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866220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绪论 .2第二章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2第三章 神经干(丛)阻滞麻醉 .3第四章 椎管内麻醉 .3第五章 全身麻醉 .4第六章 气道管理 .4第七章 氧供需平衡的监控 .5第八章 呼吸功能的监控 .5第九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 .6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测控 .7第十一章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7第十二章 休克 .7第十三章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8第十四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8第十五章 心肺脑复苏 .9第十六章 疼痛 .9第十七章 药物依赖与戒断 .10课内实践项目 .11教学时数分配表 .11教学参考书目 .11使用说明 .111麻醉学教学大纲总 学

2、 时: 18 理论: 12 实验; 2 见习:4学 分:1课 程 类 别 :任意选修课适 用 专 业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先 修 课 程 :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外科学前 言麻醉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二级学科,是阐述麻醉相关技术、疼痛治疗、危重病人抢救等。由于近年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外科的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实属必要。本大纲同时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2014 年版所涵盖的内容重新修订。作为麻醉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这也是为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教师应依

3、此大纲为依据,认真写好备课教案。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中医药高等学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外科学教学,使学生具有必要的、较为系统的西医外科一般知识,使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能力。本教学大纲按照上述要求,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麻醉学第二版内容按照章节顺序修订而成。为了明确麻醉学教学目的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分成掌握:、熟悉:与了解:三级。有关手术疗法只介绍手术适应症、手术名称及其意义而不讲授手术步骤。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麻醉学的教学必须及时吸取国内外医学新理论和技术成果。教师在完成本大纲

4、基本要求前提下,可适量增加外科学的新成就、新的发展方向。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以便拓展现代医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本大纲为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麻醉学教学而制定。本大纲总学时按 18 学时计算,其中实验及见习 6 学时,授课 12 学时。2第一章 绪论目的方法1、掌握:麻醉学的基本概念;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和疼痛诊疗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任务。2、了解:麻醉学的课程特点、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的基本任务。教学内容重点介绍麻醉学的基本任务及麻醉学的课程特点。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计划学时 1 学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麻醉学的基本概念;临床麻

5、醉学、危重病医学和疼痛诊疗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任务。第二章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目的方法1、掌握: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 分级) ;麻醉前准备;特殊病情的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及常用药物。2、熟悉: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的目的及麻醉前检查的基本内容。3、熟悉: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4、了解:麻醉器械和麻醉药品的准备。教学内容重点介绍麻醉前病情评估的内容及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和病情估计的 ASA 分类法。介绍各器官系统的检诊(呼吸系统、必血管系统、肝脏和肾脏、 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水和电解质) 。重点介绍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及常用的药物。介绍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一般介绍麻

6、醉器械和麻醉药品的准备。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计划学时 1 学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麻醉前病情评估的内容及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和病情估计的 ASA 分类法。3第三章 神经干(丛)阻滞麻醉目的方法1、掌握:神经干(丛)阻滞的基本概念。熟悉:神经干(丛)阻滞麻醉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2、熟悉:颈丛神经阻滞的适应证、常用局麻药及其主要并发症。3、熟悉:臂丛神经阻滞常用入路及其适应证和并发症。4、熟悉:坐骨神经阻滞的阻滞方法和适应症。教学内容重点介绍神经干(丛)阻滞麻醉的基本概念、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及常用局麻醉药。介绍颈丛神经阻滞的适应证、常用局麻药及主要并发症。介绍

7、臂丛神经阻滞常用入路的适应证及各自的优缺点。一般介绍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及适应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计划学时 2 学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神经干(丛)阻滞麻醉的基本概念、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及常用局麻醉药。第四章 椎管内麻醉目的方法1、掌握: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熟悉:脊髓麻醉的操作方法,掌握:脊髓麻醉平面的检查与调节;熟悉:脊髓麻醉常用药物及其麻醉管理;掌握:脊髓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2、掌握:硬膜外隙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硬膜外隙麻醉的操作方法,掌握:判断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脊膜外隙的方法;了解:硬膜外隙麻醉常用药物;掌熟悉:硬膜外麻醉的管理;掌

8、握:硬脊膜外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3、熟悉:椎管内麻醉的基本概念。4、熟悉:椎管内解剖与麻醉生理。5、了解:腰麻醉硬膜外联合阻滞。教学内容重点介绍蛛网膜下隙及硬膜外隙麻醉的适应证、禁忌证、常用药物、麻醉管理及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介绍椎管的解剖及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计划学时 2 学时。4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椎管内麻醉的基本概念、蛛网膜下隙及硬膜外隙麻醉的适应证、禁忌证、常用药物、麻醉管理及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第五章 全身麻醉目的方法1、掌握:全身麻醉、吸入全麻、静脉麻醉和复合麻醉的基本概念。2、掌握:吸入麻醉药的血/气分配系数与其可控性的关系、油/

9、 气分配系数与其作用强度的关系。3、熟悉:复合麻醉的主要目的。4、熟悉:全身麻醉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5、了解:联合麻醉的主要特点。6、了解:肌肉松驰药的作用原理及分类;掌握:肌松药使用的注意事项。7、了解:静脉麻醉的实施,熟悉:常用静脉麻醉药的优缺点。了解:吸入麻醉的实施;熟悉:常用吸入麻醉药的优缺点。8、了解:全身麻醉的主要优缺点及适应证。教学内容重点介绍吸入麻醉药的血/气分配系数与其可控性的关系、油/ 气分配系数与其作用强度的关系;介绍吸入麻醉的实施及常用吸入麻醉药的主要优缺点。介绍静脉麻醉的实施及常用静脉麻醉药的主要优缺点。介绍复合全身麻醉的主要目的。重点介绍肌肉松驰药的临床使用注

10、意事项;介绍肌肉松驰药的作用原理及分类。重点介绍全身麻醉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计划学时 2 学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全身麻醉、吸入全麻、静脉麻醉和复合麻醉的基本概念。第六章 气道管理目的方法1、掌握: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的适应症、操作技术和并发症,了解:支气管插管术;2、熟悉:自然气道下影响气道通畅的原因及处理;3、了解:气道的结构;4、了解:困难气道的定义及评估方法,困难气道的原因和处理。5教学内容介绍气道的结构和自然气道下影响气道通畅的原因及处理;重点介绍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的适应症、操作技术和并发症;介绍困难气道的定义及评估方法,困难气道的原因和

11、处理。教学方法 媒体教学。计划学时 2 学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气道的结构和自然气道下影响气道通畅的原因及处理;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的适应症、操作技术和并发症。第七章 氧供需平衡的监控目的方法1、掌握:氧供与氧耗常用监测指标的临床意义;2、熟悉:氧治疗的适应症、方法、并发症及注意事项;3、了解:缺氧的病因及分类;4、了解:影响氧耗的因素,掌握:氧供需平衡的调控方法;5、了解:氧供需平衡监控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重点介绍氧输送及氧供的定义及监测、氧耗的定义及监测、氧治疗的适应症、方法、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一般介绍氧耗的监测方法、影响氧耗的因素及其调控。教学方法 自学。能力培养目标

12、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氧供与氧耗常用监测指标的临床意义。第八章 呼吸功能的监控目的方法1、掌握:围术期呼吸抑制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原则。2、熟悉:常用呼吸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的一般监测、肺容量监测、通气功能的监测、换气功能的监测、小气道功能监测及呼吸力学监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3、熟悉:通气机治疗的常用通气模式、适应证、实施方法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教学内容肺容量监测(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通气功能监测(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换气功能监测(经皮氧分压、静脉血氧分压、静脉血氧饱和度、经皮二氧化碳6分压、氧合指数、肺内分流率) 、小气道监测(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13、、通气模式(压力释放通气、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容积支持通气、成比例辅助通气、适应性支持通气、反比通气、容量保证压力支持通气、气管内吹气) 。重点介绍呼吸功能的一般监测、肺容量监测(潮气量、肺活量、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 、通气功能监测(分钟通气量、肺泡通气量、用力肺活量) 、换气功能监测(血氧监测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监测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气体交换效率监测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死腔率监测) 、小气道功能监测(闭合气量、肺顺应性监测)及呼吸动力学监测(气道压力、气道阻力) 。重点介绍围术期呼吸抑制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原

14、则。介绍常用通气模式(控制通气、辅助通气、辅助/控制通气、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高频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适应证、实施方法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教学方法 自学。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呼吸功能的一般监测、肺容量监测、通气功能监测、换气功能监测、小气道功能监测及呼吸动力学监测。第九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目的方法1、掌握:控制性降压的概念,了解:控制性降压对生理的影响。熟悉: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和实施方法。2、掌握: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监测、心排血量监测和外周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监测的临床意义。3、熟悉: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调

15、控的意义及围术期低心排的诊断和治疗。4、了解: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监测、心排血量监测和外周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监测的方法。教学内容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监测、心排血量监测和外周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监测的方法。重点介绍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监测、心排血量监测和外周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监测的临床意义。介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调控的意义及围术期低心排的诊断和治疗。重点介绍控制性降压的概念、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和实施方法。教学方法 自学。能力培养目标7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

16、压监测、心排血量监测和外周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监测的方法。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测目的方法1、掌握:输血的适应证及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2、掌握:体液量监测、体液补充量的评估、体液性状的监测与评估、液体治疗的实施。3、了解:水平衡失常、电解质平衡失常、体液渗透平衡失常及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治。4、了解:自体输血。教学内容水钠平衡失常、钾及镁平衡失常、体液渗透平衡失常、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治。重点介绍体液疗法中体液量的监测、补充量的评估体液性状的监测与评估以及液体治疗的实施方法。介绍成分输血的适应证、常见输血的不良反应。教学方法 自学。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水钠平衡失常、钾及镁平衡失常、体

17、液渗透平衡失常、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治。第十一章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第十二章 休克目的方法1、掌握:休克的治疗要点;2、掌握:休克的诊断、监测;3、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4、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和微循环变化;5、熟悉:休克治疗时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6、熟悉:容量复苏的原则;7、了解:休克的分类。教学内容介绍休克的概念、病因、分类及休克的病理生理特点;重点介绍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监测以及休克的治疗原则。8教学方法 自学。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概念、病因、分类及休克的病理生理特点;重点介绍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监测以及休克的治疗原则。第十三章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目的方法1

18、、掌握: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分期、诊断及治疗原则。2、熟悉: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3、了解: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教学内容介绍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和基本病理生理改变。重点介绍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分期、诊断及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自学。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分期、诊断及治疗原则。第十四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目的方法1、掌握:MODS 的治疗原则;2、掌握:MODS 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标准;3、掌握:SIRS 的诊断标准;4、熟悉:MOD

19、S 的定义;5、了解:MODS 的病因和病理生理;6、了解:MODS 的预防与预后;7、了解:MODS 的临床评估。教学内容MODS 的临床评估和 MODS 的预防。重点介绍 MODS 的定义以及 MODS、MOF 、SIRS 三者概念上的相互关系;介绍MODS 的病因和病理生理;重点介绍 M ODS 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预后。教学方法 自学。能力培养目标9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 MODS 的定义以及 MODS、MOF、SIRS 三者概念上的相互关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预后。第十五章 心肺脑复苏目的方法1、掌握:心跳骤停、CPR、 CPCR 的概念

20、,心跳骤停的诊断, CPCR 的阶段与分期;2、掌握:基础生命支持的方法。3、掌握:进一步生命支持的用药、电除颤的方法和电除颤的时机;4、熟悉: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改变、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及脑复苏的措施。5、了解:脑复苏的结局。教学内容重点介绍心跳骤停的概念、病因、类型、诊断。介绍 CPCR 的阶段和步骤。重点介绍基础生命支持(呼吸道畅通、循环支持和呼吸支持)的方法、进一步生命支持(用药、电除颤) 。介绍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脑复苏措施。介绍脑复苏结局及脑死亡。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计划学时 1 学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生命支持的方法、进一步生命支持(用药、电除颤) 。介绍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脑复苏措施。介绍脑复苏结局及脑死亡。第十六章 疼痛目的方法1、掌握:疼痛的概念、疼痛诊疗学的任务与范围、疼痛测量与评估以及疼痛治疗原则和方法。2、掌握:慢性疼痛的概念,了解:慢性疼痛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治疗方法。3、了解:术后疼痛对机体的生理功能的影响,熟悉:术后镇痛的意义、原则与方法。掌握:病人自控镇痛的技术参数,了解:PCA 的分类及主要特征。4、了解:分娩疼痛产生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熟悉:分娩镇痛的方法。5、了解:疼痛的分类。6、了解:癌痛产生的原因、癌痛的评估,掌握:癌痛的治疗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