直接加热的一切需要加热的仪器解答: 解:A、量筒不能用来加热,故 A 错误;B、锥形瓶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故 B 错误;C、试管可以用来直接加热,故 C 正确;D、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 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优质文档优质文档3 (3 分)固体药品应存放在下列那种仪器中( )A滴瓶 B细口瓶 C广口瓶 D集气瓶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分析: 本题可逐个选项分析每种仪器中所盛放的药品状态解答: 解:A、滴瓶中盛放的是液体药品故 A 错误;B、细口瓶中盛放

4、的是液体药品故 B 错误;C、广口瓶中盛放的是固体药品,固体药品若盛放在细口瓶中,会因为口太小,药匙和镊子无法进入取出固体故 C 正确;D、集气瓶中盛放的是收集到的气体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固体药品的存放,要解答好本题,要求熟知几种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4 (3 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B、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D、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A、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要

5、用镊子,故 A 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应俯视,故 B 错误;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故 C 正确;D、过滤时,倾倒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部帐号紧烧杯内壁,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 根据装置特点可以判断装置图的正误,根据操作要求可以判断操作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规定,难度不大5 (3 分)下列各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的是( )A 食盐和水 B 酒精和水 C 铁粉和水 D 蔗糖和水优质文档优质文档 考点: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分析: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必须需要满足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必须具备:

6、一种不能溶于水,另一种物质能溶于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食盐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错误B、酒精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错误C、铁粉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正确D、蔗糖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理解过滤的原理(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的方法) 、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 (3 分)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水在固态时不能流动分子间作用力大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D用水

7、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原子间有间隔解答: 解:A、液氢和氢气都可作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解释正确;B、水在固态时分子之间间隔小,分子间作用力大,故不能流动故解释正确;C、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水烧开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所以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而不是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故解释不正确;D、由于原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

8、时,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所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故解释正确故选 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优质文档优质文档7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沉降 B吸附 C过滤 D蒸馏考点: 水的净化.专题: 空气与水分析: 根据净化水的程度进行分析,蒸馏获得的水中不含有其他物质,净化的程度最高解答: 解:蒸馏获得的水中不含有其他物质,净化的程度最高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了净化水的程度,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净化水后物质的种类进行8 (3 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A盐水 白酒 B可乐 二氧化碳C冰水混合

9、物 液氧 D氮气 氧气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分类分析: 根据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进行逐项分析解答: 解:A、盐水含有氯化钠和水两种物质,是混合物;白酒中含有酒精和水两种物质,是混合物;故 A 选项错误;B、可乐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等物质,是混合物;二氧化碳是纯净物;故 B 选项正确;C、水和冰的混合物中只含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液态氧只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故 C 选项错误;D、氮气和氧气中都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B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区分混合物、纯净物从宏观上看物质的种类,从微观上看分子的

10、种类;应注意不要简单从元素上来判断,如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不一定是纯净物(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 9李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 科学探究分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李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是一个设计实验的过程,在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

11、验、作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A、 “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建立假设,故选项错误;B、 “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C、 “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D、 “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作出出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

12、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 (3 分)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物质的应用取决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A用酒精作燃料 B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C用水制氢气 D用氧气供给病人呼吸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物质的性质解答: 解:A、用酒精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B、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密度小;C、用水制氢气是利用了水的化学性质电解时能生成氢气;D、用氧气供给病人呼吸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够

13、供给呼吸故选 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优质文档优质文档11 (3 分)下列关于氢气是最理想的高能燃料的理由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的密度最小 B产物无污染 C燃烧放热多 D原料来源广考点: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从氢气的制取来源、燃烧热、是否污染环境等角度分析解答: 解:制备氢气的原料是水,所以来源广;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热,所以热值高;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所以无污染故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与氢气的密度无关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氢气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

14、加强对氢气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以便灵活应用12 (3 分)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原子核内有 12 个质子 B该粒子是原子C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该粒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因为粒子种类与粒子结构间的关系是: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可知该粒子为原子;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 4 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达到 8 电子(或 2 电子)稳定结构;解答: 解:A、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元素核内质子数为 12

15、,故说法正确;B、该粒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都为 12,为镁原子,故说法正确;C、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 2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2 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说法错误D、该粒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说法正确;故选 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掌握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学会区别阳离子、阴离子、原子的微粒的电子层排布特点是解题的关键优质文档优质文档13 (3 分)2011 年 3 月,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和辐射物质泄漏,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之一为碘131碘131 一旦被人体吸入,会引发甲状腺疾病已知这种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31,质子数是 53,则这种碘

16、原子中所含中子数为( )A131 B53 C78 D184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依据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等式解决即可解答: 解:由于碘131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31,其质子数为 53,而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13153=78;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中的一些数量关系问题,此类题常常利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等量关系;14 (3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B.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7、为 16gC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三种粒子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且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A、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解答;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省略不写;C、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解答;D、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解答;解答: 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正确;B、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是大于 1 的数,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错误;C、原子中含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氢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 C不正确

18、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的质量相对于质子和中子可以忽略,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说法不正确;故选:A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5 (3 分)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 )A碳 C B钠 Ne C鳞 P D铝 al考点: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个字母的要大写,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解答: 解: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个字母的要大写,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19、A、名称和符号都正确B、钠的元素符号错误,应为 Na C、名称错误,应为“磷” D、铝的元素符号为:Al故选 A点评: 正确书写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是解决本题的关健二、填空题(共 8 小题,每空 2 分,共 38 分)16 (4 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其基本反应类型(1)镁条燃烧: 镁+氧气 氧化镁;化合反应 (2)电解水: 水 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解答: 解:(

20、1)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镁+氧气 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镁+氧气 氧化镁;化合反应;(2)水 氢气+氧气;分解反应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7 (2 分)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

21、的微观粒子,它们的最大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解答: 解: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答案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抓住它们的本质区别即可正确解题18 (4 分)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过滤、 蒸发 、 蒸馏 等考点: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分析: 常用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渗析、升华等,化学方法有洗气法、加热等方法解答: 解:混

22、合物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渗析、升华等;实验室较为常见的是过滤、蒸发、蒸馏等故答案是:过滤、蒸发、蒸馏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的异同结合常见分离方法分离,学习中注意相关实验方法的把握19 (6 分)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分子 、 原子 、 离子 ,铁由 铁原子 直接构成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根据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 解:构成

23、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原子、离子;铁原子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优质文档优质文档20 (4 分)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是 原子核中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根据原子结构的特点和原子内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入手来解决本题解答: 解: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中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

24、个原子不显电性故答案为:原子核中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点评: 熟练掌握原子的构成和微粒的带电情况,能灵活运用它们的有关知识21 (6 分)如图为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1)接通直流电源后,A 电极为电源的 负 极,A 试管与 B 试管中气体体积比为:(2)水是由 B A氢气与氧气组成 B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D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考点: 电解水实验.专题: 空气与水分析: (1)由电解水生成气体是“负氢正氧” ,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 1:2,结合图示所示的气体体积进行分析有关的问题再根据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变化,分析在水电解过程中微粒的变化(2)根据电解水的实验,从宏观的角度讲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微观的角度讲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解答: 解:(1)由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可知,A 试管中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氧氢气,应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所以,A 电极为电源的负极由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可知,A、B 两试管内气体的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 2:1答案:负;2:1(2)A、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 A 说法错误;B、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 B 说法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