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867989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 2007 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总分 120 分。答卷时间 80 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Cl:35.5 Fe:56 第 一 卷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科目名称用 2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1-8小题各2分,9-14小题各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 石油分馏 净化水 蒸发食盐水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A B C D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下列有一组物质的分类角度与其它各组不同,该组物质是A铜与铜绿 B红磷与白磷C氧气与臭氧(O 3) D石墨与金刚石3、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很高的熔点 B良好的导电性C很大的硬度 D银白色的光泽4、下列四瓶气体存放方法正确的是5、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香水瓶打开后,过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6、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天然水沉降

3、过滤吸附自来水,其中常用的絮凝剂是A氯气 B活性炭 C明矾 D漂白粉7、 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不同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他们用此装置,选择了甲、乙、丙、丁四种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观察 30 s 内从导管口冒出的氢气泡多少,记录在下表中。 (“”越多表示产生的气泡越多) 。金 属 甲 乙 丙 丁氢 气 泡 多 少 如果四种金属分别是镁、铝、铁、锌中的一种,则丁最有可能是加消毒剂A镁 B铝 C铁 D锌8、从下列实验现象所获得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现象,说明溶液呈中性B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说

4、明气体为一氧化碳C盛放无色气体的试管靠近火焰产生爆鸣,说明无色气体是氢气和氧气D铜丝浸入硝酸汞溶液中,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汞,说明铜比汞活泼9、根据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不能确定的是A质子数 B电子层数C相对原子质量 D元素类别10、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稀硫酸除去铁粉中的铜粉B用稀盐酸洗涤试管内壁的油污C实验时多取的白磷可以放回原瓶D按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结晶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氯化钾、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右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有气泡产生 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C贝壳逐渐溶解 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12、图

5、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B根据密度数据表判断液体物质挥发性的大小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13、右下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把 t1o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oC,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B.把 t2oC 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oC,晶体析出最多的是 aC物质 a 中混有少量 b,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结晶提纯Dt 2oC 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

6、和溶液中,a 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b 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14、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无色、澄清的废水的成分进行探究后,分别得到下列四个不同的结论。其中可能正确的是A废水中含有 KNO3、HCl、CuCl 2 B废水含有 Ba(OH)2、BaCl 2、 、Na 2SO4C废水含有 Na2CO3、NaCl、Ca(OH) 2 D废水含有 NaNO3、KCl、H 2SO42007 年潮南区中考模拟考化学科试卷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得 分第 二 卷二、填空题(本题有 5 小题,共 21 分)15、(3 分)化学符号 Error! PO4 3- 3Hg Fe2O3中都包含有数字“3” 。

7、其 1 2 3 4中表示电荷数的是_;表示化合价的是_,表示原子个数的是_ _(均填序号)16、(4 分)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用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要用容器盛装才能称量。若用质量为 23.1g 的小烧杯作容器,在托盘天平上称取质量为 40g 的氢氧化钠固体。(1)盛装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应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2)标尺上游码的位置有 A、B、C 三种指示,正确的是 。17、(4 分)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皮肤上沾上了硝酸银溶液,过一段时间会出现黑色痕迹,很难洗去,这是因为硝酸银见光分解生成一种金属、一种红棕色气体(NO 2)和一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中氮元素在不同

8、物质中所显化合价_ _(填“相同”或“不同”),所显化合价是_ _。18、(4 分)五氯酚钠是一种水处理的杀菌灭藻剂,某五氯酚钠产品的说明书如下:请就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向五氯酚钠水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显 色;五氯酚钠化学式:C 6Cl5ONa物质的性质: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针状结晶,熔点 190。易溶于水、乙醇、甲醇、丙酮,微溶于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水溶液呈碱性,加酸酸化至 pH 为 6.86.6 时,全部转化为五氯酚而析出,受日光照射时易分解,干燥时性质稳定,有特殊气味。 技术指标:产品应用:(2)加酸酸化至 pH 为 6.86.6 时,发生 (“化学”或“物理” )变化。19

9、、(6 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可燃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如下:(1)取一支大试管,往里加 2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2)用镊子取一块白磷投入到试管中,可看到白磷并不燃烧;(3)往试管里滴加 5 滴 1mol/L 碘化钾溶液,不一会儿,可观察到白磷先熔化,继而燃烧起来,发出火光,并伴有白烟生成。 (提示:过氧化氢(H 2O2)易溶于水,在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一种常见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试回答:(1)碘化钾的作用是 ;(2)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该实验的探究,你总结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 。三、 (本题有 2 小题,共 23 分)20、(11 分)小明在做某次

10、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已敞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下称试液)。联想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 2溶液、盐酸、CaCO 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了探究。他首先的猜想是: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 NaOH。小明通过查资料知 Na2CO3呈碱性。他根据首先的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试液加入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是 NaOH。小明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 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请你写出他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 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又有一个新的疑问:试液真是没有

11、 NaOH 了吗?他又作了探究:猜想: 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 ,试液中还有NaOH。通过探究,小明明白了:NaOH 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 保存。21、 (12 分)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 A 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 属于氧化物,H 是金属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C 、 F 。(2)得到 F 溶液的操作方法为: 。(3)若有气体 X 生成,则 I 为 ;B 转化为 H 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没有气体 X 生成,则 G 与 F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四、 (本题有 2

12、 小题,共 25 分)22、 (13 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A B C D E F水I(有色沉淀)A无色气体 C适量 Na2CO3溶 液足量水D E F 溶液高温稀盐酸 气体 XHG(有色溶液)CO稀盐酸加热或高温B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 ,收集装置是 ;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 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外,CO 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 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

13、装置是 。F 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 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 )明显影响。23、 (12 分)某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生成物是红色固体和无色气体。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后,得知氧化亚铜(Cu 20)为红色固体,因此,猜测生成物里有 CO 和 Cu,还可能有 CO 和 Cu2O。又知 Cu20 能和常见的酸(HNO 3除外)反应生成Cu2+和 Cu。为此,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1)探究气体中是否有 CO 气体:甲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将气体干燥后,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未反应完的气体直接

14、排放到空气中。乙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干燥,再点燃。甲同学实验后如果有 色固体生成,说明一定含有 CO 气体;上述两种方案中可选用的一种气体干燥剂是 ;从空气污染的角度考虑,你认为上述两种方案中 同学的方案更好,你的理由是 。(2)探究红色固体中是否有 Cu2O:在如下方法中:a.上网查询 b实验 c请教老师 猜想你认为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 (填字母序号)。请你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检验红色固体中是否有 CuO2。实 验 步 骤实验现象与结论化学反应方程式五、 (本题有 2 小题,共 17 分)24、 (6 分)双氧水(H 2O2)既是工业上重要的绿色氧化剂,

15、又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小明从试剂商店购得一瓶质量分数为 30%的双氧水,用于制取 O2。若配制 5%的双氧水 600g,需 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 。为了操作方便,改称量液体的质量为量取液体的体积。若配制 5%的双氧水,应取30%的双氧水(密度 1.1g/cm3)与水的体积比为 。25、 (11 分)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生铁中碳的含量在 2.0%4.3%之间,钢中碳的含量在 0.03%2.0%之间。将一块质量为 8.5g 的铁合金放入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91.9g 稀 H2SO4,恰好使铁合金中的铁完全反应(碳不溶于稀 H2SO4,铁合金中其它元素含量很低,可忽略不计),测得生成 H2

16、的质量为 0.3g。试根据计算回答:(1)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http:/www.DearEDU.com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1-8 小题各 2 分,9-14 小题各 3 分。 )1、D 2、A 3、B 4、B 5、A 6、C 7、C 8、D 9、C 10、D 11、D 12、B 13、A 14、D二、填空题(本题有 5 小题,共 21 分)15、 (每空 1 分)16、左 ;C(每空 2 分)17、2AgNO3 2Ag+2NO2+O 2(2 分) 不同; (1 分) 5 、4 价(1 分)18、红 ;化学(每空 2 分)19、 (1)

17、催化作用(作催化剂) (2 分) (2)2H 2O2 2H2O + O2 (2 分) KI(3)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 分)三、 (本题有 2 小题,共 23 分)20、Na 2CO3溶液呈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色; (2 分)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 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 分)变质的试液中还含有 NaOH; (2 分)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滴入 CaCl2溶液至白色沉淀不再生成为止,静置,取上层清液,向清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 (3 分) 密封 (2 分) 21、 (12 分) (1) A: CaCO 3 、C: CO 2 、F

18、: NaOH (每空 1 分) (2) 过滤 (每空 2 分) (3) Fe(OH) 3 (或名称) (2 分) ;3CO+Fe 2O3=CO2+3Fe(2 分) ;2NaOH+CuCl2=Cu(OH)2+2NaCl (2 分) ; 复分解 (1 分) 。四、 (本题有 2 小题,共 25 分)22、长颈漏斗(1 分) ,集气瓶 (1 分) B (1 分) ,C(或 E 或 C、E) (1 分)CaCO 32HClCaCl 2CO 2H 2O(2 分)2NaHCO3 Na2CO3CO 2H 2O (2 分) ,A(1 分) ,D(1 分)防止 CO2溶于水(或防止 CO2与水反应、防止 CO2与水接触) (2 分) ,没有(1 分)23、(1)红(1 分)浓硫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 分) 乙, (1 分)因为甲同学的方案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 分) (2) (1 分) b (每空2 分)实验步骤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振荡实验现象与结论 如果溶液变蓝,一定含有 Cu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